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为啥对手机难分难舍?

2023-11-02喜刷刷

现代家长 2023年10期
关键词:玩具家长学校

喜刷刷

一次惊心动魄的夜袭行动

双休日回家,张欣宇绘声绘色地给爸妈讲述了学校针对学生手机精心组织的一次夜袭行动。参与的数十位老师事先经过严格训练,三人一组,分工明确:一人负责刷卡开门,一人负责在门锁打开的瞬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撞门而入,一人负责手持塑料袋收缴手机。行动由校长带队,统一指挥,学校熄灯一小时后即深夜十一点半,在几十间男生宿舍同时展开。

老师冲进宿舍后,凡是被吓得猛地坐起、双目圆睁的,说明没有睡着。为什么没有睡着?说明在玩手机。交出来!没有?搜!枕头、被子、床垫……

由于计划周密,训练有素,此次行动大获全胜。据说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情报不够准确。一间学生宿舍的门锁有故障,刷卡后需要先向外拉再向里推才能打开,结果因为不了解情况,负责撞门的老师伤得不轻。第二天上课,班里女生得知消息后全都目瞪口呆,同时身为女性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张欣宇说,好巧不巧,就在那天吃晚饭时他的手机被一女生借去,逃过一劫。说话间,他摸出手机,用手掌擦了又擦,语气中满是劫后余生的喜悦。

然而,他高兴得太早了。张爸张妈对视一眼,同时伸手让儿子交出手机,理由是“由他们保管总比被学校没收了好”。

从孩子的角度看,手机绝对不是玩具,而是比玩具重要千百倍的东西

其实,这不怪学校和家长。

因为在学校和家长看来,手机就是一个有魔力的玩具,偷走了孩子的大把时间,导致孩子玩物丧志、荒废学业,收走手机,能让孩子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

再有魔力的玩具也是玩具,和前程相比,不值一提,所以他们强烈要求孩子不玩或少玩手机,并且认为孩子理所应当能夠做到。因为放弃一个玩具有什么难的!

对此,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玉红有不同看法:“学校、家长想得太简单了。从孩子的角度看,手机绝对不是玩具,而是比玩具重要千百倍的东西。”

1. 使用手机已成为孩子的生活方式。

如今,很多孩子和成年人一样,每天通过手机看新闻、点餐、购物,没有手机,就等于和社会脱节,无法维持原有的生活节奏。要说,这不是孩子的错,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2. 使用手机是孩子的社交方式。

孩子正处于自我认同感的发展期,需要通过同龄人对自己的态度来确定自我价值。与同龄人交往,主要的社交工具就是手机。没有手机,孩子不仅无法融入集体,甚至会被排斥。就像成年人一起去酒吧,大家要么喝啤酒、要么喝威士忌,就你每次都喝酸奶,开始大家会笑话你,时间长了,连搭理你的人都没了。

有些家长不理解,大大咧咧地对孩子说:“没关系,没有同学和你交流,我们跟你交流。小时候,咱们不是交流得很好吗?”拜托,那是小时候!小时候,家长在孩子眼里像个神,什么都知道,什么都会做。可现在,孩子与孩子之间说的话,你可能都听不懂,怎么沟通?因为孩子有孩子的一套语言。再说,年龄不同,感兴趣的东西不同。你感兴趣的孩子没兴趣,孩子感兴趣的你没兴趣,怎么交流?

3. 手机是帮助孩子减压的“过渡性客体”。

孩子小时候都喜欢泰迪熊之类的毛绒玩具,这类毛绒玩具在心理学上叫“过渡性客体”。孩子可以用它来帮助自己度过和妈妈分离的艰难时刻,具有重要的心理替代价值。

到了青春期,孩子也需要一个东西来帮助自己度过这个既渴望独立又不成熟的矛盾阶段。比如,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琼瑶言情小说、中期的金庸和古龙的武侠小说,90年代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等,都是当时年轻人的“青春期过渡性客体”。它们带着时代的烙印,陪伴一代人长大。

智能手机就是今天孩子的“青春期过渡性客体”。

今天的孩子虽说吃喝不愁,但压力重重。过去,生活压力没有这么大,教育焦虑没有这么严重,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也普遍不高。可如今,孩子在学校做到一般已经不行,至少要做到优秀才行。除正常上课外,还要上各种补习班。你可以不补,但别人都补,你补不补?还是得补。家长、老师一见你的面,就问你学习如何、成绩高低。外部压力很大,心里也焦灼不堪,内外交困,如果亲子关系再不好,更是雪上加霜。

此时,手机营造的网络世界就成了孩子唯一觉得自在的地方,他能够时不时地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透口气。如果你把这最后一个透气的地方也夺去,孩子怎能甘心?他唯有一拼。拼得过,夺回手机;拼不过,要么一蹶不振,要么同归于尽。因手机被没收而拒绝上学的、离家出走的、跳楼自杀的孩子,还少吗?

过去的孩子被圈在四合院里,家长和老师是院子的大门,孩子想了解外面的世界,得先通过大门,而大门什么时候开、开多大、开多久,由家长和老师说了算。

如今,孩子依然被圈在四合院里,家长和老师依然是大门,可四周的院墙早已被互联网拆掉,只剩下大门孤零零地戳在那儿。没有了院墙,孩子对外面世界的了解甚至超过了家长。很多家长无法接受这个现实,依然坚守着大门,有的还幻想着把拆掉的院墙重新砌起来,自己还能像以前一样圈住孩子。但时间的车轮是不断前进、无法倒退的。

张欣宇所在学校在夜袭行动中收缴手机300多部,后请专业人士解锁,发现几乎每部手机里都有所谓的黄色信息,而这也给了校方一个“立得住脚”的夜袭理由。但周玉红对此有不同看法。

他认为,孩子浏览黄色信息确实不合适,但是现在学校青春期性教育的内容,还没有德国、英国、日本学龄前儿童的绘本讲得清楚。孩子处在对性充满好奇的年龄,却没有正常的渠道全面了解自己想知道的信息,不上网看又能怎么办?“孩子没水喝,你又不让他喝不太干净的水,难不成让他渴死?”

在学霸的眼里,手机更像一个工具,一个能够自主掌控的工具

如今“一机在手,天下我有”,手机在人们包括孩子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孩子上初中后没有智能手机的已经很少,但是孩子玩手机的支配权,家长并不想放弃。

一天,13岁的王凌奥边刷手机视频边写作业,结果笑声太大,招来了家长。家长看他写作业不专心,果断没收了干扰他学习的手机。几天后,他们把手机还给王凌奥,嘱咐他好好学习。可不出两天,他们又收走了手机。几天后,他们再还手机时,王凌奥愤怒了:“不相信我,就不要给我!手机被收走时,我感觉像被人捅了一刀。捅就捅了,没办法,我认了!可你们捅了拔、拔了捅,还让不让人活了!”

另外,限制孩子玩手机限制得太狠,有时会引发孩子报复性地使用。

何欢、何乐是一对双胞胎姐妹,小学、初中都在一起上,高中分别上了不同的重点中学。姐姐何欢上的高中允许带手机,妹妹何乐上的高中严禁带手机。周五晚上回到家,姐妹俩对待手机的态度完全不同。何欢见到手机不悲不喜,何乐见到手机像“见到亲妈”,连去卫生间都拿着,直到周日下午返校前,才恋恋不舍地放下。何欢算了一下,妹妹周末两天用手机的时间比她一周用手机的时间都长。

其实,何欢、何乐姐妹俩的学习成绩都不错,尤其是何欢,在年级考试中没有掉出过前三,妥妥的学霸。

在何欢看来,学习和手机并不是对立关系,如果把手机当工具用,对学习的帮助是很大的。高中,大家都憋着劲儿要考好大学,竞争激烈,学校允许使用手机,但很少有人用手机刷短视频,更多的是用手机检索中英文学习资料、下载APP背英语单词,或者使用手机和在各种竞赛、夏令营中认识的国内外朋友交流共同感兴趣的人文、地理、历史、科学等信息。学习任务繁重时,她还会主动把一些社交娱乐软件删掉。因为她很清楚,老师、家长说得对,前途更重要。

就是说,在学霸的眼里,手机更像一个工具,一个能够自主掌控的工具。

是蜜糖还是砒霜,这巨大的反差,除了考验孩子的自律,更考验学校的理解和家长的引导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有孩子因手机成绩下滑,也有孩子因手机成绩更上一层楼。是蜜糖还是砒霜,这巨大的反差,除了考验孩子的自律,更考验学校的理解和家长的引导。

家长应该怎样引导?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1.鼓励孩子自律

告诉孩子:“手机游戏的设计非常巧妙,会让人情不自禁地玩下去,所以爱玩手机游戏不是你的错。其实,不光是你,我有时也想玩。玩可以,但不能长时间、忘乎所以地玩。如果你在游戏中能够做到随时退出,说明你很自律,将来一定能成大事。”家长这么说,既鼓励孩子做到自律,又表达了对孩子的理解、期望。

2.和孩子共同制定规则

告诉孩子:“手机可以玩,但什么时候玩、玩多长时间,咱们要制定一个规则。”制定规则时,要听取孩子合理的想法和建议,规则制定好后大家共同遵守。

3.放下架子,多向孩子请教

告诉孩子:“你喜欢的游戏,我也想玩,你可不可以教教我?”当你放下架子,向孩子请教时,孩子会觉得自己很有价值,而你通过跟孩子学游戏也会更了解孩子,一举两得。

4.表扬孩子的进步,表达对孩子的欣赏

告诉孩子:“以前我对你玩手机不放心,最近我意识到我错了。因为我发现你能很好地管理时间,知道什么时候娱乐、什么时候学习,太厉害了!我要向你学习!”家长由衷的表扬、发自内心的喜悦,对孩子来说是莫大的肯定,会激励孩子以后做得更好。

此外,家长要以身作则,回家后放下手机,多和孩子沟通互动,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比如,带他打篮球、爬山、游泳,和他一起旅游、读书、看电影。这样做,不仅能分散孩子对手机的注意力,还能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开阔眼界,增进亲子感情,而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成功必不可少的前提。

在這个过程中,家长要注意:少说教、少唠叨、少批评,多倾听、多鼓励、多认可,接纳孩子的不完美,让他有足够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主动放下手机,和外界产生更多互动。

【编辑:杨  子】

猜你喜欢

玩具家长学校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奇妙学校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