交互主体性共同体理念下教师专业阅读社群建设
2023-11-06尹晓军应红丽陈璐莹
尹晓军,金 琦,应红丽,陈璐莹
(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浙江 宁波 315010)
一、引言
当前公共图书馆的传统阅读推广活动在认识论上存在着深层次的结构问题,即对图书馆、书籍、读者之间认识上的‚分离‛问题,这三者被视作相互外在的可以割裂的客观主体。首先是图书馆与读者的分离。图书馆把自身定位为阅读推广活动的单向主体,视读者为集合性的‚参与人数‛,因而在书籍选择、活动设计、内容安排上具有任意性,读者并没有参与进来。其次是读者与书籍的分离。读者只听讲座,不读书,不进行真实的阅读行为。再次是读者与读者的分离。阅读先锋孤岛化,读者之间不交流,阅读风气无法形成。阅读推广活动的目的并非仅是以技术驱动为主的分享知识、传播信息,而要转向并重归‚守护文明‛和‚传承文化‛,让阅读真正发生,这需要当代图书馆员重审阅读推广活动的哲学基础、建立新的学术分析与评价范式,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新型阅读推广活动模式,促进读者的深度阅读与意义生成。
在‚谁是阅读推广活动的主体‛等反思性问题上,图书馆界在近二十年也陆续有过一些讨论与主张。夏文华、杨艳燕提出,以主体间性理论关照图书馆员活动,图书馆活动的本质是基于交往的平等对话,构建馆员、文献、读者之间的共在的主体间性关系[1]。刘亚玲先后发表多篇文章把‚交互主体性‛作为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和图书馆价值的重要视野与评价要点,提出图书馆学科的关怀性思维转向[2-3]。翟羽佳把‚关系思维——提供智能服务的‘主客体关系’到激发智慧生成的‘主体间性’原则‛作为智慧图书馆认识论变革的重要要素,从而为这个话题的思考注入了新的时代维度[4]。
把阅读活动的主体视为‚交互‛的主体,越来越被视为智慧图书馆建设与新型阅读推广活动设计中最重要的认识论变革。
二、设计思路与实施图景
(一)“交互主体性”概念及其图书馆运用
现象学家胡塞尔在《笛卡尔式的沉思》中写道:‚异于本我的多个先验自我或经验自我之间所产生的交互联系,称为交互主体性。‛在交互主体性共同体视野中,任何意义的生成都是交互性的,那么,阅读推广活动中的诸要素和诸环节从一开始就应该被理解成具有交互性的(意向性彼此内在关系)。交互主体性观念强调主体与主体的关系性,其核心在于以交互原则取代主从原则,以对话取代独白。
对交互主体性的原初性(‚我是我们‛)和意义的原初生成机制[5]的深入理解还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图书馆、读者、书籍三者在进入社群这一阅读共同体进行交互之前,首先自身就是交互的产物。这意味着,这些要素在意义的生成境域中,本身具有‚前见‛(视域)。这些‚前见‛或需要在活动中被规避(如图书馆员对于读者偏好的想象),或需要被揭示(如书籍文本中作者的知识与生活世界),或需要被发现、正视、分享、共情(如伴随读者的实践体验与解释系统)以参与新的意义创造。
(二)“甬上云读”教师专业阅读社群的理想图景与活动内容
本文所分析的‚甬上云读‛教师专业阅读项目是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联合宁波市优秀教师阅读团队面向宁波及周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开展的教育专业阅读项目。基于上述交互主体性理念,‚甬上云读‛目的在于,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6],通过新型阅读智慧服务社群的建设,推动教师群体真实阅读,改变任务式的职业阅读现状与普遍倦怠的职业学习状态。
‚甬上云读‛教师专业阅读社群是具有交互主体性共同体特色,包含选书、速读、精读和输出整个阅读闭环的新型阅读智慧服务社群。它的基本活动内容与理想图景如下(图1):
图1 新型阅读智慧服务社群基本活动内容与理想
1.‚智慧选书‛打破图书馆与读者的‚分离‛。图书馆根据主题共读的专业领域,借助专业期刊的书目推荐,组织本地学者专家初步筛选,再通过图书馆自媒体向目标读者群体发起未来共读书籍投票。这样选出来的共读书籍既有专业度保障,又能符合未来读者的兴趣和关注点,避免了图书馆单方面对读者偏好的想象。‚甬上云读‛教师专业阅读项目每年通过这种方式选出8 本共读书籍(目前开展了3 年,共进行24 本书共读),其中读者选择的大多数书籍都属于幼儿园和小学教师的阅读兴趣,这与活动参与者的工作背景是基本吻合的。图书馆与读者在选书中的交互,保证了每一次共读活动都能‚应需而生‛。
2.‚智慧速读‛和‚智慧精读‛打破读者、作者与书籍的‚分离‛,在彼此交互中产生真正的阅读。以作者导读讲座为基本形式的智慧速读,不仅将书籍的观念故事、作者的智识世界呈现给读者,作者还将进入阅读社群,与读者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互动:点评读者的读后日志、鼓励读者写作、交流观点等。这样,智慧速读又与智慧精读联系在一起。智慧精读由两类精读模式共同进行:一是倡导大家‚读起来‛的社群打卡,二是通过精读团模式‚读得深‛的主题式、批判性思考与阅读。在这两种智慧精读中,都有作者和本地专业导师与读者进行互动。在此,学者的学术经验、本地专家的实践经验与普通读者的个体体验在阅读文字文本的基础上,有了深层的‚交互‛。
3.‚智慧输出‛打破读者与读者的‚分离‛。在阅读社群中鼓励写作和发言,人人皆成阅读自媒体,或通过活动集中展示读者的阅读输出,促进读者之间的交互。‚甬上云读‛在这方面设计并运用的有:阅读分享会口头报告、辩论与提问、阅读打卡与心得文章写作、年度教师专业阅读征文及展示等。
‚甬上云读‛教师专业阅读社群的共读活动在深度阅读的四个环节(选书、速读、精读、输出)中,真正使活动中的主体‚前见‛被自觉发现、使‚视域‛有意识地融合。在这个过程中,图书馆、读者、书籍的分离与割裂被内在性的交互关系所取代。读者的参与不再仅是‚权利‛的保障,而且是‚意义‛的流动。因而,这种新型阅读智慧服务社群进行的阅读是真实发生的,是带有思辨色彩的深度阅读。
三、具体措施与细节展示
在交互中共读,‚共读打卡‛精读辩论‛分别是‚智慧精读‛‚智慧输出‛环节的两项举措。
(一)共读打卡,互相督促催生“读起来”
共读打卡是为了实现‚读起来‛的目标而设计的。充分运用共读中的‚交互性‛,通过规则设计,创建读者之间的‚交互‛,和读者的自我‚交互‛。
读者之间的交互方式既有比较常见的,如打卡日志的相互阅读、鼓励结伴阅读。亦有不易被意识到的推动机制。比如氛围打造——规则要求阅读打卡后必须‚转发‛到钉钉群,通过阅读氛围感染其他参与者。活动还鼓励读者晒出的‚花式‛感悟、在阅读完结后晒出自己整理的思维导图。通过这些规则的设计,在线读者之间产生有意与无意的‚交互‛,而氛围的形成正是个体阅读发生的重要催化剂。
读者的自我‚交互‛,找到了个性的阅读节奏和阅读习惯。‚甬上云读‛共读打卡规则要求,每条打卡日志必须写上‚阅读时间‛‚阅读地点‛,鼓励通过持续的记录,请读者自行去发现适宜自己的阅读节奏,形成阅读习惯。
(二)精读团先锋辩论,在思想交互中示范“读得深”
关注阅读的发生和读者的体验,关注阅读中的‚交互主体性‛,我们以‚游戏性‛为阅读推广活动中的设计关键点。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在‚甬上云读‛共读社群中开发了以先锋辩论为基本形式的阅读‚精读团‛模式。根据荷兰文化史学家约翰·赫伊津哈对游戏的观点,即游戏具有乐趣(fun)并且不失严肃性[7],我们会发现,线下阅读活动中的辩论赛具有令人着迷的效果:辩论一方面具有‚非理性‛的激情——它能激发思考的愉悦,使人忘却功利;在紧张刺激的挑战中,展现自我与引领他人。另一方面,辩论也具有严肃性——它需要理性地专注、倾听与理解;它能塑造阅读共同体。通过辩论,主题共读活动可以转变为具有吸引力的阅读与思辨游戏。
精读团先锋辩论的模式为‚甬上云读‛教育专业阅读社群活动增加了以下几个层面的‚交互性‛并示范‚读得深‛:第一,导师与精读团成员的交互。导师是本地的教育实践专家。学校教育老手与青壮、新人得以在文本基础上交流教学与阅读经验。第二,精读团成员之间的交互。来自不同区域的优秀教师阅读团队、教师阅读先锋组成的8 个精读小团为推动不同区域青年教师的阅读互动作了示范。第三,精读教师与社群普通成员的思想交互。通过公众号‚问题大家谈‛、线上同步直播‚分享与争鸣‛的新媒体手段,传播精读教师的思想观点。并且,通过邀请普通读者就辩题在线投票、邀请观众在线下‚争鸣‛环节向辩手发起挑战等,图书馆把普通群内读者也吸引入主题阅读的辩证思考中来,与精读教师探讨。
四、成效评价机制的探讨与展望
(一)以现象学精神质疑以往阅读推广活动评价机制
以‚面向事情本身‛的现象学精神看来,意向对象永远不是经验主义者们所说的‚简单的‛,人们感知到的永远比现成存在者更多。在‚内在综合的‛对象面前,经验主义实证度量实为‚隔靴搔痒‛[8]。通过计算参与讲座等活动的人次、场次、媒体见报率,这些单向度的量化指标或多个指标的叠加,指向的实际上只是外围的观察,未能真实反映‚读起来了吗‛的阅读事实和‚读得怎么样‛的阅读品质。
基于‚交互主体性‛观念的评价,真实发生的阅读应该被放在阅读推广活动评价最核心的考察位置。身临其境的图书馆员可以‚本质直观‛体验到活动的成效,但是,如何合理地观察、理性地评测与表述,仍然是需要探索的话题。
(二)对象成效——活动受众收益:以“甬上云读”为例
在‚甬上云读‛教师专业阅读推广项目中,我们尝试用对读者的表达(言)与表现(行)的观察与分析,来部分地窥见读者的阅读质地与阅读社群建设的成效。
在‚表达‛(言)上,我们可以从‚阅读表达‛与‚感受表达‛两方面来看。其一,阅读表达,即与主题内容相关的阅读输出。比如聆听讲座时的提问、打卡中的阅读反思、辩论中的交锋,从这些内容的具体与深入程度,可以看出读者在活动中的卷入与意义生成。从‚甬上云读‛打卡读者动辄上百字的打卡笔记、读后感自发写作的增加、辩论现场的‚你来我往‛,我们可以看出,阅读不仅真实发生,而且在走向深入。其二,感受表达,即对参加活动的感受的自发表达。在访谈中,读者表示,‚共读一本书真好,看到打卡提醒,让我近期养成了利用碎片时间读书的习惯‛‚与书相伴的二十余天,我学到了很多方法,也收获了力求通透的思维方式和温和致远的心态。快读完了,有点不舍,非常感谢‛‚我感觉这样的读书活动好有意思,回家后一直还在想那个辩论的内容。哈哈,绝了,太好玩了!‛‚小组辩论式下的项目学习,参加之前勇敢与退缩兼备,参加时全情投入,参加后余味无穷,很有意思‛,等等。
从读者的‚表现‛(行)上,我们可以用‚参与表现‛与‚推广表现‛两方面来看。其一,参与表现,顾名思义,就是读者在社群活动中的参与行为。如,越来越多的读者从早期的单纯听讲座,加入到共读打卡中来,并长期坚持,这些可以从他们的打卡日志所记录的时间长度中看出来。不少教师读者把完成共读打卡作为自己职业阅读的年度目标‚跟下来‛。专业阅读正在成为这些教师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又如,辩论的游戏形式令参与者沉迷且亢奋。在对辩手进行的调查显示,教师们表示,准备辩论的过程使他们发现交流和深度思考的乐趣,而辩论的过程让他们的思考更主动、更深入,辩论之后更有持续阅读的动力。几次活动后,有教师把这种方式‚复制‛到校园阅读活动中。也有精读团为了未来进行的共读辩论,提前半年开始阅读和准备。其二,推广表现,指的是读者把阅读社群及活动自发分享给其他人的行为。有魅力的新型阅读智慧服务社群会使读者产生自发地将它分享给同事、同行和朋友的愿望与行为。在‚甬上云读‛,加入社群是完全自愿的自发行为,目前近3 000 名社群成员是社群活动开展近三年来在宁波教师中口耳相传、相互分享的累积结果。这里有普通教师‚呼朋唤友‛结伴阅读的个人微型分享,也有散落各地的教师阅读推广人、团队的中型聚集,还有中小学校长、区域教科负责人和退休荣誉教师在其广泛影响力下的热忱推介。
因此,从对象成效来评价,在交互中共读的‚甬上云读‛教师专业阅读社群正在实现其口号中所说的,‚让宁波教师爱上阅读‛。
(三)本体成效——对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机制创新的意义
以交互主体性及现象学哲学观所更新的阅读推广活动组织与设计观念,改变了阅读推广活动中要素的客观主义结构关系。新型阅读智慧社群服务,在选书、速读、精读、输出的阅读闭环中,深植交互性理念于活动设计,打破了图书馆、读者、书籍及作者的重重‚分离‛,以人文互动与意义发生作为阅读社群的‚智慧‛之所在。
以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甬上云读‛教师专业阅读社群为例的新型阅读智慧社群服务为价值转向下的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实践提供了新的理想图景与操作范式。在面对‚阅读‛本身时,‚甬上云读‛的共读打卡和精读团先锋辩论,基于对阅读主体交互的心理需求与情境作用的深度理解,将设计落于细节,分别实现了‚读起来‛和‚读得深‛。这说明新型阅读智慧社群服务在交互主体性上,发挥活动设计创意存在广阔有益的发力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