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姜子牙》中国神明的颠覆与重塑

2023-11-05李卓希

人民画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九尾狐姜子牙动画电影

李卓希

仙风道骨,白须髯髯,执掌封神榜,手握打神鞭。这是中国明朝(1368年―1644年)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众神之神”姜子牙的形象。他在中国神话体系里的地位,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宙斯、北欧神话中的奥丁,分封众神,何其尊贵。

消瘦高大,穿着邋遢,眼神忧伤,略显沧桑。数百年后,在2020年上映的动画电影《姜子牙》中,他摇身一变,成为跌落神坛,被人唾弃且有强迫症的平凡中年大叔。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姜子牙》,那么一定是“颠覆”。

首先是剧情上的颠覆。在《封神演义》中,姜子牙的故事线索是这样的:32岁登上昆仑山,拜元始天尊为师,72岁奉命下山,辅佐周文王、周武王讨伐暴虐荒淫的商纣王(约公元前1046年),并执行册封365位天神的任务。他的地位无上尊崇,但更像是一个服务于神权与王权的工具人。

《姜子牙》没有关注姜子牙在《封神演义》里的故事,而是依托想象,结合现代审美,“脑补”了一个封神之后的外传。

全片的矛盾始于一个阴谋。元始天尊想要一统三界,因此与九尾狐妖达成交易。只要九尾狐妖化作苏妲己魅惑纣王,挑起三界大战,大战结束后就能位列仙班。事成后,天尊不仅没有信守承诺,反而灭了狐族,还让姜子牙斩杀九尾。但“一根筋”的姜子牙在九尾狐体内看到了无辜的人类女孩苏妲己,他的信仰开始动摇,从此走上一條寻找真相之路。

片中的姜子牙不再是人们传统印象里须发皆白、仙风道骨的老年智者形象,而是一个年轻的,去神化的,面对神性与人性的抉择有困惑、有情绪的多维角色。

相较于其他神话改编动画,《姜子牙》在画面表现上亦有颠覆。电影始终透着瑰丽、奇特的美感。“我们一开始定的两个美术大基调,一个是中国国画,另外一个就是克苏鲁。”导演程腾说。克苏鲁,美国小说家霍华德·洛夫克拉夫特创造的神话体系,特点是描绘无名的恐惧、诡异的氛围和未知的神秘力量。一部根据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改编的动画电影,其制作团队却能接纳如此独特的设计概念,将东西方元素大胆融合,以此颠覆中国观众心里那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动画是给孩子看的”。

“对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改编与重塑,是一种文化再生产的过程,应该集传承与颠覆于一体,在传承的基础上革新观念、注入当代精神。”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教授、《姜子牙》制片人高薇华说。这部电影的主创团队人员约有70%是动画专业的在校师生、校友。学院派的身份让他们在“如何改编中国经典作品”这一问题上想得更深,他们有着“传承东方美学,重塑现代精神内核”的野心。

提及东方美学,全片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充满东方韵味画面中,无处不在的中国历史深处的诗意与古意。

为了让细节更完美,1600多名工作人员,经过1560多个日夜,创作出1300个特效镜头,平均每个镜头都需要修改20版。观众甚至可以带着放大镜去考究每一帧细节:大到场景参考姜太公墓、苏州园林、北海景观等,小到法器符咒借鉴殷商出土文物的纹样,再如根据《山海经》中神兽“螣蛇”而创作的枯骨怨魂的形象。这种东方美学将经典文化与现代技艺进行了完美结合,还原了一个惊艳唯美、波云诡谲的封神世界。

与全片传统东方美学相呼应的是姜子牙被重构的现代精神内核。

《封神演义》原著结尾,姜子牙冷静无情地斩了九尾狐妖,是天意的执行者。而动画电影中,姜子牙在看到九尾狐妖体内的人类女孩时,信念发生了动摇。面对“救一人还是救苍生”这个经典的“电车难题”时,他像我们每一个普通人一样,犹疑、困惑、纠结。

结局也叫人十分感慨。姜子牙终于从“服从者”转变为“反叛者”。不同于哪吒、孙悟空的天生反骨,姜子牙的反叛是更加彻底笃定的精神向度的内省,是长期被所谓天道蒙蔽后与其身份的决裂。这种信仰困境与两难抉择,也赋予这部动画远远超越原著的人性深度与复杂性。

2020年10月上映的《姜子牙》最终收获16.03亿元票房,目前位列中国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第二位。可以说,这是一部对中国动画电影有重要启示意义的作品:谁说不能在商业电影、乃至动画电影里探讨严肃的话题?谁说动画题材、深刻严肃的主题和票房不能兼得?

中国国产动画需要更多可能性。

(本报道图片由《姜子牙》制片人高薇华提供)

猜你喜欢

九尾狐姜子牙动画电影
广西发现九尾狐甲鱼化石等
《姜子牙》中的历史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姜子牙(动漫电影《姜子牙》主题曲)
DEITY DEFYING
走下神坛的姜子牙
动画电影
可爱的九尾狐
九尾狐“留学”日本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