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重大水利工程用地现状分析与思考

2023-11-06秦凯丽

治淮 2023年10期
关键词:基本农田泵站耕地

秦凯丽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88)

0 引言

2014 年,国务院部署加快推进节水供水水利工程建设,决定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的要求,在2020 年前分步建设纳入规划的172 项重大水利工程。引江济淮、月潭水库、牛岭水库、巢湖环湖防洪治理等一批安徽省重大水利工程陆续开工建设,发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020年,国务院围绕防洪减灾、水资源优化配置、水生态保护修复等,研究部署了150 项重大水利工程,要求抓紧推进建设,促进扩大有效投资,增强防御水旱灾害能力。引江济淮二期、淮河干流王临段、驷马山滁河四级站干渠、淮河流域重要行蓄洪区、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蓄洪区等一批安徽省重大水利工程相继获得批复和开工建设。

2022 年3 月29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新开工一批条件成熟的水利工程,包括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等重大引调水、骨干防洪减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建设和改造等工程,提高水资源保障和防洪减灾能力。

水利工程的建设,切实提高了本地区的防洪排涝能力,保护了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了社会可持续发展,改善了区域周边生态环境,实现了人水和谐的发展目标。同时,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既要保障水利工程的建设,又要执行好保护耕地的政策,需要规划设计人员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增加耕地保护意识,优化工程布局,进行多方案比选,尽可能减少征地移民数量。

1 水利工程用地情况

为了较好地了解安徽省水利工程用地现状,以及占用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情况,本文收集了2018—2023 年30 个安徽省重大水利工程的用地预审或建设用地批复文件,统计分析项目永久用地总规模、占用耕地和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比例情况,项目类型涉及泵站、水库、河道、灌区和供水工程,项目区涉及平原、丘陵和山区,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在30 个水利工程中,其中泵站工程6 个,水库工程6 个,河道工程12 个,灌区工程2 个和供水工程4 个。为使得数据之间更具有可比性,对于水库工程的用地数据,不含淹没区,仅为枢纽工程区的用地情况。经过统计,对项目的用地规模情况、耕地占用情况和永久基本农田占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具体见表1。

表1 安徽省30 个重大水利工程永久用地基本情况统计表

1.1 用地总规模情况

在30 个重大水利工程中,工程用地总规模最大的为引江济淮工程,属河道工程,用地规模89999 亩,其工程规模也是最大的,线路长、河道宽、枢纽建筑物多,跨越长江和淮河两大流域,为安徽省一号工程,涉及到安徽省铜陵市、安庆市、合肥市、淮南市、阜阳市和亳州市等6 市23 个县(市、区)。

在30 个重大水利工程中,工程用地总规模最小的是淮北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地表水源工程,属供水工程,用地规模18.2 亩,位于淮北市烈山区。该工程对切实保障“十四五”时期淮北人民“喝上干净水、基本不喝地下水”具有重要意义,工程大部分的用地为管道开挖埋设后回填的临时用地,取水头部和加压泵站段为永久用地,总体来说永久用地总规模较小。

在30 个重大水利工程中,工程用地总规模平均值为6139.1 亩,这是因为样本中的引江济淮工程用地规模为近9 万亩,直接提高了整体的平均水平。除了引江济淮工程外,其他29 项水利工程的用地总规模平均值为3247.4 亩。

泵站工程的用地总规模为49.9~1033.8 亩,平均225.8 亩;水库工程的用地总规模为92.9~709.2亩,平均343.1 亩;河道工程的用地总规模为383.9~89999.0 亩,平均14544.7 亩;灌区工程的用地总规模为1532.8~4536.0 亩,平均3034.4 亩;供水工程的用地总规模为18.2~86.3 亩,平均38.9 亩。各类型重大水利工程永久用地总规模柱状图见图1。

图1 安徽省各类型重大水利工程永久用地总规模柱状图

由图1 可见,一般情况下,河道工程的永久用地规模较大,其次为灌区工程,然后为水库工程,次之为泵站工程,最小的为供水工程。初步分析,这与工程本身的特点有关系,河道工程和灌区工程多为线性工程,工程治理规模长,再加上堤防加固、护坡护岸工程、防汛道路和穿堤建筑物工程的实施,整个工程的用地规模较大。水库、泵站和供水工程的永久用地多为点状或块状,水库工程多处于地势陡峭地区,泵站工程多处于河道周边,供水工程永久用地为取水口、加压泵站和沿线检修井等零星区域,呈现总用地规模较小的特点。

1.2 耕地占用情况

在30 个重大水利工程中,工程占用耕地比例最大的为淮北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地表水源工程,属供水工程,占用耕地比例99.9%,这是由于加压泵站选址过程中,综合考虑当地规划和严格避让永久基本农田后,可以用来进行选址的位置绝大部分都是一般耕地。工程占用耕地比例最小的芜湖市竹港泵站工程和皖河农场幸福河西圩北场二站,两个均为泵站工程,项目不占用耕地,这与两个泵站的选址基本上都在河道范围内有关系。30 个项目占用耕地比例平均值为31.5%。

泵站工程占用耕地的比例为0~43.5%,平均20.0%;水库工程占用耕地的比例为1.6%~41.4%,平均12.8%;河道工程占用耕地的比例为13.0%~73.6%,平均37.0%;灌区工程占用耕地的比例为51.5%~68.5%,平均60.0%;供水工程占用耕地的比例为0.8%~99.9%,平均46.2%。各类型重大水利工程占用耕地比例柱状图见图2。

由图2 可见,灌区工程永久占用耕地的比例最大,其次是供水工程,然后是河道工程,次之是泵站工程,最小的为水库工程。初步分析,对于灌区工程一般都布设在田间或者现有的沟渠上,现有沟渠的扩宽或者田间内新建的灌溉系统,易占用到耕地。对于河道工程,由于堤防的加高培厚、背水侧的放坡、穿堤建筑物的建设和管理范围的征用等,都不可避免地占用到圩内侧的耕地。对于泵站工程和水库工程,在选址时可以多方案进行比选,且较多布设在河道或者地势陡峭的山区地带,可以做到最大限度地减少占用耕地的数量。整体来看,灌区工程、供水工程和河道工程占用的耕地比例,较泵站和水库工程的大。

1.3 永久基本农田占用情况

在30 个重大水利工程中,工程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比例最大的为安徽省港口湾水库灌区工程,属灌区工程,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比例60.0%。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工程有17 个,其中泵站工程5 个,水库工程4 个,河道工程4 个,供水工程4 个。工程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比例平均值为10.8%。

泵站工程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比例为0~33.4%,平均5.6%;水库工程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比例为0~10.4%,平均2.7%;河道工程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比例为0~49.1%,平均15.6%;灌区工程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比例为29.4%~88.8%,平均59.9%;供水工程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比例均为0。各类型重大水利工程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比例柱状图见图3。

图3 安徽省各类型重大水利工程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比例柱状图

由图3 可见,灌区工程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比例最大,其次是河道工程,然后是泵站工程,次之是水库工程,最小的为供水工程。整体来看,灌区工程和河道工程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比例较泵站、水库和供水工程的大。

2 思考与建议

根据尽可能减少征地移民数量和最大限度地集约节约用地的政策环境,结合水利工程的用地规模及特点,有如下思考和建议,供水利工作规划和设计参考。

2.1 加强各方耕地保护意识

在前期规划设计过程中,各级领导和项目负责人要加强耕地保护宣传力度,普及国家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的政策,切实提高各参与方的耕地保护意识。各方要充分意识到,保护耕地不仅仅是移民和用地预审专题的事情,也是整个项目团队应该遵循的基本设计原则和制约条件。

2.2 通过方案比选优化工程布局

在前期规划设计过程中,要通过多方案比选论证,合理布置工程布局。方案比选的过程中,要把征地和移民数量作为一个重要的比选指标,做到尽可能优化工程建设总体布局,最大限度地减少征地移民数量。

2.3 合理确定工程用地范围

加强一线设计人员对建设征地范围界定的理解和认识,根据工程总体布置成果,按永久建(构)筑物外缘轮廓线围成的区域确定永久用地范围。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合理划定工程用地范围,坚决避免出现人为扩大工程用地范围的情况。

3 结语

随着水利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批复和开工建设的水利工程越来越多,样本的更新,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和修订等,都直接影响项目的用地和占用耕地的情况。本文中的样本数量有限,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作为用地指标确定的依据。今后,要不断加强耕地保护意识,优化工程布局和合理确定用地范围,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征地移民数量,实现水利工程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基本农田泵站耕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保护耕地
张家边涌泵站建设难点及技术创新实践
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禁废”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数据库建设及应用
2016年河南省己建成泵站数量
全省已建成泵站数量
河南省2014年已建成泵站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