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3-11-05刘璐瑶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环境设计专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摘 要:近年来,协同人才培养理念逐步成熟,多方赋能的多元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显现出优势。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专业技术强的复合型人才,采用“政校企”三位一体的思路,将教育教学环节与企业生产、素质训练及技能培训逐渐融为一体,多方协同,整合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政校企”三位一体;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重点课题“‘政校企’协同创新视角下地方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多元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GJB1423040)研究成果。

环境设计是对建筑室内外空间进行合理规划、布局、美化的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其中包括对专业软件的学习、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设计美学的应用。基于本专业应用性较强的特点,在以前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以专业岗位认识实习、室内空间课程设计、综合课程设计等实践课程的开设为特色,让学生基于真实的设计背景进行一系列设计实践活动,同时鼓励学生走出去,到企业参观真实的施工工艺样板间、装饰材料市场,提前熟悉设计环境与工作环境,弥补地方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中存在的理论知识更新不及时、培养实践型人才的教师队伍和硬件资源条件缺乏等问题。

教育部2011年制定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即“2011计划”,旨在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任务,深化高校的机制体制改革,转变高校创新方式,建立起能冲击世界一流的新优势[1]。新时代,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要求,积极响应党的十九大以来提出的“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内容,地方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应不断进行积极探索,培养切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以课程的实用性为基石,力求构建多方协同、互利共赢、多学科多行业交叉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政校企”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构建多维协同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核心与关键在于协调“校”和“企”两大主体间的关系,同时要进一步拓展主体的内容与机制,增强人才培养主体的积极性[2]。在“政校企”三位一体多元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中,政府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和推动者,起着导向、引领和协调的作用,以激励和引导的方式出台相关政策,为高校和企业搭建顺畅、自由、便利、长效的合作平台,主动破解制约校企合作发展的政策壁垒,营造良好合作氛围,有效提高各方主体满意度,对稳才引才起到正向宣传作用;高等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自身的学科与师资优势,通过与企业深度交流合作,能够更加精准定位人才培养方向,同时对于教学内容的更新也起着导向性的作用,能切实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高效率地为社会输送专业人才;企业作为实际用人方,对于人才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有着更加迫切的要求,因此企业一方面要紧跟政策导向,另一方面要握紧人才来源,接收专业素质高、对口业务强的人才,不仅能有效缩减用人单位对于人才培养的前期投入,也能间接减少企业的人力成本,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长期以往,才可以有效保障企业的稳步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因此本课题组确定以多元需求为导向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通过建立更有效的长久合作机制,促进三方不断探索互相之间的合作与共赢模式,不断完善多元复合型人才综合能力培养体系。在协同创新的背景下,“政校企”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既可以共同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又能促进企业健康稳定高速发展,依托“政校企”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有效提升人才核心竞争力和人才培养的“含金量”,最终实现“政校企”融合发展。本文通过探究“政校企”三位一体育人理念,研究如何进一步优化地方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多元复合型人才的具体培养模式,切实提高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適用性。

二、“政校企”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困境

(一)具体模式和机制不成熟

目前地方高校与“政企”合作中存在最突出的问题是合作方式较为简单,尚未建立起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3]。首先,三方在合作中对于具体的指导政策、方向、奖励存在导向不清晰、内容较单薄等问题。往往企业的合作主动性不强,教师在具体实践环节中无法针对与企业合作的方向做出明确的解答,学生对于未来的发展规划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其次,政府和企业没有真正参与更深层次的育人环节,如对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教材的开发等,只停留在一些初步的、不甚完善的初级交流上;最后,在总结合作结果时,没有及时进行三方的同步反馈和对成果的有效跟进与保障工作,长此以往,合作的内在动力与推动力不足,无法切实达到所设定的具体目标与效果。

(二)高校资源与课程建设不足,实践课程开展受限

在地方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压力与问题,导致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受阻。具体表现为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于自身偏向学术性研究的特征,对于知识的讲授依然偏重于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课程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滞后,学生在经过基础学习阶段后,与企业对接时,学不知何所用;实践课程中则由于设备、材料等方面不足,无法满足实践课程具体的开展条件,只能通过观看图表、视频的方式增进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无法直接锻炼学生对于真实场景的设计应变能力,这也成为无法有效为企业输出更高质量人才的壁垒,在双方合作时,对于输送人才基础素质的认识必然产生一定的差异性,合作效率较低。

(三)企业投入专人专课培养“双师型”教师难以实现

企业和学校的价值取向存在着差异性,学校主要是培养人才,追求办学育人的社会效益,但是企业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双方的合作动机存在着很大的不同[4]。尤其是现阶段校企合作鼓励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一方面,在教学育人的基础工作下,教师去到企业进行实习与实践的方式、时间都存在着一定的限制,如教师自身的精力、最终要达到的培养结果等;另一方面,企业投入专人专课来培养高校教师,没有内在的奖励机制进行驱动,企业自身意愿与回报成本都难以支撑长期稳定的合作,双方对于课程内容的设定、培养的具体方向尚不明确。因此,在没有形成有力的保障机制之前,校企合作的具体过程中就无法有效建立稳定、成体系的合作模式,实现双方的共赢发展。

三、“政校企”三位一体多元复合型人才培养

模式的构建

(一)政府赋能,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随着国家不断提高对于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理念的发展要求,政府应积极谋划,出台优惠政策,扶持“政校企”三位一体多元复合型人才培养,这对促进地方产业与经济发展、保护地方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校企合作在政府制定的导向性政策风向标下,有了更好的机制保障和内在驱动力,有利于双方进一步深度合作,尤其是对于环境设计这种实践性较强的专业,通过人才定制班、企业订单班等方式培养专业人才,更有利于打造地方性的明星校企合作专业品牌,不仅能促进高校招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有效保障了企业用人的经济效益与外在口碑声誉。其次,政府可以加大力度扶持高校开设地方性特色专业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助力多元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让学生对当地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与更深刻的认识,正向激发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从而在设计中能够更加合理地利用当地资源,有效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最后,政府还可以通过出台支持性政策,鼓励大学生在校创业,前期可以通过“教赛结合”的方式,模拟创业步骤、过程,让在校学生走出去,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优秀企业的管理经营模式、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从而在创业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解决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二)开放办学,探索校企融合育人模式

地方高校在“政校企”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起到纽带的作用,要发挥自身的育人优势,开发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育教学体系。一方面,可以挖掘、利用企业资源优势,建立合作课堂。力求课程内容真实化,理论、实践“两步走”,即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定中,将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分为两部分进行授课,授课时间要具有连贯性。在学校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夯实专业基础,使学生在理解消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利用企业现有的设计成果展示空间,进行实践环节的学习。教师提前熟悉企业中可以利用的教学环境,利用自身引导优势,让学生走出去,合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引进真实岗位体验,实现“交互”模式教学。针对已经具备一定专业基础、对行业形成一定认知的学生,在准毕业年级开设实践课程的过程中融入实习模式,即针对不同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技术型、业务型等)进行培训,通过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训,依据企业岗位设置需求和学生自身特点分配岗位,进行企业轮训和挂职锻炼。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在课程结束前可通过企业认定成绩、学生汇报心得的方式,评定结课成绩,学生通过反思与分享,可以发现自身与社会用人标准之间的具体差距,在毕业前有针对性地补齐短板。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与企业双方的反馈,整合企业用人标准,对标具体技能,为后期课程调整做理论依据与支撑,更有效地为企业输送优质人才,缩短企业用人培养周期,这也成为企业间接提高经济效益的具体手段。

(三)主动参与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思路

由于专业的性质,环境设计专业对口的工作多数在各类设计院、建筑及设计公司、房地产、设计与工程等相关企业,这些企业对于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越来越多大中型企业更加注重人才的审美能力与实际设计经验,而这都需要一定的前期积累与实践锻炼,因此在校生提前熟悉就业岗位,更有利于明确学习目标,提早完成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企业在“政校企”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应当妥善做好人才的承接引导工作,充分发挥目标结果导向的作用。与高校对人才的培养侧重点进行区别,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人员、资源优势,配合高校进行人才的具体能力培养。为减轻企业对于教师培训的前期压力,在参与培养“双师型”教师的规划上应该更贴近日常化的方法,即实现校企合作课程“一步走,两实现”的目标,建立企业课程,聘請企业培训的人员进行授课,上课的主体不再局限于学生,专职教师同样参与课堂进行内容学习,以座谈形式、工作室模式、讲座模式等多种灵活的方式开展,实现在同一课堂中,学生的能力得到有效锻炼、眼界得到提高,教师也能够及时了解行业发展方向以及企业对新的知识技能的要求,确定行业发展重点,精准把控教学内容风向标。此外,在政府的扶持下,企业还可以采用绩效考核、目标奖励等手段,促进校企合作培训专员职位的设定,同时企业也可以设定专门针对高校人才培养的专业团队式协作小组,在高校中以设计小组的方式选拔学生,成立单独的设计实践部门,将真实的设计实践任务转化到课堂之中,对标企业内部成熟的设计团队,比较最终设计成果,以便于学生查找自身不足。

通过以上方式,企业内部无需因校企合作对内部人员结构做过多调整,也能保证学生在实践环节尽可能减少对专业人员工作上的打扰。高校人才提前“走出去”,不仅对于企业自身文化起到一定宣传作用,同时相比于社会招聘的途径来说,有效缩减了前期人才培养成本,这对于扩大企业规模、促进企业未来发展都有一定的好处。

四、结语

新时代,地方高校逐步成为向本地输送人才与培养人才的“主力军”,人才培养模式也步入了新一轮创新阶段。通过政府赋能、开放办学、协同育人三种手段与方法,不断促进“政校企”三位一体地方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多元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和发展。大力推进高校、行业企业以及地方政府的深度合作,不断完善有效的合作机制,需要“政校企”三方的通力合作,这样才能为社会不断提供高素质的后备人才,真正走出一条适应不同需求的协同创新道路。

参考文献:

[1]马小宁.多维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9):180-182.

[2]方芳.“校政企行多元联动、产学研用多维驱动”合作教育机制研究[J].质量与市场,2021(14):133-135.

[3]郝晓云.“政、行、企、校”四方协同共建高职产业学院路径研究[J].科技风,2022(12):164-166.

[4]钱志芳.校企合作背景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评《校企合作教育对创新型人才创造力的影响研究》[J].高教探索,2020(6):129.

作者简介:

刘璐瑶,硕士,哈尔滨华德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室内设计。

猜你喜欢

环境设计专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环境设计专业技术科学类课程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制”实践模式研究
环境设计专业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学校、家庭、社会如何做到“三位一体”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当前环境设计专业职业生涯规划的几点见解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