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鱓:纵横驰骋 不拘强墨

2023-11-04

学苑创造·B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郑燮柿叶墨色

李鱓(1686—1762),字宗扬,号复堂、懊道人等,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他还与李方膺(或李葂)并称“二李”,与高凤翰、边寿民等被列为“七山人”。

李鱓出生于今江苏省兴化市,他的第三世祖李纲,官至观文殿大学士,是著名的抗金将领,卒谥“忠定”;第十九世祖李春芳一度出任首辅,以善写青词而受到皇帝的赏识,故有“青词宰相”“神仙宰相”之称,卒谥“文定”。李鱓以自己的这两位祖先为荣,因此篆刻了一方“李忠定文定子孙”的印章,常钤其于书画作品之上。

李鱓自幼十分聪颖,思维敏捷,曾师从多人研习书画。康熙五十年,李鱓参加乡试,中第七名文魁,却因科场舞弊案而耽误了由礼部主持的会试,无缘官场,但后来博学鸿词科的开设为李鱓打开了另一扇从政的门。康熙五十三年,李鱓因画技出众得以供奉内廷,并得到当时著名画家蒋廷锡的指导,所以后世也将他看作“文肃公画派”(即“蒋廷锡画派”)的成员。此时,李鱓还结识了指画名家高其佩,并拜其为师。此后,李鱓兼习二家之长,画艺大进。

虽李鱓受家风影响,渴望能在仕途上一展身手,但却因卷进康熙晚年的立储事件,不得不黯然离京。离京后的李鱓到了扬州,在这个商贾云集、艺术氛围浓厚的地方,凭借自己的才艺,在高手云集的艺坛上赢得了一片赞誉。期间他也曾游历山东、河南、南京、苏州等地,与文苑同道一起写诗作画。后来,李鱓经吏部张公保举,任山东范县县令,不到一年便因声誉较好调任藤县县令。可担任藤县县令仅两年有余,李鱓就因拒绝贿赂巡抚而受到排挤,以忤大吏的罪名被罢免。

步入花甲之年的李鱓在扬州靠卖画为生,与郑燮关系十分密切,故郑燮曾说“卖画扬州,与李同老”。乾隆二十七年,郑燮在《兰竹石》上写道“今年七十,兰竹益进,惜复堂不再,不复有商量画事人也”,此后,就再也没发现有李鱓的作品问世,所以后世的研究人员均认为李鱓逝于1762年。

李鱓的花鸟画多为不守绳墨、纵横驰骋的写意之作,这也是“扬州八怪”共同的艺术风格。李鱓在写意花鸟画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其取材广泛,山中松石、圃间异卉、白鹅游鱼等皆能入画,扩展了文人画创作的范围。在继承前代文人水墨写意传统画法的基础上,李鱓破笔泼墨,大胆用水,形成“水墨融成奇趣”的独特风格。他的许多作品历经数年依然花叶滋润,墨彩欲滴,充分展现了他的用水功夫。同时,李鱓在设色时追求色彩鲜艳,变文人画的淡雅柔和为娇艳明媚,既迎合了普通民众的审美,又保留了水墨写意画的独特韵味。

可以说,李鱓是画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人物,开启了清代海派写意花鸟画乃至近代写意花鸟画的先河。

本期,我们就用写意画法来画秋天的柿子。

工具准备:国画颜料、斗笔、水、宣纸等。

步骤:

一、柿子的画法

1.先用斗笔蘸少量藤黄色颜料,再用笔尖蘸少许朱磦色颜料或大红色颜料,接着从柿子上部开始画柿子。只需三到四笔,即可画完一个柿子,然后在柿子顶端画出柿脐,以接枝干。

2.画柿子的组合时,要注意正向侧向相呼应、色彩有深浅变化、主次分明、疏密得当等。

二、柿叶的画法

用斗笔蘸取石绿色(或花青色、淡墨色)颜料,也可先蘸石绿色加朱磦色颜料,再用笔尖蘸墨色颜料(笔尖蘸取的墨色可浓可淡,根据画面需要而定),然后用笔侧锋画出柿叶,接着在颜料半干時勾出叶筋。画柿叶组合时,需注意正向侧向叶子的变化及叶子颜色浓淡的变化。

三、枝干的画法

先用斗笔蘸淡墨,然后用斗笔尖蘸浓墨画出主枝干,接着添加旁枝。画时以中锋用笔,下笔应顿挫有力,以表现出枝干的质感。再用斗笔尖蘸淡墨画些细枝干,画时要注意疏密关系。

四、创作作品

1.先画出柿子树的主枝干,再画出旁枝、小枝。然后在枝干上点些苔点,以丰富画面,使画面更灵动。画枝干时,下笔应顿挫有力,墨色有浓淡干湿的变化,前后层次要分明,且疏密得当。

2.画完枝干后,根据画面添加柿叶。画柿叶时要注意正面柿叶、反面柿叶、侧面柿叶、背面柿叶相搭配,让画面富于变化、主次分明、疏密得当。

3.枝干、柿叶画完后,再画出柿子。接着画些细枝把柿子和枝干连接起来,细枝的墨色最好以浓重为主,以增加分量感。画柿子时要注意柿子颜色的深浅变化、主次关系、疏密关系等方面,还要注意正面柿子、反面柿子、侧面柿子相搭配。

4.画出远景枝叶,也可再画些飞鸟或静鸟点缀画面。最后题字、钤印即可。

/栏目责编:黄 茜/

猜你喜欢

郑燮柿叶墨色
清 郑燮 行书节录怀素自叙轴
柿叶临书
《盆兰图》
无色中的有色——李立扬诗歌中的中国画墨色之美
柿叶临书
郑燮常用印
柿叶书
如何使墨色有变化
柿叶总黄酮固体分散体口腔崩解片处方的优化
幽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