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略论
2023-11-04徐敏
徐 敏
(山西省应用技术学校,山西 太原 030062)
引言
在学生思想观念发展的重要阶段,应发挥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作用,为培养思想观念正确的青年人才提供有力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适合作为思政教育资源,主要原因在于历史的沉淀,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的洪流中不断打磨,时刻影响着国人的思想与行为,其中更是蕴含中国发展的诸多成果,有利于锤炼学生思想品质,切实完善人格品性等多个方面。因此教师要充分运用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发挥更为持久、有效的文化育人作用。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与民族内涵的最好体现,有利于提高民族的凝聚力,让不同民族团结统一成为艰苦的大家庭,同时也能起到激励中华儿女积极抵抗,实现伟大民族复兴梦想的作用,促进国家与民主的发展、进步。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明显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5000 年的历史中屹立不倒,正是因为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民族的精神气质。由此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所以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这也是民族发展的根基。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对学生的道德素质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必须体现出立德树人,以此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以提高学生思想文化素质为目标,要避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空洞性、说教性,所以需要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满足现代道德素质教育要求。我国教育部门明确提出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与价值,将其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打造立体化思政教育手段、丰富思政教育内涵,真正实现文化育人的目标。另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包含思政教育资源,如伦理道德、君子人格、以民为本等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很高的契合度,真正做到坚定民族文化自信,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逻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适合作为思想政治理论和教学资源,主要原因使两者存在天然的交叉耦合,这也为两者的互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当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融合过程中,两者应形成主体共同体、资源共同体以及文化耦合体,这样才能发挥出更好的育人作用。主体共同体就是相同的育人目标,充分凝聚教师、辅导员以及党政干部等力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通过多方协同提高教育成果。资源共同体是指资源互动,包括教学设备、校园环境以及活动设施等,为教学提供应有的物质保障。文化耦合体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和教学形成统一的教育形态,真正实现有机结合、相互依赖,加深两者之间的联系,为学生的成长带来积极影响。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策略
(一)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融入传统道德要素
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是为学生传递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要借助理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纠正学生错误的思想与行为等,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充分发挥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教师可以充分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要素,以此来改变以往单一化的思想政治理论内容,从很多优秀传统文化中不难看出,古人对于道德的重视程度,尤其是人与人相处的思想,对现代学生来说仍然有着重要作用。传统儒家文化中倡导的道德以仁义为精神内核,伴随时代发展仁义逐渐演变成和为贵,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要素,能够切实激发出学生的道德情感,由此可见优秀传统文化中道德要素对人教化的作用。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关于道德的内容,比如流传至今的茶文化,唐代时更是存在“茶德”的思想,不仅是对饮茶人道德方面的要求,更将茶艺上升到高品位、高层次,甚至达到了哲学思想范畴,除此之外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习俗、器物以及典籍等,都蕴含着古人对道德的理解,这对于现代学生来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要素,并实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合,将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在学生日常生活。
(二)创新思政教学手段,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将不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能够增强知识的吸引力,还可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比如融入部分带有审美意识、美学情趣的内容,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学生便能从中感受美、发现美、理解美,受到美的教育和熏陶,充分发挥出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教师应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与学生思想发展现状,融入不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如书法、刺绣、雕塑,都是充满美学情趣的艺术形式,能够充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让学生在良好的优秀传统文化氛围下进行学习,真正做到知行统一与实践参与,切实提高学生对美的认知。如书法不仅是优秀的艺术表现形式,其本身也蕴含着美的形态,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同时能够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最终引发学生的精神共鸣,实现理性与情感的统一。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包括竹文化、木文化、诗文化等,尤其是唯美的古典文学,能够带给人无尽的遐想,如古诗中的优美质朴,在历史中闪耀的楚辞汉赋,文学艺术之美太过奥妙,值得学生深入品读,并且在培养学生的思想方面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三)优化思政教学环境,引入传统人文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含有明显的人文精神,并且可以追溯到远古文化时期,这意味着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具有非常久远的历史,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沉淀,最终展现出博大精深的一面。作为非常宝贵的民族财富,可以将其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营造浓厚的思想政治教学环境,同时依靠人文精神来满足学生多方面培养需求。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式、内容较为呆板,并且存在时效性不足等问题,因此要借助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找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着力点,实现人文教育的目标。在当前的多元文化冲击下,不同的思想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碰撞,所以要运用具有文化属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积极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要素。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入历史变革、民族的复兴,借助人文精神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同时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弘扬。
(四)合理运用地方资源,增强思政教育成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类型丰富多样,不同区域具有反映民族特质与风貌的文化内容,包括民族服饰、生活习俗等,最直观的便是方言,不同地区之间的方言存在差异,这也是较为明显的区域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于地域不同存在较大的口音差异,所以语言无法完全互通,即使在口音相对统一的北方,仍然可以看到明显的区域口音。当下应充分运用地方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将富有特色的地方资源作为思想政治知识,让学生从中获取优秀的思想、文化内涵。比如中国的结婚习俗,古代时期黄昏被人们广泛当作吉时,所以婚礼会在黄昏时举行也被称为“昏礼”,随着发展逐渐演变为“婚礼”,并且将红色作为吉祥的象征,因此传统婚礼大多张灯结彩,利用红色来烘托出喜庆的氛围,从传统婚礼习俗中不难看出每项礼仪都存在哲学思想,不同地区的婚礼习俗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教师通过引入地方风俗进行教学,让学生获得较为深入的体验和感悟。除此之外还可以安排学生考察当地的历史古迹、调查民俗民情,可以用手机等设备录制短片,尤其是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式。
(五)唤醒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发挥优秀传统文化价值
从以往的教学实践不难看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较为丰富的资源,充分汲取借鉴优秀的文化内涵,为了发挥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与价值,教师应充分唤醒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参与程度,与是否能够唤醒学生的文化基因有关,主要存在于学生的精神结构中,能够通过主动与被动的方法唤醒。不过被动地唤醒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很难发挥出全部作用,所以教师要采用主动唤醒的方法,比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弘扬原始儒学的精神,让儒学进入课堂教学,包括《论语》《孝经》《弟子规》等,运用最通俗的语言去讲解,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乡土文明、本土文化,如习俗、家训、家礼等,唤醒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记忆,同时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发扬,持之以恒便能收获良好的教育成果。
(六)正确看待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
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会影响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作用,因此教师要让学生辩证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就、灿烂与辉煌等,同时注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性,这样才能坚持学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学生的思想建设。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取舍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跨时空、跨区域的特性,不同的文化在教育中能够产生不同效果,因此在引入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取其精华。我国教育部门也指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分析,应积极继承发扬优秀的文化内容,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自身的思想以及观点等,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发挥出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教育中的最大化价值。
(七)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学生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坚定学生文化自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等作用,教师应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积极引入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对本民族的文化形成全面认知,同时坚定良好的文化自信,以此来抵御多元文化下的不良风气。另外为了改变学生认知上的矛盾、思想上的混乱以及不良行为等表现,教师应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坚守本心、坚守道德底线,避免出现价值观偏离等问题,由此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融合是价值观培养的突破口,能够实现剔除不良思想、规避不良思潮的目标。
五、结语
当下学生处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加上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导致学生受到多种文化影响,因此需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和教学力度,帮助学生汲取优秀文化,形成良好的思想意识。教师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思想观,同时增强自身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