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井上靖谈孔子
2023-11-02陈喜儒
陈喜儒
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先生对中国历史情有独钟,他不仅写了《天平之薨》《敦煌》《杨贵妃》《孔子》等中国题材的历史小说,还多次到中国西部考察。
《孔子》是井上靖先生创作的最后一部中国题材的长篇历史小说,其用时之长(先后二十年)、行程之远(六次到中国考察)、查阅资料之多,在他所有小说的创作中都是独一无二的“之最”。
第一次听井上靖先生谈孔子是在1982年6月20日,严文井率领中国作家代表团到风景如画的箱根小住。当晚,井上靖夫妇从东京赶来,设宴款待中国作家。他说:“十年前,日本学者贝冢茂树在《中央公论》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孔子的文章,引发我的兴趣。从那时起,我开始读《论语》,为孔子的人生理想深深感动、倾倒,进而开始搜集资料,酝酿着写孔子。孔子的思想受到人们的尊重,流传了下来,这是为什么呢?
“我发现不同国家、民族、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的人,对孔子的理解和评价是不同的,但有一点出奇一致,那就是赞成孔子关于‘仁的思想。日本人很喜欢孔子的那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如滔滔的河水,滚滚而去。我认为人类创造的历史就像这河水一样,尽管百折千回,弯弯曲曲,但最终都会流入大海,也就是人类的共同理想。也许最后写不成,但我已经准备十年了。小说家总愿意讲自己的创作计划,总是野心勃勃,总想用一本书包打天下,但成功者似乎不多……”说完,他哈哈大笑。
第二次听井上靖先生谈孔子是在1984年5月,我随巴金先生赴日本参加国际笔会大会。5月17日下午,应日本时事通信社的邀请,巴老与井上靖先生进行对谈。
井上靖先生说:“把自己没写的小说告诉举世闻名的作家巴金先生,简直是匪夷所思,班门弄斧。但机会难得,我还是想跟先生说一说我的创作计划。我在国际笔会东京大会的开幕式上讲了葵丘大会,那是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召集各国诸侯于祭坛前盟誓,约定黄河沿岸的各国不用黄河之水作为武器互相攻击。春秋战国,天下大乱,各国剑拔弩张,争雄称霸,血雨腥风,但在五百年间,大家都遵守这一盟约。这是人类的大智慧。孔子希望天下安定,并且致力于创建一个幸福的社会,使百姓感受到人生的幸福;基于这个思想,他提出了‘仁。在那样的年代,孔子就认为人类会在未来建立理想中的和平社会,这就是我现在要思考的,要写的。”
巴老说:“我写《家》的时候27岁。当时的社会与现在完全不同了,井上靖先生刚才讲的我以前没有考虑过,现在我应该冷静地、客观地重新研究孔子,期望從井上靖先生的小说中再认识孔子。”
第三次听井上靖先生谈孔子是在1989年5月,在他家的客厅里。井上靖先生说:“对一个年过古稀的老人来说,遇到孔子是幸运、是幸福。我在青少年时代并未接触过孔子,脑海中连一句‘子曰也没有。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论语》,一下子着了迷,近十年来爱不释手,我能与孔子相遇,写《孔子》,是一种缘分、一大乐事,现在终于完成了,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1989年9月,新潮社出版了《孔子》的单行本,到1990年3月已再版23次。一部纯文学的历史小说,不仅荣获“野间文艺奖”,还成为了畅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