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想和想象”

2023-11-03王淦生

关键词:树桩乐器蜜蜂

王淦生

联想和想象不受时空限制,可以从所见所闻中生发出来,帮助人们扩展取材的领域,获得无限丰富的写作材料,开辟出广阔无垠的思维空间,创造出无穷无尽的新形象。因此,写文章,不管是立意构思、谋篇布局,还是写人叙事、塑造形象,都不能没有联想和想象。特别是文艺创作,更应富于想象力。

精彩片段

我的心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透过荔枝树林,我沉吟地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辛辛勤勤地分秧插秧。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着生活的蜜。

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酿造着未来……

(摘自杨朔《荔枝蜜》)

片段简析

这是散文家杨朔《荔枝蜜》的结尾部分。这段文字先是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和比拟的手法,赞美了蜜蜂无私奉献、自我牺牲的精神;接着又运用相似联想的手法,由物及人,由蜜蜂的勤劳无私联想到农民的无私奉献,自然而熨帖;最后作者又运用想象的手法,“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表达了自己希望向蜜蜂学习、为人类酿造美好未来的强烈愿望。

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也兴高采烈呢?这里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青的麦苗。我出生在乡下,虽然6岁就离开,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拾过麦子,捡过豆子,割过青草,劈过高粱叶。我血管里流淌的是农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农民最高的希望是多打粮食。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自谓焦急之情,绝不下于农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行。我天天听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忧心如焚,徒唤奈何。在梦中也看到的是细雨蒙蒙。

今天早晨,我的梦竟实现了。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不禁神驰千里,心旷神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

(摘自季羡林《听雨》)

片段简析

这是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晚年创作的散文《听雨》中的片段。作者先写清晨听雨的“兴高采烈”,再通过联想交代兴高采烈的原因。其原因有二:一是作为农家孩子的“喜雨”情结,风调雨顺为粮食丰收奠定基础,自然令人欣喜;二是由头顶上的雨声联想到了千里沃野麦苗正尽情吮吸雨滴,长势喜人,心头备感温馨。这段联想,穿越时空,别有韵味。

在许多乐器的身体中,找得到一棵树的魂魄。只是不同的乐器,往往渗透着树在不同生命时段或不同部位的某种特质,彰显出各异的面目。

二胡是一株大树紧紧抓握着泥土的根部。二胡奏出的声音,悲怆也好,苍劲也罢,哪怕偶尔欢娱一阕,都会带着泥土的颜色与气息。那欢娱也透着苍凉。二胡的弓只一起,戛然一声,便让人的心不由自主往内收紧,收成一枚致密的核,被二胡的气场浑然包裹、束缚。却又仿佛随时会胀裂开来,一腔情绪迸泻而出,澎湃成汪洋。

笛子是一尾游动在树腔中的气,有时蹿上梢头,只轻灵地一点;有时荡气回肠,从树根直贯云霄。

琵琶如茎,精血充沛,刚健有力,是累世风雨也弹拨不断的结实与铿锵。纤指急弦,狂风暴雨,仍稳伫如故,不输金石。

筝是一片春天新发的叶子。是叶子恰好滚动的露珠,露珠上闪烁的光芒;是叶子在温润春日里时常承接的一场密雨,雨线上不小心拆散的月光。

箫是深秋落霜的树,遍体薄透清越的白,凌凌如月下剑光的寒,满身清肃之气。箫,离一株树的冬天,大概只有咫尺。

独弦的马头琴,是一株躺下来说话的树。一株缄默了千年的参天大树就藏在马头琴里对我们开口说话。那音色、那节奏、那气息敛放的方式,那喑哑、低回、连绵、苍茫、悠长的颤音,那历历在目、无边无际的沧海桑田,那潮起潮落、风起草涌的苦难与欣喜,那生命无处不在的脆弱与坚强、隐忍与抗争……除了缄口,聆听,我不知道自己还能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由陶土、兽骨制成的埙,也许不曾掺杂一丝木质,但绝对找得到树的一缕精魂。埙是从远古吹来的一阵风,脚不停步,吹过无数棵树的叶子、花朵和果实,撼动树的枝、粗朴的躯干和隐藏在泥土中的根,挟带走漫漫黄沙、树的精魂和时间的碎砾,从远古呼啸而至。

埙一路走来的历程太漫长了,风中汇聚起太多声音,以至——如七彩光谱会合成透明的光线——我们只听见纯净单调、起起伏伏、无休无止的呜鸣。在这原朴无华的声音里,我们情不自禁静敛心息,就像目盲的人那样伸出心灵的双手,摸索着试图将碎砾缝合,将残缺还原,让精魂回到每一棵树的身体之中,将每一粒黄沙归还给早已消失的土壤……可是我们知道,永远回不去的,是和埙一道呼啸而来的时间。

埙,听着就像一场大梦了。泪不知何时,已浸热双眼。

(摘自王芸《在树的年轮中生长的乐器》)

片段简析

这是散文家王芸《在树的年轮中生长的乐器》的部分章節。音乐是一种听觉形象,很难以文字的形式体现,所以作者便将各种乐器的音响效果与这些乐器的母体——树联系在一起,借助联想与想象,把听觉形象转换成了一种视觉形象,在大胆的联想与想象中,将每一种乐音都转换成了触手可及的具体画面,让读者更容易领悟各种乐器的特色及精髓。

夜里。我无论如何睡不着,走了出来,又不知要走到何处,就呆呆地坐在了树桩上。树桩筐筛般大,磨盘样圆,在月下泛着白光,可怜它没有被刨了根去。那桩四周的皮层里,又抽出了一圈儿细细的小小的嫩枝,极端地长上来,高的已经盈尺,矮的也有半寸了。

小儿从屋里出来,摇摇摆摆的,终伏在我的腿上,看着我的眼,说:

“爸爸,树没有了。”

“没有了。”

“爸爸也想槐树吗?”

我突然感到孩子的可怜了。我的小儿出生后一直留在老家,在这槐树下爬大,可他的幸福、快乐并没有尽然,就霎时消失了。

“爸爸,”小儿突然说,“我好像又听到那树叶在响,是水一样的声音呢。”

唉,这孩子,为什么要偏偏这样说呢?是水一样的声音,这我是听过的,可是如今,水在哪儿呢?

“爸爸,水还在呢!”小儿惊叫起来,“你瞧,这树桩不是一口泉吗?”我转过身来,向那树桩看去,一下子使我惊异不已了:真是一口泉呢!那白白的木质,分明就是月光下的水影,一圈儿一圈儿的年轮,不正是泉水绽出的涟漪吗?我的小儿,多么可爱的小儿,他竟发现了泉。我要感谢他,他真有发现了新大陆的哥伦布一样的伟大!

“泉!生命的泉!”我激动起来了,紧紧抱住了我的小儿,想这大千世界,竟有这么多出奇,原来一棵树便是一条竖起的河,雷电可以击折河身,却毁不了它的泉眼,它日日夜夜生动,永不枯竭,那纵横蔓延在地下的每一根每一行,该是那一条一道的水源了!

我有些不能自已了。月光下,一眼一眼地看着那树桩皮层里抽上来的嫩枝,是多么的精神,一片片的小叶绽了开来,绿得鲜鲜的,深深的:这绿的结晶,生命的精灵,莫非就是从泉里溅起的一道道水柱?那锯齿一般的叶峰上的露珠,莫非是水溅起时的泡沫吗?哦,一个泡沫里都有了一个小小的月亮,灿灿地,在这夜里摇曳开光辉了。

“爸爸,这嫩枝儿能长大吗?”

“能的。”我肯定地说。

“我说完了,我们就再没有言语,静止地坐在树桩的泉边,谛听着在空中溅起的生命的水声。

(摘自贾平凹《泉》)

片段简析

一棵曾惠泽父子两代人的老槐树被雷电摧折,在父子心中留下的伤痛不亚于一位亲朋的夭折。但是,在伤残的树桩上,又萌生出鲜绿的枝条——这就是生生不息的生命!在幼小的儿子的心中,树桩是不竭的生命之泉,枝条是旺盛的生命之水,生命永远不会被摧毁!文章借助幼儿丰富而形象的联想与想象,揭示了生命的顽强不屈,表达了对生命的礼赞。

格言警句

1.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

——亚里士多德

2.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爱因斯坦

3.缺乏智慧的幻想才得以产生怪物,与智慧结合的幻想是艺术之母和奇迹之源。

——戈雅

4.想入非非是通向科学探索的必需的和首要的步骤。

——查尔斯

5.想象力是人类能力的试金石,人类正是依靠想象力征服世界。

——奥斯本

6.想象是创造的。轻浮的想象决不能产生有价值的作品。

——黑格尔

7.大艺术家就是那些将个人的想象力强加给全人类的人们。

——莫泊桑

8.想象就是深度。没有一种精神机能比想象更能自我深化,更能深入對象,这是伟大的潜水者。科学到了最后阶段,便遇上了想象。

——雨果

9.人具有动物所没有的东西——创造性、想象力。

——马克斯韦尔·莫尔兹

10.想象是创造力,亦即综合的原理,它的对象是宇宙万物与存在本身所共有的形象。

——雪莱

猜你喜欢

树桩乐器蜜蜂
树桩
学乐器
树桩屋
乐器
蜜蜂
蜜蜂
树桩盆景的夏季管理
蜜蜂
蜜蜂谷
老板轮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