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图书编辑出版质量控制

2023-11-06◎刘

文化产业 2023年30期
关键词:编辑出版出版单位监督管理

◎刘 茸

随着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图书在阅读市场中的地位面临着巨大威胁。对此,图书出版业必须积极应对新时期网络阅读带来的挑战,主动进行改革,做好图书质量控制工作,以满足现代人的阅读需求,朝着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

■新时期图书编辑出版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的发展都逐渐趋于快节奏,图书编辑出版业也不例外。这就使得图书在编辑出版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从而影响了图书的质量。

图书选题问题

如今,各大出版单位为了抢占市场,每年都会出版大量图书。综观图书市场,选题内容大同小异,包括神话故事、经典文学作品、教育、财经等。这些题材的图书同质化极为严重,在编辑过程中未经过斟酌,所以内容不精、质量不高,致使很多读者对图书质量抱以怀疑态度。

图书装帧问题

近年来,虽然大部分图书都与时俱进地改进了装帧设计,使用现代审美理念包装封面、编排图文,但是有些图书在装帧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排版人员只顾图文排版美观,忽略了文字与图片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给读者带来了不好的阅读体验。

出版领域问题

俗话说:“术业有专攻。”我国不少图书出版单位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利润,经常涉足一些并不擅长的领域,由此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还影响了图书的整体质量。例如,有些图书出版单位原本负责出版艺术类书籍,在看到幼儿教育类书籍的高利润之后,便立即向幼儿教育领域进军,但其对这方面内容不熟悉,故而无法保证图书的质量。

图书编校问题

当前,各行各业都在追逐经济效益,图书出版单位也免不了加入其中。为了减少成本,许多图书出版单位不断扩大销售部门,精减其他部门(尤其是编辑部门),使得各部门的结构变得不合理,分工不明确,难以有效地相互配合并完成工作。这也造成了图书编校出现“快餐化”现象,即各编辑为了快速完成任务,只能“走马观花”地对图书进行编辑加工,导致图书质量越来越差。

监督管理问题

当前,我国图书编辑出版业中存在的监督管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图书监督管理意识较弱。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图书出版单位的监督管理意识不高,管理层也不重视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因为他们认为获得经济利益比提高图书质量更重要。其次是图书监督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虽然大多数图书出版单位都制定了质量管理制度,但是由于内外部环境不断发生变化,而大部分制度并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和优化,不符合实际情况,使得质量管理人员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导致图书质量不过关。

出版市场问题

网络阅读出现之后,图书编辑出版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为了抢占市场,一些图书出版单位盲目降低成本,推出了很多内容、装帧质量很差的图书。这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还损害了自身形象。

■新时期图书编辑出版质量控制的意义

首先,图书编辑出版质量控制能督促从事图书编辑出版工作的工作人员增强质量意识,在工作中尽职尽责。若图书出版单位加强图书编辑出版质量控制,监督管理人员将更加重视图书质量管理制度的改进,编校人员会更加注重图书内容质量的优化,排版人员会更加关注图书装帧设计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统一,销售人员会更加注重读者的反馈,即所有工作人员都会有意识地为图书质量的提升努力,从而使图书的质量不断提高。

其次,图书编辑出版质量控制有利于推动图书出版业实现良性发展。进入信息化社会之后,由于在信息平台查找信息十分便捷,且其内容十分全面,图书(尤其是纸质图书)越来越不受人们欢迎。在此背景下,图书出版单位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留住老年读者,吸引青年读者。然而,当前一些图书的内容和装帧质量都不尽如人意,无法与便捷、无时空限制的信息平台相比。对此,如果能控制好图书出版质量,通过图书的内容和装帧设计感染读者,重拾读者对图书的信任,提高图书阅读量,那么将有助于图书出版单位增强信心,更注重图书质量管理,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最后,图书编辑出版质量控制有利于提高读者综合素养。从古至今,人们都明确地知道阅读的重要性,当然,这要基于确保图书品质这一前提。可以说,一本优质图书能够对读者有所启迪,能够拓宽读者的视野,增长读者的见闻,对其提高综合素养有一定帮助。

综上所述,只有做好图书编辑出版质量控制,从事图书编辑出版工作的工作人员才能树立良好的图书质量意识,才会在工作中有意识地注重图书质量,才能做出质量高的图书并吸引更多读者阅读和购买,才能更好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以引导读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推动社会稳定发展的目标。

■新时期图书编辑出版质量控制的措施

质量管理是一个行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图书编辑出版业不论在什么时候,都应做好质量控制工作。为了做好图书编辑出版质量控制工作,图书出版单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做好图书监督管理

提高图书监督管理意识,完善图书监督管理制度,是图书出版单位做好图书出版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要任务。

1.提高图书监督管理意识

一些图书出版单位本身的监督管理意识不够强,常以短期经济目标为中心,使得单位内部的工作人员也将经济效益排在首位,忽视了图书的质量。对此,这些单位必须立足于长远,提高图书监督管理意识,并将这一思想延伸到所有工作人员身上,让他们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水准,严格把控图书质量,逐渐形成质控文化,从而使所有人都自觉关注图书的质量。

2.完善图书监督管理制度

如今,许多图书出版单位都在扩张,随之而来的是更加烦冗的图书编辑出版业务。在此背景下,图书出版单位原有的监督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环境,因此必须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监督管理制度进行调整,重新规划业务流程,积极创新管理制度。例如,传统模式下的质量控制工作一般是由一个人负责的;而如今业务繁重,因此应对质量控制工作进行细化,设置完善的责任管理结构。图书出版单位要建立精细化的监督管理制度,明确每一个质量控制责任人的岗位职责,做好职责划分工作,降低图书编辑出版过程中问题出现的概率。

明确核心业务领域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少图书出版单位为了获取经济效益不断拓展业务领域,但是往往在这一过程中其会在无意中忽略自己的核心业务,以至于难以做出质量过关的图书。对此,图书出版单位在扩大业务范围的同时一定要明确自己的核心业务,并对核心业务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完成图书出版行业市场的细分,以满足现代读者的高要求。

做好内容质量把控

内容是图书的核心。一本内容质量较高的图书会给读者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而一本内容低劣的图书不仅会影响读者阅读的心情,还可能使读者树立错误的价值观。因此,图书出版单位必须严格把控图书内容质量,坚持以内容为王、以读者需求为中心,着重提升图书质量。具体来讲,优化图书内容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做好选题。选题人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了解社会潮流和政治走向,避免不合时宜的主题,以免给单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也就是说,选题不仅要符合读者的需求,还要具有较强的合规性。第二,选好内容。图书内容要健康,能够传递真善美。编校人员一定要确保图书内容没有负面信息。第三,做好调整。时代在变化,图书内容也应随之更新,尤其是涉及政策、数据等的内容。对此,编校人员要着重关注涉及政策、数据等的内容,并对内容进行优化,为读者提供优质且符合实际的图书内容。

重视包装质量和印刷质量

新时期,一些图书出版单位为了经济效益忽视了包装质量和印刷质量,从而极大地影响了读者的视觉体验和触觉体验,难以获得良好的口碑。因此,图书出版单位要想做好图书出版质量控制工作,还需要重视图书的包装和印刷质量。从包装设计来看,图书出版单位应提高对封面设计、图书色彩、图文排版等的要求,让设计人员根据图书内容和读者喜好进行图书包装设计,以便设计出来的图书能够吸引更多读者。从印刷方面来看,图书出版单位应当选择印刷质量较好的单位,并安排专人监督印刷全过程,严格按照出版要求进行印刷质量检验,避免出现错印、漏印的情况。

提高编辑的专业素养

编辑是图书编辑出版的主体,其专业素养会直接影响图书质量。因此,不论在什么时候,图书出版单位都要重视提高编辑的专业素养。为了适应新时期的诸多变化,编辑有必要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四个措施。

第一,制订计划。图书出版单位应将提高编辑的专业素养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定期组织编辑素养培训活动,划定人才培养经费,真正落实人才培养工作。

第二,完善评价体系。编辑评价体系就像指挥棒,对编辑的发展有指向作用。因此,图书出版单位应当不断完善编辑评价体系,并将提升编辑的专业素养纳入其中,激励编辑主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包括在专业知识、政治方向、价值取向等方面的把关能力。只有完善编辑评价体系,编辑才会自觉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并在出版工作中把好选题关和内容关。

第三,鼓励研究。项目、课题研究是图书创新的有效途径之一。图书出版单位要想推出高质量的图书,就要鼓励编辑做好项目、课题研究,如设置一些奖项,激励编辑有目的地关注社会动态,研究成功的策划案例,积极申报项目和课题,提高选题质量。在这一过程中,编辑不仅能提高钻研能力,还能培养政治敏锐性。

第四,分享经验。编辑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经验积累才能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因此,图书出版单位应不定期组织经验分享活动,让编辑相互交流,在讨论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突出图书出版单位的特色

突出图书出版单位的特色,打造品牌形象,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能够让图书出版单位在所属领域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对此,图书出版单位必须树立长远的发展目标,在保证图书基本质量的基础上突出特色,做好服务和宣传工作,塑造出版品牌形象,形成品牌效应,开辟广阔的图书市场。首先,突出装帧特色。图书出版单位应从装帧入手进行特色化设计,推出有别于其他出版单位装帧效果的图书,突出新颖之处。当然,不管怎么设计,都一定要深入了解图书市场,以大众需求为参考进行设计。其次,突出服务特色。在服务方面要结合网络技术进行创新,比如,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收集读者的意见,捕捉读者的兴趣,再对信息进行整合、分析,然后做出相应的改进,以此提升编辑出版质量。

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

信息化背景下的图书出版业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结合先进技术进行数字化转型发展,以适应现代读者的特殊需要。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首先要提升数字化图书质量。当前,人们更偏向于阅读数字化读物,对此,图书出版单位开发了一些有益且有趣的数字化图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其阅读群体。但是,很多数字化图书在内容和包装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数字化图书由于审核不严出现了错字、漏字、语句不通等各种问题;另外,很多数字化图书的包装都较为简陋,通常只是简单地展示文字,没有展示图片、表格等内容,这严重影响了数字化图书的观感。因此,图书出版单位要优化当前数字化图书的内容和包装,严格按照纸质图书的出版标准进行审校工作,同时重视数字化图书的包装设计,并适当地加入图表、音频、视频等元素,从视觉、听觉等方面为读者提供良好的体验。

其次要合理应用数字化管理技术。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数字化技术不可避免地要被应用到图书出版业中。对此,图书出版单位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技术来辅助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具体而言,可以建立综合性管理平台,集策划、组稿、校对、宣传等工作于一身,提升质量控制效率。

猜你喜欢

编辑出版出版单位监督管理
山西医学期刊社荣获我国新闻出版领域最高奖
——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
新媒体时代编辑出版工作创新路径分析
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
刘慈欣科幻作品年表
加强粮食流通监督管理的思考与探讨
编辑出版本科教育的四大难点与对策
带头增强“四种意识”推动监督管理常态化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中国最美的书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