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正创新:从技能实践到融媒体环境中的口语传播
——基于CiteSpace 的中国播音主持艺术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2023-11-02瑜,宗

潍坊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主持人媒介艺术

吴 瑜,宗 敏

(潍坊学院 传媒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本研究以“播音主持”为关键词,选取中国知网CNKI 数据库2001-2020 中文核心期刊及CSSCI 来源期刊论文为研究样本,共获取499 篇文献。研究使用CiteSpace5.7.R2 版本对研究样本进行可视化共现分析,将时间参数设置为2001-2020,将时间切片设置为1 年,绘制20 年来中国播音与主持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研究现状,发现研究热点,探讨研究趋势。

1 研究现状

1.1 研究发文数量

根据(图1)2001-2020 中国播音主持研究发文数量趋势图可见,自2007 年之后,播音主持艺术研究的发文数量开始增加,2013 年是研究的最高峰,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基础技能研究、主持人研究、栏目品牌化研究和播音主持教育研究几大方向。2019-2020,播音主持艺术研究发文数量呈现新高点,在人工智能和媒介融合的环境中,探索播音主持艺术的内在规律及传播力提升策略成为研究新的热点。

图1 2001-2020 中国播音主持研究发文数量趋势图

1.2 研究机构共现

通过Citespace 可获取微观层面的学者合作网络分析,中观层面的机构合作及宏观层面的研究区域分析。在CiteSpace 合作网络共现图中,节点的大小代表了作者、机构或者国家/地区发文数量的多少。[1]本研究将时间区间设置为2001-2020,Node Types 选择Institution,时间切片数值设置为1,计算时间2021 年1 月21 日13:33。由计算结果(图2)可见,节点数值为332,连线数量为78,Q 值为0.8446,Q,S 值为0.9062,根据Q,S 数值可判断,节点密度较高,说明研究机构间具有一定的合作关系。

图2 研究机构可视化图谱

根据2001-2020 播音主持艺术研究发文数量排名前十的研究机构(表1)可见,在研究者构成方面,来自学界的研究占比较多,作为实践主体的播音员、主持人现身说法的文献数量相对较少,这对于实践性较强的播音学科而言较为遗憾。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深入阅读后发现,2005 年是研究的一个分界点。2005 年前,业界人士撰写的业务总结类文献发文数量较多,在研究思路上呈现出技术操作研究大于学理研究的偏向。2010 年也是研究的一个分界点,此后,将播音主持艺术研究与传播学、新闻学相结合的跨学科研究数量不断增加,研究视野愈发开阔。

表1 2001-2020 发文数量排名前十的研究机构

2 研究热点:从“技能”实践到“技术”作用下的口语传播研究

为清晰阐释20 年来播音主持艺术研究的变化趋势,以下将以关键词和突现词为依据绘制共现图谱,根据关键词及其中心性分析研究焦点,根据突现词分析研究热点和趋势。

2.1 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研究与行业发展关联日趋紧密

关键词是研究内容的浓缩概括,本研究将通过绘制关键词共现图谱呈现研究热点。在功能参数区域中,Node Types 选择Keyword,每个切片选择Top100,连线强度选择Cosine,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的可视化界面分析。根据(图3)可见,网络节点数量为197,最大联通子网为417(82%)。N 数值为508,Density 数值为0.0092,Q 值为0.602,Q,S 数值为0.7052。Q 值大于0.3,Q,S 值大于0.5,说明呈现聚类效果较好。在关键词共现界面中,“电视节目、实践路径、电视节目播音与主持、播音与主持艺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关键词是样本中研究数量较多的主题。关键词网络界面中共现字体较大的关键词是研究的热点和重点,由此可见,实践与人才培养这两个主题始终是研究的焦点。

图3 关键词共现网络可视化界面

结合发文频次和中心性进一步分析(表2),“主持人、播音主持专业、播音员主持人、播音主持艺术、中央电视台”中心性分别达到0.34,0.30,0.17,0.14,0.07。中心性越高,表示研究中这些关键词的出现频次和重要程度越高。

表2 中心性排名前14 的关键词

为进一步探讨20 年来播音主持艺术实践和人才培养这两大研究热点的演变趋势,以下将结合关键词聚类时间共现图谱进行分析。将时间范围选定为2001-2020,时间切片为3 绘制关键词聚类时间共现网络可视图谱(图4),选取“播音主持艺术”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标签为代表进行具体分析。

图4 中国播音主持研究关键词聚类时间共现网络可视图谱

以“播音主持艺术”标签为例,2001-2004,研究主要集中在主持人风格、播说结合等语言样态和创作风格等领域,侧重于语言技能的探讨。2004-2007,主持人语言传播策略、新闻娱乐化等语言规范及创新性的思考开始纳入研究者视野。2007-2010,优化传播策略、出镜报道实践等采编播一体化创作理念开始成为研究热点。2010-2013,品牌栏目、学科建设及主持人品牌化发展成为研究的新议题。2014-2016,研究开始关注播音主持艺术与节目的市场化运作,品牌栏目打造和主持人定位的关系,播音主持艺术研究与广电行业市场化发展趋势开始呈现出深度交融的趋势。2016-2019,如何在人工智能及媒介融合环境中塑造媒介品牌赢得受众市场成为研究的新趋势。

以“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标签为例,研究主要集中在人才培养策略的探讨。从时间脉络出发,研究焦点呈现出“关注语言技能-强化传播技能-适应媒介环境”的演进路径。2001-2004,研究立足基点为强化播音主持基础技能,关注语音发声和语言表达技能的培养。2004-2007,明确学科定位成为了研究的焦点问题;2007-2010,播音主持专业艺术开始被置于传播视域进行研究。同时,专业化人才的培养策略(播音主持教育通道班、体育新闻解说人员、双语播音人才的培养方案)研究增加。2010-2013,分众化传播、即兴口语创作等传播理念和传播策略成为研究焦点。2013-2016,媒介融合及主持人传播力研究等主题的研究数量增加。2016 年后,数字媒体播音主持艺术实践及媒介融合环境中提升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技能的研究开始逐步展开。

播音主持艺术实践及学科建设研究与广电行业的发展紧密相关。进入21 世纪,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互联网发展进入了活跃期,各大媒体为了抢占生存空间展开了品牌化的探索。确定目标受众、明确品牌定位、树立品牌形象等理念纷纷提出,“集团化、数字化、国际化”也成为了世纪之交传媒行业发展的关键词,“电视品牌”成为这一时期的热点。但在相关研究中,主持人品牌化、主持人与广电行业的市场化发展的研究在21 世纪初期并未成为研究焦点。以2007 年为例,研究从播音基础技能向采编播一体化理念转变,直至2010 年后,品牌化、市场化等相关理念才逐步纳入研究视域,理论研究滞后于业界实践。

2.2 突现词图谱分析:人工智能语音研究成为新的热点

CiteSpace 中突现词探测功能可以从大量文献中提炼出突现词以展示学科研究前沿及研究趋势,突现词频率和变化幅度较大的词汇能够反映研究热点。以下将从突现词、突现时间、突现强度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根据(图5)可见,排名前十的突现词为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名主持、人才培养模式、播音与主持艺术、主持风格、播音主持教育、人工智能、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突现时间较长的词为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人工智能、播音与主持艺术、播音主持教育、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其中,人工智能、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和播音与主持艺术是持续至今的热点。突现词强度能够说明这一词汇是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根据(图4)可见,突现强度最高的词汇是人工智能,这也是当下新的研究热点和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图5 2001-2020 中国播音主持研究突现词图谱

3 思考与展望:融媒体环境中播音主持艺术研究趋势

技术是媒介发展的动力。对于早期人类的传播活动来说,口语交际即时互动,时效性强,满足了面对面交流需求。借助技术传播的“次生口语”,打破了口语传播的时空局限性。基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传感器等技术的支持,在传播活动中沉浸式的视觉和听觉体验,技术也重塑了传播关系。立足于技术变革影响下的多元数字空间中,场景、互动等理念开始纳入口语传播中,中国播音主持艺术研究的视角逐渐开阔,既关注技能实践,也关注传播的“人格化”特质和技术生态的影响下的传播主体,同时,对播音主持艺术教育提出了新的思考。

3.1 播音研究:视角走向多元化

新闻播音始终是播音主持艺术学科研究中基础且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新闻播音除了受到创作者有声语言表达技巧的影响之外,时代因素、媒介环境、受众因素也是影响创作的外部因素。播音学学科创始人张颂[2]从学理层面探讨了新闻播音的风格化和民族化特征,提出新闻播音创作方法的创新应基于节目特征,提升语言美学尺度。海霞[3]基于新闻播音实践分析“联播体”的语言特征,探讨了播音语言在建构党和政府宣传阵地中的价值意义。在技巧层面,王华伟[4]以新闻播音为例,提出如何通过声音介质传递新闻内核、思想和情感。李晓华[5]运用实验语音学研究方法对播音语料进行声学分析,从语节分布与节律模式两个角度分析了新闻播音的节律特征。播音研究从学科诞生初期对基础技能的探讨逐步向语音学、语言美学、播音语言社会价值领域拓展,研究视野日趋开阔。

3.2 主持传播:关注“人格化”特质

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实践中,口语传播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抽象符号和精英逻辑,专业的播音员主持人掌握着话语权,创作主体通过调整话语样态寻求与受众的贴近性。随着5G 技术的发展,视频化表达门槛降低,人人都可以成为生产者,播音主持艺术实践也呈现出从关注基础技能到关注传播主体的引导力,提升传播内容的影响力的转向。主持传播是拟态人际传播,具有人格化特质,传播主体是影响传播效果的关键要素。主持人既是信息的传播者,也是互动交流者,主持人需要通过对内容的深度加工,拓展与公众间的信息分享空间。贾艳艳[6]从扩大主持人职能范围,强化主持人言语功能角度出发,探讨提升新闻节目主持人能力的策略。刘枫[7]认为,记者型主持人是媒介竞争的必然产物,记者型主持人应强化叙事、评论能力及新闻现场的驾驭能力。在媒介融合环境中,主持人应善于进行角色转换,转变话语风格,创新叙事手法,扬独家观点,发权威之声,掌握网络话语权。申林[8]等以康辉的Vlog 为例,分析了主持人后台形象前台化和跨媒介叙事的传播价值,探讨了在融媒体环境中时政新闻节目主持人通过打破单一线性叙述模式,确立主持人形象IP 及与用户实现互联互通的可能性。

3.3 角色定位:关注技术生态的影响下的传播主体

传播者在技术生态影响下的角色定位、人工智能语音与播音学发展的互动关系也是当下研究的热点。从2003 年播客出现到当下自媒体平台UGC 生产模式下的口语传播建构了新产业发展逻辑,以个人为中心的发布平台内容的发布带来了收听、收视的短期收益,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长线问题。高贵武等[9]学者提出,新媒体节目内容生产层面的低准入门槛影响了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泛娱乐化表达与大众媒介语言的庄重气韵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在传统媒体与数字媒介的竞合关系中,传统媒体功能弱化,话语权被重新分配,主持人行业存在结构性削减。姚喜双[10]等结合调研及量化分析探讨了网络视频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规范问题,提出提升语艺规范性、完善选拔机制等策略。汪佳[11]分析了人工智能语音在传媒行业的应用现状及影响,既肯定了人工智能语音对主持人创造性发展和建立普通话推广链条的价值,也提出了在人工智能语音对新闻播音、广告配音等低端市场具有替代性的媒介环境中,传播者应如何提升角色技能和角色定位。

3.4 培养理念:建立跨学科思维

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学科理论基础薄弱,专业教师结构实践能力与一线要求存在差距的现实问题。播音教育应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由半封闭办学模式向全方位开放模式转变,强化学校教育与媒体间的横向联系。张政法[12]基于当下媒介生态中广播电视媒介、主持人主体地位削弱、专业艺术属性泛化及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提出了“调整教育理念,以通道学习缩减校园学习与实践岗位间磨合期”等具体策略。播音主持艺术需要汲取语言学、新闻学、传播学、艺术学精华,同时保持口语作为学科发展核心的发展思路,形成跨区域、跨媒体、跨文化的传播理念。在具体实施策略方面,结合不同院校的学科优势和专业定位完善课程体系。

猜你喜欢

主持人媒介艺术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纸的艺术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