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资助工作中人文关怀问题的若干思考

2023-11-06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31期
关键词:贫困生关怀困难

周 丽

(中国计量大学 学生处,浙江 杭州 310018)

人文关怀体现了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的理念。高校资助工作是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克服经济困难、顺利完成学业的一项重要的国家政策。资助工作的目的是育人,育人应注重人文关怀。已有不少学者研究了高校资助工作中的人文关怀问题,提出了许多体现人文关怀的对策。例如,在资助中要保持公平与隐私保护的平衡,消除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克板印象”,关注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需求,保证经济困难学生的信息安全,提高学生道德情操,等等[1-5]。这些对策体现了对经济困难学生的人文关怀,提高了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促进了资助工作的开展。但资助工作中的人文关怀是一个宏大的议题,现实中仍然有很多有违人文关怀的情况。因此,如何在资助工作中体现人文关怀的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一、资助工作中人文关怀的要义

人文关怀有丰富的内涵,其要义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维护人的尊严、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由此可以得出,资助工作中人文关怀的要义为:关注贫困生的生活状况,维护贫困生的尊严和促进贫困生的自由全面发展。

关注贫困生的生活状况既是资助工作的出发点,也是人文关怀的第一要义。马克思曾指出:“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6]为了使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首先在生活的经济条件上要有保证,使他们能够安心学习。

维护贫困生的尊严是资助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尊严是人的一个基本需要。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超越一切价值之上,没有等价物可以代替,这才是尊严。”由此可见,东西方文化都认识到尊严的重要性。高校贫困生是受过多年教育、有着强烈自尊心和平等意识的青年,虽然他们有经济上的困难,但在人格上他们同其他学生是完全平等的,他们的尊严理应得到有效的维护。另外,维护贫困生的尊严有助于增进同学间的理解、友谊和合作,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共同成长。

促使贫困生自由全面发展是资助工作的目的。在资助工作中,要尊重贫困生的个性、特长、差异,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资助工作中人文关怀的现实困境

(一)新形势下的经济资助问题

新冠病毒感染带来了很多民生问题。由此,高校资助工作也出现了新问题。由于疫情,高校中原先非贫困生也有可能因其家庭遭受经济困难而变为贫困生,原先的贫困生在经济上可能更困难了。为消除疫情对民生带来的不利影响,党和国家采取了许多惠民措施,例如减税、缓缴社会保险费等。在这种情形下,就要求高校深入研究学生家庭经济的变化情况,重新审视资助政策和工作方法,千方百计帮助学生克服生活上的困难。

(二)贫困生尊严的维护问题

贫困生尊严的维护是资助工作中人文关怀研究中关注最多的问题。但迄今为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贫困生的认定和资助经费、物资的发放过程中如何维护贫困生的尊严问题。例如,在贫困生的认定过程中,不能让学生当众诉苦、互相比穷。为此,很多高校已采取措施防止在贫困生的认定和资助经费、物资的发放过程中有损贫困生自尊心的行为。但尊严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产物。除了在贫困生的认定和资助经费、物资的发放过程中有可能发生损害贫困生尊严的情况,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也可能发生损害贫困生尊严的情况。例如,在一些高校中,由于受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的影响,少数学生喜欢高消费、炫富,并且存在轻视贫困生的不良思想意识和行为。这种不良意识和行为严重地损害了贫困生的尊严。另外,贫困生尊严的维护同贫困生本人的思想、心态也有很大的关系。贫困生本身应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一个人格和心理有问题的人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不少学者已指出,贫困生容易产生自卑、消极的心理,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贫困生[7]。显然,自卑、消极、不健康的心理不利于贫困生尊严的维护。

(三)贫困生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

贫困生在自由全面发展上会遇到比其他同学更多的困难。首先,部分贫困生存在基础知识不足的问题。基础知识的不足将直接导致专业知识学习的困难。有学者经过定量化的研究指出,贫困生的英语知识程度总体上低于非贫困生[8]。还有一些贫困生在数学、计算机等课程上也存在基础知识不足的问题。非贫困生也有基础知识不足的问题,但总体上贫困生基础知识不足的情况较多。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同贫困生来自贫困、偏远地区较多,而那些地区的教学条件相对较差有很大关系。其次,成才条件相对较差。富裕家庭学生在暑假里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去访学、参加培训班,以便增长自己的知识和才干。而贫困生在暑假里可能为了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不得不出去打工赚钱。从上述情况可看到,贫困生在自由全面发展问题上存在不少困难,需要更多关心和帮助。

三、资助工作中实现人文关怀的策略

(一)关注新冠病毒感染对学生生活状况的影响,加强资助工作

因新冠病毒感染家庭经济遭遇困难的学生是新生的贫困生,他们并没有归入高校资助工作的视野。但作为新生的贫困生也应得到经济上的帮助,把他们排除在外是没有理由的。为解决此问题,高校需要重新审视资助政策和实施方法,采取有力措施提高资助工作的水平。首先,要改进贫困生的认定方法,将因新冠病毒感染家庭变贫的学生纳入贫困生认定范围;其次,采取一些特别的救助方法,帮助这些新生的贫困生克服经济困难,例如,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发放临时补助金等;最后,鼓励和帮助这些新生的贫困生通过自身努力克服新冠病毒感染经济困难,例如,为这些学生提供校内校外的勤工俭学岗位,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劳动来增加收入,克服经济困难。勤工俭学是国家提倡的一种重要资助方法,不仅能帮助贫困生克服经济困难,而且能培养贫困生的劳动意识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勤工俭学也适用于其他贫困生。因此,勤工俭学是一种值得提倡的资助方法。

(二)加强贫困生的励志教育,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贫困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会遭遇比其他学生更多的困难,特别需要励志教育。应通过励志教育,让贫困生树立起一种信念:现在努力学习和将来努力工作是改变家庭经济困难的唯一正道。也就是说,要通过励志教育让贫困生树立起艰苦奋斗的精神。励志教育有多种方式,例如举行专题报告会,邀请企业家谈艰苦创业的经验,邀请学者谈如何专心做学问的体会。

励志教育应同心理疏导相结合。前面已指出,部分贫困生有自卑、消极等心理问题。这些学生自认条件不如他人,从而“躺倒”,放弃了努力。这种心态完全排斥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因此,在励志教育中应积极开展贫困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努力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消极心理,培养自强奋斗的精神。为帮助贫困生克服自卑、消极等心理问题,首先应厘清此种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在高校里,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思想认知偏差。例如,如果贫困生不能正确认识贫富差别等社会现象,就可能产生对富裕家庭学生的羡慕、妒忌等复杂的心理。这种心理是没有自信心的表现,对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另一种是学业失败。例如,考试不及格就有可能让贫困生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认知偏差引起的心理问题应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法去克服,而学业失败引起的心理问题应通过提高学习能力和增加学习的投入等方法去解决。

励志教育还应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每个公民具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思想品德。因此,要教育贫困生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还要培养贫困生的诚信、友善和社会责任意识,使贫困生毕业后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益之人。

(三)加强优良校风的培育

校园氛围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大的影响。要维护贫困生的尊严和促使贫困生自由全面发展必须有良好的校园氛围。大学校园应具有平和、理性、积极向上的氛围。为此,要努力做好下面几点。

首先,要有包容性,尊重不同的生活习惯。贫困生生活上通常会俭朴一些,而富裕家庭的学生通常会花钱多一些,生活水平高一些。不能因贫困生生活节俭而受到其他学生和教师的歧视。另外,只要经济来源合法,富裕家庭的学生生活过得好一点是完全正当的,但不能炫富、摆阔。要尊重这种经济生活上的差别,不应因这种差别而区别对待。

其次,要培养学生之间互相帮助的精神。在求学过程中,不少学生会碰到诸如经济、学习、身心健康、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其中有些问题可能要通过学校层面解决,但很多问题可以通过学生互相帮助的方法解决。互相帮助能增加学生之间的友情,也能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性和合作精神。一个冷漠、没有互相帮助精神的学生,即使很有才华,将来也很可能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于社会无任何益处。现在很多高校已认识到学生互相帮助在资助工作中的重要性,加强了这种互相帮助精神的培养工作。例如,北京大学资助中心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克服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难,鼓励同辈群体的自我教育,开展“燕园携手”项目,为有需要的贫困生提供一年的帮扶伙伴。

最后,要正确对待校园中的竞争现象。毋庸讳言,在许多问题上学生之间充满竞争。例如,研究生保送、国家奖学金申报、学生评优、学科竞赛等工作中都充满激烈的竞争。竞争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不遵守规则者,依照违规程度,轻则批评教育,重则纪律处分。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竞争结果。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始终保持同学之间的友情。

(四)加强贫困生的学业关怀

学业关怀是对贫困生最大的人文关怀,因为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业不成功就根本谈不上自由全面发展。与其他学生相比,贫困生在学业上需要有更多关怀。

首先,要克服基础知识不足的缺点。前面已说,部分贫困生在计算机、数学、英语等课程上有基础知识不足的问题。基础知识不足将直接导致专业课学习的困难,进而影响学业的顺利完成。因此,应千方百计帮助贫困生提高基础知识。例如,复旦大学学生工作部通过举办“助力腾飞训练营”去帮助贫困生提高计算机、数学、英语等课程的基础知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其次,要关心贫困生的课程学习情况,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一旦贫困生出现学习成绩大幅下降或课程不及格的情况,辅导员、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应及时地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例如,有些贫困生的成绩下降或课程不及格是因为想多赚点钱,在校外勤工俭学、兼职的时间过多。此时,就应该劝导学生减少勤工俭学、兼职的时间,甚至停止勤工俭学、兼职工作,并努力帮助他们克服经济困难,使他们集中精力学习。

最后,加强贫困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无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学业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要做好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探索性的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和支持学生开展自立的专题研究工作和参加教师的研究工作,等等。贫困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同就业和创业教育相结合。很多贫困生的父母都希望子女高校毕业后能立即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改善家庭经济条件。因此,贫困生比富裕家庭的学生更加急需找到工作。但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已突破一千万,就业形势严峻。如果贫困生在某些工作领域上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话,将会增加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和自主创业的成功率。因此,高校应注重贫困生在实际应用方面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结语

总体来说,人文关怀体现了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的理念。在资助工作中实行人文关怀有助于培养贫困生正确的价值观、健康的心理,促使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目前资助工作中的人文关怀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提高。为提高资助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应关注贫困生的生活状况,努力提高资助工作的水平。同时,要加强在思想品德和学业上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另外,校园氛围对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也起着重要作用,应努力建设一个具有人文关怀氛围的校园环境。

猜你喜欢

贫困生关怀困难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选择困难症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