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中国钢琴音乐之民族化元素

2023-11-05许淳

艺术大观 2023年29期

摘 要:钢琴自西方传入中国以来,受到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深刻影响,并由此产生了独具民族特色、受到人们喜爱的中国钢琴音乐,其中所蕴含的民族化元素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为了探究中国钢琴音乐之民族化元素,本文从钢琴音乐创作、音乐组成元素(旋律、节奏、和声、曲式、音色等)、审美意境、创作技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更好地挖掘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韵味和艺术精髓。

關键词:中国钢琴音乐;复音思维;民族化元素;审美意境

中图分类号:J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29-00-03

对于音乐而言,音乐元素决定着音乐作品的风格。中国钢琴音乐中的“民族化”元素,主要是中国民族传统音乐的旋律、节奏、音色、曲式、和声,它们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伴随着钢琴音乐的发展,越来越凸显出鲜明的民族风格和风韵。但从广义上说,中国钢琴音乐中的“民族化”元素不仅存在于音乐的各项组成元素中,更体现在创作思维、创作技法、审美意境等方面。复音思维的产生对我国传统音乐创作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也催生了一种适合于钢琴音乐“中国化”发展的创作模式。

如何创作与我国民族文化相适应的钢琴音乐一直是很多作曲家与钢琴家共同面对而又必须共同探讨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提出本文的论题,既可以了解中国钢琴音乐中的民族化元素,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又可以促进中西方钢琴音乐的完美融合,促进中国音乐文化的“民族化”发展,这对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内涵及发展

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其实就是指其中蕴藏的民族本质特征,具体体现在钢琴创作思维、音乐元素、创作技法、审美意境等方面。就中国音乐文化而言,每个民族的音乐都有着独树一帜的特色风格,体现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地域风俗、文化精髓,当这些民族元素融入钢琴音乐中就赋予了其不同的风格特色,能从不同层面诠释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和精髓,表达民族精神,使中国钢琴音乐有了浓厚的民族色彩。

据史书记载,意大利神奇的传教士利玛窦为明朝带来古钢琴,成为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开端。当时,基本只有皇家人士才能接触到钢琴音乐。随着西方音乐文化在我国大范围传播,一些新式教堂开设了“学堂乐歌”课程,钢琴作为伴奏乐器开始得以应用和推广,从此在祖国大地“落地生根”。一些致力于发展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音乐家,试图在西方钢琴音乐基础上融入中国传统音乐,不断地进行革新和创作,成功创作了一系列独具民族特色和韵味的中国钢琴音乐。

中国近代钢琴音乐开端于因音乐家赵元任创作的第一首钢琴曲《和平进行曲》,迄今为止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加之在此之前钢琴在音乐伴奏方面的广泛应用,从广义上看,中国钢琴音乐不仅仅有百年历程,甚至更久。对于中国近代的钢琴音乐而言,其主要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1]。

第一阶段,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牧童短笛》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首具备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之后,著名作曲家相继创作了诸多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国钢琴音乐有了一个短暂的繁荣发展时期,诞生了许多优秀的钢琴作品。例如,《广东音乐主题钢琴曲》《鼓舞》《杯舞》《蓝花花》《小奏鸣曲》《儿童组曲》《变鸣曲》《第一、二新疆舞曲》等。正是有了这些先辈们的不懈努力,中国钢琴音乐文化才得以有了发展的坚实基础,他们为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弘扬与继承做出了贡献。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经过上一阶段发展,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发展有了坚实的基础,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掀开了中国钢琴音乐发展历程中崭新的一页,涌现出了一大批弘扬民族精神、热爱生活的,能够鼓舞人心、让人奋发向上的钢琴曲。这些钢琴曲既有中国民族音乐的韵律,又充分发挥出钢琴独有的魅力,所以诞生了很多新的创作和演奏技法,为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空间起到极大的开拓性作用。

二、中国钢琴音乐创作思维中的“民族化”元素之体现

(一)复音思维

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中,艺术构思十分重要,所以得到了作曲家的高度重视。创作思维是作曲家音乐逻辑思维的集中体现,其中一种最具影响力的创作思维就是复音思维,例如,《梅花三弄》《平湖秋月》等,这些钢琴曲都是运用复音思维创作的。钢琴音乐创作过程中,既要保持借鉴原曲的风貌,又对新的音乐素材进行更为深入的民族内涵挖掘,为了做到这一点,作曲家常常用“整体与局部”“对比与统一”的复合逻辑创作思维,从而形成一种复音思维,这一种做法成功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钢琴曲,使钢琴作品具备了民族色彩。

(二)“线、面、体”多元化的立体思维

除了复音思维外,作曲家也常运用“线、面、体”多元化的立体思维。例如,《夕阳箫鼓》这首钢琴曲以婉转的“线条”旋律为主题,以五声音阶的自由模进展开并贯穿全曲,当乐曲进行到高潮乐段时,用递进式的多声部织体、丰富变化旋律音域、双手快速八度反复等演奏技法,形成乐段之间的有效对比,用美妙的音乐描绘出皓月当空、渔舟唱归的自然景观。从作品曲式来看,乐曲的结构布局采用插部为中心的多层次对称结构,完美地融合主题与再现,首尾呼应,仿若将音乐中的美景囊括在这一框架之内,有了清晰的立体感。由此可见,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创作从这开始有了新局面,音乐创作思想由描绘外部世界的较低层次,转变为关注人类的情感深度,创作者最为关心的是对音乐本体的描写,中国钢琴音乐不断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2]。

三、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元素之体现

(一)从旋律元素分析

“旋律是音乐的基本要素,是音乐作品的线条轮廓,所以音乐的内容、风格、体裁、民族特征等,都首先从旋律中表现出来。”中国钢琴音乐中的旋律元素主要来源于民族民间音乐,在钢琴曲中的表现主要分为三种形式。

1.采用“原生态”民族民间音乐主要旋律

钢琴音乐中直接采用“原生态”的民族民间音乐旋律,能真实地“直播”民族民间音乐曲调,在展现地域特色的民族风貌,展现民族民间音乐特征的同时,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深受大众喜爱。例如,《巴蜀之画》《花鼓》《流水》《浏阳河》《绣金匾》等,基本是以“原生态”的民间音乐旋律为创作基础的。

2.移植或改编民族器乐曲

在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中,根据民族器乐曲改编的钢琴曲目特别受欢迎。例如,《夕阳箫鼓》在完整呈现出主要旋律的基础上,更充分发挥出钢琴的全部能量,展示出“乐器之王”的强大功能。这首钢琴曲借鉴了中国器乐的种种演奏法,运用了富有特色的民族四、五度和弦,同时用丰富的支声部织体,与之形成了巧妙的音区对比和力度变化,极大丰富了旋律线条,勾勒出了清新淡雅的格调,将中国传统音乐中浓郁的民族韵味展露无遗[3]。

3.根据民族音乐旋律特征创作

与以上两种表现形式不同,这种表现形式是根据我国民间音乐旋律中常用的调式、旋法等方式创作钢琴曲,既不完全照抄原有的曲调,又保持相应的紧密关系。例如,《牧童短笛》就是运用民族音乐旋律特征创作的钢琴曲。这首钢琴曲借鉴了我国民族音乐,主要旋律与民间音乐曲中的“句句双”有些类似,运用对答、呼应、重复、变化重复等技法使整体音乐主题更加鲜明生动,是民间音乐“遗传基因”的真实反映,让西方音乐和中国传统音乐之间有了密切联系。

(二)从节奏元素分析

在音乐所有要素中,只有节奏能将其他要素组织起来,形成一个音乐整体。关于在钢琴创作中融入中国传统音乐节奏元素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才备受重视和关注。在所有钢琴曲中,《多耶》采用了民间打击乐的节奏组合、节拍变化等。较有代表性的《长短的组合》,采用了朝鲜族民族长鼓舞中的素材进行音乐创作,表现了节奏特征。

(三)从和声元素分析

在多声部音乐中,和声是极其重要的元素,有着高度的形象概括力、强大的结构凝聚力和丰富的色彩感染力,极受钢琴作曲家的重视和关注,这使得更多的创作者致力于中国钢琴音乐中的和声元素研究,从钢琴传入中国起就从未停止过。例如,《花鼓》借鉴了《牧童短笛》中三和弦上附加六度音的和弦,使用了一种两个纯四度音程叠置起来的和弦。纵观20世纪关于中国钢琴音乐中的和声理论研究,可大致分为三阶段[4]。

第一阶段,致力于对西方传统和声方法的延伸与对中国民族和声的变革,反映到钢琴音乐中,最明显的特征是常使用四、五度结构与二度结构的和声方法。

第二阶段,代表作品有《三首舞曲》《思春》《旱天雷》等。其中,钢琴曲《旱天雷》的和声特点非常突出。乐曲中巧妙运用一些七和弦和九和弦,实际上是源于旋律调式基础之上的和声技法。为旋律配和声时,采用和声变奏技法。为了使声部更加活跃,采用对位化和声手法,同时,为了增添音乐色彩,使用意外的和声进行,采用和音来惟妙惟肖地演奏出民族乐器特有音调,等等。

第三阶段,是中国钢琴音乐和声理论研究发展的重要阶段,为21世纪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这一阶段,一些钢琴作曲家总结了以往的和声方法,出版了一些著作,如王安国《我国当代音乐作品的和声创新问题》。

(四)从曲式元素分析

中国传统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多样的民族音乐曲式结构,譬如,一段体、多段体、变奏体、循环体、联曲体、综合体、集曲与连环曲等。例如,《夕阳箫鼓》采用了叠句曲式,是对传统音乐特有的自由曲式结构的继承与发扬。在这种曲式结构中,前半部分可以自由变奏和展开,后半部分伴奏基本不变,尤其是结尾处,从而构成叠句,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当然,我们的作曲家除了参考已有的民族曲式结构,还结合中国文化元素不断创新,创造新的曲式规则[5]。

(五)从音色元素分析

音色是音乐作品的独特标志,是塑造作品音乐形象的有力手段。中国传统音乐音色的多样性主要是通过种类繁多的民族乐器来表现的。例如,《夕阳箫鼓》有10个乐段,每一段都能“听到”与之相对应的丝竹之声,既有空幻悠远的箫声,清亮华丽的筝声,也有如歌如诉的琵琶声,谐趣的木鱼声,等等。在这首钢琴曲中,钢琴对各种音色的模仿使得整首钢琴曲的演奏仿若融合了民族乐器,音乐发出的音响效果既令人陶醉,又心旷神怡。

巧妙运用装饰音是中国钢琴音乐的音色特色之一,它是形成钢琴曲民族风韵的主要要素。例如,《百鸟朝凤》有几个乐段使用了短装饰音,弹奏中时而短促有力,时而强劲有力,用以表现不同状态的鸟鸣声。

(六)从复调写作分析

《二泉映月》《浏阳河》等中国钢琴音乐作品都比较重视复调技术的运用,因为它在发展主题乐思上产生了良好效果。在中国钢琴曲中的复调写作上,作曲家多采用在自由对位基础之上的多声部织体等技法,这使得各种层次的声部都有了民族韵律,同时也与西方对比复调有机结合,形成了一种具有民族韵味的、新的复调新风格。

四、中国钢琴音乐创作技巧中的“民族化”元素之体现

在钢琴音乐进入中国以来,“民族化”发展就一直是全体有胆识的作曲家不断进行探索的主要目标。中国钢琴音乐源于西方钢琴音乐,在极其肥沃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沃土中深深根植,拥有不同于西方钢琴音乐文化的民族韵味和民族精神。经过20世纪整个过程的艺术实践,中国作曲家探索创作出多种独特技法,既有旋法、和声等方面的,也有乐曲的力度、速度、曲式等方面的。

中国钢琴音乐创作技法中的“民族化”,就是不断探索与创新的过程,在诸多的创作技法中,最具中国音乐民族化特色的技法是以其复音思维为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这在上文中已有过论述。这一创作技法的出现改变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几千年的单音创作体系,并在中西方音樂融合下繁衍出了新的创作模式,极大促进了钢琴音乐的“中国化”发展。年轻作曲家群体独具创新精神,他们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改变规则,将大胆探索和创新应用在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发展过程中。他们敢于使用新的音乐素材,敢于用全新的思维、技法去审视当前的钢琴音乐,从而缔造出具有民族民间特色的钢琴作品创作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钢琴音乐创作规律,经过不断的开拓进取,为中国钢琴音乐立足于世界艺术之林开辟出新的道路[6]。

五、研究总结

以上通过对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思维、创作技巧、审美意境,以及音乐组成要素等分析,我们了解了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所具有的民族风韵和特色,而“民族化”发展之路最适合于中国钢琴音乐。通过文中论述,中国钢琴音乐将世界音乐和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有机融合在一起,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中国化”钢琴作品,以崭新的面貌走向世界。在一个多世纪的漫长革新和创作中,一代又一代作曲家经过不断努力,使得“乐器之王”钢琴在我国这片广阔而又肥沃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并不断结出丰硕的果实,逐步成为中国当代音乐文化的宝贵财富。未来可期,拭目以待,我国独具民族特色与韵律的钢琴音乐,在未来能够高举时代与民族的旗帜,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弘扬中国传统的音乐文化,彰显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

参考文献:

[1]李若琳.从民族化视角探究“中国风格”钢琴音乐的艺术特征[J].黄河之声,2022(22):60-62.

[2]杨劲松.传统文化视域下民族化钢琴音乐审美特征探究[J].黄河之声,2022(22):46-48.

[3]黄麟.探析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民族化的作曲技法[J].戏剧之家,2022(33):103-105.

[4]轩一丹.中国钢琴改编曲——钢琴音乐民族化的美丽旗帜[J].黄河之声,2022(12):19-21.

[5]史媛元.刍议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进程[D].海南师范大学,2022.

[6]廉莹.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性与多元性[J].民族音乐,2021(05):10-12.

作者简介:许淳(1970-),男,安徽滁州人,硕士研究生,教授,从事音乐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