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

2023-11-01张小锋

健康之家 2023年19期
关键词:阿帕内皮栓塞

张小锋

摘要:目的 探究經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在我院就诊的5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6例。观察组采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对照组采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CXCL9水平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0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XCL9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XCL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联合阿帕替尼可以显著提升原发性肝癌治疗效果,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清CXCL9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阿帕替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发性肝癌主要是指肝硬化、病毒性肝炎或黄曲霉素等因素影响下所引发的一种出现在肝部的恶性肿瘤。原发性肝癌主要症状为肝区疼痛、消瘦、腹胀、食欲不振、肝大等[1]。患者身体会出现连续性的胀痛、钝痛或者刺痛,患者的肝大处于进行性状态,质地较为坚硬[2],且边缘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存在大小结节或者肿块[3]。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治疗途径为手术治疗,但是该病初期症状并不显著,发现时多已到达晚期,处于肝癌中期或者晚期的患者多采取联合治疗方案[4~5]。本研究旨在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6例。观察组男12例,女14例;平均年龄(49.51±2.66)岁。对照组男13例,女13例;平均年龄(47.21±3.5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纳入标准:经临床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经患者及其家属同意。

排除标准:患有严重精神类疾病;妊娠期及哺乳期。

1.2 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

经股动脉穿刺后放置导丝,在DSA造影指导下了解患者肝部肿瘤周围的具体情况,造影药物选择碘佛醇注射液50 mg,将导丝退出,经导管缓慢注入化疗药。化疗药物选择注射用羟喜树碱10 mg,选择近端栓塞剂吸收性明胶海绵、远端栓塞剂碘化油,直接灌注水剂化疗药氟尿嘧啶,注射用盐酸吡柔比星40 mg。注射结束后退出导管,对穿刺部位进行压迫止血,在此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反应,如有不良反应立即处理。

1.2.2观察组在介入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阿帕替尼治疗

阿帕替尼推荐最佳剂量为850 mg,1次/d,口服,饭后30 min服用。治疗过程中错过的阿帕替尼剂量无法补充,4周为一个治疗周期,用药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果在用药过程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调整剂量。治疗2个周期后调整药物剂量,如果患者出现3~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药物暂停使用,但不超过2周。在患者相关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缓解后应合理调整阿帕替尼用药剂量。两组患者总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 CXCL9 水平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0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SF-36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 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XCL9水平比较

干预后,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XCL9水平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原发性肝癌是指肝脏本身发生的恶性肿瘤,属于一类富含血管的恶性肿瘤,生长较为快速。肝癌肿瘤细胞存在着较强的诱导血管生成能力[6]。因此,大部分的肝癌患者在发现疾病时往往已经到了中晚期,且患者常伴随肝硬化,一般采用手术切除的方法[7]。手术是原发性肝癌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但前提是患者确诊时处于肝癌早期,没有肝内转移,病变局限于半肝,没有远处器官的转移。且患者心、肺、肝和肾功能状况良好。对确诊时有肝内转移,或远处器官转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也可选择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治疗,可多次进行,控制肿瘤发展速度[8]。后期也可以选择射频消融,减少肿瘤对患者的影响,同时还应配合对症治疗保护肝脏。

对于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往往使用经导管肝动脉化栓塞介入治疗。但是每次展开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都可能会损伤患者的肝功能,且程度不一,多次介入治疗可能会导致胆脂瘤。临床多给予患者联合治疗。阿帕替尼能够有效控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较为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抑制肿瘤侵袭能力、肿瘤细胞活性等,从而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肿瘤生长营养供应通道为血管,存在肝内散播和血型转移特点[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能够有效诱导肿瘤供血血管生长,促进肿瘤细胞增殖[10]。血清CXCL9主要用来预测肝癌患者介入治疗过程中远期死亡风险。阿帕替尼可显著抑制CXCL9。本研究数据表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0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XCL9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XCL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联合治疗具有显著优势。

综上所述,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联合阿帕替尼可以显著提升原发性肝癌治疗效果,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清CXCL9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智翔,崔博,李天云,等.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与钆喷替酸葡甲胺增强磁共振成像在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随访中的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2,26(23):9-13.

[2] 劉明,徐明,黄光亮,等.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评估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前后血流灌注的改变[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20,17(3):262-267.

[3] 范振华,刘福全,岳振东,等.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在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中重度疼痛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44(4):77-78.

[4] 顾杰,许晨,周卫忠,等. TACE联合阿帕替尼对比单独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倾向性匹配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2021,30(7):724-729.

[5] 贺智勇,孟浩,李珣.血清AFP-L3和YKL-40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及对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预后评估[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1,28(3):325-329.

[6] 董智刚,马丽丽,张占红,等.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鸦胆子油乳液静脉滴注对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VE克F水平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8,28(18):88-92.

[7] 蒋富强,卢伟,杜鹏,等.三氧化二砷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对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及凋亡分子的影响[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21,30(12):1354-1357,1362.

[8] 杨荷,陈晓琦,王新亭,等.扶正消瘤颗粒联合卡瑞利珠单抗与阿帕替尼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1,31(8):679-682.

[9] 李迎,程菲,任玮,等.阶段性心理干预在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疼痛与焦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一项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肝癌电子杂志,2020,7(4):48-51.

[10] 魏娟,倪龙刚,陈贤明,等.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阿帕替尼和脾多肽注射液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1,31(9):803-805.

猜你喜欢

阿帕内皮栓塞
阿帕替尼联合新辅助化疗对晚期卵巢癌的影响
——评《卵巢恶性肿瘤诊疗手册》
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系统评价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变更声明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头颈部富血供肿瘤的术前栓塞治疗
新鲜生鸡蛋壳内皮贴敷治疗小面积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