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绍兴非遗数字博物馆的建设

2023-11-06孟繁羽

文化产业 2023年30期
关键词:大禹绍兴市绍兴

◎孟繁羽

江南古城绍兴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绍兴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了当地文化的多样性和当地人的创造力。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凝集了人类智慧与美学想象的民间文化瑰宝面临着失传的困境。互联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与数字化影像的出现打破了非遗传承的地域限制,为非遗提供了新的传承方式。在此背景下,传统博物馆已经无法满足人们了解非遗的需求,构建新型的基于“互联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成为当下保护与传承非遗的新方式。

■研究内容

打造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博物馆需要人才和技术的支持。数字博物馆可以利用虚拟现实等技术展现非遗,并通过智能化导览和互动体验系统为观众提供更具交互性的参观体验。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观众打造一个虚拟空间,使其沉浸式体验非遗,以更直观的视角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首先,对绍兴市的非遗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与分类,建立数据库,通过拍照、扫描等方式整理和保存相关信息,以供后续展示和研究。其次,设计虚拟展示空间,为观众提供更真实的体验,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搭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平台,使观众可以通过网络参观博物馆。最后,引导观众进行互动,为观众提供参与互动的机会。例如,通过社交网络分享展览信息,吸引更多人通过数字博物馆了解非遗。数字博物馆中丰富的非遗资源可以更好地推动非遗的传承。

本研究主要分为“智慧保护”“智慧管理”“智慧服务”三大模块。通过对国内外最新非遗数字博物馆的建设机制展开调查研究,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及博物馆智慧化发展趋势具体分析新形势下博物馆智慧化建设的需求与产业特征,通过资料搜集与调研、组织专家论证、走访高新技术企业、校企合作研究等方法,深入研究非遗数字博物馆的智慧管理模式,以期提高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的国际影响力。本研究从博物馆信息化、博物馆数字化和博物馆智能化三个层面归纳数字博物馆的内涵和发展路径。

要想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可以采取以下方式。首先,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使人们了解非遗的价值。通过举办展览、演出和讲座等形式向公众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让广大群众对其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其次,培养非遗传承人。通过开设培训班、工作坊,以及在高校设置选修课等方式,提高年轻人对非遗的兴趣,培养优秀的非遗传承人,以确保绍兴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良好的传承和发展。再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和体验活动。通过开展民俗活动、手工艺品展销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展示等活动,让群众参与其中,感受和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最后,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学校的教育内容和通识类文化艺术选修课程中,邀请非遗传承人作为指导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与此同时,将艺术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让非遗走进群众的日常生活,使其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研究意义

数字博物馆可以打破时空限制,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来。建设基于“互联网+”的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一,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存和展示,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让更多人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第二,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用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更多展示与表达方式,进而开发出更多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应用途径。

第三,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注入了新动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中的非遗元素可以被用于文创产品设计,丰富文创产品的内涵。

第四,增强公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不受时空限制,因此,观众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参观。除了被动地接受展示内容外,观众还可以通过虚拟空间切身感受非遗的魅力,增强自身的体验感。

■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活起来”

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可以与浙东唐诗之路相结合,力求深挖浙江文旅资源,讲好浙江故事,打造中华文明标识。绍兴市可以以浙东唐诗之路为基础,采用文化带的形式将大禹文化、兰亭文化、宋韵文化、阳明文化、越女文化等结合起来,打造非遗产品。

大禹文化

会稽山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大禹死后就葬于会稽山。秦汉时期,秦始皇上会稽、探禹穴,留下《会稽刻石》。四千多年来,大禹伟大的治水精神和卓越的治国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禹迹是根据史料中有关大禹治水及其他活动足迹传说的记载而留存至今的祭祀活动,还包括纪念建筑设施、地物表征、碑刻题刻、地名遗存物等不可移动的自然、历史物质遗存、遗址和遗迹。大禹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诗人对其有较高评价,留下了很多诗歌。绍兴市可以采用非遗青瓷、竹编、绍剧、越剧等方式讲好大禹故事,传承大禹精神。

兰亭文化

东晋永和九年(353),四十多位文人雅士汇集绍兴兰亭,举行了一场曲水流觞的诗歌盛会。王羲之“微醉之中,振笔直遂”,创作出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重走“中华书圣”走过的路,从鹅池碑、兰亭碑到御碑亭,王羲之的很多故事都趣味生动,意味深长。绍兴市可采用竹笔、越剧、绍剧、青瓷等产品以及黄酒外包装等形式将《兰亭集序》与兰亭的历史文化风貌展示出来。

宋韵文化

宋韵文化彰显的是宋代文人的精神特质。家国情怀是历代中华儿女的生命基因,宋人面对的国家形势的严峻程度要远远超过前代。士大夫们在内忧外患的环境下进行了深刻的思考。陆游的《示儿》、范仲淹的《江上渔者》、张俞的《蚕妇》、梅尧臣的《陶者》、晏殊的《浣溪沙》、辛弃疾的《水龙吟》等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中融入宋韵文化的精神特质,通过声音、图片等形式讲好诗词故事,也是绍兴市传承非遗的一条可行路径。

阳明文化

“洞天”是道教神道居住的地方,阳明洞天早在唐朝就是道教圣地,是道教的十大洞天之一,位于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宛委山。一代儒学大师王阳明曾筑室于此,潜心悟道,于是这里成为心学的发源地。王阳明心学的核心可以归纳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绍兴市在创作非遗产品时可以用竹编、竹笔等方式将阳明文化融入其中。

越女文化

浙东地区会稽山—曹娥江文化带有五位有名的女性,分别为美女西施、孝女曹娥、情女祝英台、才女唐婉、侠女秋瑾。她们是中华女性的杰出代表。绍兴市可以采用青瓷、绍剧、越剧等形式传播绍兴地区这五位女性的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以浙江绍兴会稽山—曹娥江文化带为依据设计非遗系列产品,是一次用非遗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礼赞。本文在查阅资料、深入研究、实地考察调研的基础上深入研究非遗的传承路径。非物质文化遗产用最本真、最质朴的形式向人们传递着历史的温度,每一件非遗产品都是一种尺度,测量着时间,思量着社会,考量着记忆,衡量着价值,引发人们的思考。以考古方法为支撑,对声音、图像的生产、传播及生成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可以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一方面,考古和非遗产品制作都是在已存在的事实中寻找过去的线索;另一方面,两者都是通过对过去事物的评述展现当代人的态度。

浙东唐诗之路是中华文明的曙光。将浙东唐诗之路上的点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相结合,可以设计出更多有意义的精品。绍兴是浙东唐诗之路的核心,在这片土地上孕育了大禹文化,因此以大禹文化为核心,以兰亭文化、宋韵文化、阳明文化、越女文化为纽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浙江省应当以会稽山和曹娥江为核心,以浙东唐诗之路为线索,打造更具标识性的绍兴会稽山—曹娥江诗路文化带,同时以大禹文化、兰亭文化、宋韵文化、阳明文化、越女文化连接各城市,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带”连接中国、连接世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民众心中。

绍兴市要通过互联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提高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同时着力打造非遗数字博物馆,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绍兴市还要利用新媒体渠道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人了解非遗、爱上非遗,改变非遗后继无人的窘境,打造出独特的非遗品牌形象,让绍兴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

猜你喜欢

大禹绍兴市绍兴
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绍兴
在绍兴,与你不期而遇
绍兴市越城区孙端成校
数读绍兴市“五星双强”两新组织
绍兴大闯关
大禹除去水怪无支祁
“小大禹”来治水
人文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