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3-11-02代丽芳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23年8期
关键词:郑州市人才文化

代丽芳

郑州科技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郑州 河南 450064

1 研究背景及概念界定

1.1 研究背景

21 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高新科技技术不断进步。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技术与创新创意为主要特征的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并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是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必然趋势[1]。

文化创意产业凭借其“高创造力”“文化性”“高附加值性”与“创新意识”等特点,成为各大城市竞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地处中原地区的郑州市有良好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资源,其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并迅速发展。在此背景下,分析郑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并通过相关数据剖析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关优化对策建议,有助于加快郑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推动文化建设、提升全民素养,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城市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1.2 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新兴技术产业,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文化知识为主体,结合创新创造活力,依靠个人或企业通过高新技术和创新融合的方式来开发创意产业、版权、知识产权等的行业[1]。

2 郑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虽然郑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与其他国家中心城市相比,其在产业定位、政府扶持力度、人才队伍建设、创新程度、发展环境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2.1 产业定位不清晰

目前,郑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位尚不清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于加快郑州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至关重要,不同政府职能部门对文化产业概念的界定不同,会产生概念不统一、统计指标不一致、工作内容不明晰等问题 ,导致政府在文化创业产业发展政策上处于被动地位,相关政策或规划仍处于介入或引导阶段,使得相关工作开展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实施。郑州市文化创意产业显得活力不足,品牌数量少或品牌尚未形成,缺乏走出去的信心和能力,文化影响力明显滞后于区域经济影响力[2]。

2.2 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政府应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发挥主导性作用,并给予相关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政策或资金支持,而从目前郑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来看,政府在政策或资金方面的支持力度相对有限,没有出台详细的扶持政策。具体表现为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知识产权缺乏保护、税收、财政支持相关政策缺乏、政府正面引导不到位等。郑州市各区的发展情况来说,各区资源分布情况不同,能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布局或条件都不同,而政府目前没有根据不同区的经济发展及居民生产总值情况给予相关政策指导;而对于大型企业而言,政府一定程度上又限制或干预其发展,使得郑州市各区文化创意发展出现了不均衡的状态。具体表现如下:

(1)郑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文化创意产业内容形式多样,发展速度快,但政府的政策及相关立法相对滞后,使得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得不到法律的支持和保护。此外,有些法律法规发布年份较为久远,与当前经济发展不适应,对新出现的问题不能给予解决方案,政府应及时补充和更新现有法律法规。

(2)现有的知识产业得不到保护,盗版侵权违法现象较多;商家或文化创意相关企业对知识产业的保护意识不强,未能及时申请专利、注册商标等维护自己权利;政府在宣传引导方面的力度不够,导致部分创意信息或产品信息流传出去,使得文化创意企业的权益得不到保护,严重阻碍企业投资产品创新的积极性。

(3)税收优惠、财政支持不到位,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不利于将文化创意和产业相结合;融资渠道单一,文化创意产业企业缺乏资金来源渠道,导致资金不足,使得产业发展受到约束。

(4)缺乏政府层面的引导。政府在扶持引导方面没有专职部门,使得文化创意相关企业较为被动。文化创意产业行业多、内容杂,涉及的部门较多,但是某些政府部门各自为政,会出现相互推诿、责任划分不清等情况,导致业务办理效率低下、企业找不到对口业务部门等问题[3]。

2.3 创新不足

郑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缺乏特色,且现有文化创意产业品牌知名度不高,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包装以及营销推广方面发展较为薄弱,整体创新力不足,有待提升。本文从科研技术水平方面来体现郑州市创新力水平的高低,如表1 所示。

表1 2022 年8 个城市科研技术水平统计

科研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城市创新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然而,郑州市的研发实力较弱,专利授权、签订各类合同的数量与部分城市相比较少,技术合同成交总额较低,说明郑州市科研技术水平不足,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2.4 创意人才匮乏

创新型人才是衡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的一个关键指标,人才是评价产业竞争力强弱的重要参考指标,同时是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郑州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人才的引进和吸纳尤为重要,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吸纳人才的主要渠道之一。郑州市在引才、留人、培养人方面缺乏相关机制与政策,导致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匮乏,人才竞争力较弱。郑州市现有创意产业企业有着规模小、分布零散、经营层次低、整体收益不高、自主研发和创新力差等问题,缺乏带动性强的领军企业使得郑州市现有文化创意产业得不到发展,难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2.5 产业结构不合理

由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可知,近几年,郑州市第三产业在其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渐增加,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当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时,文化创意产业才会有更大发展空间。

由表2 可知,郑州市第三产业近5 年来占总生产总值比例越来越大,第三产业在郑州市经济发展中起到主导作用,但与国内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或其他中心城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从经济学角度来说,第三产业占比越高,说明该地区的经济结构越好,市场开放性越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越高,因而人们对文化及相关产业的需求量增加。

表2 2018—2022 年郑州市三大产业增加值及结构比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 年北京市三次产业结构比0.4 ∶15.8 ∶83.8,第三产业占比达83.8%;上海市第三产业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74.1%,上海市三次产业结构比:0.23 ∶26.49 ∶73.23;西安市三次产业构成为3.1 ∶33.2 ∶63.7,第三产业占比63.7%;而郑州市三次产业构成为1.4 ∶40.0 ∶58.6,第三产业占比只有58.6%,可见郑州市目前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仍然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仍然存在问题,需要不断优化相关产业结构,进而提升郑州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2.6 文化创意产品品牌效应弱

郑州市文化创意产品品牌整合较差,品牌意识薄弱,虽已形成一定规模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但仍缺乏品牌企业建立、品牌商标注册、品牌文化宣传等措施,同时也缺少文化输入后的品牌输出。大部分品牌仅仅是郑州市当地居民熟知,尚未走向全国,品牌影响力与品牌间的关联性较弱,品牌转化率和利用率比较低,导致郑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结构链不完整,有待完善。

3 郑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3.1 明确郑州市文化创意产业行业分类标准

结合郑州市目前实际情况,从行业和政府角度,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明确定位,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规范,明确具体的内容、范围、名称,并进一步明确其各项内容归属部门,企业与政府要结合起来,并统一规范名称。制定文化创意产业行业分类标准需要注意具体事项如下。

(1)在制定的过程中,应将最新的行业标准分别纳入到产业分类体系中。

(2)选取能够突出创意、创新、文化特征的产业,剔除无法体现文化创意理念的产业,将真正的文化创意相关产业纳入到体系当中,避免概念混淆。

3.2 坚持财政政策引领,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郑州市政府为贯彻落实中央及省政府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从财政、税收、土地、金融融资等多个方面不断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

3.2.1 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通过多种渠道为文化创意企业进行融资,加大对重点发展项目的扶持力度,坚持扶优扶强, 全力助推企业做大做强。这些政策对于文化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建立自由品牌、增加业内知名度,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迅速发展[4]。

3.2.2 完善文化金融扶持政策体系

(1)推进金融创新平台化建设

建立专业的文化创意产业金融创新服务平台,如项目投资融资平台、金融专业化服务平台、金融融资渠道平台、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信息推送服务平台等,通过科技手段,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条件和空间。通过政府政策的扶持与各类金融创新平台的建设,充分发挥金融对文化创意企业的支持作用。

(2)完善金融信息传播平台

通过调查可知,很多文化创意企业并不清楚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金融支持和相关优惠政策,说明信息传播方面存在问题,信息渠道不通畅,政企信息不对称,企业获取信息困难。对政府而言,有必要及时更新金融相关信息和政策,特殊情况下可进行一对一的信息传递,确保信息能及时被企业经营管理者接收。同时,要注意信息平台的维护,及时发布和更新信息,便于关注者和受访者能接收一手信息。

(3)加大政府信息公示度

相比于北京市、上海市等一线城市而言,郑州市在信息公开公示方面还有待提高。通过公开公示文化创意产业项目信息,可以使群众参与进来,获得社会各界的监督,防止政府扶持工作出现不公平、不透明等情况,能够强化对政府的监督力度,提升群众的信任度和信息传递的公平性。

3.2.3 建立文化创意项目奖励制度

对于将文化创意与高科技融合的一类项目,政府可给予适当的奖励,鼓励文化创意产业积极与旅游业、体育业等产业融合,研发更多创新项目,为文化创意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5]。

3.2.4 强化知识产权管理

出台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加快文化创意产业立法,保护文化创意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利益,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强化知识产业的保护和利用,保障文化创意企业及团队的合法权利,促成更多创意结果;积极鼓励文化创意专利的申请及商标专用权,不断强化和宣传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重要性,保留原创,保护原创者的合法权益;政府可通过立法加大对各种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为文化创意产品交易提供便利;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重视版权登记,推进软件正版化,并积极探索知识产权保险相关产业,力求知识产权金融方面的突破和创新。

3.3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提升产业发展内涵

3.3.1 增强文化科技创新能力

加大互联网、云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 等先进技术研发力度,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科技应用的发展,在文化创意产业中融入移动多媒体、虚拟会展、直播等新兴媒体技术,使其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3.3.2 积极打造智慧文旅平台

借鉴其他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经验,结合郑州市智慧城市发展的要求,打造“城市大脑平台数字文旅体系”,以智慧文旅综合服务平台、数字文化馆为核心,通过在线预订、AR 互动等方式,开启文旅体验模式,推动郑州市文旅产业融合在智慧应用层面的发展。

3.4 加大人才培养引进,优化人才组成结构

经济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才的发展,人才是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必须重视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发展,通过发挥人才的智力和创新创造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3.4.1 落实各项人才政策,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

郑州市政府应当积极制定各项人才引进和吸引政策,尤其是针对文化创意产业专项人才的优惠政策,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吸引文化创意人才加入,并通过各种福利政策保证人才的稳定性,降低流动率。尤其在留人方面,可为相关企业和人才提供户籍、居住证、社会保险、制衡评定等相关权利保障。

3.4.2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建设人才教育基地

文化部门及相关部门可通过联合驻郑高校教育,与高校联合建立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培养基地,重点培养文化创意产业运作的复合型人才,并加强对专业型人才的培育,如创意型、研发类、管理型、营销类等人才。同时,大力推进有条件的高校、职业中专院校及相关教育培训机构开设文化创意产业相关课程,加大对文化创意专业人才的培养,发挥职业教育的作用,培养有创造力、创新力的高科技人才。

3.4.3 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制度,完善留人机制

建立并完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激励制度,加大对高端人才、高技能人才、重点核心人才的支持和培养力度,优化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评价和激励体系,不断推进该领域内人才职业技能评定及鉴定相关工作,完善留人机制,科学管理文化创意人才。

3.5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

3.5.1 合理规划产业布局

虽然郑州市积极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但在产业规划中仍有许多不明确、不具体的事项,亟须进一步明确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规划并给予的相应政策支持。

明确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以及产业的空间布局、产业的地理布局、具体的发展目标,通过产业规划,进一步对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制定可实行符合战略目标要求的规划。

增加文化设施,如文艺团、图书馆增加等,提升广播电视节目覆盖率,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不高的地区开展重点项目规划,从而用项目来带动整个区的经济发展,保持各区经济发展水平均衡,降低差距。

3.5.2 提升产业结构层次

注重高新科技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合理配置资源,为产业增值,提高产业档次,通过不断创新技术、加大研发投入来提高产业价值,进而获取竞争优势[6]。

4 结语

郑州市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便利的交通环境、雄厚的财政基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有助于改善现有的经济运行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及幸福感。同时,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促进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相协调,提升城市软实力,并一定程度上帮助城市解决部分就业问题,为市政面貌增光添彩,在城市文旅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此外,郑州市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能够对我国其他城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提供借鉴价值。

猜你喜欢

郑州市人才文化
郑州市钻石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人才云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郑州市
郑州市创新推进“八大群体”入会工作
谁远谁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