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防汛抗旱救灾应急处理能力的策略
2023-11-06张启银
张启银
(子长市灾害应急保障服务中心,陕西 子长 717300)
在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我国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繁程度明显提升,旱涝灾害等突发性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威胁着城乡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农业生产活动的高质量展开。基于此,必须要强化防汛抗旱救灾工作,提升防汛抗旱救灾应急处理能力,实现对相应灾害的更好预防与应对。
1 防汛抗旱救灾工作的展开背景分析
受到季风环流、地理位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该地区的降水、气温在垂直方向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性。其中,在海拔536 米的区域,年平均降水量约为970 毫米,年平均气温约为14℃;在海拔1210 米的区域,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650 毫米,年平均气温约为11℃;两区域的海拔相差674 米,年平均降水量相差680 毫米,年平均气温相差3℃。同时,该地区强降雨气候、干旱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程度偏高。基于这样的情况,该地区强化了防汛抗旱工作。
2 防汛抗旱救灾工作的展开现状分析
由于该地区频繁受到旱涝灾害的影响,为避免旱涝灾害对区域内农业生产、城乡居民生活造成严重负面影响,该地区强化了防汛抗旱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第一,完成了区域内防汛抗旱救灾指挥部的组建,并指导辖区内的多个区域结合实际情况建立起防汛抗旱救灾应急指挥机构,展开对防汛抗旱工作的规划、检查以及完善,以及防汛抗旱救灾应急处理期间的管理、调度等。第二,实现了对该地降水情况、蓄水情况、供水情况、农田土壤墒情等信息的实时掌控,完成对区域内旱涝灾情的有力监测。第三,从物资准备、通信准备、日常管理等多方面入手,落实了对旱涝灾害的预防与预警。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该区域的防汛抗旱救灾工作还有着一定的提升空间。例如,在应急处理体系的建设方面,预案编制完善程度偏低,内容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在支持条件与配套设施配置方面,没有结合区域内防汛抗旱救灾工作的变化进行实时性更新;在汛情与旱灾的监测方面,没有对信息技术进行充分利用,实际的监测效果尚未达到理想水平[1];在工作队伍组建方面,依然存在着相关工作人员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部分人员对于应急处理工作的展开重点、流程等并不清楚,导致实际的防汛抗旱救灾应急处理工作成效下降。
3 防汛抗旱救灾应急处理能力提升策略探究
3.1 优化防汛抗旱救灾应急预案与管理机制
3.1.1 防汛抗旱救灾应急预案的编制
要求编制的防汛抗旱救灾应急预案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实用性以及针对性。从监测预警和信息报送方面来看,需要在防汛抗旱救灾应急预案中明确气象、水文等部门对雨情、水情、工情、旱情的监测,明确降雨预警、工程预警、山洪灾害预警、洪水预警、城市内涝和旱情预警等几类情形的预警,对信息报送提出具体要求;从应急处置和救援方面来看,需要在防汛抗旱救灾应急预案内提出符合省一级、二级响应条件的水旱灾害由省指挥部组织抢险救灾,符合省三级、四级响应条件的水旱灾害分别由灾害发生地市、县级指挥部组织抢险救灾[2]。在此基础上,还应当在防汛抗旱救灾应急预案内明确表述先期处置的工作任务,强调灾情发生后当地政府、行业主管部门要立足“抢早、抢小”原则,立即开展抢险救援的工作,并确定省级应急响应启动后的主要工作。
3.1.2 防汛抗旱救灾应急管理机制的构建
组建并优化防汛抗旱救灾应急处理指挥体系,该体系由省、设区市、县三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及其办公室组成,省指挥部实行“双指挥长制”,设三个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下设防汛、抗旱两个会商小组,分别由水利厅和农业农村厅分管负责人担任组长。切实细化各小组职责,确定省级应急抢险救援力量组成,重点确定现场指挥部及其各工作组组成和职责。
在此基础上,要强化“喊醒”“叫应”机制,准确做好预报预警,充分利用监测平台,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做到应发尽发,早发快发;要强化物资储备,全面提升应急能力,抓好演练、救援队伍、救援机械的协调,确保灾害发生时能第一时间作出响应。严格执行24 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凡是收到暴雨蓝色及以上预警,各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须有1 人留守属地带班,三分之二以上的干部职工留守属地值班;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值班领导、值班人员留守值班,主要成员单位(包括区应急局、区自然资源局、区住建局、区交运局、区文体旅游局、区经信局、区水务局等)值班领导立即到区防办集中会商调度。凡是收到暴雨橙色及以上预警,各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必须同时留守属地带班,本单位所有干部必须立即到岗到位,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须立即到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集中会商调度;区防办、区安办和区地灾办要加强协作,做到信息共享;严格执行防汛信息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坚决避免瞒报、漏报、迟报现象,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2 完善防汛抗旱救灾工作的支持条件
强化防汛抗旱救灾工作硬件设施支撑能力,对应急处理工作的硬件支持条件持续地更新完善。实践中,需要及时组织展开指挥中心控制系统、灯光系统、桌面会议系统、扩音系统等防汛抗旱救援指挥中心内硬件设施的更新,加设防汛抗旱视频会议、本地异地水情与灾情调查等功能,确保能够及时获取到真实、全面的现场高清图片以及灾情信息,为应急处理决策的合理形成提供更多参考[3]。
同时,为切实提升防汛抗旱救灾工作的成效,强化防汛抗旱救灾的应急处理,还要重点把握以下几方面工作要点,以此为防汛抗旱救灾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好的条件支持,具体有:第一,高度重视细化责任落实。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自觉增强风险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技术指导,落实好灾前防御、应急救灾、灾后恢复等环节的责任,最大程度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第二,扎实做好汛期各项准备工作。强化与气象、水利、应急等部门的沟通会商,加强预测预判,完善应急预案,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要全面排查各类风险隐患,确保安全度汛。第三,推进科学防灾减灾指导服务。要严格落实24 小时值班制度,加强雨情、墒情、灾情调度,及早发现苗头性、趋势性问题,提早做好应对准备。农技人员、科技人员要深入一线指导好防灾减灾工作。要不断强化生产、救灾物资的调度,确保关键时候物资到位。特别是在防汛抗旱进入关键期的背景下,区域农业农村系统要提高对农业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视程度,切实把防灾减灾作为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抓好粮食生产的重要任务,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要求,提前谋划、及早部署,努力减轻灾害影响和损失,全力夺取夏粮和全年粮食丰收。
3.3 切实发挥出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
出于对进一步提升防汛抗旱救灾应急能力的考量,在当前的应急管理工作中应当深化落实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展开防汛抗旱救灾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促使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能够在防汛抗旱救灾应急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提高防汛抗旱救灾的现实成效[4]。实践中,可以构建并应用防汛抗旱态势分析系统,该系统的整体架构如图1 所示。整个系统的功能模块可以细化为态势分析功能模块、风险预警功能模块、综合数据管理功能模块、系统管理功能模块以及数据采集功能模块。
图1 防汛抗旱态势分析系统整体架构图
其中,态势分析功能模块主要完成对多来源水情、雨情、旱情、气象信息等相关信息的综合展示,以行政区作为划分单位,为用户提供短期以及中长期的参考数据,并可以完成实时性报告以及发展趋势报告。风险预警功能模块主要以实时性计算分析区域内河道站、水库水电站、雨量站的水量值,对比警告阈值,确定是否发出报警信息,并在数据库内完成对相应数据信息的保存。综合数据管理功能模块主要管理支撑整个系统业务展开的基础数据,支持各类数据信息的实时调取与查询,包括政府部门所发布的数据、专题对象数据、涉及水库与雨量站等站点的管理数据等。系统管理功能模块主要完成对用户以及系统的综合性管理。数据采集功能模块实时采集、整合应急部门、水利部门、省级交换节点等多方面提供的数据信息,支持用户结合现实需求完成相应数据信息的获取与采集,估算采集数据量,在业务数据库内写入工程类数据、站点上报数据等。依托对防汛抗旱态势分析系统的应用,能够更加精准、迅速地完成对区域防汛抗旱实际情况、风险问题的预测与分析,实现对汛情与旱灾的有效监测,为防汛抗旱救灾工作的强化展开提供更加全面的支持与参考,推动防汛抗旱救灾应急处理工作的升级[5]。
3.4 定期组织展开应急演练、推演与培训活动
3.4.1 应急演练
为积极应对汛期极端天气,进一步增强区域防汛抗旱指挥部应对汛期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抗灾意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应当联合农业技术服务站、应急办、派出所、卫生院及各村(社区)应急队等组织部门,定期组织展开防汛救灾应急演练活动。在此过程中,可以进行模拟演练。例如,因连日暴雨,某村发生险情并有人员受伤,须及时开展抢险和人员救治。区域防汛抗旱指挥部在接到报警电话后,应第一时间上报指挥长,立即启动区域防汛抗旱应急预案,要求各抢险应急救援队伍迅速集结,前往发生险情的河段开展抢险救援工作,救治转移受伤人员。同时,医疗卫生服务组、安全保卫组、救灾安置组、后勤保障组等各应急处置小组紧密配合,保证各环节环环相扣、井然有序,做到“听从指挥、协同作战、密切配合”的基本要求。通过相应防汛抗旱救灾应急演练活动的展开,进一步提高区域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协调指挥、现场处理、物资保障等应急能力,为“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做好充分准备,为区域汛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3.4.2 应急处置预案桌面推演
在应急处置预案桌面推演实践中,主要模拟该地受上游泄洪及强降雨等极端天气影响后,区域防汛抗旱指挥部作出应急响应和处置措施的情景。推演分为启动防汛应急响应、信息发布、队伍集合、物资分配、特殊群体转移、河道紧急行洪、河堤险情处置等方面。整个推演过程组织有序、分工明确、衔接顺畅、应对得当,可对防汛抗旱救灾应急处置预案进行效果检验。同时,要切实参考应急处置预案桌面推演成果,认真总结演练过程中的经验做法及此次推演中个别环节存在的不足,完善应对措施,加强排查整改,进一步完善防汛抢险应急预案,优化指挥调度和联动机制,强化防汛物资储备、防汛队伍建设等方面工作,以此实现防汛抗旱救灾应急管理工作能力的有效提高。
3.4.3 应急处理的专题培训
为强化防汛抗旱救灾应急管理工作的展开效果,提升各级防汛抗旱人员综合应急处置能力,全力以赴做好各项防汛抗旱工作,应当定期组织展开防汛抗旱救灾应急处理专题培训。在此过程中,需要邀请当地气象、农业、应急等部门的专家,分别围绕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气象灾害对区域内农业生产的影响、防汛责任制落实、隐患排查以及对前一年度防汛抗旱工作复盘分析等内容进行专题授课。通过对前一年度防汛抗旱工作的复盘,及时总结巩固经验、查找短板和弱项。结合专题培训的展开,提高相关人员的政治思想认识和防汛抗旱应急处理能力,为后续防汛应急工作的展开提供可靠支撑。
4 总结
综上所述,为避免旱涝灾害对区域内农业生产、城乡居民生活造成严重负面影响,防汛抗旱工作的落实有着极高的现实价值。在当前的实践中,文章所举例的地区防汛抗旱工作的展开取得了较好成效,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提升空间。当地应优化编制防汛抗旱救灾应急预案,构建并完善防汛抗旱救灾应急管理机制,构建并应用防汛抗旱态势分析系统,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应急处置预案桌面推演以及专题培训,实现相关人员防汛抗旱救灾应急处理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