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开展自然笔记活动的实践策略

2023-11-04黄秀军王芳芳

环境 2023年8期
关键词:跨学科笔记对象

黄秀军 王芳芳

美国著名教育家克莱尔·沃科·莱斯利所著的《笔记大自然》提出自然笔记的概念,引导大家有规律地观察、记录、认识、体会和感受自然,用笔记的形式,对身边的大自然进行记录,深受青少年的喜欢。2009年广东实验中学引入了自然笔记项目,并在该项目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以自然观察、环境科学考察及环境艺术为主要内容的自然笔记课程。2016年华南师范大学开设《自然与自然文学》课程,把自然笔记列入该课程重要内容。同年由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局主办,广州市美华中学与广州现代青少年发展研究院承办的荔湾区美华杯自然文学创新实践比赛正式把自然笔记列入比赛的项目,在全区范围内开展。

目前,自然笔记作为中小学开展跨学科学习环境教育的重要载体,越来越受到学校及相关环境教育机构的重视。

一、自然教育的探索

自然教育作为环境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户外环境教育的实施的重要途径。

(一)研学旅行的兴起

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在环境中学习”的“户外教育”深受学生喜欢,如果把旅游项目作为户外学习的主要形式,在户外活动线路上设计若干“教育节点”,通过这些“教育节点”实施“在环境中的学习”项目,这样的方式被称为“研学旅行”。

参照地理、生物学科的户外实习活动设计研学旅行课程,把学习场所由室内迁移到户外,以真实的学习场景,丰富的学习内容,学生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让学生体会到深度学习的获得感和价值感。

(二)自然观察法的应用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研学旅行课程不能成为走马观花式的旅游项目,需要与之适应的学习方法,“沉浸式自然观察法”可以满足这个需求。在起步阶段的自然观察的要求与操作过程比较简单,适合低龄段的学生。但是低龄段学生专注力相对较弱,知识储备与生活阅历不够丰富,观察的结果较为肤浅,碎片化、表面化问题严重。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观察之前设置“前置课堂”,介绍有关知识,用故事给学生创造场景,用角色提高代入感,这样他们专注度获得很大提升。

另外,我们也提供一些观察工具,如放大镜、望远镜、昆虫盒等,同时布置一定的任务,让学生按照任务清单去自然中找寻任务目标,通过在自然中的寻找、对比、分析、确认等过程,完成深度的自然观察过程。

上述做法解决了深度观察的问题,但学生在分享环节的表达不系统、不深入、不全面的问题仍然存在。

二、自然笔记的运用

为解决记录和分享的问题,我们借鉴语文学科的做法,提出“深观察、微写作”的自然观察成果记录方法,把自然观察过程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七步,要求学生根据所见所闻所感,在经历每一步时都要写不少于200字的短文,且必须是学生现场所见及所感的真实体验,内容不能虚构,也不能是通过网络搜索进行资料堆砌。

(一)自然观察中的记录——“深观察、微写作”七步法

为更好记录观察内容,我们提出了“深观察、微写作”七步法,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初见:学生刚到观察地点,我们要求学生重点关注从城市刚到大自然或者“城市荒野”的空间转换体验感,重点聚焦在天空、阳光、空气质量、大地自然风貌、人文景观等方面的转换,及时把所观察到的记录下来。

第二步,初步了解:在访客中心,学生要借助在地解说系统,初步了解观察目的地的基本情况,并说明自己的观察目标,了解观察地与自己目标的匹配情况。

第三步,观察地选择:学生根据自己观察任务的需要,选择资源禀赋和自然要素配置最齐全,观察最方便的地点进行自然观察。一般选择某生物的栖息地,这样可以全面了解该生物的基本情况和生活场景,能够较系统、深入地认识该生物。另外也可以选择一个生态系统单元,如树林、河流、水塘、草地等,通过深入观察建立生态系统的基本框架。

第四步,观察方法与方案:学生根据自己的目标,结合观察地的具体情况,思考选择何种方法进行观察。为获得观察地的详细信息,合理安排自己的观察计划。

第五步,规则学习:学生要了解观察地访客守则,合理调整自己的观察安排和方案,让自己的行为尽可能不干扰观察地的正常秩序,不打扰观察对象的正常活动,这样获得的观察结果会更真实、更客观。

第六步,沉浸式观察:学生按照观察方案,对观察对象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觀察。可以采取最优感官信息和多维感官信息结合的方式,这样既可以捕捉到观察对象最突出的特征,又能借助通感、共情等心理过程实现对观察对象的多维认识。在这个环节观察者获得信息丰富,感触也多,因此这一步的微写作篇幅可以适当长一点。

第七步,反观:离开观察地点,让学生换个角度回望观察对象或者登上高处俯视观察对象,如实记录下此时的所见和所感。这一步骤是从不同角度对观察对象的审视,从不同层面对观察对象的认知。

在微写作的时候,我们要求每个场景都要配1至3张照片,并辅以文字说明。“深观察、微写作”七步法有效地把户外自然观察引向深入观察,而且还让学生获得了真实的感悟,成为环境教育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和文学素养相结合的有效方法。

但是,该方法在自然观察记录个性化表达的艺术性、创造性和即时性方面仍有很大欠缺,无法最便捷的通过艺术化的手段再现学生视野中的自然。

(二)自然笔记对环境教育的再造——跨学科综合性的环境教育

把“自然笔记”引入课程体系,在“深观察、微写作”的基础上,通过自然笔记整合相关课程资源,再造课程流程,让自然观察、科学探索、环境解说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手绘的方式呈现,实现自然、科学、艺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五育等方面的发展,完成学生知识建构性学习过程与综合能力的提升。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跨学科的学习内容:自然笔记是自然观察的艺术化、科学化呈现方式,内容涉及地理学、生态学、生物学、文学、美学、环境科学的内容,涵盖物候观测、自然观察、科学实验、田野调查、环境审美的实践活动。它以大自然为学习对象和学习空间,在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艺术素养,发展学生的跨学科融通思维、创造力等方面有积极的贡献,是典型的跨学科项目式实景学习项目。该项目可以让学生围绕观察对象从多层次多维度地建构知识体系,调动多种学习方式完成人与自然环境系统的嵌入式链接,在心理上实现自然的课程建构与学习内容的再造。

2.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自然笔记完全以学习者的观察行为为主线,围绕着观察的地点、观察地点的背景环境情况、学习者的心理状态、学习者的学习习惯与偏好等设计观察方案,确定观察的方法与步骤,以个性化的方式呈现观察的成果。所有这一切都是围绕学习者自身的禀赋和需要设计的,是一项完全以学习者的特点和需求设计的课程,因此对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自然笔记改变了教与学的关系,改变了传统的育人机制,实现了学习生态的再造。

3.真实的学习行为:自然笔记是以学生真实的实践为基础的学习活动。学生的观察行为是在真实的环境中发生的,观察的对象是自然中真实存在的,观察所发现的规律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观察活动所获得的成果是基于对真实世界的认知基础上的总结归纳,观察所获得的认知对进一步认识学习者所处的自然环境有借鉴指导价值。学生基于自然笔记的学习行为可以真实反映自然现象,甚至是内在的规律,实现了学习行为的再造。

4.以大自然为课堂的学习活动:自然笔记可以分为定点定位观察与表现、锁定观察对象的跟踪观察与表现、对特定区域的发现式观察与表现、对特定場景的再现式观察与表现。但无论哪种形式,都是以真实的大自然为学习空间,把自然作为增长学识和能力培养的课堂,实现了学习空间再造。

(三)从环境知识到价值体认的学习过程——从能力培养到价值观的培育

自然笔记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环境知识,熟悉常见的环境实践技能,理解环境现象背后所隐藏的环境规律,以观察对象为焦点,建立问题导向的知识能力体系,提升学生的环境素养。但自然笔记的教育功能并不简单地止步于此,因其科学的内容解说、艺术化的呈现方式,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因此以自然笔记为载体的环境教育项目很容易让学生在一些问题上达成认知共识,并通过超人类视角达成人与自然之间的共情,达成认同并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教育价值追求,实现学习过程的再造。

自然笔记通过对学习内容、学习生态、学习行为、学习空间、学习过程的再造,逐步成为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典型案例,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教师所认同,成为陪伴他们成长的优质课程。

三、自然笔记教育价值的再认识

“自然笔记”遵循了人们学习、成长与发展的自然规律,以观察开始的学习历程,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世界,以笔记获取周围世界的信息,强调丰富学生的实践操作与情感体验。这些成长与发展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基于对话和分享、互赖互助的学习共同体。

自然笔记项目的目标在于使学生通过对身边自然现象的观察,逐渐习得观察方法,培养较强的观察动机、正确的观察态度、浓厚的观察兴趣和良好的观察习惯,最终学会观察并乐于观察,在观察、记录、交流、讨论、思考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想象力、感受力与领悟力;学会运用科学语言及绘画表达技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并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激发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及探索自然世界的兴趣,培养自然情怀、审美品位和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成为《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所倡导的跨学科的示范课程,为新时代优质教育的创新发展做出积极探索。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我们要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笔记项目可以引领学生在绿水青山中发现自然之美,享受自然之美,传播自然之美,在新时代环境教育及教育创新中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作者分别系广州环境可持续发展教育协会会长、华南师范大学自然学习与科学实践教育创新工作室主持人;广州现代青少年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猜你喜欢

跨学科笔记对象
神秘来电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学写阅读笔记
学写阅读笔记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我的自然笔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