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南农业大学以服务师生为导向建设智慧校园

2023-11-03杜治国

中国教育网络 2023年6期
关键词:华南农业大学网络安全校园

文/杜治国

以“服务师生”为导向促进智慧校园高质量发展,是高校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举措之一。以服务师生为导向、数据治理为驱动,推动智慧校园高质量发展,是推动高校治理体系和办学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数字素养提升的必然要求,符合国家《“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和要求。近年来,华南农业大学在智慧校园建设方面也进行了深度探索。

现状分析

高校信息化发展起步于以信息基础设施投入为主的校园网建设,到以业务系统为核心的数字校园建设,再到如今进入以创新驱动和深度融合为特征的智慧校园建设阶段。当前,高校信息化呈现更多的“新基建”发展理念,比如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智慧课室建设、知识社区与科研服务、数据和业务中台建设、校园“一网通办”等多个领域均有显著的创新和突破。

经过长期信息化建设的积累沉淀,高校信息化建设获得了长足进展。总体来看,华南农业大学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实现了校园网基本全覆盖,建立了私有云平台,为学校各二级单位提供了业务支撑;信息化基础公共平台初步建成,应用支撑能力逐步加强,建成了公共数据管理平台、综合信息服务门户、统一身份认证管理平台、统一消息发送平台四大平台体系,初步建成学校数据治理体系;综合校务系统有力推进,师生信息化获得感明显提升,为师生打造综合服务“一站式”平台,线上办事达到了较高的普及率;信息化教学环境和资源建设逐步完善,有力保障教学,建成全自动高清录播课室和小型简易演播室,建成高清视频直播平台,建立视频教学资源库、精品课程网站和在线教育综合平台;校园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师生网络安全意识增强,成立了网络安全工作小组和网络应急响应中心,同时对学校的一些重要业务系统进行风险评估和系统渗透测试,保障校园网络空间安全。

但是,面对高水平、双一流大学建设要求,以及学校师生对信息化的强烈需求,学校信息化工作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缺乏顶层设计与落实机制,信息化整体推进乏力。信息化建设缺乏先进理念的指导,规划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工作职责不清。第二,数据治理价值难以显现,对学校业务发展支撑不足。数据对学校管理决策、教学、科研和服务信息化支撑不足,信息孤岛、数据烟囱依然是痛点。第三,信息化基础设施及应用建设滞后,信息化总体效果不佳。校园网整体出口带宽紧张,人均享有网络带宽落后于同类和对标高校。学校仍未形成信息化的统一标准及协同运作模式,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发展也相对滞后。

高质量发展之路,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高校教育事业应始终以服务师生为中心,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涵来推动发展。面对高校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十四五”期间,华南农业大学以服务师生为中心,结合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和需求,按照“轻、重、缓、急”“急用先建”和“共享、安全”原则,对教育治理能力优化、智慧环境全面提升、智慧教育创新发展、网络文化与安全保障、一流学科特色创新系统分步进行建设或改造升级。

体系架构

智慧校园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建立以服务师生为本、数据为源、平台为核、大学为根、管控并重、注重四个融合,以四网融合为神经网络、以智能感知为神经末梢、以智慧应用为依托、以个性化用户交互为目标的智慧校园支撑平台。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文化等方面,提升全校师生的幸福感、获得感,构建快捷、高效、智慧的校园环境。在发展模式上应注重“四个融合”,即管理融合、业务融合、技术融合和数据融合。

在管理融合方面,应强调管理决策协同思维,逐渐建立数据比流程更为重要的思维,以数据为核心实现管理决策协同;在业务融合方面,要强调业务横向协同融合发展,强化学科、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加强二级学院、职能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在技术融合方面,强调以需求为导向多技术融合支撑,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模式创新、科研创新、社会服务、师生服务、学校管理和领导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在数据融合方面,强调数据应用和挖掘提升价值,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一体化身份和一网统管平台等数据基础和服务平台,共享开放和深度利用数据资源,驱动业务和流程变革,提升学校现代化治理水平,实现高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路径

按照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总体部署,以《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为标准,突出“用户至上+互联网思维”,以稳固的安全体系、合理的信息架构、贴心的业务系统协同打造“智慧华农”的阶段性目标,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信息化支撑。“十四五”智慧校园规划确立建设原则:目标引领、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分布实施;以用促建、提升水平;服务至上,不断完善,让信息化全面服务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现代大学治理等核心工作。“十四五”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以服务师生为导向,强化学校数字化转型战略,构建全校数据驱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格局。华南农业大学智慧校园建设路线如图1 所示。

图1 华南农业大学智慧校园建设路线示意

为确保实现智慧校园建设的目标,“十四五”期间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化建设主要围绕以下3 大板块 12项任务开展。

数字底座保障能力提升

华南农业大学以“新基建”为契机,提升信息基础保障能力,建设与智慧校园需求相匹配的数字底座。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打造5G 移动通信、物联网、数据中心等建设。具体任务如下:

1.校园网络融合升级。遵循“保护已有投资,逐步升级改造”的原则,逐步提升无线网络质量;分阶段对校园公共区域AP 进行更新、逐步完成无线网络的改造和全覆盖;根据用户和业务需求,增加校园网出口带宽,构建出口网络高速路;通过融合有线和无线网络、4G/5G网络、专用物联网,提升校园信息化业务承载能力,校园骨干链路及配套核心系统达到支撑200G带宽能力。

2.云计算中心建设。建设基于云计算的高性能数据中心与安全可靠的数据中心容灾备份系统,形成资源管理集约化、高效化的“双中心”云架构体系。整体计算能力不少于1200 核CPU,11TB 内存,为全校56 个二级单位各类应用提供400+的虚拟服务器,实现至少10 个核心业务系统容灾备份,应急接管时间≤30分钟,数据备份频率达到分钟级。

3.网络安全应急响应中心建设。以态势感知为主,结合数据治理和安全,构建“人机共智”的立体化网络安全运营体系,提高校园网络安全管理水平。重点支持校内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常态化网络安全运营,实现风险持续可控、能力持续提升、价值持续可视。

4.大数据中心建设。持续更新一套标准(《华南农业大学数据标准及使用指南》),建立两个体系(数据管理体系和数据安全体系),打造三级中心(个人数据中心、部门资源中心和校级决策中心),构建四库(基础库、主题库、专题库和指标库),助力建设校园“人人用数据,数据为人人”的数字生态体系;消除信息孤岛,提升学校信息数据运营效率。

数据驱动校园服务能力提升

华南农业大学从服务师生需求出发,以数据要素为驱动,加强校级业务系统一体化统筹建设,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为目标,将业务按主题域划分梳理,按照统一数据交换、统一智能终端管理、统一规则管理、统一人脸库、统一精准身份识别的标准,借助统一消息、统一支付和统一数据等公共平台,推动管理服务流程在后台跨部门整合衔接,突破系统间壁垒,拓展延伸管理范围和服务内容,构建开放的、可拓展的一体化业务部署平台,实现流程动态控制、数据实时跟踪、服务灵活配置、业务有效融合。具体任务包括:

1.以数据为驱动、融合先进IT 技术,提升校园服务能力和师生获得感。从服务师生需求出发,推进统一身份管理服务平台、融合门户、校园卡与统一支付平台,构建融合式智慧校园生态圈;推动管理服务流程跨部门整合衔接,实现流程动态控制、数据实时跟踪,构建一体化师生智慧公共服务体系。

2.推进数据治理与应用。持续推进“一表通”工程,加强数据源头治理,提升数据质量,严格执行“一数一源”的原则,落实各级数据的管理责任;建立学校一站式数据门户,实现数据标准和数据资源线上化、流程化管理;建立数据纠错机制,定期公布数据质量情况;建立数据全生命周期可视化管理,为学校提供全局式数据展示、统计和分析,辅助科学决策。

3.全面推进一站式服务。持续推进智慧办公办事系统建设和移动服务治理,推进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及应用生态建设,实现一网办、一码办、一窗办、一次办(如图2 所示)。

图2 华南农业大学“一站式服务”示意

4.建设决策支持平台。建设学校运行大数据仪表盘和大屏综合信息展示平台,推动学校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信息化落地,实现全校“人、财、物、事”数据可视化,让学校管理者对关键信息一目了然,逐步转变为“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的工作模式。

智慧校园多业务融合发展

华南农业大学以服务师生为出发点,融合学校教学、科研、服务和管理等,围绕“业务、管理、数据和技术”多维融合,推动信息化资源的平台化战略,扩展资源支撑能力,提升全校师生的幸福感、获得感,构建快捷、高效、智慧的校园环境。具体任务如下:

1.智慧教学建设。建设本科教学大数据平台,优化教务和研究生管理的信息化业务,建设智能化教学支持环境与优质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加强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

2.智慧科研建设。升级科研管理服务系统,优化实验设备仪器共享管理平台,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立乡村振兴农技推广服务平台,建设5G 无人农场示范基地,形成一流农业学科特色示范基地,推进智慧化教学科研基地建设,实现教学科研基地管理智能化。

3.智慧服务建设。建设学生社区智能门禁,构建物联网监控分析管理平台,建设智慧校园环境管理平台,升级改造校园智慧安防系统,建设“智慧图书馆”,提升智慧管理与服务水平,建设数字档案馆与数字农博馆。

4.智慧管理建设。以数据为驱动,打造全校统一的智慧管理体系,以信息化推动扁平化校务治理改革,再造业务管理流程,实现跨部门的应用整合,提升管理部门的信息化应用管理能力及科学决策水平。

国家战略引领特色发展

乡村振兴和数字乡村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在国家战略的推动下,科技与农业农村的融合越来越深入,数字农业农村也成为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高校应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实施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行动。作为国家双一流农业高校,华南农业大学智慧校园建设应突出特色,立足信息化支撑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支持智慧农业技术发展。农业院校智慧教学支撑体系建设如图3 所示。

第一,完善智慧教育体系和教学平台。构建数字化教育教学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高效融合,为师生提供快捷、全面、权威的信息资源,实现教学、科研和实训一体化,提供开放、协同、高效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促进知识的产生、传播与管理,服务校内外广大师生;统筹考虑学校特色专业与优势学科,促进物联网、云计算、虚拟仿真、远程交互及大数据分析技术在教学全流程的应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构建开放、共享、交互、协作、泛在的智慧教育体系;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校园。

第二,乡村振兴战略引领高校科研数字化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引领,面向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求,以建设5G 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服务乡村振兴工程、农业学科科研云为抓手,加快构建新型大学科技成果服务体系,探索与政府及农业经营主体合作的长效机制,打造以产业为导向,多元化参与、面向全产业链的科技服务团队,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发挥科技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IT 技术融合重构农业科技创新,发挥农业院校技术力量支撑乡村振兴战略。整合汇聚校内外科研服务大数据,通过科研成果与科技社会服务大数据分析平台,为学校优化科研管理与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图4 为智慧农业大数据可视化示意。

图4 智慧农业大数据可视化示意

建成智能植物工厂和智能家禽工厂示范园,汇聚智慧农业感知技术、算法模型、装备及农机与农艺高度融合的精准管控平台,打造华农先进智慧农业重点成果展示、试验及应用推广平台,为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科技与服务支撑。

第三,构建常态化网络安全运营体系。全面梳理校园网信息资产,摸清家底,实现信息资产动态化管理,重点支持校内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常态化网络安全运营。不断完善网络安全应急响应体系,完善常态化沟通和合作机制,梳理与各级主管部门、校内业务部门、安全保障支撑单位之间的沟通渠道,健全纵横贯通、多方联动合作体系。

基于网络安全运营平台构建网络安全闭环体系,开展“9 大能力”(安全评估、依法合规、资产管理、漏洞管理、威胁监测、主动响应、事件处置、攻防对抗、宣传培训)建设,对“4 大要素”(资产、漏洞、威胁、事件)进行动态闭环管理,提升校园网络安全隐患监测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为网络安全运营赋能,实现风险持续可控、能力持续提升、价值持续可视。

走好下一步

接下来,华南农业大学将以制度和网络安全为保障,以新基建为基础,以数据为支撑,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支撑体系,通过流程再造,逐步摒弃传统的耗时、耗力、耗财的业务模式,形成现代化、精准化、实时化、集约化、便捷化的业务模式和服务模式,提升校务服务、综合治理水平,形成智慧校园新生态。通过“十四五”期间智慧校园的高质量发展,打造一个全联接、全感知、全智能、全融合的绿色智慧校园。以数据为核心、以智慧运营中心为抓手、以平台为势能的数据驱动业务和流程变革成效显现,以数据为依据的科学决策体系和现代化治理体系形成,实现学校治理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预计到 2025 年,学校信息化制度体系将基本形成,信息系统基本实现优化整合,一体化水平大幅提升;基本实现数据“一数一源”,数据孤岛得以打通,数据效能充分发挥;在线服务灵活便捷,“一网通办”将广泛普及,校园服务体验明显提升;现代化的教育管理与监测预警体系基本形成,多元参与的应用生态基本建立;教育决策科学化、教学智能化、管理精准化、服务个性化水平全面提升,支撑学校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和治理模式。

猜你喜欢

华南农业大学网络安全校园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作品精选
华南农业大学生生命科学学院简介
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设计作品选登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应“实战化”
上网时如何注意网络安全?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我国拟制定网络安全法
华南农业大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