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 稻(外一篇)
2023-11-03林新发
林新发
记得第一次割稻,是在我七歲那年。天刚透出一丝光亮,母亲便领着我和哥哥向稻田进发。母亲扛着大大的摔桶(方言,打稻的工具)走在前面,我和哥哥撇着嘴,亦步亦趋地跟在母亲的身后。
来到自家稻田,母亲放下摔桶,操起一把锃亮的镰刀,往手心唾口唾沫后,便俯下身子开始割稻。锋利的镰刀握在母亲的手里,就像有了生命一般,一片刀割声响过,一簇簇稻子应声而倒,两行“人”字形交叉叠放的稻束不断向前延伸。我和哥哥各自挽起裤脚下田。我左手握住一簇水稻,右手持镰刀对准水稻茎秆后部,一用力,水稻便与稻茬分离。稻田里那些一身金黄的“舞者”抵不过镰刀,前仆后继地倒了下去。一块稻田的稻子很快割好了,田间只剩下一垄垄稻茬,像一只只蜷曲不动的刺猬。
我和哥哥稍稍喘了口气,继续前往下一块稻田;母亲则停下割稻的动作,往回走,将摔桶拉进稻田里,开始给稻谷脱粒。母亲双手紧紧攥住一把水稻,走到摔桶前,双手向上扬起至与头齐平的位置,稻穗在空中划了一个优美的弧线后,猛地砸在摔桶里的短木梯上,谷粒在惯性的作用下纷纷掉进桶里。母亲翻转着水稻连续摔打几次后,谷粒已基本脱落在摔桶里了。母亲随手将稻草扔在田里,再重新抓起另一把水稻……
不久,太阳升起来了,气温迅速爬升。我们身上的汗水像开闸了一般不停地流淌着,泥浆也很快裹满了全身,腰背开始隐隐作痛,被蚊虫、蚂蟥叮咬,更是家常便饭。最令人难以忍受的是,藏在稻禾中的粗长杂草,那叶片好似一把把锋利的小刀,在我的手臂上留下一道道纵横交错的划痕,在汗水的浸润下,火辣辣地疼,我只能咬牙坚持着。临近正午,毒辣的阳光仿佛喷薄而出的火焰,我们暂时放下手里的活儿,回家休整。
午后三点,阳光的余威犹在,母亲带着我们再次前往稻田。直至太阳收起最后一抹余晖,一天的劳作终于告一段落。这样辛苦的日子要持续好几天才能结束。割完自家稻子,我整个人黑了一圈儿,稚嫩的小手长出了厚厚的茧。
割稻的时光贯穿了我的整个童年。上中学后,学业日益紧张,就再也没有割过稻。时光流转,岁月葳蕤,三十年光阴一晃而过。故乡的稻田常常在我的回望里漫成无边的海洋,翻涌着那些永不再来的苦辣酸甜。又是一年稻穗飘香时,夜里,我又梦见了与母亲在稻田里割稻的场景,那些隐藏在岁月深处的幸福全都跳跃出来。在醒来时的枕边,我的心里盛满了暖暖的感动。我知道,童年割稻的经历早已融入我的血液里,镌刻在了记忆深处。
故乡的稻田,是我心中永远的空地,等着我把所有采撷收割的幸福存放。
连环画里的旧时光
整理旧物时,无意中在我的书柜顶层发现了一大摞码得整整齐齐的连环画。再次见到这些被儿时的我视如珍宝的连环画,心里盛满了暖暖的感动。泛黄的封面,卷曲的书页,那珍藏在连环画里的旧时光瞬间鲜活如初。
我在农村度过了我的童年时光。与连环画结缘,是在我读四年级的时候。那天,我一进教室,便看到班上一大群人围在一起。我好奇地凑近一看,发现大家的注意力都被新同学手里拿着的一本只有巴掌大的书吸引了。据他讲,那本小小的书叫连环画,只在镇上有,乡下没有卖的。同学们羡慕万分,纷纷催促他翻开来看看。随着他的翻动,页面中栩栩如生的人物,一颦一笑都跃然纸上的造型,还有节奏紧凑、精彩凝练的故事,都让我们沉醉其中。可惜还没看多久就上课了,我只能带着对故事的无限期待,怏怏地回到自己的座位。
过后,我费尽了唇舌,许诺了诸多好处,才从新同学那儿换得了一个晚上的连环画观看权。连环画上生动鲜活的配图,简洁精致的文字,跌宕起伏的情节,深深地吸引着我。从那儿以后,拥有属于自己的连环画便成了我最大的心愿。然而彼时,家中经济拮据,父母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他们严词拒绝了我买连环画这种“闲书”的要求。为此,我失落了很久。
放暑假时,看到村里很多小孩儿喜滋滋地舔着手中的冰棍时,我突发奇想:我可以去卖冰棍,再用自己挣的钱买连环画!拗不过我的软磨硬泡,再加上我跟父亲说看连环画有助于提升我的语文成绩,父亲最终同意让我去卖冰棍。之后的几年,我靠着卖冰棍赚的钱,从镇上的书摊陆陆续续购进了不少连环画。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时代,这些连环画不仅支撑起了我的精神世界,让我对世界有了最原始的认知,也让我接受了传统文化,并且对美有了最初启蒙。也是从那时起,读书已然成了我的一种生活习惯。
上高中后,生活渐渐宽裕,图书市场日益繁荣,人们的阅读选择越来越多,连环画这种表浅的通俗读物却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只有在地摊或旧书店才能偶尔见到。但每次遇到不重样的连环画,我都会毫不犹豫地买下来。毕竟,连环画曾是我汲取知识的一个重要源头,寄托了我无尽的情思。后来,多次搬家和调动工作,我都没有把这些连环画弄丢,它们至今被收藏在我的书柜里。
时过境迁,连环画在光阴的洗涤中走向“文物”,如今已成绝响。只有偶尔打开书柜顶层时,才会想起。每次抽出一本连环画翻看,就如同打开了一坛陈年老酒,馥郁醇香、满室流韵,细细品味间,点点滴滴都氤氲着沉缓而又绵长的旧日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