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中建筑空间美学与隐喻表达综合研究

2023-11-05陈成方

艺术大观 2023年29期

摘 要:电影中建筑的视觉魅力融汇于建筑学与电影图像学中,在当今跨学科融合研究的背景下,本文研究了电影中建筑空间美学的应用,以及建筑在电影中作为隐喻表达的重要象征意义。电影作为一种视觉媒体,本研究旨在揭示电影中建筑空间美学在电影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以及对观众的情感和思考产生的深远影响。电影制作人巧妙地利用建筑的视觉元素,通过其设计风格、光影色彩以及电影拍摄的镜头角度,将其与电影中角色情感和情节发展相互交织,将建筑转化为情感的载体,创造空间视觉叙事。同时通过建筑空间美学的独特表现方式,借助隐喻手法,深刻而精致地传达了情感、主题和观念。

关键词:电影建筑;空间美学;隐喻表达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29-00-03

电影作为一门综合艺术,结合了多种艺术形式,包括视觉艺术、表演艺术、音乐和叙事。在这个多元的创作过程中,建筑空间的作用被广泛地探索和發挥。

建筑空间是建筑学科的范畴,而电影意境是图像学的电影范畴,两者之间有紧密的关联与结合。在现代多学科的跨界融合中,经常可以看到建筑对于电影的叙事表达有重要的展示作用。[1]电影作为一种强大的视觉媒体,拥有无限的创作潜力,能够通过视觉和情感的传达来触发观众的共鸣。在电影制作的各个方面,建筑都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它不仅为故事提供了场景和背景,还通过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塑造了电影的情感氛围和主题表达。充分利用建筑空间的美感和象征意义可以极大地丰富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电影导演和制片人精心选择不同的建筑场景,以支持他们的故事情节和角色发展。从古老的城堡到现代的都市高楼,建筑的外观和内部设计都可以传达丰富的信息,影响观众对故事世界的理解和情感反应。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电影中的建筑空间美学,分析其在电影艺术中的重要性以及对观众的情感和情感共鸣产生的影响。通过具体案例研究和文化分析,我们将揭示电影中建筑空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它们如何与电影的叙事和主题相互交织。电影中建筑还可以作为隐喻表达,“隐喻”本是一种修辞手法,如今不仅在文学、歌曲、舞蹈中频繁地出现,在建筑、雕塑、绘画、电影等艺术作品中也是屡见不鲜。在建筑学的领域中,隐喻更是作为一种设计手法被广泛应用并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历史上的各个时期,[2]传达电影故事的社会、政治或文化背景,以及营造特定氛围和情绪。而情节的叙事性编排是电影艺术最具感染力的运作模式,同时也是建筑这一时空艺术用以承载空间意象与场所记忆的重要表达方式。[3]

一、建筑的空间美学在电影中的运用

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电影不仅可以传达情节和表现人物,还可以展现建筑本身的美感和艺术价值。电影中建筑空间美学主要体现在建筑本身在静止状态下所呈现出的美感,这种美感通常是通过建筑设计师对建筑元素和空间的巧妙组合和处理,以及对比例、纹理、色彩等细节的精心搭配而产生的。静态美的表现形式多样,可以是建筑的整体外观,也可以是局部细节的呈现。

(一)设计风格:电影中建筑美学的多样表达

在银幕世界里,建筑设计风格的多样性可谓丰富多彩,不同的建筑设计风格折射出的静态美学各不相同。电影中建筑的设计风格不仅成为建筑本身的艺术印记,更是电影风格与主题的深刻映照。在电影中,建筑得以借助各种设计风格的独特魅力,如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以及民族、地域特色风格,向观众传递时代背景、文化底蕴和审美理念。与此同时,建筑结构设计风格还能与电影主题和情感基调相互呼应,为观众带来别具一格的视觉体验。

2022年8月《新神榜:杨戬》在中国大陆上映,相比《白蛇:缘起》和《新神榜:哪吒重生》而言,动画电影的视觉效果明显升级了,其中最为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将中国传统建筑的美融入了电影的全过程表达中。国产动画电影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之美,是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另一种呈现。[4]而在欧美电影中,美式建筑设计通常追求对称与比例,强调现代感和科技感,成为展现精致与高贵主题的理想选择。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繁华奢靡的美式建筑元素大量涌现,如装饰华丽的门廊、雕刻精美的立柱和栏杆,尽显财富与奢华的魅力。

传统欧式建筑设计则强调历史与文化传承,如古典主义、文艺复兴、巴洛克等风格,通过浮雕、壁画、雕塑等艺术手法展现历史感和文化内涵。《布达佩斯大饭店》是韦斯·安德森的巅峰之作,电影的片名便体现出整部电影围绕着布达佩斯大饭店这个建筑展开空间叙事,经典的欧式建筑元素被广泛运用,如拱门、石柱、壁画等,使得电影充满了浓厚的欧洲文化氛围。导演的美学理念也在该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观感上看,以红、黄、蓝为基础的色彩选取,整体搭建了暖色调的复古氛围;广角镜头的广泛使用,又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色彩的氛围感,使人产生了审美所必备的浪漫情绪。[5]

(二)镜头角度:电影中建筑结构的视听语言

电影制作者可以通过不同的拍摄手法和构图方式来展现电影中建筑的静态美学,从而增强电影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视觉效果。镜头角度属于镜头语言的一种,镜头语言是电影创作中处理影音素材、刻画人物、表达思想的手段。不同镜头角度的使用,可以丰富影片的视觉效果,增强影片的视觉艺术魅力。[6]镜头角度直接塑造了观众对电影中建筑结构的感知和理解。电影中的建筑空间美学可以通过夸大、强化原有场景的透视关系来表达人物位置关系和叙事关系,以及突出人物形象的主观感受。在不同的镜头角度下,建筑结构呈现出多样的视觉效果,为观众带来强烈的冲击力,同时凸显出空间维度的韵律。低角度拍摄所展现出的建筑仰视视角,强调了建筑的高度并为其赋予了不可撼动的压迫感;而高角度拍摄,则从上而下审视建筑,有助于展示建筑的平面布局和空间关系,让观众得以一窥全貌。

通过巧妙地运用摄影角度,导演和摄影师得以引导观众关注建筑结构的特定方面,使其在电影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如魔术师般,操控着光影与角度,让观众在荧幕前感受到建筑美学的魅力。在细腻的角度变换中,建筑仿佛拥有了生命,它们参与到电影的叙事中,成为讲述故事的重要元素,与人物、情感共同谱写电影的篇章。

(三)光影艺术:电影中建筑美学的色彩塑造

电影致力于运用特定的色彩和光影来重构时代背景,并形成统一的美学风格。强烈的色彩“刺点”构成“影像伤痕”,触动观众的心灵,引领观众探讨影片潜在的戏剧性冲突,反思影片故事背后的历史。[7]林德格伦和爱因汉姆等理论家都曾经认为彩色胶片的发明将使电影呈现出更真实的影像风格,色彩是电影史上更逼近现实表达的重要一步。光影色彩如同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建筑结构的灵魂,为特定的氛围描绘出深刻的背景。光线的强弱、方向和色温等微妙的因素,如同大师级的画家运用颜料为电影中的建筑赋予立体感、纹理和层次。恰如其分的光影处理,能使电影中建筑的材质、质地和细部绽放出丰富的生命力,仿佛让观众跨越虚幻与现实的界限,身临其境地感受电影中的空间与情感。但是,光影色彩在电影中的逼真还原性只是其基础功用。光影色彩认知包含了物理、认知和文化成分,它既是生理现象,也是文化事件,因此光影色彩认知往往也被看作感觉刺激和非感觉刺激的相互作用。来自认知和文化上的差异性决定着色彩的语义表征是多重可变的,如红色既代表激情,也可暗示血、生命或爱。[8]

二、电影中建筑的隐喻表达

建筑在电影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仅是物理结构。它们是叙事的语言符号和场景空间。其作为一种意象,已经超越了其实际功用和意义。电影和建筑结构的创作都受到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它们反映了所在社会的价值观、信仰和愿望。建筑结构在电影中,可以作为多样形式的视觉隐喻,传达地点和历史感,以表达故事的社会、政治或文化背景,或者营造氛围和情绪。

(一)电影中建筑的文化隐喻

建筑的重要性不仅表现在它们的场景设计上,还表现在它们作为一种文化象征的作用。通过这种象征性的作用,建筑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故事的发展、背景信息、情绪氛围以及人物的命运。《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故事情节非常丰富,其中有许多场景描绘了乔家大院,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场景,如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都能给观众带来独特的视觉冲击。建筑物在电影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表达故事情节的象征,还与演员、服装造型、色彩等元素一起为故事情节提供支持。建筑结构也为电影中意境的建构起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推动作用。[9]

电影中建筑中所蕴含的历史与文化传承,是建筑文化的精髓所在。在中国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宫殿建筑巧妙地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与价值观,它象征着封建王朝的权力和贵族的阶层地位。宫殿建筑所运用的色彩和纹饰都饱含着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金色象征皇权至高无上,龙与凤则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图腾。电影中充斥的暖色调,为电影中的建筑渲染了封建阶级氛围。此外,宫殿建筑还映射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礼仪文化。宫殿建筑的高低错落、庄严肃穆的氛围,处处彰显出导演在选景和场景搭建等方面的用心。如此细腻的描绘,使得宫殿建筑在电影中的表现力得以充分发挥。

(二)电影中建筑的权力隐喻

在奉俊昊导演的杰作《寄生虫》中,建筑空间被巧妙地运用于影片的情节和主题表达,每个建筑结构场景都经过精心策划,呈现出鲜明差异的氛围感,为影片的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展示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背景支持,达到了建筑空间与人物情感紧密交织。同时,建筑结构在电影中也被赋予了深刻的象征意义,传达了韩国社会的不平等与分裂。地下室的狭小与拥挤,恰如社会底层的生活困境与无奈,将那份沉重的生活压力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凝聚在每一寸墙壁之间。而豪华别墅的奢华与宏伟,则如同社会上层的权势与特权,矗立在高处,俯视着这个世界的悲欢离合。通过暴雨夜里的地下室平行剪辑以及景观石的象征,展示了阶层认同和阶层固化的悲剧式耦合。这种对建筑的隐喻和象征运用,不仅增强了影片的观赏性和艺术性,也提高了电影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批判能力。

本片中导演通过空间叙事,以“建筑阶梯”作为阶层的隐喻,展现了不同阶层在社会分化下的空间居所。恩格斯深入探究了英国曼彻斯特社会空间居住模式,并以社会阶层划分为基础,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这个角度来看,不同的建筑结构可以作为一个标志,来反映出人们之间的社会地位和财富的不平等。这部电影与其他关注阶层认同与意识的作品,如《小偷家族》和《燃烧》,共同探讨了阶层议题。[10]

(三)电影中建筑的心理隐喻

电影中的建筑结构与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情感氛围紧密相连,建筑的设计、布局、风格,以及影片中对建筑的视角和光影处理,都在观众心中唤起对人物心理和情感的共鸣。例如,在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盗梦空间》中,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镜头展示了梦境中整个城市的建筑结构如同软纸般弯曲折叠。梦境中出现了一场令人惊叹的视觉盛宴,仿佛是宇宙的尽头,这是由男主角和他的妻子共同打造的美妙的梦幻世界。这座摩天大楼曾经是一座古老而破败的建筑,它孤独地矗立在海边,被灰暗的阴影所笼罩。当男主角穿越回忆的城市时,他发现这座建筑物正在一层一层地倒下,就像人类的心灵和信念也会随着这些建筑物的倒下而消失。这个场景真实地描绘出了光荣和梦想在瞬间消失的情景。诺兰导演通过对建筑结构的巧妙运用,以迷宫般的建筑结构和扭曲的空间设计诠释人物的心理困境和复杂的情感世界,成功地营造出一种悬疑、惊悚,同时深度探讨人类内心世界的氛围。[11]

三、结束语

本文全面探讨了建筑在电影中的应用与表现形式,从空间美学以及隐喻表达两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研究表明,建筑在电影中不仅仅是一个视觉元素,更是一种具有深刻象征意义的艺术表现手法。运用不同的建筑设计风格、镜头角度、光影色彩能够丰富电影的视觉效果和艺术价值,提高观众的审美体验;而通过电影中建筑的隐喻表达,可以揭示作品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营造独特的氛围和情感。

电影和建筑的创作都受到所在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它们共同反映了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对世界的认知。通过对电影中建筑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影与建筑这两种艺术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提高电影创作的艺术品质和文化价值。同时,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也为电影学、建筑学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示。

参考文献:

[1]张玮瑜.内地电影中建筑意象与电影意境的建构关系[J].建筑结构,2023,53(04):165.

[2]陈芃宇,林樱子.浅析电影场景中的现代建筑隐喻性——以电影《寄生虫》为例[J].居舍,2021(13):176-178.

[3]吳凡吉,邱珏,郭开慧.基于电影叙事手法的建筑空间情节建构的策略研究[J].建筑与文化,2022(02):61-62.

[4]蔡泉源.论国产动画电影《新神榜:杨戬》中的建筑之美[J].电影评介,2023(02):91-94.

[5]蔡卫华.色彩·荒诞·情怀:《布达佩斯大饭店》中韦斯·安德森美学格调之显[J].电影评介,2018(24):90-93.

[6]甄桢,张苇.论动画电影镜头角度的心理暗示作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9,2(07):122-124.

[7]孙伟.论电影色彩对历史重构的表达[J].电影文学,2021(21):46-54.

[8]王宜文,史之辰.电影色彩的认识维度:颜色感知与语义表征[J].电影评介,2023(02):1-7.

[9]张娜.建筑在电影中的意境建构——以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为例[J].牡丹,2021,485(04):87-88.

[10]段鹏.空间与权力:数字鸿沟背景下的阶层壁垒——兼谈电影《寄生虫》的空间叙事逻辑[J].当代电影,2020(04):78-82.

[11]李城.心理叙事的影像建构——电影《盗梦空间》解读[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1,9(01):72-74.

作者简介:陈成方(1996-),女,河南信阳人,博士研究生,从事影视与戏剧理论、现代影视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