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资本视域下家庭教育方式与小学生身心发展关系研究
——基于对吉林省C 县小学的调查
2023-11-04刘妤冬林梅芳邱婷婷
刘妤冬,林梅芳,邱婷婷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3;2.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镇江 212028
一、问题的提出
2021 年10 月23 日,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于2022 年1 月1 日正式施行[1]。随着该法的颁布,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减轻,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逐渐显现。本研究通过文化资本理论来探索教育改革进程下,不同教育方式对于学生个体的生理、心理方面的影响。
二、研究设计
(一)调研对象
本调查研究的地点选取吉林省C 县某小学。原因有二:一是该县为地级县,小学众多包括中心示范学校与村级小学,抽取的样本具有多样性,调研结果更准确科学;二是该地人口流动性小,能够在更大程度上集中反映该地区家庭教育现状。
研究中的被解释变量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解释变量为教育投入和教养实践中体现的家庭教育方式,中介变量为家庭问卷中体现的家庭文化资本拥有量以及文化资本投放量,并对性别、户籍、民族、父母职业和受教育水平等变量进行控制。
本研究采取“地区-学校-学段”三层抽样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在当地抽取2 所小学,按照抽样设计与班级人数估计(50 人),按照男女比例1:1 的原则共抽取840 人,每所学校抽取420 人,每学段随机抽取70 人。问卷调查对象为家长与孩子。
(二)调研工具
1.家庭文化资本
根据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文化资本泛指任何与文化及文化活动有关的有形或者无形资产,包括制度化的文化资本、客体化文化资本和身体化文化资本三种基本形式[2]。根据文献[3],将制度化的文化资本量化为父母受教育程度(选取父母中受教育程度中较高的一方)和资格认证证书;客体化文化资本量化为家庭中的藏书情况;身体化文化资本量化为父母与孩子参加高雅文化活动的频率。本研究从家庭文化资本拥有量和家庭文化资本投放量两个维度设计了18 题项的问卷。家庭文化资本拥有量由父母学历、藏书情况以及参与文化活动频率等10 项题构成。家庭文化资本投放量由包括父母对子女的经济投入以及时间投入等8 项题构成。
2.家庭教育方式
按照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本研究根据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民主意识分为民主型教育方式和非民主型的教育方式。
根据岳冬梅等人修订的中文版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由被测试者凭记忆中的印象对父母的教养方式进行评价。其中父亲、母亲教养方式分别由23 个题项组成, 构成“惩罚、严厉”(F1)“过分干涉”(F2)、“过度保护”(F3)三个维度。每个题项的答案均有1、2、3、4 四个等级, 分别代表“从不”“偶尔”“经常”“总是”四种情况。根据平均得分对民主型或非民主型教育方式进行划分。
3.子女身心发展
本研究将子女身心发展量化为“身体发展”“心理发展”“社会适应”三个维度。(1)身体发展。身体发展指的是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结构形态以及身体机能的变化。(2)心理发展。心理发展是指个体有规律的心理变化,包括认知的发展和意向的发展。本研究设计16 个问卷题项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EMBU,由测量学生心理健康的题项进行主成分提取后,采用成分得分系数进行加权计算,每题共5个选项,数值越大表示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越好。(3)社会适应。将“学习成绩”“人际关系”作为社会适应的表现形式,由测量学生社会交往状况的题项与学生上一学年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期末考试得分构建。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以成分得分进行加权计算,数值越大,社会适应表现越好。
(三)数据收集及处理
采用线上问卷星和线下进入学校发放问卷,通过回收、筛选问卷,共获得717 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5.36%,使用SPSS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在样本信息部分,性别比例中男性占48.1%,女性占51.9%,性别分布均衡。学段比例中一年级占18%,二年级19.7%,三年级16.3%,四年级12%,五年级19%,六年级15.1%,可知样本所处年龄段均满足调查条件;城乡比例中,城镇居民占24.1%,农村居民占75.9%。使用SPSS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显示该数据信度良好(克隆巴赫系数为0.778)、效度良好且适合进行因子分析(KMO 值为0.941)。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家庭文化资本
1.家庭文化资本拥有量
由表1 可知,将选项进行量化后所得出均值的方差较大,各个选项的均值分布较为离散,且大部分家长的文化资本拥有量较少。
表1 家庭文化资本拥有量统计表
在对家长的文化娱乐活动类别进行统计时,大多数家长选择了其他(见表2),表示自己基本上不参与文化娱乐活动。同时,在问及自身文化活动的开放性问题中,大部分家长都表示当地很少。
表2 家长参与文化活动类别统计
为了对家庭文化资本拥有量这一变量进行量化统计,本研究组主要对父母拥有的三类总计文化资本进行量化。由家庭中藏书情况、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拥有的资格认证证书以及参与文化活动的频率构建。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并且利用成分得分系数进行加权计算,得到样本家庭文化资本拥有量均值得分为3.750036262。
2.家庭文化资本投放量
家庭文化资本投放量主要表现为经济投入和时间投入。根据表3 结果显示,大多数家庭都对子女的教育有经济投入和时间投入。在时间投入上,差距不大,时间投入均值为2.46,多数家长每周与孩子聊天的频次为1-2 次。家长通过对孩子的陪伴观察,进而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表3 家庭文化资本投放量统计表
在经济投入上,不同的家庭则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性,如“您是否在子女文化教育上有经济投入”一题的均值为1.52。在统计家长对子女教育经济投入方面,如表4 所示,应试科目的辅导班投入较大,其他或无投入的家庭占居多。
表4 家长文化教育经济投入领域统计
(二)家庭教育方式
为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对家庭教养方式各维度进行了信效度分析,如表5 所示,教养方式各维度的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s a)保持在0.768-0.977 之间,总量表的信度为0.747,说明该量表信度可接受。根据EMBU(父母教养方式)量表显示,量表最终得分分布较为离散,最高分为223 分,最低分为63 分,分数越高,则表明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民主程度越低。样本的得分方差较大,表示不同家庭间的家庭教育方式在民主化程度上差异较大,现存家庭教育方式较为多样。
表5 家庭教育方式测量量表信度分析
(三)子女身心发展
1.身体发展
BMI 指数,简称体质指数,是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4]。BMI指数位于18-24 之间为健康标准,低于18 为偏瘦,高于24 为超重,高于28 为肥胖。通过对BMI 数据的计算,发现当地共有330 名(占比46.0%)孩子BMI 指数低于18,体型偏瘦,仅有265 名(占比37%)孩子BMI 指数处于18-24 的正常区间,共有84 名(占比11.7%)孩子超重,38 名(占比5.3%)孩子肥胖,BMI 总体均值为19.079。
2.心理发展
本研究依照初测量表编制、发放、回收问卷,共回收有效样本717 份。为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对问卷进行了信效度分析。结果显示,克隆巴赫系数为0.944,具有较好的信度;问卷总体KMO 值为0.948,巴特利特球形检验卡方值为7735.876,自由度为120,显著性值为0.000,证明问卷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问卷总分共105 分,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发展程度越良好。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6 个问题进行因子分析,共提取主成分1 个因子,并按照成分得分系数进行加权计算,得分均值为61.21。
3.社会适应
以子女语数英三门的成绩作为检验社会适应的主要指标。大部分孩子的语文与数学成绩表现较好,均值都在4.0 以上(表6 所示),即可以达到80分以上;但英语成绩表现较差,均值为3.61,即主要位于70-80 分之间。通过主成分提取,并利用成分得分系数进行加权,最后得出均分为4.49234。
表6 学生学习成绩描述统计表
四、结论与思考
(一)结论
布迪厄认为,不同的文化资本量会影响教育方式的使用,文化资本量占优的家庭更有机会选择更好的教育方式,从而实现子代的文化资本再生产。本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家庭教育方式与子代身心健康正相关,即家庭教育方式越优,子代身心越健康;(2)文化资本使得不同家庭背景下的父母,父母文化资本的拥有量与投放量越多,家庭教育方式更优;(3)家庭文化资本对子代的身心健康有影响,父母文化资本越大,子代身心越健康。
(二)思考
1.家长应主动提升家庭文化资本
一是提高制度化文化资本。主要是家长文化程度、受教育水平。样本中大部分家长的最高学历为“初中及以下”或“高中/职校/技校”,家长学历水平普遍不高,文化程度低,无法在态度和认识上给孩子以必要的支持,对子女的学习辅导有限。家长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主动提升家庭化文化资本。
二是提高客体化文化资本。家庭藏书量是衡量客观化文化资本的一个指标。样本中的家庭藏书量少,且多为教科书、教辅书,种类较为单一,孩子的阅读范围极为有限。在调查中还发现,很多孩子没有专门供学习用的书桌,更没有独立的学习空间。提高客观化文化资本,可以给孩子买、订一些适合阅读的杂志、参考书、报刊等读物,丰富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有条件的家庭可以给孩子设计一个书房,为孩子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三是提高身体化文化资本。小学生除了在学校的时间,其余大部分时间和家长一起度过,家长的言行举止、文化修养等会无形中形成学生生活的文化氛围[5]。
2.加强社会和学校的资源建设
一是加强家校合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和家庭是孩子学习生活的两个最重要场所,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对孩子教育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家庭教育要配合学校教育,让学校教育的影响在家庭得到延伸,学校教师应该引导家长树立家校共育的新观念,建立起共同的培养策略。
二是强化文化资本的社会支持。首先,对文化资本不足的家庭应加大支持。文化水平不高的家长可通过继续教育提高制度化文化资本,从而促进家庭经济地位的提高,这样又为客体化文化资本的不断积累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6]。其次,政府应对贫困地区应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和政策倾斜。最后,积极搭建促进交流学习的培训平台。政府以及各地区院校之间可搭建起相互交流的桥梁,以提高贫困地区教师的整体素质与教学能力。另外,政府可通过网络平台或专家讲座等途径,为家长提供必要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