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视阈下统计学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现状及提升策略

2023-11-01冯可可

关键词:教学方式思政统计学

冯可可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统计与数学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0 引言

笔者在对高校学生学业及就业等问题的调查过程中发现,高频问题有很多,如“大学的专业课程都很难,学不进去,我找不到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了……”“我不知道自己适不适合现在的专业,高考选专业什么都不懂,父母选的,分数只能上这个专业……”“未来规划就是考研吧,就业太难了,尤其是企业用人减少,现在的学校和专业也不顶尖,自己高不成低不就,除了考研也不知道能干什么……”,诸如此类关于学生个人学业和未来发展的问题令学生困惑和焦虑,也是高校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建设,尤其是专业课课程建设,通过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与学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唤醒和引导学生主动认知、决策与行动,将个人的学业发展规划与国家需要、民族复兴和世界发展联系起来,实现高等教育的初衷[1]。

统计学是研究如何对数量方面资料进行搜集、加工、整理、推断、分析、预测和决策,以及如何提升人们理解和分析数字能力的课程,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是财经管理类专业知识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等各方面也密切相关,因此,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不仅是时代所需,更是学生发展所需,是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重要环节。

1 统计学课程思政建设问卷说明

为了解河南财政金融学院统计学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按照“目的性原则”[2]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2021—2022学年第2学期学习统计学的学生,发放电子调查问卷864份,回收864份,有效问卷864份,有效回收率100%。通过问卷调查[3],了解河南财政金融学院统计学教学过程中思政教育的开展现状,为以后更好地开展统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提供支撑。

2 基于问卷数据的统计学课程思政建设现状及改进方向分析

本文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从学生对统计学课程思政的认知、教师对统计学课程思政的探索、统计学课程思政的改进方向3个方面对统计学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2.1 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现状

2.1.1 学生专业与对课程思政的了解程度显著相关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以经济学、管理学专业为主。本研究借鉴2021—2022年度磨课过程中以学院为单位进行的专业类别划分,涉及经管类、理工类和文科类。专业类别不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都存在很大差异,那么其在统计学意义上是否也存在显著差异呢?我校统计学2021—2022学年的授课对象主要是2019级、2020级学生,因此以这些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究学生专业与对统计学课程思政元素的了解程度是否存在相关性。根据表1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χ2(6)=14.658,对应的P为0.023,小于0.025,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专业与学生对统计学课程思政的了解程度无关”,认为专业不同的学生对统计学课程思政的了解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对课程思政“十分了解”的学生中,经管类学生占比最大,为86.8%。根据对统计学授课教师的访谈,发现教师在经管类专业学生授课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主要方法除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等常规方法之外,特色方法主要是挖掘学生内在的主动学习意识,以社会经济现象为研究主体,以任务为导向,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思考、自主探索寻找答案,并开展学生演示、自评、互评、师评,以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教学理念为指导,实现师生共同学习的目标。

表1 专业与对统计学课程思政元素了解程度Tab.1 The degree of understand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statistical courses

研究结果发现,学生自主学习、自动学习不仅在智育方面会比被动学习的效果优越,在德育方面也存在显著优势。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经管类专业要持续改进,理工类和文科类专业则要以此为参考,充分挖掘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找寻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2.1.2 学生对时政热点内容最感兴趣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统计学课堂学习过程中,不同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也存在差异[4]。从表2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到,学生对课堂思政内容关注度由高到低依次是时政话题、国家文化、社会生活、专业相关内容、考研及就业相关内容,其中77.3%的学生都对时政热点话题最感兴趣,这与学生对课堂上时政类话题的态度是一致的,图1显示95.5%的学生对时政类话题都是很感兴趣的。由此,为了更好地发挥统计学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思政内容应该增加时政热点内容所占的比重。

图1 学生对时政类话题的态度

表2 学生感兴趣的思政内容Tab.2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tent that students are interested in

访谈表明,统计学授课教师基于课前的学情分析,也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恰当融入时政热点内容,以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参与度。从图2的词云图也可以看到,学生对统计学授课内容中印象最深的词语之一就是“时政”,说明学生在课堂上对授课教师所涉及的时政内容格外关注,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进而加深学生对统计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图2 学生印象最深刻内容

2.1.3 家庭教育对学生个人成长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影响最大

立德树人是大学教育最重要的目标之一。95.9%的学生认为统计学的学习对个人成长及综合素养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具体来说,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个人优良品质的诸多方式中,作用由大到小依次是家庭潜移默化、课本知识教育、社会舆论导向。对于爱国情怀的培养,家庭潜移默化和课本知识教育的作用相差不大,从图3可以看到,分别为39.2%和38.1%。

图3 培养爱国情怀的不同方式

对于个人优良品质的培养,从图4可以看到,69.3%的人都认为最好的方式是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因为不论家庭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等各种特质如何,对学生个人品质的影响都是存在的,正如前人所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生会有意无意地受到家庭其他成员行为和思想的影响,因此为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可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与沟通。

图4 培养个人优良品质的不同方式

2.2 教师对统计学课程思政的探索

2.2.1 统计学授课教师坚持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学生能否在错综复杂的信息海洋中去伪存真、披沙拣金,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统计学授课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营造专业知识与立德树人并重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使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政治认同,是当代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通过表3可以看到,在统计学授课过程中,97.4%的学生认为授课教师融入了思政元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关于统计学融入思政元素的感知程度进行统计检验,即单样本t检验。表4的检验结果显示,t0.025(845)=-44.481,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对应的P接近于0,小于0.025,因此认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学生对统计学融入思政元素的感知程度的分值为2”,认为学生感知程度为1.2,小于2,即统计学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切实践行了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5]。

表3 授课内容是否包含思政元素Tab.3 Whether the teaching content contain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表4 授课内容是否包含思政元素的单样本t检验结果Tab.4 The result of single-sample t-test on whether the teaching content contain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通过对统计学授课教师的访问,笔者发现教师都是按照课程思政建设理念,在统计学这一专业课中不断寻找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教学改革的契合点,进一步完善统计学的育人功能,根据统计学课程专业教学要求,通过实际数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卷数据显示,学生认为授课教师在课堂上除专业知识外,还会融入思政内容,展示国家在社会经济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的成就占比72.9%,传播党和国家的治国理念占比69.5%。

2.2.2 教师清晰表达对课堂上涉及现实问题的观点有助于学生对思政元素的感知

79.6%的学生认为,授课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清晰表达自己对教学涉及现实问题的观点。一般而言,授课教师在课前经过充分的研讨、备课,并且在学历、知识、经历等方面会比学生更有优势,因此在课堂上,授课教师能够清晰地表达观点,有助于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问题、理解知识。下面以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为因变量、以教师在课堂上能否清晰表达观点为因子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测度教师对于学生课堂思政收获的影响。在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之前,必须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根据表5的检验结果可知,Levene(2,843)值:1.473,对应的P为0.230,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认为不拒绝原假设“依据教师在课堂上表达观点的清晰程度进行分组,各组方差相等”,可以进行单因素方差检验。表6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结果显示,F(2)=7.229,对应的P为0.001,在5%的显著性条件下,应拒绝原假设“教师在课堂上表达观点的清晰程度不一,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没有差异”,即教师表达观点的清晰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

表5 课堂思政收获的方差齐性检验Tab.5 Test of homogeneity of variance for gaining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room

表6 课堂思政收获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Tab.6 One-way ANOVA on gaining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

在此基础上进行事后检验,根据表7中S-N-K-(Student-Newman-Keuls)检验结果,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模糊表达”和“不表达”不存在显著差异,可以归为一组,记为A组,“明确表达”单独为一组,记为B组,A组和B组之间是存在显著差异的。这也再次印证了教师在课堂上清晰表达对涉及的现实问题的观点,是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也侧面印证了教师发展中心通过组织培训以提高教师授课能力的必要性。

表7 课堂思政收获同类子集结果Tab.7 Similar subset results of gaining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

2.3 统计学课程思政的改进方向

2.3.1 相对于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更有助于改善统计学课程思政效果

在统计学课程中恰当地融入思政元素,使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其培养良好的习惯、树立正确的三观,历经几年的探索,统计学课程思政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OBE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以持续改进为原则,统计学课程思政建设仍然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本次调查主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两个方面着手探究改进方向,调查结果显示本题中“教学方式”是众数,那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在统计学意义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利用卡方检验这一非参数检验进行探究,从表8可以得到χ2(2)=318.496,对应的P接近于0,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其他3个选项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即更多学生认为改进教学方式更有利于课程思政建设。

表8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卡方检验结果Tab.8 Chi-square test results of 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methods

那么教学方式改革具体该怎么着手呢?本文主要从增加实际案例讲解、小组讨论、课堂展示、课外实践活动、同学分享、短视频动画等形式和其他共7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性别的学生在选择教学方式时存在差异,那么不同性别的学生选择的教学方式在统计学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呢?根据表9的相关性检验结果可得χ2(6)=29.643,对应的P接近于0,小于0.025,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性别与教学方式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即不同性别的学生在选择教学方式改革方法时是存在显著差异的。根据表10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到,女生选择教学方式较多的是增加视频动画等形式、课外实践活动、实际案例讲解等,特点是主要依赖于教师,且以个人学习为主;男生选择较多的是增加小组讨论、课堂展示、同学分享等,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且更倾向于小组学习和外向型学习。由于课时限制和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目前统计学教学在以学生为中心这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在后续教学过程中,要适当考虑不同性别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爱好,增加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等环节,将课堂还给学生,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表9 性别与教学方式的卡方检验结果Tab.9 Chi-square test of gender and teaching methods

表10 性别与教学方式的交叉表Tab.10 The cross-section of gender and teaching methods

此外,本文也利用开放题的形式,调查学生对统计学课程思政建设持续改进的建议措施。通过图5的词云图可以看出,结合统计学现状,为更好地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学生的主要建议可以归纳为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两方面。教学内容上,学生建议:①增加有关时政的内容,这与前文“学生对时政热点内容最感兴趣”相呼应;②理论与实例相结合,增加实例讲解,丰富内容。教学形式上,学生希望:①增加实践教学;②以学生为中心,增加课堂互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③增加与课程内容有关的视频展示,丰富课堂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与“教学方式”的调查结论是一致的。

图5 统计学课程思政建设改进措施

2.3.2 现代教学工具有助于课堂思政的展示和传播

混合式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当代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统计学授课过程中,96.9%的学生认为授课教师使用了学习通、钉钉、雨课堂辅助教学,这对统计学课程思政建设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具体表现在:辩证唯物主义观、爱国爱社会主义精神、科学人文素质和良好个性品质4个方面,以此为基础构建量表。通过可靠性分析得到表11中的统计数据,可知Cronbach’s Alpha值为0.997,即该量表的12个项目具有很好的内部一致性,且已知每个项目的均值围绕4上下波动。由表12也可得到总量表的均值是47.91,该量表显示,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在思政教学上具有更大的帮助。

表11 混合式教学的可靠性分析Tab.11 Reliability analysis on mixed teaching

表12 混合式教学的标度统计量结果Tab.12 Results of scale statistics of mixed teaching

该量表还显示对于课程思政的4个方面:辩证唯物主义观、爱国爱社会主义精神、科学人文素质和良好个性品质,学生的观点和态度存在差异,利用方差分析进行检验,结果如表13所示。F(11)=3.743,对应的P接近于0,说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各项目均值相等”,即学生对统计学中融入辩证唯物主义观、爱国爱社会主义精神、科学人文素质和良好个性品质元素的观点存在差异,根据量表各分项得分可知,更多学生希望在后续教学过程中,融入更多能够提升学生科学人文素养和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元素。

表13 课程思政改革内容的单因素方差分析Tab.13 One-way ANOVA on the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3 统计学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3.1 统计学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有待调整。①专业不同,学生对课程思政的了解程度不同:相较于理工类、文科类专业,经管类专业学生对课程思政的了解程度更加深刻;②相对于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更有助于改善统计学课程思政的建设效果。

2)教学内容有待丰富。①目前诸多内容中,学生对时政内容最为关注;②为更好地开展统计学课程思政建设,学生希望在后续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加入更多能够提升学生科学人文素养和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元素。

3)教育环境有待优化。①相对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对学生个人成长的培养影响最大;②教师在课堂上清晰表达对涉及的现实问题的观点和看法有助于学生对思政元素的感知;③熟练运用现代教学工具有助于思政元素的展示和传播。

3.2 统计学优化课程思政建设的建议

3.2.1 调整教学方式,调动学习热情

1)以OBE教学理念为指导,坚持成果导向。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依据专业与学生对课程思政的了解程度之间的关系,充分挖掘经管类、理工类、文科类专业学生对思政元素呈现方式的偏好,并结合课程实际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思政元素,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效率。

2)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问卷中关于“教学方式”的调查,发现学生对实践教学、展示、互动、视频等方式较为偏爱,因此在后续教学过程中,要在注重讲授的同时,丰富教学方式,如增加实践教学[6],以SPSS、Excel为载体将理论教学付诸实践,使学生学以致用,避免“满堂灌”;对于纯理论的内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由学生以PPT、实例分析、视频等合适的方式进行课堂展示,增加学生的成就感,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利用微课让学生在课前对本节课的内容基本了解,并以问题为导向帮助学生明确重难点或者学生不明白的地方,以此为依据,在课堂上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解决学生的问题;以PPT和板书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教学,除以文字为载体外,还可结合内容以视频、音频等形式帮助课堂呈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2.2 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趣味

1)时政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及时了解国事家事天下事。调查结果显示,诸多思政内容中,学生对时政内容最感兴趣,因此在后续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除书本基本内容外,还要及时关注各种时政消息,尤其是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内容,一方面,引起学生兴趣,进而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作为国家建设储备人才,及时了解国事家事天下事,掌握国家发展现状,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家国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2)融入人文精神教育,尊重学生个人发展需求。在统计学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结合统计学课程思政现状,对于家国元素的融入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关于人文素养和个人品质教育的元素涉及较少,因此,在后续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增加这两方面的内容,结合统计学的内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可从“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他人学术成果、辩证看待问题等有助于个人成长发展的精神[7]。

3.2.3 优化教育环境,助力思政建设

1)加强家校联系,共建友好环境。借鉴家庭教育对学生德育建设有重要作用的结论,大学教师要剔除“课完人走”的思想,在课下也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尤其是部分在学业、思想等方面表现特殊的学生,可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了解根本问题所在,营造课上课下相结合的思政建设环境,更易使学生感知师生一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2)密切关注身边事物,坚持终身学习理念。根据“教师在课堂上清晰表达所涉及的时事观点有助于提升学生思政学习的效果”这一结论,为完善后续统计学思政建设,可从下面3方面着手:①教师发展中心建立教师专项培训制度,不仅培训教学技能,更要帮助教师了解教学、科研前沿知识,助力教师成长;②教师自身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利用培训、网络等渠道,坚持学习教学内容和教学工具的使用,持续更新、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③为督促教师加强学习,学校也要建立教师持续学习的量化制度,将其纳入教师考核范围,归入教师个人档案[8]。

3)更新教学设施,优化教育环境。调查结果显示,教师熟练掌握并运用现代教学工具,有助于提升统计学思政育人效果,因此为保证所有授课教师能够灵活运用各种现代教学工具,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①教师发展中心将教学工具和软件应用纳入培训内容;②学校完善智慧教室的建设,优化教学环境,辅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开展随堂展示、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活动,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思政统计学
关于投稿的统计学要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本刊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