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建中行书风格分析

2023-11-04李明国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

艺术品鉴 2023年29期
关键词:韭花林逋图库

李明国(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

一、李建中的行书风格

(一)李建中生平及其影响

李建中,字得中,洛阳人,北宋前期书坛代表人物之一。尝前后三求掌西京(北宋时为洛阳)御史台,人称“李西台”。传世墨迹有《土母帖》《同年帖》《贵宅帖》《宠书聿至帖》等。曹宝麟先生曾提出:“李氏三求洛阳,想来有几方面的原因,一则那儿是其寄籍所在,人亲地熟;二则洛阳为陪都,事简务闲。但我认为最使他系念的,或许是洛阳寺院特多杨凝式题壁的缘故。他的一首《题洛阳华严院杨少师书壁后》诗云:“杉松倒涧雪霜干,屋壁麝煤风雨寒。我亦平生有书癖,一回入室一回看。”这真是一种依依不舍、刻骨铭心的恋情了。”可见李建中对杨凝式书法的热爱。另有杨涛先生对其书法评价:“如他常常不是依靠点画的聚散,而是利用部首的挪移,造成一种开阖延宕的艺术效果等。显然,诸如此类的处理手法应是得助于杨凝式的启发。”

(二)杨凝式《韭花帖》、李建中《土母帖》、林逋《自书诗帖》的比较分析

通过图1 和图2 可以看出,李建中《土母帖》与杨凝式《韭花帖》在结构上有很多类似的地方。比如图2 中的“是”“望”“量”“复”分别与图1中的“猥”“实”“羞”“腹”都是将下方的笔画或偏旁部首靠右书写,以造成挪移错位,给人一种开阖延宕的艺术效果。可见,李建中行书结构受杨凝式书法启发很大。

图1 杨凝式《韭花帖》(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图2 《土母帖》(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在北宋前期的书法家里,李建中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位。在他68 岁的人生中,有48 岁是在宋度过的。他在宋初书坛上所起的上承五代下起当朝的作用,是无人能代替的,后世誉之为能与杨凝式并称的大家,或称杨氏以后第一人……后世效仿李建中书法的人很多,然得其三味者却很少。善学的如林逋,师其字法,又杂以杨凝式的章法,遂成自家风貌,有《自书诗帖》等作品传世。

通过以上可以得出,李建中行书作品中字部件的挪移错位受益于杨凝式的启发,而林逋的行书作品中字的结构师法李建中,章法借鉴杨凝式,可见杨凝式、李建中、林逋三家的行书是有相承关系的。

从图3 可以看出,林逋《自书诗帖》与李建中《土母帖》(图2)大多也是靠偏旁部首或笔画的挪移错位这种手法来处理结构的,而章法的疏朗显然得力于杨凝式的《韭花帖》(图1)。

图3 《自书诗帖》(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通过图1、图2 和图3 可以看出,杨凝式《韭花帖》、李建中《土母帖》和林逋《自书诗帖》在结构特点上非常相似。然在用笔、章法等特点上,李建中《土母帖》会更加丰富。

(三)李建中行书风格

1.用笔特点

(1)通篇多用中锋行笔是李建中书法的一大特色。笔锋分中侧历来是判断书法风格的重要标准。一般的说,中锋主端正,侧锋主妍丽;中锋主平稳,侧锋主险绝,中锋多藏,侧锋多露。李建中用笔多藏锋、少露锋,沉稳含蓄。

(2)李建中用笔行中有草意,流畅简约,自然率性。如图4 白色圈内的笔画以一笔代替多个点画。这样的处理方法会使通篇更加自然流畅。

图4 《宠书聿至帖》《同年帖》《土母帖》《土母帖》《贵宅帖》(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3)用笔沉稳遒劲,有轻有重,厚重为主。如图5《土母帖》白色圈内为轻,红色圈内为重。轻重的对比,不仅给章法带来了丰富性,而且给用笔带来了多样性。

图5 《土母帖》(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2.结构特点

李建中往往不是靠点画的聚散,而是借部首的挪位,造成一种开阖的效果。具体来说,上下结构的字使其中一个部分偏左或偏右,左右结构的字使其中一个部分偏上或偏下。

如图6《宠书聿至帖》中的“贤”字、《同年帖》中的“慰”字、《土母帖》中的“望”字、《贵宅帖》中的“奉”字、《与齐古同年帖》中的“慾”字等等,很多都是采取下部偏右的结构处理方式。

图6 《宠书聿至帖》《同年帖》《土母帖》《贵宅帖》《与齐古同年帖》(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又如图7《宠书聿至帖》中的“解”字、《同年帖》中的“行”字、《土母帖》中的“别”“到”字、《题怀素自叙帖》中的“院”字等等,很多是采取右部偏下的结构处理方式。

图7 《宠书聿至帖》《同年帖》《土母帖》《土母帖》《题怀素自叙帖》(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这种偏旁部首或笔画的挪移错位,造成了字结构的奇特块面。字结构的外轮廓造成的势使章法(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关系)更为巧妙。

3.章法特点

凡章法疏旷处,有时一笔的长度要超过好几个字的距离,而空素地显得特别开阔(在章法中谓之“透气”),此谓之“密中有疏”,给人以一种心旷神怡的艺术感受。比如李建中《土母帖》中的“耳”字(图8)与其《宠书聿至帖》中的“毕”字(图9),是靠笔画拉长,来加强章法布局中“疏”与“密”的对比,在章法中谓之“透气”。此外,李建中《贵宅帖》(图10)和《同年帖》(图11)中前段疏朗的大字和后段紧密的小字也形成了鲜明的“疏”与“密”的对比。

图8 《土母帖》

图9 《宠书聿至帖》局部

图11 《同年帖》

章法之妙,不独在有笔墨处求之,更要从无笔墨处求之。书者书写时,有时根据文字内容的分段或其它需要,未写到一行的末尾,便另起一行书写,这样在作品中便留有大小不等的空白。正是这些留白(无笔墨的地方)与有笔墨的地方,更形成了章法布局中“疏”与“密”的对比。李建中《许昌帖》(图12)和《与齐古同年帖》(图13)就有这样的巧妙之处。

图12 《许昌帖》局部

图13 《与齐古同年帖》局部

通过分析李建中行书作品,发现其行书章法“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这主要通过将个别字笔画拉长,一段大字与一段小字之间的交叉和行间留白等方式来实现章法“疏”与“密”对比的。

通过以上对李建中行书作品的分析,其在用笔、结构、章法上的特点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结语

从李建中的生平研究出发,发现五代到宋初时期的杨凝式、李建中、林逋三家行书的相承关系。

通过对杨凝式《韭花帖》、李建中《土母帖》和林逋《自书诗帖》的比较研究,发现李建中的行书具有其独特的用笔、结构和章法特点,对于当今书坛宋代行书书风创作融合方面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韭花林逋图库
闵学林作品
金山农民画矢量图库的建设与应用
秋风起 韭花香
林逋:独立独行,寄情梅鹤度余生
秋来韭花香
《韭花帖》
视图库在AI浪潮里的发展应用
Photoshop CC图库面板的正确打开方法
“晒菜”也能成经典——杨凝式与《韭花帖》
林逋梅妻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