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2023-11-06翟银玲

成功密码 2023年2期
关键词:对称轴纸条所学

翟银玲

在初中阶段,数学课程非常重要,不但在初中生的升学考试环节占有重要作用, 还在培养初中生逻辑思维以及数理分析学习能力上具有重大意义。而“双减”教学理念下的初中数学学科教学既降低了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学习负担,又让课堂学习氛围得以优化,学生们都可以积极配合数学教师将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同时也让学生们找到自己的数学学习乐趣,进而实现减轻日常学习负担的教学目的。

一、侧重学习兴趣的提高

与初中阶段其他课程对比来看,数学课程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特点,初中生们要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逻辑能力。因此,初中生往往在学习数学知识期间极易产生两极分化的学习现象,一部分初中生的思维较活跃,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很感兴趣,也会花时间钻研所学数学知识,这部分初中生即便没有教师和家长的监督,也依旧可以自主学习数学。可还有一些学生,他们的思维能力较弱,难以理解所学的数学概念,进而失去学习兴趣,在数学课堂上欠缺学习积极性,同时在课余时间也比较排斥学习数学。所以,教师应及时和初中生们交流,要对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态度多加了解,并要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整体来说,初中数学知识内容并非很难,初中生一旦将所学的数学概念理解后,就可以解决对应的数学知识问题。而实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就应先将课前准备工作做好,不断提高授课质量。

以教学“对称轴”这部分知识为例来说,关于对称轴这一知识点是初中时期学生们应掌握的知识内容,对称轴的概念和定义学生们在学习时往往会感到枯燥,通常很难激发学习兴趣。可对称轴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却是非常有趣的,还可以呈现出数学学科的魅力所在,所以,初中数学教师结合现实生活调整授课形式,在给学生们介绍完对称轴的内容后,应积极鼓励初中生们寻找对称轴知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中生在寻找后就会察觉到对称轴的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十分广泛。如飞机无论从正面或下面观察都是对称的,人脸也是对称的。初中生在对周围事物观察后就会对当前所学的对称轴内容产生学习兴趣。由此可见,无论是否出台了“双减”政策,初中数学教师都要将学习兴趣作为课堂教学导向,对培养初中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多加注重。

二、注重问题优化设计,激发学生自主思考

在“双减”政策的教学理念中,“自主性”是优化初中数学教学实效的重要原则。结合这一教学原则,初中数学教师要避免直接给学生们讲授新知识,应为初中生们多提供一些自主进行探索的学习机会。所以,数学教师就要结合课堂教学知识内容优化设计问题,推动初中生们自主思考,使学生们明确自己探究的方向助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以初中数学教材中的“立方根”这部分知识教学为例。首先,教师要鼓励初中生们独立思考“问题”“思考”和“试一试”这三个板块里的问题,让学生们对立方根的主要概念和基本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且结合此教学内容和之前所学数学知识,教师还可设计出以下问题:1.与所学知识进行对比,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异同点是怎样的呢?2“. 立方根”和“开立方”有着怎样的关系?初中生们根据上述问题和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展开思考和探究,并且学生们在自主探究以及互动交流过程中对所学的新知识有一个初步的掌握,通过互动交流扩大了初中生们对本节课知识的认识,进而帮学生们把所学的新旧知识建立起联系,推动初中生数学素养的进一步发展。

三、优化教学环境

与其他学科对比来看,数学科目最大的不同点就是虽然数学答案是唯一的,可解题的整个过程却可以多样化的。而多样化的数学解题过程和思路实际上更能体现出数学学科中的趣味性特点。初中数学教师应重视课堂授课氛围的营造,使初中生们可以在短时间内沉浸在教学环节中,在此过程中感受解题过程的快乐。

比如,教师可利用“讲故事”的方式授课,每一个数学概念背后都有相应的故事,数学教师可结合数学概念背后的故事给学生们介绍数学概念提出人的一些生平事迹,同时根据数学家的经历以及整个研究过程引导初中生们学习数学家积极探究科学的精神,以此提高学生们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学习《有理数》这一单元知识为例,数学教师可给初中生们介绍棋盘放米的故事,使学生们可以从故事环节中对有理数相关数学概念进行了解,故事内容要与历史事实更为贴近,教师不要为了教学效果而将故事环节擅自篡改。数学教师应给这个故事提供一个结尾,让学生们了解到放米粒的赌约实际上最终是没有完成的,还要在故事讲完后,告诉学生们不可以利用自己所学知识愚弄他人,要让自己与他人平等和谐相处。

四、强化现实生活和教学过程的联系

初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们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积极鼓励初中生们运用自己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可以在应用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实现回顾与复习所学知识。将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也可以使学生眼中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有趣。

以初中数学中的方程知识为例,多数学生在解方程时会感觉很困难,时间久了容易失去解題的学习兴趣。所以,数学教师可将方程问题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创建生活情景。数学教师可创建这样的生活情景:一商场举办促销活动,同时还举办了抽奖,当顾客累计的消费数额达到要求后就可用购物小票参加抽奖,抽奖活动是要求顾客抽取有颜色的纸条,而纸条颜色的不同则代表着奖励不同。不同颜色的纸条有着不一样的数量,红色纸条有一张,黄色纸条有两张,绿色纸条有四张,蓝色纸条有九张。顾客抽取纸条,根据纸条的颜色得到奖励。当情景问题设定完后,教师可与学生们一起对概率等问题进行研究,并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其中包含的数学知识,在激发解题兴趣的基础上提高初中生的解题能力。

五、合理设计数学作业

出台“双减”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减轻学生们作业负担,可这也并不是否定课后作业的作用。“双减”政策的颁布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安排课后作业量时,应注重作业内容的合理性,要引导学生们可以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做到真正理解的同时熟练运用数学公式,因此,教师应科学设计作业内容,让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可以从中得到锻炼,以此促进初中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比如,初中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内容时,要秉持“量少质高”这一原则。首先,数学教师应全面掌握学生们对当前知识内容的学习情况,还要了解学生们感到困惑的重点问题,针对性布置作业内容。当学生们在完成数学作业后,可以专注某个重要知识点的学习以及强化,而并非要把所学内容中的所有作业完成。此外,由于每个人的思维能力和数学基础存在差异,每位学生在面对同一问题时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所以,教师应掌握每位初中生的实际学情,设计出与之相对应难度的数学作业,确保学生能够完成它。在布置作业时可以使用分层作业法,数学教师可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将其分成基础较好、基础弱、基础一般这三个层次。对基础弱的这部分学生,数学教师可设计较为简单的作业,帮助其掌握基础知识。对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就可设计难度较高的数学作业,优化其数学学习能力。

六、结语

总之,为了落实“双减”政策下的教育教学理念,初中数学教师应积极创新授课思维以及教学形式,通过提升学习兴趣、优化教学环境、强化现实生活和教学过程的联系,合理设计数学作业等教学策略为学生们打造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在激发初中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实现“双减”政策中的减负增效教学理念,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的提升。

猜你喜欢

对称轴纸条所学
两张纸条儿(上)
纸条大侦探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五张纸条
非所学
先找对称轴!
抓牢对称轴突破二次函数
有几条对称轴
神秘的纸条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