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汤洪波:重返“天宫”第一人

2023-11-06

文萃报·周五版 2023年43期
关键词:太空飞行乘组天宫

仅仅过了2年3个月,汤洪波首次作为指令长带领神舟十七号乘组前往中国空间站,他成为中国首个间隔最短时间执行两次任务和首个最先重返空间站的航天员。

准备11年,

终成中国空间站首批“住户”

汤洪波出生在湖南湘潭的一个小乡村,从小听着伟人的故事长大,心里早早种下了一个英雄梦。1995年秋,汤洪波被空军长春飞行学院保定分院(现空军航空大学——记者注)录取了。在校期间,他的飞行成绩经常获得满分,大家都评价他是“教科书式的飞行”。

2009年,我国开始第二批航天员招录选拔工作。经过多轮选拔后,汤洪波入選了中国第二批航天员队伍。天空和太空只是一字之差,然而,要实现优秀飞行员到合格航天员的转变,却是一个巨大的跨越。

对汤洪波来说,专业知识的学习是难“啃”的“硬骨头”。他索性用了一个最原始的办法:学不懂,就硬抄下来加强记忆。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航天员汤洪波和他的战友聂海胜、刘伯明驾乘神舟十二号飞船顺利升空。这是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作为中国空间站的首批“住户”,他们面对的是各种未知和挑战。

这也是汤洪波的首次太空飞行。为了这一刻,汤洪波足足准备了11年,4000多个日日夜夜。

太空工作繁忙,

最长一天17小时

三个月的太空生活,神舟十二号乘组的工作节奏非常紧凑。据汤洪波回忆,每天一睁眼,全身就紧张起来。热上饭,迅速安排好一天的工作。经常晚上加班到半夜,在地面科研人员的反复催促下才去休息,最长的一天工作了17小时。

2021年7月4日,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在聂海胜舱内配合支持下,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这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空间出舱活动,也是汤洪波首次真正走进太空。他仿佛置身于科幻片中的宇宙:太空是深不见底的黑,一颗颗星星亮得耀眼,地球母亲像一颗蓝白相间的水晶球静静地悬浮在其中。汤洪波扶着舱壁,和空间站一起绕着地球快速地飞。他说,这种感觉真是说不出来的震撼,就像诗句中所言:“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在太空封闭狭小环境内生活久了,难免会觉得日子有点枯燥。“没有网络,没有人敲门,甚至连一个小飞虫都没有。”汤洪波说。他精心照料自己带上去的红薯,看着它发芽,长出绿叶,一天天发生变化,给舱内带来一丝生机。汤洪波也特别想念地球生活。只要有空,他就会趴在舷窗边,凝视地球。

9月17日,神舟十二号乘组结束为期92天的太空驻留生活。撤离空间站核心舱前,汤洪波又回到舱内转了一圈。舱内的每个设备、每颗螺丝钉都见证了中国人进入空间站的全过程。

前一秒和周公握手,

后一秒精神抖擞

返回地面后,汤洪波用最短的时间完成身体恢复、心理调适并同步开展学习训练。不到一年,他便被选入神舟十七号任务乘组,进行紧张的任务备战训练。

而这一次,汤洪波被任命为指令长,带领两名新航天驾驶员唐胜杰和江新林执行任务。他理解了指令长肩上的压力:不仅要把自己分内的工作完成好,还要确保整个乘组的工作完成好。要将两位战友安全地带上天,安全地返回地球。

汤洪波反复告诉自己,只有地面练扎实,到了太空才能干明白:哪怕是在睡梦中警报响起,也要做到“前一秒和周公握手,后一秒精神抖擞”,及时切换到高效应急处置状态。

经历过一次太空飞行后,他的体会就是:人肯定是会犯错误的,所以必须严格按照手册操作,要养成严谨细致的习惯。“比如说,你擦完嘴的纸巾,或者是吃完饭的餐具,都要放在规定位置,不然,就不知道漂到哪里,不仅是东西丢失了,还会带来风险。”他说。

此时,400公里之外的中国空间站已经从“一室一厅”扩充到“三室一厅”。出发前,汤洪波告诉记者,尽管地球生活还没待够,但已迫不及待地期待着返回太空家园看看如今的新变化。

(摘自《中国青年报》10.25)

猜你喜欢

太空飞行乘组天宫
“博士乘组”奔赴苍穹
天宫热闹啦:神舟十五号乘组进驻天宫
神州十四号乘组进驻天宫空间站
神舟十三号乘组顺利返回地球
天宫出差乐趣多
天宫之眼
蓝色起源将实现世界首次全大众太空飞行 最小机组人员仅十八岁
太空飞行比赛
天宫二号蓄势待发
天宫二号发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