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董仲舒的政治伦理思想中汲取智慧
2023-11-05唐紫
唐紫
董仲舒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家,他以儒学思想理念为出发点,充分借鉴了道家、法家和阴阳家的理论精髓,形成了独特的政治伦理思想,是我国哲学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董仲舒的政治理论思想形成于西汉时期特定的经济背景、政治背景和文化背景下,主要内涵包括“大一统”思想、“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思想、“三纲五常”思想,其多样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对我国推进以德治国、发展现代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因此,深入研究董仲舒政治伦理思想是符合时代要求的重要课题。
董仲舒,字宽夫,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政治伦理思想对西汉时期的政治统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特别是汉景帝和汉武帝统治时期,更是推崇董仲舒的政治伦理观念。具体来说,董仲舒的政治伦理思想立足于儒家学派的理论基础,并吸收了道家、法家和阴阳家的概念精髓,董仲舒也被誉为中国哲学发展历程中仅次于孔子的里程碑式人物。他所提出的“大一统”思想为君主专制提供了理论支持,使得君主的统治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他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巩固了儒学的正统地位;“三纲五常”思想明确了西汉时期趋善求治的重要模式,维护了封建统治的政治秩序。因此可以说儒学的重要思想在董仲舒的政治伦理观中被重新诠释,并逐渐开始与君权相结合,成为当时专制社会重要的统治思想。董仲舒也因此成为一代儒宗,在西汉时期甚至是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尽管今天我们的政治体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董仲舒的政治伦理思想仍是传统文化中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深入挖掘其思想内涵不但有助于指导现代社会建设,同时对当代的精神文明发展也有着诸多裨益。
董仲舒政治伦理思想的形成背景
由于政治环境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治思想的形成,同时政治思想也会对政治环境起到反作用,因此政治伦理思想的形成和政治环境紧密相连。董仲舒政治伦理思想的形成背景以大一统的专制集权为前提,同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是经濟背景。董仲舒政治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完善与其所处时代经济的平稳运行紧密相关。秦朝时期,统治者对百姓的压迫以及楚汉战争导致国家民不聊生,这使得汉朝初期的经济状况不甚乐观,因此在汉高祖建立汉朝之初,整个国家都处于重建阶段。为了改善经济状况,尽快获得民心,汉高祖选择了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的思想治国理政,通过轻徭薄赋大大缓解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压力,汉初的经济也得到了有效的恢复。这不但促进了董仲舒所处时代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为汉武帝时期的中央集权和政治统一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同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君王认识到分封制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统治,于是开始打破奴隶制,至西汉时期仍有大量奴隶制残余,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建设。西汉之初,封建经济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一度存在封建制度和奴隶制度并存的局面,消除奴隶制残余便成为西汉时期封建经济建设的当务之急。
第二是政治背景。汉武帝继位时,西汉王朝已历经七十余年的休养生息,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升,社会发展稳中向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但与此同时,一些新的社会矛盾也逐渐凸显出来。例如刘邦曾经分封的郡王雄踞各地,对君主统治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在意识形态层面,大量文人学士的思想被分化,顺归于地方封建势力,不利于稳固专制统治;部分地方官员和商界大贾互相勾结,阶级矛盾不断激化等。面对这样的社会现象,曾经在汉朝初期发挥了重大作用的黄老思想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汉武帝也认为儒家思想比“无为而治”更适合作为治国方针,尤其是儒学大宗董仲舒所提出的政治伦理思想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情况更为相符。此时董仲舒的思想并不是逆大势而为的,而是巩固了君主权力的合法性。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例,这一思想的提出就是为了适应大一统的要求,即通过思想层面的统一来促进政治层面的统一。总的来说,董仲舒政治伦理思想的提出和西汉专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密切相关,而中央集权的确立也需要完善的政治理念作为支撑,因此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第三是文化背景。每种新思想都是基于一定的文化背景形成的,董仲舒的政治伦理思想也不例外。秦朝时期崇尚法家思想,汉朝初期尊崇黄老之学,这共同构成了董仲舒思想形成的文化背景。严苛的法家思想与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已无法适应西汉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董仲舒开始积极顺应时代需求,对先秦儒学思想进行解构和重组,这为西汉时期的政治统治打下了理论根基。一方面,面对社会现实发展,汉朝统治者开始逐渐接受儒家的相关理论主张,汉高祖任叔孙通为太子,任贾谊为博士,设博士官为侍问,大量文人开始进入朝堂。由此可见,汉朝初期,儒家思想开始恢复和传播,到了汉武帝时期,尊崇儒学便顺理成章。另一方面,儒学学者们即使身处逆境、身陷困顿,也不断完善儒学理论与主张,这为儒学的复兴做了内在的准备。加之叔孙通和贾谊从多个方面为巩固汉朝的统治出谋划策。这些使得西汉统治者改变了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在此背景下,董仲舒“独尊儒术”的政治伦理思想也由此应运而生。
董仲舒政治伦理思想的内涵
“七国之乱”让当时的人们认识到,只有各个地区的诸侯都服从于中央集权,真正推行“强干弱支”的君主专制,国家才能够长治久安,百姓才能够安居乐业。在这样的政治前提下,董仲舒提出了他的政治伦理思想。第一是“大一统”思想。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涵盖了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对于西汉时期各地诸侯势力割据,中央君权较弱,豪强兼并明显加剧等问题,董仲舒认为,君主首先要保持政治层面的统一,即“立义以明尊卑之分,强干弱枝以明大小之职”。所谓“干”指的是君主和中央,“枝”则是地方的诸侯,并通过充分加强中央集权来有效维护君主的权威性和神圣性。同时,为了实现政治层面的“大一统”,就必须要借助思想和文化层面上的“大一统”来奠定基础。西汉初期思想解禁,当时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等许多思想学说众说纷纭,思想文化领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董仲舒充分吸收了其他学术理论的精华,并立足于维护专制统治的需要而主张文化大一统,也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通过这样的方式,儒家思想逐渐从民间学说转变为占据统治地位的官方意识形态,统治者也借助这一思想来统一人民群众的思想,从而有效地保障政治层面的稳定,儒家思想也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第二是“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思想。在政治上,董仲舒是尊君论者,他始终坚持以维护封建集权专制,巩固汉朝统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崇君权神授理念,这一理念正来源于“天人合一”学说。在他看来,“天”和“人”之间是相通的,人们的德行、好恶都与天理互相对应,国家的庆赏刑罚也和所谓的天之四时保持一致,因此从这一理论出发,董仲舒认为君权来源于神授。“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即皇帝就是上天所选中的人,是秉承上天的命令来统治人民的,是上天在人间树立的政治权威,因此所有臣民都应该无条件地服从于他,倘若不这样做就是对天意的违反。但在宣扬君权至上的同时,董仲舒也意识到,如果不对君主的权力进行约束,其就会为所欲为,最终导致政权倾覆。为了长期稳定地维护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董仲舒在“天人合一”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天人感应”理念,即君主在替天行事的过程中需要坚持以“仁”德来治理社会,确保百姓安居乐业,这样上天就会降下“祥瑞”对其进行褒奖;但如果君主过分滥用自己的权力,上天就会“降灾”以表示谴责,拒不悔改的皇帝便会将国家引向灭亡。在对天命尚且存在一些迷信的社会背景下,董仲舒借助“天威”来对统治者进行监督和束缚,试图引导君主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不肆意妄为,旨在长期稳定地维护统治者的地位。
第三是“三纲五常”思想。要想实现大一统,就必须构建尊卑有序的阶级秩序,因此董仲舒从儒家思想中“礼”的等级思想出发,吸收了阴阳家的理念精髓,提出了“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一理论从根本上决定了谁统治谁的问题,将世间的各种封建伦理关系进行了等级化和政治化,并在这一基础上维护了君主专制地位的合理性。“三纲五常”的理念核心是“君为臣纲”,为了充分维护统治者的政治地位,董仲舒大力提倡忠君思想。他强调:“体不可以不顺,臣不可以不忠。”各级官员需要各司其职,层层隶属,不能有越级的行为。而为了强化这一理念在规范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方面的时效性,董仲舒还进一步提出了“五常之道”,即“仁、义、礼、智、信”,需要广大社会成员普遍遵守。和“三纲”相比,“五常”理念的政治色彩相对淡化,公共道德色彩更为明显,可以作为构建普遍道德规范的文化借鉴。其中,“仁”和“义”是“五常”思想的理念核心,也就是以仁爱待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良好的道德标准和思想风貌,这和早期儒家思想提出的仁爱、礼让等理念是一致的,并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道德意义。
董仲舒政治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
董仲舒的政治伦理思想以大一统为核心,以德行教化为手段,以天人合一為基础,不但对西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对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并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智慧的光辉。
首先,董仲舒政治伦理思想有助于我国推进以德治国的重要方略。董仲舒的政治伦理思想中具有鲜明的儒学理念特征,而其核心就在于对德政的阐释,即通过明确“三纲五常”理念来构建封建社会的伦理关系。同时借助“仁义礼智信”的规范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奠定了道德基础,对人们的日常行为也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具有普遍性价值的,能够被广大人民群众认可的道德准则是新时期以来建构和谐社会的前提,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投身于道德建设;而当这种特定的道德准则被大众充分接受并主动践行时,以德治国这一重要方略便得到了有效落实。
其次,董仲舒的政治伦理思想还有助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董仲舒始终致力于维护并不断提升君主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他的理论思想以君主专制为中心,不断地通过论证君权天授来强化君主的统治地位;但与此同时,他也不断强调君主必须为人民谋求利益,如此才是服从上天的意志,从而不断巩固王权。今天,我们可以充分学习董仲舒政治伦理思想中的“以德化民”等优秀思想并将其转化为当代政治的文化源泉。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我国需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因此只有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地位,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够有效改善政府和广大人民之间的关系,更加顺利地引领大众进行现代化建设,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最后,董仲舒政治伦理思想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千年来,中华民族在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和为贵”的传统理念并流传至今,这也是衡量当代社会发展水平的一大标志。纵观董仲舒的政治伦理思想,他认为世间万物的起源是“中”,而最终的目标是“和”,即只有到达了“和”的思想境界,引导世间万物达到平衡的状态,才可以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
作为一种指导封建统治阶级政治生活的工具,董仲舒的政治理论思想符合特定时期的社会发展需求,充分缓和了西汉时期社会的阶级矛盾,充分推动了古代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也成功成为统治阶级所认可和采纳的先进思想,具有历史层面和现实层面的深刻价值与意义。我们需要坚持立足于基本国情,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真正立足于现代人的发展立场和发展视野,充分挖掘董仲舒政治伦理思想中的精髓并服务于当代建设,在全社会范围内提倡“以和为贵”的理念,持续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这也真正体现了董仲舒思想的核心价值和意义。
(作者单位: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