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图文保:科技助古籍“益寿延年”
2023-11-06龚可涵
文 本刊特约记者 龚可涵
卷帙浩繁的古籍文献是中华悠久文明和灿烂文化的见证者与记录者。然而,由于纸张本身不易保存的特性,容易受到水火、虫霉、各种污染的损害,书籍在流传过程中,易破损残缺。那么如何延长古籍寿命呢?日前,记者来到北京国图创新文物保护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去探索文献“冻龄”的秘密。
打破脱酸技术国际壁垒
国家图书馆作为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长久以来一直肩负着古籍的保护与修复重任,北京国图创新文物保护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图文保)是在国家图书馆指导下成立的国有控股企业,自1981年始,便致力于解决纸张酸化问题,先后通过了古籍保护计划和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通过不断探索,成功研究并取得了纸质文献无水液相脱酸技术专利等一系列研究成果,打破了国外纸质脱酸液与脱酸技术对我国的垄断壁垒。
文献脱酸原理简单来说,是将古籍文献的酸性物质中和从而达到将pH值提高到碱性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还会在纸张纤维间留下碱性物质从而防止纸张的再酸化。那是什么因素来决定了脱酸的效果呢?这就不得不提到脱酸液——文献脱酸中直接参与反应并影响其效果的核心物质。
通俗地讲,脱酸液就是碱性物质与溶剂的结合,虽看似简单,但其配方与制作却远比想象的复杂。
国图文保脱酸液采用无水液相技术,产品无刺激性气味、不可燃、不爆炸、对人体与环境无危害;对纸张纤维无影响,对染料、皮革、墨水、粘合剂等非纸质材料无反应,适用性可覆盖99%以上种类档案文献、典籍、字画等纸质文件及藏品,成本低,过程简单无损;对书籍文献的字迹材料不产生任何不良影响,同时纸张的白度、厚度、耐折度、抗张强度基本不会发生变化。
此外,国图文保还研发生产了便携式手喷设备,可以对有特殊要求的单位进行到站式服务,对文献进行手喷式逐页脱酸。经脱酸后,纸张冷抽pH值可提高2—3,纸张上的碱保留量可在1.5%—3%,使其平均寿命增加数倍,可抵抗未来数百年的酸性破坏。
脱酸技术规模化智慧化
通过国图文保自主研发的智慧脱酸设备进行脱酸操作的过程中,能够使脱酸液中的纳米级碱性物质在溶剂中均匀分散并保持持续的分散状态,最终形成稳定的高渗透性的分散液,以此达到可多次、整册整批脱酸且无须拆订处理的脱酸流程;智慧化的车间可以根据提前输入好的参数自行控制脱酸过程与时间,全自动化进行文献搬运、装卸与脱酸,这一切保证了国图文保可对典籍文献进行智能化、批量化的脱酸处理。
在脱酸的工艺流程上,国图文保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体系,具体流程为文献交接提调、文献筛选分类、文献脱酸前的处理、脱酸处理、文献整理抽检与质量验收交付六个步骤,用以保证文献的脱酸质量及安全。
脱酸处理前的四个步骤主要是在脱酸前对文献进行整理、辨别与pH值检测。这样做能够使待脱酸的文献进行更好的分类、预处理与结果检测,防止在脱酸过程中对文献造成损坏或因灰尘的堆积而影响脱酸整体效果。
国图文保董事长张立朝说:“目前我们的工作主要致力于‘摸家底儿’,就是在文献保护之前,首先查清楚包括国家图书馆文献在内的文献存藏情况,以及全国各级文献存藏单位的民国文献和革命文献存藏情况,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文献特点,分级进行相关评估,采取针对性的一些保护措施。希望能够把1840年到2000年这160年间的文献,通过我们的科技助力,使它们能够长久保存下去,传承下去。”
一代代古籍修复师前赴后继、妙手补书,使中华文明延绵不绝。国图文保在海淀这片沃土上,心系中华民族文脉赓续传承,正充分依托市场实践、技术研发投入,不断提升文献保护技术与服务水平,以科技助力文保,让文献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