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湛江:“种业硅谷”向海而生

2023-11-04江镕

环境 2023年9期
关键词:恒兴鲳鱼白对虾

江镕

“种业是现代农业、渔业发展的基础,要把这项工作做精做好。要大力发展深海养殖装备和智慧渔业,推动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

——2023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专程来到位于湛江市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进行视察强调。

湛江市地处中国大陆最南端,海岸线约占全省海岸线的三分之一、全国的十分之一,全市共有大小岛屿102个,沿海滩涂面积48.9万公顷,海洋生物多样性丰富,地理区位优势显著。

2022年,湛江全市水产总产量125.5万吨,同比增长3.66%;总产值274.6亿元,同比增长7.7%。连续20年居广东省首位。近年来,作为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湛江水产产业链年产值超500亿元,水产业从业人员超100万人,赢得了“全国水产种业硅谷”“中国对虾之都”“中国金鲳鱼之都”“中国水产预制菜之都”等等美誉。

发展渔业种业,坚决不被“卡脖子”

近年来,芯片是中美科技战中双方博弈的一个焦点,而渔业良种就等同于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的“芯片”,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事实上,在渔业种业领域,我国同样历经过被国外种业技术“卡脖子”的困境,此后我国长期将水产育种研发置于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位置。

回溯到上世纪80年代,南美白对虾的种质资源被掌控在外国手中,我国仅进口种虾的费用每年便高达数亿美元。除了种虾受掣肘,我国的对虾产业也倍受病害打击。在1993年对虾白斑病爆发后,几乎每年都有相关的病害爆发,对虾产业被病毒病菌灰霾笼罩,产业发展一度陷入低迷境况。

为了突破南美白对虾产业发展瓶颈,2002年,国家科技部和农业部将对虾抗病毒选育工作纳入国家863计划项目。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之一,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恒兴”)在湛江东海岛投资建设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以下简称“863基地”),开展对南美白对虾等水产动物的育种研发工作,开创了中国民营企业承担国家种业基地项目的先河。

“中国没有自己的种虾,所以必须要有一个企业、有一个单位承担这份责任和义务,总要有人来改变这个现状才行。”回忆起当初自己投身种业发展的初衷,广东恒兴集团董事长陈丹至今感慨颇深。

“做每一个品种都有可能会成功,也都有可能会失败,但是对于我们来讲一定要坚定不移把新品种培育出来,只有多元化,祖国的水产产业才能蓬勃发展,才能为老百姓提供更多优质蛋白。”

自2002年起,863基地以抗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为主要选育指标,与中山大学合作开展了南美白对虾抗病毒选育工作,汇集产业与科研双重资源开展良种选育、种苗繁育等研究工作,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2011年,经过近10年的研发攻关,863基地与中山大学联合选育出第一个国家认定的南美白对虾抗病新品种——“中兴1号”,填补了中国南美白对虾的种虾空白。与夏威夷引进的南美白对虾相比,“中兴1号”的抗病评价指数提高了47.22%,养殖成活率提高约20%。

2017年,为彻底解决南美白对虾种虾的“卡脖子”问题,863基地牵头与行业龙头企业及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研究所合作,成立了联合育种平台——邦普种业公司,目前培育出3个新品系、1400多个家系。

据广东恒兴863基地水产种苗与养殖研究所副所长陈奕彬介绍,863基地长期承担或参与国家及地方科研开发项目,针对“4条虾”(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罗氏沼虾、澳洲淡水龙虾)和“8条鱼”(石斑鱼、金鲳鱼、海鲈鱼、军曹鱼、叉尾鮰、鲷鱼、巴沙鱼、黑鱼),在良种良育良销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至今,广东恒兴种业年产销南美白对虾亲虾(中兴1号)近10万对、无节幼体400亿尾、虾苗100亿尾、鱼苗6250万尾,实现优质种虾资源不再被国外“卡脖子”的重大突破。

特别是在863基地自主培育南美白对虾的带动下,国内对虾养殖产业迎来井喷式发展,越来越多有资本、有技术的苗企加入南美白对虾育种队伍,加大种虾投入和研发,对虾产业品种阵营日益壮大,助推我国南美白对虾育种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

2022年,湛江海兴农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培育的“海兴农3号”和海茂种业集团等单位培育的南美白对虾“海茂1号”通过审定,为湛江再添两个南美白对虾新品种。

种业的兴旺也带动了对虾养殖产业的蓬勃发展,湛江创造了对虾种苗产量、养殖面积、养殖产量、饲料产量、加工规模、出口量和交易额七项指标全国第一的成就,拥有了“中国对虾之都”的称号。每一位湛江人都可以自豪地说:“在全国的每10条虾中,有6条都来自我们湛江。”

发展深海网箱,构建海上“大草原”

2023年7月29日,全国首台由广东制造的自升式桁架类网箱在湛江东南码头以西目标海域正式下水投产。该自升式桁架类网箱整体有效养殖容积超1万立方米,适合深水区域养殖,可抵抗16级台风侵袭。至此,广东已有6台桁架类深水网箱下水投产,数量较去年底翻一番,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追溯历史,广东省第一个深水网箱产业园诞生于2010年,由广东恒兴在湛江特呈岛建设完成。广东恒兴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最初他们在特呈岛海域进行建造的深海网箱大多周长为40米,此后建设的多为周长100米的深海网箱,养殖水体及养殖产量是传统近海小型网箱的数十倍至数百倍。

2014年,湛江出台《湛江市外海深水网箱养殖发展规划(2015—2020年)》,以特呈、东海岛、西连、乌石、草潭5个深海网箱养殖核心區,将雷州湾和北部湾连接成为深海养殖产业带。2020年,湛江成功申报广东省首个深水网箱产业带项目,获得国家1.5亿元资金扶持。在这一时期,80米至100米周长的深海网箱频频现身大海。

截至2023年,湛江已建设国家级人工渔礁海洋牧场示范区3处,养殖网箱3516个,占全省70%,桁架式养殖平台1个,网箱网具销售量约占全国60%。随着深海网箱养殖的迅猛发展,湛江网箱养殖、网箱制造、网具生产、配合饲料、冷藏加工、陆基服务等深远海养殖产业链日趋完善。

乘快艇来到湛江雷州市覃斗镇流沙湾的宽广海域上,一个蓝白相间、巨型长方体设备格外显眼,这是湛江于2022年投入使用的首个半潜桁架式渔业数字化智能养殖平台——“海威1号”。每天清晨,渔民们都会用设备升降机将鱼料撒进网箱,鱼群争食纷纷,激起浪花朵朵,场面煞是喜人。

由于深海水流速度快,养殖鱼类运动量大,在“海威1号”深海网箱中养出的鱼肉肉质可与野生品种媲美。而且相比于传统的养殖方式,深远海养殖平台抗风浪能力强、智能化程度高、养殖空间充足,克服了传统陆海运输浪费人力及时间的缺点,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投入,实现了生产减损增效。

6月20日,广东目前规模最大的海上智能养殖平台——“海威2号”又在湛江雷州顺利下水。广东海威农业集团深远海养殖项目部负责人王耀嵘介绍说:“‘海威2号’长86米、宽32米、高16.5米,养殖水体3万立方米,1个周期可养100万~150万斤鱼,年产值有望达到7000万元。”

“海威2号”还设置了自动投饵、在线监测等智能设备,形成智能化养殖管理,可节省人工成本60%。宽阔的平台空间还能搭载太阳能电力系统,日均发电量约200度,实现绿色能源的自给自足,环保低碳。

据广东海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刘定介绍,无论是“海威1号”还是“海威2号”,都是桁架形式的抗风浪绿色智能养殖装备,采用半潜式结构设计,四角锚泊定位,具有良好的抗风浪能力。

“台风来的时候,‘海威1号’最多可以下沉8米。在海底较深处,能减少台风对网箱中鱼儿的影响,‘海威2号’能下沉12.5米。”

根据《关于推动湛江市水产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湛江将大力推进建设全国水产绿色生态养殖示范区,到2026年,争取全市建成5000个大型深水网箱、5~10个深远海大型智能化养殖平台、4个国家级海洋牧场,构建大型海上“蓝色粮仓”,将海洋牧场打造成游客向往的“海上草原”。

发展预制产业,做好每条“致富鱼”

作为“中国金鲳鱼之都”,湛江拥有全国最大的金鲳鱼养殖基地,年总产量10万吨,约占全国产量的40%,位居全国第一,金鲳鱼产业链年产值100亿元。

作为“中国对虾之都”,全国每10条对虾就有6条产自湛江,湛江对虾还独占七个“全国第一”,分别是——养殖面积全国第一、对虾种苗产量全国第一、对虾产量全国第一、加工规模全国第一、出口量全国第一、对虾饲料产量全国第一、对虾专业交易市场规模全国第一。

可以想见,当产量如此丰沛的金鲳鱼、对虾一条条、一对对端上千家万户的餐桌,将为丰富居民膳食结构、增加优质动物蛋白作出重要贡献。

诚如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教授、广州南沙华农渔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赵会宏所言:现阶段海洋牧场的关注度提高,是“大食物观”在改变,消费者更重视膳食均衡、健康,所以要进一步拓展食物供應链,从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鱼肉中获取更多优质蛋白。

过去,湛江出口水产品以初加工为主,结构较为单一、产品附加值低,企业利润有限。近年来,为更好践行“大食物观”,湛江坚持工业化、生态化、数字化融合发展理念,突出规模化、标准化,加快完善提升从“养殖”到“餐桌”的全产业链,鼓励企业变水产品加工为水产食品制造,加快打造享誉全国全球的水产类预制菜品牌。

随着预制菜概念的兴起,湛江水产品从粗加工走向精品菜,实现转型升级,逐渐走向品牌化和特色化。“中国水产预制菜之都”是时代发展赋予湛江的一张新名片。

2022年3月25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的通知,指出要打造湛江水产预制菜美食之都,带动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湛江打造水产预制菜美食之都指明了方向,预制菜的流行,也让不少水产加工企业看到了行业的未来。

晨曦初上,在湛江港宝满港区集装箱码头,一批批预制菜产品正在装船,它们将通过大型集装箱船出口至海外,“漂洋过海”来到外国朋友的餐桌上。而收到货的消费者只需经过微波炉20分钟的加热,一盘热腾腾的烤鱼便“新鲜”出炉,真正享受到“美味湛江造”。

广东恒兴从2010年就开始涉足金鲳鱼产业,坚持推广深水网箱养殖金鲳鱼,经过十多年的深耕,现已完全打通金鲳鱼产业中种苗、饲料、养殖、流通、加工、销售等各环节。

2022年,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联合湛江市政府、湛江市农业农村局及广东恒兴策划并举办“年鱼”经济系列活动,广东恒兴以金鲳鱼为主打产品率先研发了十款“年鱼”系列新品,将金鲳鱼产品卖到了全国。

为此,广东恒兴水产食品事业部总经理吴金红自豪地说:“在湛江,金鲳鱼产业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现在就是要聚集行业合力,助推金鲳鱼产业高质量发展,让金鲳鱼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鱼’,让更多的国民品尝到我们自主种苗、自主养殖、自主加工的家乡鱼!”

谈到未来的发展规划,湛江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湛江将谋划在麻章区国际水产城创建湛江市预制菜产业园核心区,让预制菜以园区形式聚集发展,还将投入百亿元资金,建设湛江国际水产城,重点布局预制菜产业园发展,以点带面,打造湛江预制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猜你喜欢

恒兴鲳鱼白对虾
恒兴股份
恒兴股份
高密度养殖南美白对虾或者更容易成功
恒兴股份
恒兴股份
4个月整体规格超8两/尾!“鱼瘟”影响下,这一金鲳鱼养殖户为何能逆袭?
南美白对虾大棚高效养殖技术
比窦娥还冤的鲳鱼
南美白对虾2016年春季生产形势
上汤斗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