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老年人经济活动参与的差异分析

2023-11-03周天泽

农村.农业.农民 2023年21期
关键词:养老金城镇城乡

周天泽

(山西师范大学社会学与法学学院)

老年人的经济活动参与是指老年人以各种形式从事生产活动并获得相应收入和酬劳,既包括老年人退休后的正式再就业,也包括老年人各种形式灵活的非正规就业。

一、研究背景

我国即将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在就业人员中的比重将不可避免地逐渐增加。老年人的经济活动参与是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是社会经济活动以及就业的一部分。目前学术界对老年人经济活动参与的研究大多只是将城乡差异作为影响因素,却很少将城乡差异作为研究重点并分析其差异特征及产生的原因。

城乡差异是老年人经济活动参与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虽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国城乡差距正在缩小,但是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及其实行具有长期的历史因素,我国老年人经济活动参与方面仍存在明显的城乡二元差异。

本文分析总结了城乡老年人经济活动参与的主要差异及形成原因,并据此提出促进社会公平、改善老年人经济活动参与状况的对策。

二、城乡老年人经济活动参与现状

(一)城乡老年人经济活动参与的数量和比例

我国农村老年人经济活动参与的数量和比例均明显高于城镇老年人(见表1)。数据表明,2020 年农村进行经济活动参与的老年人口数量是城镇的2.40 倍,农村老年人经济活动参与的比例是城镇老年人的2.82 倍。

表1 2020 年城乡老年人口就业数量及比例(单位:万人)

(二)城乡老年人经济活动参与的行业差异

农村老年人从事农林牧渔业的比例远高于城镇老年人。城镇老年人在行业选择上有更大空间,如批发和零售行业、制造业、建筑业等,仅有少量农村老年人选择从事其他行业(见表2)。

表2 城乡老年人所从事的部分行业比例

城乡老年人的经济活动参与均以体力劳动为主,但城镇老年人从事第二、三产业的比例明显高于农村老年人,城镇老年人从事的行业对其体力要求相对较低,对其他条件如社会资本要求较高。

城乡老年人从事的制造业小类同样存在较大差异,城镇老年人从事的制造业多以市场为导向,且技术水平相对较高;农村老年人从事的制造业多以原料为导向,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对于城乡差异不太大的产业,城乡老年人参与的比例接近(见表3)。

表3 城乡老年人从事部分制造业门类比例

(三)城乡老年人经济活动参与的职业中类差异

城乡老年人均大多为农林牧渔业生产及辅助人员,城镇老年人从事这一职业中类的比例远低于农村老年人。城镇老年人的经济活动参与多以再就业这一形式为主。除少数超龄者以返聘、续聘的方式继续在原工作单位外,大多从事保洁、门卫、社区服务等对体力、脑力要求不高的工作,此类工作大多工资低、晋升空间小。农村老年人多以务农为主,较少有从事生产制造以及服务业的工作机会(见表4)。

表4 城乡老年人从事部分职业中类比例

三、老年人经济活动参与的城乡差异特征

(一)主体差异

一方面,城乡老年人进行经济活动参与的数量存在较大差异,农村进行经济活动参与的老年人数量远高于城镇。另一方面,经济活动参与的主体也存在差异,城镇多为退休人员,农村多为没有退休金的老年人。

城乡老年人经济活动参与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城乡社会保障的不平衡。大多数城镇老年人的主要收入来源是退休金、养老金,而农村老年人则主要是依赖子女经济支持和自己参与市场化劳动所得。根据去年年底的一组公开数据,目前我国农民实际发放的养老金水平为每月平均188 元,只是城镇职工养老金平均发放水平每月3 577 元的5.26%,农村老年人很难完全依靠养老金维持生活。因此,大多数农村老年人需要进行经济活动参与以补贴生活。

(二)内容差异

一是城乡老年人经济活动参与水平不同。城镇老年人往往拥有更多选择权,而农村老年人的选择范围则较为狭窄,大多受限于种植业或副业,具有单一性。

二是城乡老年人经济活动参与形式存在差异。城镇老年人进行经济活动参与时一般存在劳务关系,以再就业的形式进行,例如,从事工厂制造业、餐饮服务业、环保绿化行业等。但是,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活动参与往往不是简单的再就业,而是具有多种形式,如进行农业生产,或者跟随子女进城务工,在帮助子女照顾孙辈的同时参与工作,也有一些农村老年人会选择修路、建房等有时间期限、不具有可持续性或不稳定的工作,很少存在明确的劳务关系。

产生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城乡社会环境的不同。一方面,农村以自然经济和第一产业为主,而城镇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相对来说,城镇所能获得的工作机遇与岗位类型更多,那些具有就业意愿的老年人参与再就业的概率就会更高。另一方面,城镇对工作经验丰富、具备特殊技能的老年人需求量更大,这类老年人被返聘的可能性更高,从而使其参与再就业的概率更高。

(三)特征差异

一是城镇老年人的经济活动参与中断性特征明显,而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活动参与连续性明显。大多数城镇老年人有明确的退休制度,到了退休年龄后更倾向于不再继续工作,而选择继续工作的城镇老年人工作行业或内容大多会发生变化。有少数退休前职位较高的老年人在退休后虽会继续从事与原来专业相关的工作,但也有明显的中断性。而农村老年人则大多没有明确的退休制度,农业是他们获得收入的主要来源,农业生产往往贯穿他们生命的始终。即使年龄已经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只要身体状况允许,他们就会一直从事农业生产以获得收入,不会中断,也鲜有变化。除非子女能够轻松供养,他们才会减少经济活动参与。

二是城镇老年人参与劳动的要求更高,收入也相对更高。老年人经济活动参与是一个涉及代际、市场、政策等因素的多方博弈过程。对于农村老年人来说,一般只要身体健康就能进行劳动生产。而城镇老年人如果想通过劳动获得收入,其人力资本特征要求则相对较高——不仅要求身体健康,其受教育状况和职业因素也会影响其经济活动参与的水平。我国的现状是,农村贫困发生率明显高于城镇,农村老年人人均总收入略低于农村人口平均水平,极易陷入收入低且分配不平等的困境。

三是城镇老年人进行经济活动参与时比农村老年人更具主动性。尽管城乡老年人进行经济活动参与的主要原因都是增加收入,但是城镇老年人中因为经济原因而选择再就业的仅占7.58%,大部分人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养老金收入与退休后再就业行为存在“N”型关系,一般具有负向激励作用,有一部分收入较高的退休人员其实没有经济负担,他们选择继续进行经济活动参与,往往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农村老年人进行经济活动参与则大多是为了获得经济收入,没有明显的自我实现目标,大多是被动劳动。

四、总结与建议

(一)促进社会公平,优化分配制度,将养老金供给改革重点放到经济弱势群体上

在提高养老金的待遇水平、扩大其覆盖面的同时,将养老金供给改革的重点放到经济弱势群体上。当下部分老年人由于领取的养老金金额较低甚至是没有养老金,经济压力和生活压力较大,不得不参与再就业,这会使部分没有就业条件和就业意愿老年人的养老质量降低。所以应当提高老年人的养老金待遇水平,尤其是农村老年人。

(二)推动城乡均衡发展,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经济

城乡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即城乡发展的非均衡性。因此,应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经济,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城镇老年人在再就业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而农村老年人在经济活动参与方面问题更多,明显处于弱势。随着社交媒体和网络的发展,产生了新的农村老年人再就业的途径,如可以利用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获得收入,发展乡村旅游、采摘园、农家乐等乡村经济,为农村老年人经济活动参与提供多样化选择。

(三)转变老年人就业观念,促进养老思想向“老有所为”转变

促进城乡老年人思想观念发展,帮助其树立积极的老龄观,“老有所为”是我们需要调整的思想方向。在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要积极转变老年人的思想观念,使其在晚年也能充分发挥能量,为国家和社会继续作出贡献。

(四)优化老年人就业环境,提升老年人就业技能,保障老年人就业权益

老年人获取就业信息渠道较为单一,就业市场不对称,关于老年人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法规尚不够完善,再就业权益难以维护。为保障老年人再就业权益,有关部门和社会要不断优化老年人就业环境,拓宽就业渠道、强化法律保障;加强老年职业培训以提高老年人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

猜你喜欢

养老金城镇城乡
Four-day working week trial in Iceland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基于确定缴费型养老金最优投资的随机微分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