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困境与路径

2023-11-03孙丽

中国新通信 2023年18期
关键词:高校后勤高校教育大数据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高校后勤管理向着信息化、数字化方向发展,为高校服务育人提供了数据支撑,日益凸显出高校后勤在服务育人中的重要作用,但在其服务育人的实践中,仍面临着认识与意识不够、育人缺乏动力、育人时空断档等困境,限制其育人功能的发挥。因此,本文首先对高校后勤实践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等功能进行分析,明确其在三全育人中的优势,同时针对面临的困境,提出了突破的对策,以开辟出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新路径、新举措与新内涵。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后勤;后勤服务育人;高校教育

高校后勤工作维持高校正常的运行秩序,工作涵盖了师生在校园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工作范围主要包括卫生保健、宿舍、食堂、基础设施建设与日常维修保养等。在大数据的推动下,高校后勤不仅为高校师生提供常规的后勤服务,还担负起服务育人的职能。通过发挥高校后勤各项育人功能,使其成为高校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要的教育力量。在大数据背景下,基于高校后勤大数据,深入分析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并细致剖析其面临的困境,深挖后勤服务育人的资源与潜能,促进高校后勤服务育人水平及层次的提升。

一、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功能

(一)实践育人功能

高校后勤在服务于师生的同时,参与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服务于高校育人的全过程。在大数据背景下,进一步拓展了高校后勤育人的范围,尤其是发挥了高校后勤实践育人功能,组织策划劳动教育活动,传递劳动光荣思想,确立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深化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涵。高校后勤还为学生搭建劳动平台,提供勤工助学岗位,或者专门组织劳动活动,如举办美化校园、食堂服务、春耕播种、公共区域环保以及寝室大扫除等活动,增加学生对劳动的真实体验,感受劳动的乐趣,丰富劳动知识,提升劳动技能。

(二)服务育人功能

高校后勤服务与高校师生日常在校园中的活动密切相连,由于其处于高校内部,是高校育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高校后勤服务及后勤人员也是三全育人的一分子,后勤服务活动与后勤人员的一言一行均会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价值观念等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高校后勤服务具有育人的功能。通过优质的服务与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充分践行其服务育人的功能。

(三)文化育人功能

高校本身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大数据时代,带给高校文化育人新的内涵。高校后勤应充分行使自身的服务职能,借助校园网络积极传播优秀文化,充分发挥自身文化育人的功能,弘扬正能量。借助文化的力量引导与驱动学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陶冶学生的心灵,传播美、展示美,使学生发现生活之美,确立追求美好生活理想[1]。比如,高校后勤借助服务师生的便利,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如中华传统美食文化节、传统文化演出、文化展览讲座、宿舍文化节,以及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光盤行动等。以文化感染、影响学生,扎实学生文化之根,凝聚学生文化之魂,锻造人才之质。以文化之力构筑校园和谐与文明之基,培养学生文化知识的自觉性与自信心。

(四)环境育人功能

基于校园环境理论,高校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氛围具有涵养、浸染和感染人的作用。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身心愉悦,感受到校园生活的美好。在潜移默化中,这种环境和文化影响着学生的情感认知,陶冶学生的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创建健康、积极向上且富有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是高校后勤的重要任务之一。基于三全育人的观点,高校后勤赋予了校园环境育人的功能。高校后勤积极致力于校园环境建设,美化校园四季景致,保持校园的清洁整洁和美丽优美。让学生时刻享受着优美的校园环境,接受积极正面的校园文化感染,从而校园环境不断发挥育人的作用。

二、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困境

(一)认识不足且意识不够

高校后勤在全员、全程和全方位育人与大数据的积极推动下,逐渐提高了其服务育人的地位和参与程度。然而,高校后勤部门及后勤人员对于自身的服务育人功能认识不足,意识不够,未能明确自身在服务育人中的定位。部分后勤人员将自身的职能定位为后勤保障工作,仅认为做好高校日常运行的基本服务和物资供应即可,高校教育与高校后勤及后勤人员之间未能达成广泛共识,导致高校后勤在服务育人中的作用被弱化。另外,在高校学生方面,对于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认识也不足,甚至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对其接受程度较低,这制约了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的发挥。

(二)缺乏育人的源动力

部分高校为了激发高校后勤的活力,降低高校成本支出,对高校后勤进行社会化改革,将其由“公”转“私”,引进了社会资本。市场化、商业化、资本化后勤工作在市场竞争的积极作用下,全面提升了高校后勤的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率。但从后勤大数据的角度来看,社会资本倾向于关注利益而相对淡化社会责任。由于育人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和时间,而回报相对不足,使得社会资本缺乏投入服务育人的动力,进而削弱了其在服务育人中的存在感。此外,社会资本在选用后勤服务人员时注重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而对于人员的服务育人能力并未提出要求,导致后勤团队的育人知识和能力不足,难以承担起服务育人的重任。

(三)育人时空断档

全程育人是三全育人的构成要素之一,育人需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从发出录取通知书开始至学生毕业结束。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与成长规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教育与培养措施,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高校后勤与学生作息密切相关,利用大数据收集分散的“住、行、食、建、居”等信息,精准把握学生需求,明确育人服务的内容,使后勤服务贯穿学生接受高校教育的始终。但从目前高校后勤服务育人来看,仅限于学生在校期间,未能覆盖学生入学前及毕业离校后,导致育人时间及空间的断档。

(四)育人参与度不够

高校后勤与学生日常接触较为频繁,在高校服务育人体系中,高校后勤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校育人的补充部分。高校后勤人员是服务育人的具体实施者、育人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在大数据背景下,由于其对自身服务育人职能的认识和了解不够深入,或存在一定的思想误区,后勤人员参与服务育人的途径窄化,参与度不够,影响了育人活动的成效,限制了后勤人员服务育人职能的发挥。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例,主要的教育途径是课堂教学,后勤未能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第二课堂,未能发挥自身在思政教育中的优势,影响了高校三全育人的成效。

三、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路径

(一)着重强调全员参与,完善育人管理机制建设

1.借助思政教育强化育人意识

高校后勤要想深度参与服务育人,首先要从后勤人员的思想意识入手,通过思政教育培训,将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全教育理念以及后勤参与服务育人的重要性等准确地传递给后勤人员,强化他们参与服务育人的意识,增加对服务育人的理解[2]。这樣做的目的是确立后勤人员自身作为服务育人主体的认识,为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工作的开展奠定思想和人力基础。高校领导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领导和管理职能,亲身指导与引领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各项工作,成为三全育人的领头雁,为三全育人的真正落地做好领导保障。

2.压实育人主体责任

高校后勤管理组织为金字塔结构,主要包括高层领导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人员。根据三全育人对高校后勤的要求,逐层逐级压实育人主体责任。高层领导者负责顶层设计,建立运行机制,健全服务育人功能,统筹规划和安排后勤服务育人的各项工作。其主要职能包括监督、检查和指导。中层管理者负责上传下达,整体协调推进服务育人工作。具体工作内容包括制定服务育人制度并负责执行,分配育人工作,确保三全育人在高校后勤工作中真正落地。基层员工是服务育人的具体执行者。根据中层管理者的工作部署和安排,履行自身职责,保障工作执行到位。他们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接触,通过自身的言行、敬业精神、工作态度和职业能力等方面对学生产生影响,通过言传身教来正确引导学生。

3.完善育人机制建设

为了最大化地激发后勤人员服务育人的积极主动性,需要建立与之配套的育人管理机制,加强后勤人员的管理,形成对后勤人员服务育人的激励、约束、督促等作用。首先,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构建绩效实施、绩效考评、绩效激励、绩效监督闭环管理模式。通过对后勤人员的工作进行绩效评价,对表现优秀的人员进行奖励和提升,对表现较差的人员进行扣除绩效和批评教育,以激励后勤人员主动承担起育人责任。其次,建立并实施高校后勤育人机制。在机制实施过程中,采用绩效考核进行过程管理,评价服务育人机制运行情况,并通过绩效面谈获取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征集基层后勤人员的建议与想法,进行服务育人机制的调整。持续改进服务育人机制,提高其实施的成效。再次,针对高校后勤各服务育人主体进行绩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激励与惩罚。对于工作业绩表现优秀的人员,可以给予职位提升、个人成长,或是物质与精神奖励。对于表现较差的人员,可以采取扣除绩效、职位下调、批评教育等处罚,以激发后勤人员工作的积极主动性,正向引导激励,促使其主动承担起育人责任。最后,完善监督检查机制,由高层领导负责监测育人环境,严格落实育人责任,合理分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升高校后勤育人成效。

(二)着重突显全程育人,冲破育人时空局限

高校后勤基于全程育人的要求,准确把握好全程育人的各个时间段,根据不同的时间段制定不同育人方案,借助大数据与互联网冲破高校后勤育人的时空局限,在时间上真正实现全程育人,实现高校后勤在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全面覆盖。首先,在招生录取时段前移育人关口,保障学生顺利安全入学并快速适应大学生活。例如,利用社交软件与录取的学生建立联系,通过图文、视频、语音等方式,细致介绍高校校园环境和后勤服务内容,表达对学生的欢迎之情,传递后勤的温暖,缓解学生入学前的紧张感,以服务感化与教育学生。其次,在学生在校期间,切实履行后勤文化育人、环境育人职能,为学生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营造浓厚的学习文化氛围,提供优质、贴心、细致的后勤服务,完成对学生的美育、德育、劳育、智育。再次,在毕业离校阶段,高校毕业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心理压力,部分学生还存在经济上的困难,高校后勤需做好毕业生离校的后勤保障工作。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在校期间食堂用餐数据、图书馆借阅数据及其他日常表现数据,确定学生毕业后面临的现实问题,并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使其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关爱,温暖他们的心灵。最后,在学生毕业后阶段,学生毕业后并不是后勤服务育人的终止,而是服务育人的延续。为已经毕业的学生提供一些免费的服务项目,持续发挥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职能,获取最大的育人价值。同时,征求他们对后勤服务育人的建议,持续优化、调整、完善后勤服务育人体系。

(三)着重彰显全方位育人,打造多元育人平台

服务育人需要具体落实到实践操作层面,围绕学生开展一系列的育人活动,为学生创建多元育人平台,以践行高校后勤服务育人职能。首先,后勤人员的服务行为对学生育人起到重要作用。后勤人员的日常工作围绕学生展开,例如准备早餐、打扫教室、清洁餐厅、维修保养校园内的公共设施等。后勤人员的劳动行为、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吃苦耐劳等品质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能够实现行为育人的效果。为确保服务行为育人的效果,可以利用大数据时代的社交软件、问卷调研、网络调查等方式,获取学生对后勤服务的建议和想法,主动为学生提供服务,并传递育人元素,实时教育引导学生。其次,劳动教育也是重要的育人方式。组织安排学生参与后勤各项劳动活动,例如协助保安人员维护校园秩序,参与清扫保洁工作,维修公共设施,帮助图书馆整理图书等。通过参与劳动,学生不仅学习到劳动知识和技能,还培养劳动意识,养成良好的劳动品质[4]。第三,安全教育也是服务育人的重要内容。高校后勤需要积极配合高校安全教育系统化课程教学,例如做好安全教育宣传,张贴或设置安全警示标识,设置违章电器展示台,或者组织开展安全主题活动,实时教育学生注意安全,保障学生的人身、财产、信息和消防安全。在实践中,高校后勤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结合具体情况,创造性地开展更多形式多样、个性化的育人活动,以提供全方位、综合性的育人服务。

四、结束语

三全育人在高校教育中的实施开创了高等教育新的发展内涵。它以全员育人的方式凝聚高校所有的教育力量,增强育人的成效。同时,以全程育人拓展延伸育人的范围,贯穿高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作者单位:孙丽 长春财经学院

参  考  文  献

[1]林华坤.“三全育人”下的高校后勤服务育人体系探索[J].高校后勤研究,2021(3):5-7.

[2]吉海燕,张效诗,曹阳.“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后勤服务体系高效运行的探索[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23(5):56-59.

[3]李洁梅.试论高校后勤“三全育人”的实践创新——以南开大学为例[J].高校后勤研究,2021(2):12-14.

[4]杨再娣.高校后勤参与“三全育人”的路径及工作模式创新[J].现代职业教育,2022(14):97-99.

2023年长春财经学院校级课题《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就业难产生的心理问题》  ,编号:XY202227;2023长春财经学院校级课题《“大思政”理念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路径研究》编号:XS202203。

孙丽(1985.01-),女,汉族,吉林长春,研究生学历,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高校后勤高校教育大数据
高校后勤管理内部关系研究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高校体育开展拓展训练课程教学思考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浅析高校后勤装备的新进展
和谐校园下的高校后勤工会创新路径探索
新形势下高校后勤服务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