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一)
2023-11-04
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全人類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人类能不能在地球上幸福地生活,同生态环境有着很大关系。人与自然共生共存,伤害自然最终将伤及人类。工业文明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但也带来了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破坏、气候变化的生态危机。空气、水、土壤、蓝天等自然资源用之不觉、失之难续。地球上的物质资源必然越用越少,大量耗费物质资源的传统发展方式显然难以为继。面向未来,世界现代化人口将快速增长,如果依照现存资源消耗模式生活,那是不可想象的。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才能守护好这颗蓝色星球。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人类面临的所有全球性问题,任何一国想单打独斗都无法解决,必须开展全球行动、全球应对、全球合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和共同责任。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我们必须做好携手迎接更多全球性挑战的准备。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国际社会应当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追求绿色发展繁荣、追求热爱自然情怀、追求科学治理精神、追求携手合作应对,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动,勇于担当,戮力同心,共同医治生态环境的累累伤痕,共同营造和谐宜居的人类家园,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保持良好生态环境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我们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以绿色转型为驱动,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以人民福祉为中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国际法为基础,维护公平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构建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的地球家园;加强团结、共克时艰,构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地球家园。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把人类活动限制在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要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从保护自然中寻找发展机遇,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
坚持绿色发展。顺应当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方向,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摒弃以牺牲环境换取一时发展的短视做法,抓住绿色转型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以创新为驱动,大力推进经济、能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
坚持系统治理。按照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从而达到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的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生态环境关系各国人民的福祉,必须充分考虑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优良环境的期待、对子孙后代的责任,探索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消除贫困的协同增效,在绿色转型过程中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增加各国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多边主义。坚持以国际法为基础、以公平正义为要旨、以有效行动为导向,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的目标和原则,努力落实二〇三〇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强化自身行动,深化伙伴关系,提升合作水平,在实现全球碳中和新征程中互学互鉴、互利共赢。要携手合作,不要相互指责;要持之以恒,不要朝令夕改;要重信守诺,不要言而无信。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全球气候治理的基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在环境问题上的历史责任和现实能力存在差异。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不是说发展中国家就不要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了,而是说要符合发展中国家能力和要求。要充分肯定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所作贡献,照顾其特殊困难和关切。发达国家应该展现更大雄心和行动,落实气候融资承诺,切实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和韧性,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方面支持,避免设置绿色贸易壁垒,帮助他们加速绿色低碳转型。(本文选自《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