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融合与研究型美术教学
2023-11-04贾欣
贾欣
我平时负责教研的学段是初中和高中。现在很多文件里提到要尊重学生的选择性和差异性,这意味着个别学生如果有足够的能力,可以学到更深入的东西。如果一个学生有深入研究下去的动力和能力,我认为学校应该支持他进一步去深挖知识。这也是我们国家培养人才的一种方向。对此,我在中学阶段也做了许多尝试。
比如跨学科融合。我把跨学科融合分成四个范畴。第一是以美术为本位的研究;第二是美术学科内的跨门类研究;第三是以美术为本位的跨学科研究;第四是超学科范畴。在这四个范畴里我主要做的是美术学科内的跨门类融合和以美术为本位的其他学科的融合研究。我组织的跨学科融合教学活动是高一和高二学生一起参与的,我没有按年级去划分层级。某一年在数学高考题里曾提到米洛斯的阿芙洛狄特,这涉及黄金分割比。我就拿着人美版教材里讲到的,以肚脐作为一个分界线5:8的人体比例最美,按照这一比例,我很快把这道题解答出来了。这道数学题是以美术学科内容为情境设立的,在此启发下我就进行了一系列跨学科的教学尝试,并申请了一个课题。
在有较为成功的经验后,我开展了一系列以文物为基础的尝试。陕西历史博物馆藏的葡萄花鸟纹银香囊,这件香囊涉及了物理学,用到了陀螺仪的原理。它的实用性就在于香粉挂在里面,不管怎么摇晃都晃不掉。我们从工艺美术的角度出发,请教了物理教师关于陀螺仪的知识。这时我才发现原来美术课本和其他学科的课本似乎是同步的。于是我和物理教师一起上了这节课。这节课的形式类似于双师课堂。物理教师以物理为主,给学生讲了很多关于陀螺仪原理的现代运用,我给制作工艺品的学生从美术学科的角度讲解这件文物的工艺及材料运用。学生们尝试了多种制作工艺,并且有了丰富的创意,虽然没有完全实现,但最后有关陀螺仪原理的尝试也还算成功。
实施这样的课程涉及了跨年级的问题,我们的解决方法如下。陕西所讲的“三个课堂”跟教育部提的不一样,教育部说的这种方式是为了缩小城乡差异。而陕西的“三个课堂”以场域进行划分,也就是国家课程为第一课堂,课后服务社团为第二课堂,出去研学为第三课堂。以场域划分之后教师可以精准对应。比如在第一课堂各位教师讲完国家课程后,多个学科的教师可以一起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共同点,把它融汇在第二课堂中。第一课堂达到覆盖全体学生,第二课堂只覆盖了有学习需求的学生。再延展到第三课堂时,学生就表现出了差异性,他们可以有目的地去探索,所以在研学里有一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非常强。
以上是我校在跨学科融合方面进行的尝试。主要是研究型美术教学,先确定主题然后分成基本问题,将基本问题规划好再調动校内资源开始实施,在生成作品后再进行反思评价。这也只是我校探索的过程,并不适用于所有学校,还请各位专家们能够多多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