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渐积成沧海 拳石频移作泰山
2023-11-06徐海华
徐海华
往昔斑驳的时光,犹如清晨叶尖滴下的露水,落在地上,随着时光的推移,渐渐消失,滋润了来年的花草。我站在这满园芬芳的花草丛中,执着、坚定而又本色地演绎着我的别样人生。仿佛只是一瞬之间,步入杏坛已逾22年。风雨人生之中,林林总总之事,历历在目,仿佛如昨。屈指略估,教过学子近2500人。虽已各有前程,但感情依然如故。记忆深刻的,印象模糊的,无论何人,无论何时、何地,人生的偶遇,总让我们充满欣喜,倍感亲切。作为一位语文教师,我有千言万语要说,今天暂且就作文教学这一方面,浅谈笔者的一番摸索与思考,如有表述不当甚或失误之处,欢迎指正。
一直以来,学生谈“文”色变,老师谈“文”苦恼,作文成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的软肋。还记得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前两年,说实话,遇上作文课我就心生苦恼,焦虑不已。不知从何处入手,不知怎樣才能改变学生作文的困境?手头能够共享的资源极少,前辈们上公开课也都很少上作文课。平日里,教研组对作文这部分的教学计划也缺乏一定的系统性,仅仅是时事素材积累、美文阅读,或者让学生做批注。如此简单、粗暴的规划,再加上高中三年学校要进行分班,如此简单的作文教学计划也往往无疾而终,不能全面贯彻。二十年前的农村高中,班级少,但班容量较大。每次批改两个班级的作文都是一件苦差事。因为我要力争全批全改,不忽略任何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写下批语。有时候灵感来了,劲头来了,甚至会写成一篇小短评。然而学生作文的提高却不是很明显。这一度让我失去了信心,对自己的教学能力产生了怀疑。
事情的转机是在某一天的下午,我收到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道:“老师,谢谢您!这是我读书十一年来,作文首次被老师肯定,我会更加努力地写下去。”这是一位文静甜美的小女生的幸福反馈,这份反馈传到我这里又产生了数倍的幸福能量效应。孩子们就是如此的纯粹质朴,你的一个微笑、一句温暖的话、一个热情的拥抱,可能就会改变他们的一生。是的,付出总有回报。不能只图一时之快,不能急功近利。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是正确的教学态度。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方法总比困难多。从此,我默默地下定决心,我一定能也一定会改变作文教学的困境。
关于批改
首先,我改变了以往的批改方式。全批改成粗批加精批和面批,以及学生对调批改。让学生获得新鲜感、满足感的同时,也将自己从繁琐低效的桎梏中解脱出来。
面批是师生平等对话交流的机会,更是一个沟通心灵,重视作文构想与写作,再做一番透视的全过程。教师通过交流会更了解学生的思想、写作的目的,便于针对学生的想法指导学生完成作品。这既便于因材施教,又可以拉近师生关系,是学生最愿意接受的批改方法。面批时,教师态度要和蔼,语言要亲切,对学生的优点要大加赞扬,对明显的错误与不足要认真评点,并提出改进的意见。我选择早读课时站在教室的后面进行面批,这样对学生不造成压力,可以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使其感觉到朋友般的真诚。
再来说说让学生对调批改。刚开始用这种方法之前,我是犹豫不决的。但是,经过我的周密计划和精心准备之后,我对这样的批改方式充满了信心。拿到别的同学的作文,首先让学生们用红色笔在作文的右下角工整地写下批改人的姓名。这样一来,无形中就明确了每个人的责任。其次,出示本次作文的评分标准。按照高考作文批改原则分为五大标准。再次,精批和粗批要分清。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充分肯定优缺点,坦诚提出修改意见,既要指出局部的优缺点,也要指出整体优缺点。最后,要求对作文起码看三遍。第一遍要看有无错别字,有无用错的标点符号,有无病句。第二遍看段落是否合理,联系衔接是否自然,内容是否完整,详略是否得当。第三遍看文章主旨是否明确,取材是否独特新颖,布局是否严谨精巧,等等。学生们每每此时都兴奋不已。因为是以评卷人的身份切入,他们在批改中必须始终处在找错别字改错别字,找病句改病句,段与段之间是否有衔接,素材是否合理新颖,详略是否得当等判断思维中,他们必须敏锐地发现和做出准确的选择,必须一方面判断作者的思维,一方面判断自己的思维,他们的思维一直处在活跃状态,对作文批改的积极性非常高。实践告诉我们,学生互批,优化了学生的思维,比老师一人唱独角戏精彩多了,效率也高多了。当然对调批改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可能出现混乱的场面。
每次作文批改结束,我都会做一个小小的总结。郑重工整地写出本次作文优秀者名单,连同他们的作文题目,在班级宣读或者投影。每次表扬的学生达到班级人数的1/3,大半个学期过去了,我所在班级的学生再谈到作文课,不能说百分百,最起码90%的学生都有了一种期待。有了那份期待就意味着距离成功不再是遥不可及。没有了胆怯与畏惧,前行的路就变得平坦了。接下来我会对每次作文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分类,后面附上名单,在作文评讲的时候明确指出哪些学生有这类问题。这样做到了人人有数,真正有的放矢。
关于训练
高一阶段主要训练记叙文。学生写作文普遍出现的问题就是人物模式化,故事老套,主题单调,看到开头就能猜到结尾。叙述过于平淡,索然无味,缺乏感染力。
针对这样的学情,我在第一次作文评讲的时候就规定:不能只谈成绩,不能只谈亲人对你的关怀,不能只谈同学之间的友谊,不能只谈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对工作的认真。最好在你的作文里不要再出现这些人和事儿,如果出现这些人,请你写出新的事儿,否则认定作文不合格。不出所料,学生反映强烈,夸张地大喊:“老师,那我们就没法活啦!”接着我问:“难道我们除了这些人物,就没接触其他人物?”“没有啊,我们每天往返家和学校,哪有接触社会的机会?”我接下来说:“同学们,你们每天走进校园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校门口的保安?在食堂打饭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为你打菜的阿姨和打扫卫生的阿姨?倒垃圾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那位分捡垃圾的老人……”我话音未落,教室里就响起了七嘴八舌的声音:“还有校园口的那些摆摊的摊主们!”“还有校园商店的营业员和老板。”“誊印社的小姐姐”“滴滴司机”“快递小哥”“外卖小哥”……学生们豁然开朗,课堂的气氛越发活跃起来。
鲁迅先生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我们与他人与世界有关。因而,在生活中,我们都要努力创设各种连接。正所谓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其实关注我们周围的这些平凡的小人物,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就是在关注社稷民生。高中生理应有这样自觉的认识,承担起这样的社会责任。接着我又讲解记叙文开头的几种方法,结尾的几种方法。以杨绛先生的《老王》为范本,讲解行文布局。接下来的作文评讲训练以刻画人物的手法技巧、设置情节一波三折的技巧、环境描写和物象作用等有序开展。
高二主要训练议论文,学生的普遍问题首先是论据素材老旧,比如一谈到与命运抗争就是张海迪、史铁生,一谈到科学家坚持不懈、态度严谨的就是爱迪生、达芬奇,一谈到好人好事的就是雷锋,等等。这些人物当然可以谈,但是缺少新鲜感,提不起閱卷老师兴趣。其次就是论述时思维定式,无法展开,不知道如何设计分论点。最后就是说理松散不严谨,没有形成标准的论说段子。针对以上问题,我按照“议论文论点提出的几种方法”“设计分论点技巧”“何为标准语段”等有顺序、有条理地展开讲解训练。
关于阅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作文言之有物,有思想的深度和高度,就必须开阔学生的视野,强化阅读。阅读的途径很多,除了书刊、报纸,还有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甚至路边的广告宣传语等。关于阅读,我曾经摘录了《人民日报》的一段文字,给学生投影并朗读,告诉学生,阅读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是可以延展人生的深度和厚度,还能塑造个人的品德和气质。阅读不仅能给学生带来气质的变化,还能塑造他们的性格。
2019年我用时两节课开展了北大才女张培祥专题讲座,讲座分为三大板块。一是《卖米》长文阅读,学习情节设置技巧和刻画人物的方法以及语言表达特色;二是讲述张培祥的励志故事;三是摘录有关《卖米》和张培祥的精彩评论。课后要求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读后感。
纵观近百年的文学史,最震撼人心的文学作品是能在苦难中看到爱与勇气的力量,能用一种平淡而豁达的情感对待苦难和伤痕的叙述。《卖米》用日常生活里的温情和简单来消解巨大的伤痛,并不是没有悲剧感,而是不去直接宣泄和控诉,这样反而能留下更真挚而持久的情感,能给人更真实的感染力。其中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尤其令人动容,我和学生们反复地咀嚼品鉴。讲到张培祥的贫寒的家境、艰难曲折的求学经历、与命运顽强抗争的奋斗史时,学生们唏嘘不已;当讲到张培祥所取得成绩时,学生们惊叹不已;最后,更是为她的英年早逝而扼腕叹息。我把人民日报的一篇评论投影,还摘录了几位网友的评论,如“生活的真相,从来都是泥沙俱下,鲜花与荆棘共存”,让学生们摘录下来并且在早读课时背诵。
今年开学初,我让学生观看了《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视频,并且和学生一起摘录了作者衣戈猜想的金句。学生不仅对苦难有了新的认知,更重要的是有了应对苦难的顽强乐观豁达的心态。另外还积累了写作的素材,语言表达上也有了一次提升。
我和学生们一起品鉴各类宣传标语的质朴无华,深入浅出的语言特色。布置学生到校园外面去收集令人过目不忘的经典宣传语,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在培养学生们做一个善于发现生活美的人。
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任重而道远。这也是生活在21世纪的教师和学生们共同的社会责任。
有时候为了调动课堂气氛,我会选择一些另类的句子,让学生去仿写。网络上有一段模拟鲁迅的口吻不想上班的金句,看后让学生们笑得前仰后合,仿写的兴趣大增,学生们的仿写更是精彩纷呈。
也有不少学生找到我,懊恼地说:“老师,我看了好多书,也积累了很多金句,怎么作文的语言还是如此乏味呢?”我问他们:“你们能背出多少金句?”学生们沉默了。积累在本子上还不算是自己的,要记到脑子里,在每次作文的时候有意识地、灵活地引用或者仿写,这才是学以致用啊!
关于自己
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才能有进步的驱动力。有一位同事曾经这样感叹:“哎呀,总想在课堂上说出那么一两句让自己感动、让学生震撼的金句,但总是茶壶煮饺子——有话说不出。”深有同感的我陷入了沉思。2018年江苏高考结束后,第一时间内我就在网络上看到了来自东台的丁立梅老师的《最美的语言》和海安高级中学郁凤老师的《蚕语沙沙》两篇下水作文。看后让我惊叹不已,折服不已!精巧的构思、精练的语言、精妙的结构,令人叹为观止!而我自从工作后,除了教研论文,已经很久没有动笔写文了。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身边人的榜样更是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2019年滨海教育局发下来一本书《我在春光里,等你》,作者是一位叫高东芹的女老师。她的简介如下:高东芹,江苏省滨海县人;滨海县八滩第二中学教师,中学一级教师;江苏省散文学会会员,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当代作文》特约编辑;“雨荷”文学社创始人、首席指导老师;先后在《江西教育》《语文天地》《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金色时代》等杂志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二十多篇;教学之余,笔耕不辍,并创建公众号“东篱琴韵”,首发原创作品200多篇;《你给我浇水,我给你浇水》《梨花落》《味道》《父亲的微信》等散文分别被《江西教育》《散文百家》,《山东散文》《妇女之友》《名师教语文》《盐阜大众报》等报刊选载;曾参与《2017年高考满分作文》和《2017年中考满分作文》《名师特辑》编写。我用了三天时间品读她的作品,她细腻的笔触、优美练达的语言、对身边的各色人物细致入微的观察等,无不令我折服。
知耻而后勇。从此后我也在平时加强积累,尝试和学生一起写下水文,以匿名的形式让学生点评,渐渐地这两年文笔又畅达起来。教学相长,确实如此。
关于演练
为了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我鼓励学生参加各个级别的作文大赛。经过反复修改至定稿,然后投稿,最后获得荣誉,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成长。看到孩子们获得荣誉时幸福快乐的样子,我的内心丰盈而满足。
“滴水渐积成沧海,拳石频移作泰山”,用真心去拥抱事业,用挚爱去浇灌心灵,用热情去描绘未来,我愿在教育的这条路上继续砥砺前行,执着而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