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工具助力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
2023-11-04宋健
宋健
【摘要】在核心素养培养的大环境下,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设计都有了较大的改进.单元教学设计作为交流材料和分时教学的中介,在优化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文章结合高中数学教科书,总结了教师在运用数学工具、组织知识结构、实施数学教学设计和评估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单元教学;工具;高中数学
引 言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课程的内容、学习条件进行了细化,并提出在充分理解课本的基础上,将教学与课堂相融合,以适应不同的发展需求.新一批高中教材的頒布,在2020学期“全面掌握单元,科技改进教学”的要求下,怎样理解教材内容、梳理知识脉络、落实教学目标和教学目标、做好教学评估和教学后的反思,是每位数学教师都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一、关于数学核心素养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
数学的基本素养是以高中教科书为主体的全面素质考查,要求学生在理解问题时,既要了解问题的思路,又要了解问题的基本原则.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数学核心素养是比理论知识更高的存在,它从某种意义上体现了数学的基本含义.数学核心素养考验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力,能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符合时代的需要,能够与现实世界紧密相连,具备一定的应用能力,可以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二)数学核心素养的特点
首先,数学核心素养是一种符合社会现实的能力.在数学的学习中,学生除了要掌握其原理,更要学会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然后运用到各个方面,以达到自己的目标.其次,数学核心素养是一个复杂的概念,由许多不同的知识概念所组成,在理解和培养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必须对当前阶段的学习重点进行清晰的界定,并在教学设计中涉及多个领域,并与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并不限于数学.最后,各个阶段学生对于数学核心素养的需求也是不同的.比如高中的数学核心素养更多的是考验学生的数学思维.因此,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
二、数学单元教学的理解与思考
传统的教育方法过分注重具体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教师的教研工作更多的是“备课”“听课”和“研课”,而忽视了“课”与“课”的联系.教师只关注教学内容的设置,忽视了对知识结构和联系的深刻反思,造成了知识的割裂和碎片化.数学单元教学以“整体性”为中心,把原来散乱的知识点变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使教师全面掌握整个课程的架构与主线,加深对教材的认识,更重视教学内容的本质,注重对数学思维方式的深入,培养学生的系统性思维与核心能力.
(一)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概念
单元式教学法是以单元为单位,整合和优化相关知识,并采用各种方法和策略,以一阶段为单元,具有整体性、关联性、阶梯性和综合性特征.总之,在有计划的情况下,促进有目标、结构和联系的教育.数学单元教学的设计,是指通过教师相互合作,对课程内容进行综合优化,并对其进行系统化的构建,以达到教学的组织和实施.
(二)数学单元教学的策略方法
在单元课中,教师要以单元主线为中心,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强化信息技术的有效集成,从而实现高中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和系统化.高中数学的基本操作程序如下:
1.文本分析
仔细研读教科书和《课程标准》,剖析章节的章节结构、剖析章节的重点、剖析章节的总体结构、剖析文本的总体结构、探究课件的本质、理解课件的本质,从单位角度来看个别课,从一节课的层面到相应单元.
2.构建单元
要确定单元类型,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和需求,选择具体的数学概念、核心知识、数学思维、核心素养等,或者更广的深度知识.在此基础上,按照《课程标准》的规定,结合本学科的相关知识,对本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并最终完成各个学科的教学目标.通常,一个单元所学的主要内容及其逻辑联系可以用图解的方式呈现出来,也可以用罗列的方式一一呈现.
3.设计方案
先从整体上确定学习目标、内容、能力,再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来决定教学过程,将课程分为主题或课时,再细化教学计划,并针对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制订教学计划.
4.评价与改进
在本环节学习结束后,教师运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软件等多种评价手段,本着“以生为本”的理念,构建了一套以“以人为本”的多层次评价系统,以考查单元目标和教学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找出问题,进行自我反省和改善,以提升教学质量.
三、工具助力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单元教学分析
(一)利用工具,理顺单元要素和脉络
单元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段落”,它承担着从上而下的任务、内容、活动、作业、评价和资源的作用.教师要想在数学课堂上更好地进行单元教学设计,就要从更高的角度去理解、把握知识的联系与脉络.
1.了解单元教学设计的含义
它与以往的课程教学不同,它是以一个整体的知识点作为设计的对象,使其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个更加完善的课程体系,使得整个课程结构更加明确,活动设计、作业设计和评价设计更加适合学生的发展.文章提出,要把教科书和《课程标准》有机地联系起来,加强对课本的阅读,确立课程目标、学科方向、学科核心能力,初步构建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框架.在进行单元分割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原有的单元(如集合、逻辑、三角、复数等)或将一些单元组合为一个大单元(如直线与圆、方程与曲线、圆锥曲线可以结合为一个大型的分析几何单位).
2.明确单元教学设计的要素
单元式课堂教学的总体要素:课程与学情、单元教学目的、单元式学生的行为、单元式的评价、单元式的教学资源.在这门课中,教师可以利用单位式的设计概要来对以上的问题进行剖析,并对其进行总结,从而引导整个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3.梳理单元内的知识脉络
关于知识的整理,有两个方面:一是可以用知识架构图表排列的知识点的连接.二是与教育目标相关的知识目标技能需求,使各学科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更加清晰,从而确定教学中的难点和要求.教师利用单元知识的学习层次和教学目标分析表,对课程的学习层次和教学目的进行了梳理,使学生掌握了单元知识的脉络.
(二)通过工具,凸显分课时教学设计对单元目标的回应
教师在对每个单元进行深入了解以后,根据单元式教学的简单表格,了解单元式教学的目的与功能,从而实现分层教学.特定的执行程序:运用好表格工具,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班级整体数学水平和学生个体情况,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全面掌握分时教学目标.在编写分课时的教学目的时,在具体的分段教学中要将具体的教学指标结合起来,使得分时教学目标与总的教学目标保持一致.
(三)基于单元设计,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在确定了课时教学目标后,教师可以设计特定的课堂教学活动.同时,学生的活动设计也要配合单元的设计,在作业中采用分时教学设计的简表,促使教师能更好地将把活动与单元的目标联系起来,从而精炼和响应单元教学的目标.
(四)借助工具,更为客观完整地进行评价设置
教学评价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工作.从单元的观点出发,教师不仅要考虑学生对核心知识、技能的需求,还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反馈、课题研究等指标来衡量自身的适应性与效用,并从学生的能力发展和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出发,调整和改进教学设计方案.借助表格工具,可以使教学设计更具针对性、可操作性,并能更好地响应单元目标,面向学科核心素养.
四、数学单元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一)以“函数的单调性”为例进行教学要素分析和关键教学节点分析
环节一:创造情境,引导观念
活动1:对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的感知.
活动2:请看图像(如图1),指出它们的共性和差异.
【设计意图】这两种图像的生长速率是不同的,本研究为以后学生的单调问题的研究奠定了理论依据,为整体教学做了铺垫.这一节探讨了图像的发展趋向,并透过其变动的趋向,即变中的不变、功能的特性,自然而然地引入这节课的主题.
环节二:问题导向,构建观念
活动:复习所学的知识,举例说明其变化的趋势.
方法:利用投屏辅助软件,将不同类型的图像呈现出来.
【设计意图】在引出主题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图形与坐标的关系,通过学生的合作,呈现出各种图片,教师在其中选取4幅,让学生在“某个区间”“下降”“上升”的情况下,进行分析和总结;4幅图像表现出强烈的代表性,有的呈上升的趋势,有的呈下降的趋势;具有连续性和间断性;同时,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效率,并让学生对之前的一些概念进行复习.
(二)以“对数函数”为例说明问题探究的关键教学节点分析
活动一:播放良渚遗址中用残留物碳14含量测量古城的年代录像.
活动2:我们知道一个细胞可进行多次分裂,分裂次数x与细胞点数目y之间有什么联系?
问题2:能用y表示x吗?x是y的一个什么函数?
方法:示范课件,在y=2x的图像中,选择一点纵坐标,并用函数的定义,研究在y=2x的情况下,是否存在唯一x与y相对应.
【设计意图】(1)从上述指标函数的实际问题出发,由上而下,与学生的近期发展区域相吻合,自然而然地就引出了题目.(2)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了解知识之间的关联与共性,体会由特别到普遍的数学思考方式.
(三)优化课堂认知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小结”,通过归纳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到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同时,教师要恰当地引导学生归纳、列出表以区别、掌握、强化课堂小结,使学生的课堂认知进程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
【设计意图】从理论上讲,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适当地运用新知识,加深学生对抛物线的认识,使每一个人都能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考题培训能帮助学生巩固旧知识,体现出单元教学的特色.
(四)数学单元教学的实践反思
新课改的提出,要求教师:要建立问题意识,建立问题情境;找到与其他教学主题有关的教学内容,并找到与该学科有关的部分;构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选择有价值的问题、例题或习题,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本质,发展数学思维能力,适时自我反省,提高解题能力,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习能力.
結 语
综上所述,在以培育高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单元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工具,理顺单元要素和脉络、通过工具,凸显分课时教学设计对单元目标的响应、借助工具,更客观完整地进行评价设置、基于单元设计,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同时,教师要在教学中,指向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基于单元教学合理利用表格工具设计开展教学,助力学生更好地学习,让学生真正地去领略数学之美、感悟数学之魂.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单元设计:撬动课堂转型的一个支点[J].教育发展研究,2015,35(24):1-5.
[2]黄华.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8):10.
[3]吕世虎,杨婷,吴振英.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内涵、特征以及基本操作步骤[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6,8(04):41-4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
[5]王春力.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研究[D].济南市:山东师范大学,2019.
[6]孙若涵.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实践探索[D].聊城市:聊城大学,2019.
[7]刘权华.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9(04):55-57.
[8]任念兵.高中数学中观教学设计:现状、问题与对策[J].教育研究与评论(高中教育教学),2018(09):3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