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畜禽疾病病因及控防策略

2023-11-05吴文花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3年7期
关键词:养殖场畜禽管理人员

吴文花

(黔西南州农业农村局,贵州 黔西南 562400)

近几年,我国畜牧业在养殖技术与管理方式的更新下获得显著成效,但部分疾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与隐蔽性,若未能进行科学与有效管理,不仅影响养殖业发展,还会威胁人类健康。畜牧养殖管理部门必须带着前瞻性思维与先进理念,对畜牧养殖动物疾病做到针对性控制,有效减少畜禽疾病发生率,确保肉类食品安全性全面提升。

1 常见病分类

1.1 寄生虫病 是寄生虫通过多种途径侵入畜禽体内引起的病症,严重时可导致其直接死亡。经常寄生在畜禽的寄生虫有节肢动物、原虫和蠕虫,其中节肢动物多依附在动物身体表面,称体外寄生虫通过其表皮获取所需的各种营养;原虫或蠕虫则是直接侵入畜禽的体内,从畜禽体内吸取相应的营养。无论哪一种寄生方式,均会给动物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威胁畜禽的健康。

1.2 传染病 也称瘟疫,多由病毒、细菌、支原体等引起畜禽发病。当携带病原的畜禽与其他健康畜禽接触时,会将病毒或细菌等传染给健康的畜禽,从而引发不同规模的瘟疫。畜禽传染病的传播性强,传播途径多,破坏性较强,会影响肉类食品的质量安全。一旦传染病蔓延,不仅会造成养殖户综合效益下降,还不利于提升肉类食品的安全性。

1.3 普通病 在养殖过程中,动物不仅出现寄生虫病和传染病,还会发生一些常见的普通病,例如,产科病、外科病等。产科病即家畜在怀孕期与分娩期难免会出现的各种疾病。外科病即畜禽因表皮受伤而感染或患有眼科疾病。除此之外,畜禽还会发生内科疾病,即身体内部的部分脏器出现病变等。外科疾病的出现原因较为复杂,但做好常规治疗可使畜禽很快恢复健康,一般不会产生过多的负面影响。

2 病因分析

2.1 人为因素 在畜禽养殖过程中,不同的养殖人员所使用的养殖方法不同,养殖人员的专业素养与操作能力参差不齐,直接影响各阶段的养殖成效。现阶段,人们对养殖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养殖场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与管理方式成为提升养殖工作水平的关键所在,也是影响动物疾病发生几率的主要因素。

(1)养殖场所的基础设施及信息化建设不够完善,对各阶段的养殖特点未能做到全面分析,导致管理活动及方案实施存在片面性与不合理性,管理活动整体调控力度不足。例如,部分养殖场考虑到资金问题,未能根据畜禽生长需要做好选址工作,对实地测量工作有所忽视,若水质较差或者养殖场附近存在一些污染问题,畜禽的后续生长过程中易出现突变问题,直接影响肉类食品的安全性。

(2)随意用药问题普遍存在。养殖场应对畜禽身体进行常规检查,将畜禽患病几率有效减少。但部分养殖场未能重视对兽医专业水平的提升,导致兽医未能根据畜禽身体结构特点进行检查,后续治疗的方案缺少足够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特别是用药环节存在较多不规范行为,不利于疾病防治水平的提升。

(3)部分养殖人员在具体工作中依旧沿用固有的管理方式,不能及时更新养殖观念,导致管理方案落实不到位,特别是整体监管力度不足,引发不同程度的负面问题。

2.2 环境因素 在畜禽养殖过程中,好的环境有利于畜禽健康与生长发育,但外部环境的突然变化会导致畜禽出现不适反应,比如畜禽活动能力下降,某些机体功能受到一些损伤。因此,生长环境是否良好,是影响动物疾病发生几率的主要原因。有些养殖人员专业能力不强,不重视动物生长环境的有效改善,畜禽粪便的清理不够及时,生长环境内的空气较为污浊,为细菌滋生提供了足够的条件,给畜禽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若养殖人员不能及时清理畜禽粪便,将会吸引大量蚊虫,细菌通过蚊虫叮咬直接进入畜禽身体,影响畜禽的健康,导致畜禽发病率上升。

3 动物疾病控制措施

3.1 改善养殖环境,做好卫生监管 畜禽生长环境应比较开阔,特别是水草必须丰美,才能减少环境突变问题。因此,养殖场必须从选择场地入手,做好养殖环境的改善,确保畜禽有良好的生长环境,以全面提升肉质及食品安全性。

(1)根据畜禽生长特点,为其提供较为广阔的活动空间,保证其运动与生长发育。养殖场应优先选择开阔的场地,方便畜禽活动,提高畜禽整体免疫力和抵抗力,避免传染病大范围的传播。对畜禽养殖场地的选择,还应注意水源充沛,不能靠近污染源与居民区。要注意排水与通风需求,以满足畜禽健康生长需求。

(2)畜禽生长所需的水草一定要充足,要保证畜禽进食安全,以减少各类疾病的发生几率。

(3)做好环境管理工作,要定期并彻底清理养殖场地,特别是对畜禽排泄物要做到及时与全面清理,避免养殖环境中存留过多的病菌,减少病菌滋生的机会。养殖管理人员必须结合养殖基地具体的排水需求,对排水系统与排污系统进行针对性的优化,确保污水能够尽快排出养殖场地,同时粪便清理工作能够快速完成,保证粪便可以清理干净,使畜禽生长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为此,养殖管理人员必须重视环境清洁,消除细微环境隐患,实现环境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例如,每天对畜禽圈舍进行全面消毒,以保持畜禽生长环境的洁净。管理人员应定期查看畜禽的水源与饲料,对已死亡的畜禽,应马上清理,避免细菌进一步传染。对潮湿区域,管理人员必须做到重点清理,畜禽生存环境要保持干燥,避免破坏畜禽内部生态系统。

(4)保证畜禽养殖场地的空气流通良好。

(5)加大对养殖环境卫生的监管力度,坚持规范消毒与清洁,保证消毒作业与养殖环境符合需求,注意科学选择消毒剂,避免对畜禽日常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3.2 强化安全检疫,控制疫病传播 在畜禽养殖工作中,安全检疫尤为重要,需要相关管理部门根据各地区养殖要求,优化并落实检疫制度,确保养殖环境消毒制度的针对性与合理性。

(1)对要进场的各种车辆进行全面消毒,外来人员与要进场的设备用具也必须规范化消毒后,方可通过专门通道进入生产区域内。

(2)对已发生的各类疫情动物,必须马上采取隔离措施,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管理人员应根据疫情的特点与传播途径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避免因控制不到位使疫情大范围扩散。对患病的畜禽应隔离并采取针对性治疗。待患病畜禽恢复健康后,可逐步解除隔离,将传染程度降到最低。对新引进的动物,应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将其放置于隔离设施中,待30 d 无异常后可混养,实现规范引种。

3.3 制定合理规划,实施全面管理 畜禽疾病的防控不仅要重视环境卫生和安全检疫,还应重视日常饲养管理。养殖场必须不断完善饲养与管理工作,做好疫病预防,确保防治技术措施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因此,养殖管理人员必须对各阶段畜禽管理工作做到持续关注,通过合理规划实施全面管理。

(1)管理人员应重视动物饲养环节加,有效增强畜禽整体抵抗力。保证畜禽饲料的安全性,避免来源不明或成分不清的饲料进入养殖基地。在畜禽饲喂方面,管理人员应根据畜禽的生长特点科学合理饲喂,制定科学合理且有针对性的营养表,配置出不同类型的高营养饲料,以满足各类畜禽的发育需要,保证畜禽营养充足,机体抵抗力增强。在具体的饲喂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对畜禽进食及进食后的反应做好观察,若出现呕吐或进食减少,必须马上向专业人员反映,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避免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除此之外,管理人员根据畜禽发育的需要对饲料种类进行灵活调整,以满足不同生长阶段畜禽的发育需求,进而提高畜禽抗病能力。例如,养殖人员结合当地疫病防控需要对兽药与添加剂进行合理使用,以提升畜禽的抵抗力和肉类食品的产量与质量。

(2)秉承预防为主的饲养管理理念,将防与治有效结合,制定合理可行的规划方案,保证畜禽饲养水平迈向新高。例如,养殖场管理人员应根据畜禽疾病的防治需要,定期对畜禽检查身体,制定检查工作规范表,明确具体的检查时间。例如,每隔3 d 检测一次,并将检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检查结果整理并详细记录,在大数据技术支持下构建出数字化的档案,助力后续各环节的检查与预防工作,不仅可以早发现,还能够在数据支持下做到早防治,确保畜禽健康生长发育。

(3)加大环境管理力度,运用完善的管理制度约束环境管理工作行为,确保环境管理水平有效提升。例如,养殖场管理人员根据具体的人力与物力等资源配置情况,制定好科学的清洁时间表,明确工作考核的相关制度。相关负责人需要在工作人员清理完养殖场地内的环境之后,开展全方位的检查与验收工作,将环境管理制度落实到各细小环节。与此同时,畜牧养殖管理人员应重视养殖废弃物的处理工作,对粪污合理利用,借助科学处理满足循环使用的需要,将粪污产生的沼气用于照明和发电,沼渣可充当农作物肥料,有利于我国生态系统的进一步恢复,走绿色与持续发展道路。

3.4 提升团队素质,增强操作能力 专业性强的技术与管理团队可以为畜牧养殖工作的持续与有效开展提供足够支持,特别是精尖人才的参与可为畜牧养殖行业的稳步发展注入新鲜活力,实现养殖与管理工作的大力创新,推动养殖行业的快速与健康发展。因此,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畜牧养殖行业必须做好动物疾病的防控工作,要打造一支高水平与高素质专业团队,确保工作人员能高质量养完成畜禽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1)调整养殖人员录用制度,结合养殖动物疾病及日常管理工作需要,引入高学历、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优先录取专业知识基础扎实和具有责任心的强者,将养殖团队的整体素质有效提升,同时也是对养殖团队的不断壮大。

(2)组织多元化的培训活动,涵盖专业技能、理论知识、先进技术和道德素养等诸多内容,确保培训内容与时代发展需求相契合,融入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防控新技术与新理念,将养殖人员专业素养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3)养殖场要根据畜禽疾病的控防需要,重视精尖人才的培养,邀请行业的专家参与各阶段的培养,将实践经验进行共享,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精准判断出疫病类型,实现工作人员疾病辨别能力的全面提升。例如,养殖场要求每位饲养员必须对新的畜牧知识进行了解,进一步掌握新式技术,能够创新日常消毒和疫情防控等工作。除此之外,相关部门必须重视提升基层饲养员能力,要求其通过网络、书籍和报纸等多种方式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对各种诊疗手段的特点和动物疾病的特点做到深入分析,从内外部环境影响入手做好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实现业务水平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养殖场畜禽管理人员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规模化养殖场猪的繁殖障碍发生原因与防制
新建规模养殖场的环保新要求
烈日炎炎养殖场如何防暑降温?
多胚蛋白酶 高效养畜禽
规模化养殖场仔猪的饲养管理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