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沾着泥点的白衣

2023-11-03李智凯

大学生 2023年10期
关键词:村医白衣痛风

文/李智凯

有时候,我已经分不清楚是我们在帮助基层还是基层在帮助我们,但我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走下去……

“这么苦,谁还愿意做!”话音未落,眼前这位60多岁的老医生“啪”一声将手掌重重地拍在了压满病例的办公桌上。他眉头紧皱,似乎扭结成了一把打不开的“锁”。

“这医生怎么这么不热爱自己的职业”,他的行为不免让我腹诽,“这样做怎么可能帮助到自己的患者……”2019年的暑假,我跟随“白衣乡路”社会实践支队调研基层医疗状况,还没跟受访医生聊上几句,我就有些不耐烦了,甚至有点儿后悔折腾这一趟。

之前在学校里听着学长学姐分享他们踩着乡间山路,在田间地头给村民送药义诊的故事,看着一张张基层医疗鲜活的照片,我的心就如磁石一般牢牢地被“白衣乡路”这4个字吸住了。在我心里,“白衣乡路”充满了魅力,可眼前看到的现实怎么会是这样!

我们要跟着这位医生一起上山随访。几公里的山路,很多处只有杂草间的几个脚印才显现出像是路的样子。一脚深一脚浅地走着,我不禁想:这么一位不爱自己职业的医生,怎会愿意来如此偏远的地方随访病人呢?难不成是有什么沾亲带故的?一个个疑问正在头脑里冒出来的时候,一声叹息打断了我的思绪。“我现在身体是越来越不行了,也不知道这条路还能走多久。我们现在要去随访的这个病人,其实我已经给他看了很久的病了,说实话,以我的水平也不一定能看好,但总还想着再多去看看。”“既然知道看不好,为什么还要去呢?而且还这么远。”我顺着医生说的,便把自己的心里话问了出来。“唉,我们是医生,治病救人就是我们的职责。我要真有水平,肯定是想把他治好的,我也建议过他,去大些的地方看看,但是他的家里人都不怎么回来,他也不愿意出去看。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帮他多问问其他医生,每次从县里回来给他带点药,希望他能多熬几年。”说完,60多岁的老医生又叹了一口气,继续觅着小路往前走了。

刚刚,我又瞥见了村医紧锁的眉头,我不禁停住,立在原地。眼前是雨后半干的水洼,村医一脚踏上去,泥水四溅,一个深深的脚印刻在泥里,鞋底带起的泥点飞起,有一些直接溅在了他的白大褂上。村医自顾自地向前走着,水洼、杂草似乎都是他习以为常的。飞溅起的泥点也丝毫引不起他的注意,只在他的白衣上越落越多。看着村医依旧脚步匆忙的身影,“白衣乡路”这4个字的魅力好像又回到了我的心间。

从基层回来之后,这个村医的身影始终萦绕在心头。我时常反思,与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相比,我们的帮助是否如蜻蜓点水般微不足道呢?现在的我,已经离开“白衣乡路”,前往协和学习临床也有一年多的时间了。临床医学的学习就像很多人所认知的那般,充满了艰辛,似乎每天都有学不完的知识,记不完的病例。在书海泛舟的时候,有时候我也会抱怨,抱怨这知识怎么记也记不住,越学越多,有那么一瞬间就想把手头的书扔掉,想着反正未来有的是时间,大不了遇到了症状再学。但是合上书本,看着挂在床边的白大褂时,我的心里不知怎么回事,好像又回到了曾经走过的那条遍布杂草的小路上,眼前还是那件沾着斑斑泥点的白衣。“当年,那位村医抱怨的‘苦’,我似乎也品懂了一些。那也许,现在我多学一点,未来遇到患者的时候,就能少那么一点点无奈?”我心里想着:“既然我有了多学一点的机会,那或许以后可以多帮他人一点,也许有了更专业的知识,我们的帮助就不会只是蜻蜓点水了吧!”

其实让我真正理解那位村医的,是我遇到的一位痛风患者,我不记得她叫什么名字了,只记得是在社区医院,跟着协和医院的大夫一起义诊时遇到的她。当时的我没什么临床能力,也就只有“半瓶水”的那点知识,一起来社区就是为了帮帮忙。当我和这位阿姨交流之后我才发现,即使还不是医生,或许我也可以为患者做点事。

刚见面的时候,这位阿姨一直坐在一边,似乎不太愿意和医生交流的样子。抱着好奇的心态,我试着和阿姨说上了话,“阿姨,您看起来气色不错,来看病是哪里不舒服呀?”没想到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接近,就让阿姨打开了话匣子。“咳,我不是痛风吗,老毛病,很多年啦。”聊天中,我了解到,阿姨前些年都在认真治疗,规律用药,痛风已经很久不发作了。“可是不能大意呀,这不,最近家里遇上点事不太顺心,谁想到老毛病就又给勾起来了。”阿姨遇上事一着急,再加上痛风长期不发作,懈怠了治疗管理,这回血尿酸数值又上升了。“这不,我赶紧过来,让医生再给看看。”阿姨说,久病成医,她其实对如何控制病情心里都有数,平时也会向专业医生咨询,但就是觉得平时医生说话太正式,只是让她注意控制,这次过来除了看病,还想看看有没有病友可以一起聊聊天,解解闷。我这么一个医学生,此刻或许恰恰满足了她的需要吧。

看着阿姨在交流之后开心地笑了,我心里不禁在想:医生能做的其实有很多,但局限往往更多,专业的医疗知识固然是医生不可缺少的本事,但是在复杂的生命面前,谁又能保证每一名医生在遇到患者的那一刻,都有了充足的准备呢?也许真正的医生恰恰如那位村医一般,明知自己的能力有限,但仍然愿意倾尽自己一切力量,无论是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还是多那么一点点陪伴,哪怕只是一些安慰,也是好的。

医生有时也会抱怨,但对患者的关心从未改变,或许陪伴和安慰本就是医生和患者之间最无声的信任。“白衣乡路”在做的不正是如此吗,我们或许做不了什么大事,但我们一直在做,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能改善基层医疗,但也一直希望努力改善基层医疗的力量越聚越多。“白衣乡路”我走了3年,村医的身影、患者的笑脸与这个念头时常交织。有时候,我已经分不清楚是我们在帮助基层还是基层在帮助我们,但我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走下去……

猜你喜欢

村医白衣痛风
白衣赞歌
痛风的治疗
痛风了,怎么办?
白衣英雄
痛风:改善生活方式防复发
夏天,从第一次痛风开始预防
白衣渡我
找到稳定村医的关键环节
村医未写病历,谁之过?
《意见》出台 村医“乍暖还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