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最容易模仿的坏习惯

2023-11-02男孩派

家教世界·V家长 2023年9期
关键词:男孩家长妈妈

男孩派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过:“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孩子身上的每一个习惯,无论好与坏,都藏着父母的影子。作者为大家列出了孩子最容易模仿家长的9个坏习惯。

1.手机不离手

曾在地铁上看到这样一幕:一位妈妈带着孩子人手一本书,坐在座位上看得特别投入;就在他们的旁边,另一位妈妈在用手机刷短视频,旁边的女儿也跟着一起看得津津有味。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父母爱看电视,孩子花在电视上的时间也会相应增加1/3。父母爱玩手机,同样会让孩子产生模仿行为。

2.暴躁易怒

综艺节目《超级育儿师》里有这样一个片段:8岁男孩辰辰,因为不满妈妈逼他写作业,对妈妈又踢又咬,摸到东西就砸,犹如一只咆哮的小兽。

在对辰辰开解的过程中,育儿师找到了辰辰暴躁性格背后的真相。原来,在辰辰四五岁的时候,妈妈就开始动不动打他,因为一点小事就对他大吼大叫。

辰辰现在的行为,完全复制了妈妈的做法。孩子的性格、气质,深受父母言行的影响。情绪化的父母,往往会养出同样情绪化的孩子。所以父母进门前,记得弹弹身上的灰尘,提醒自己“要把坏情绪留在门外”。

3.邋里邋遢

一位当班主任的朋友曾吐槽班上一个男孩:他身上总是脏兮兮的,桌上也是一片凌乱,班上的同学都不想跟他同桌。直到有次她去男孩家里家访,才发现:男孩爸爸一副胡子拉碴的模样,身上一股汗臭味;妈妈也是蓬头垢面、不修边幅,睡衣上还沾着斑斑油渍。

邋里邋遢的父母,养不出干净整洁、品味高雅的孩子。父母的衣着打扮,影响着孩子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态度。就像主持人敬一丹,看起来永远那么优雅得体,其实是受妈妈潜移默化的影响。妈妈曾告诉过她:“任何时候别忘了爱自己,别忘了享受美。”

4.暴力

看过这样一张海报:厨房里,儿子不小心打翻了牛奶,父亲见状,立刻扬起了巴掌。儿子恐惧不已,只能伸出双手挡在脸前。多年后,当初那个无助、惊恐的孩子,却变成了另一个冲动、暴戾的父亲,将拳头砸向自己的孩子。

国际犯罪学专家大卫·法顿说:“那些肢体受到摧残的儿童,长大后很有可能成为暴力的攻击者。”暴力是会遗传的,砸向孩子的拳头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身心,还会将暴戾、冲动刻进孩子的基因里。

5.经常抱怨

知乎上有个问题,有个喜欢抱怨的父母是怎样的体验?其中一位网友的回答很扎心:“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变得和他们很像。遇事的态度悲观,处理事情的方式是抱怨。更可怕的是,我自己一直没有察觉。”

家长经常抱怨,会传递给孩子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如同一剂毒药,慢慢侵蚀孩子的身心,让孩子充满负能量。想要养出阳光积极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努力创造积极、松弛的家庭氛围。

6.不遵守规则

生活中,你是不是也看到过这种情景:爸爸牵着孩子的手就要过马路,孩子拽住爸爸的手说:“红灯!不可以过马路的!”爸爸却不以为然地说:“反正也没人,赶紧走吧。”说着硬是拉着孩子闯了红灯。生活中不乏这样的父母,嘴上要求孩子遵守规则,自己却漠视规则。美国作家鲍德温说过:“孩子永远不会乖乖地听大人的话,但是他一定会模仿大人。”父母不遵守规则,孩子就会没有规矩。

7.没有时间观念

如果做个排行榜,投票选出最让家长苦恼的坏习惯,我猜“太磨蹭”估计能进入前三。多少父母因为孩子写作业磨蹭,上学迟到大为头疼。可许多父母却忽视了一点,那就是明明自己在生活中也经常做事拖拉,毫无时间观念。

答应了和孩子3点出门,自己却总是拖延到4点;答应帮孩子做手工,却一拖再拖。父母不守时的行为,孩子会看在眼里。想要建立孩子的时间观念,培养一个勤快自律的孩子,父母首先要做一个守时的人。

8.斤斤计较

在某地的车站,工作人员拦下了两个男孩要求他们进行身高测量。

A女士尴尬又气愤,还不忘小声嘱咐儿子一句“把鞋子脱掉,别站得太直。”但B女士高兴地说:“儿子挺高了身板,希望你符合购票标准,那就证明你真的长大了,是个男子汉了。”

两位母亲的格局高下立见。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说:“一个在斤斤計较的家庭里走出来的孩子很难胸怀博大。”父母斤斤计较、贪图小便宜,孩子就极易养成自私自利的性格。父母宽容大度,那孩子在人际交往中也会变得宽容好善、乐于与人相处。

孩子的问题,往往是父母问题的映射。好的教育从来不是强迫孩子去成为一个好孩子,而是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下面,给大家总结几个优秀家长共有的好习惯。

1.终身学习,与孩子一道成长

孩子需要学习,父母也需要学习。亲子之间需要共同学习,相互学习。因此,要积极参加家长学校,订阅一些家教刊物和书籍,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2.乐观和快乐

有些父母一味地“给予”孩子快乐,自己去承担一切痛苦,结果孩子并没有感到快乐,因为他不知道痛苦是什么。

教会孩子缩短烦恼,烦恼没来不提前去想;烦恼来了尽快把它送走;烦恼走了再不去回忆,把它“扫地出门”。教会孩子面对现实:“能改变的改变它,不能改变的接受它。”

3.不代替孩子成长

孩子需要实践、探索,取得直接经验。因此,给孩子一定的空间,让孩子自己成长,至关重要。

4.发现和赞扬孩子

孩子对成人特别是父母的评价十分敏感,你爱他、喜欢他,他通过你的眼神就能感受到。一旦接受了你爱的信息,你说什么他都能听进去。

5.让孩子承担责任

父母要学会:

第一,赋予责任。

第二,学会让孩子自己承担。

第三,和孩子讲一讲自己的烦恼。

6.关心和引导孩子学习

对于学习,许多人认为“学好了就能快乐”,其实反过来才对:“快乐了才能学好”。

7.家校合作,沟通第一

家长既要听取老师的意见,也要看到孩子的闪光点,以保护孩子的自信。

猜你喜欢

男孩家长妈妈
男孩的『自信缺失症』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鸟妈妈
男孩胆小不丢人
我的妈妈是个宝
家长请吃药Ⅱ
不会看钟的妈妈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妈妈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