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相关临床特征及其肾脏损害因素分析
2023-11-01张菊
张菊
摘要:目的 分析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的相关临床特征,并探讨肾脏损害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性(HSP)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特征。根据肾脏损害发生情况进行分组,将已经出现肾脏损害的50例患儿纳入损害组,将未出现肾脏损害的50例患儿纳入未损害组,搜集患儿各项资料,分析肾脏损害的相关因素。结果 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以紫癜为最常见症状,其余症状包括过敏性紫癜皮疹、关节、消化道症状和肾脏功能损害等。多因素分析显示,皮疹反复发生、血FIB增高是导致肾脏功能损害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常常会表现出皮疹、关节症状、消化道症等临床特征状,且皮疹反复发生、血FIB增高是影响肾脏损伤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肾炎;儿童;临床特征;肾脏损害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血管炎性综合征,主要是小血管炎性病变所致。通常情况下,过敏性紫癜以小儿或者青少年为高发群体,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在过敏性紫癜病情发展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并发症,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其中常见的一种,一旦发生,会给患者身体肾脏带来严重损害,临床必须高度重视,积极采取防治措施[1]。本研究以2021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性(HSP)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的相关临床特征,并探讨肾脏损害的相关影响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性(HSP)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特征。其中男患儿65例、女患儿35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13岁,平均(8.46±0.25)岁。根据肾脏损害发生情况进行分组,将已经出现肾脏损害的50例患儿纳入损害组,未出现肾脏损害的50例患儿纳入未损害组。
纳入标准:患儿均表现出典型症状后入院接受检查,确认符合过敏性紫癜诊断标准;入院期间没有接受过任何治疗处理;患儿家属均知情,且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伴有风湿病、红斑狼疮性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或其他腎脏疾病导致的肾脏损害;临床资料不全。
1.2 方法
搜集患儿各项临床资料,记录患儿年龄、性别与病史,了解患儿病因诱因,观察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特征分析
感染是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主要诱因。临床首发症状为紫癜,占比65.00%,其次是腹痛症状,占比11.00%。患儿主要表现有4种:一是皮肤表现,全部患儿均表现出过敏性紫癜皮疹皮肤表现症状,其中93例患儿皮疹累及部位为双下肢,占比93.00%;38例患儿皮疹累及部位在双上肢,占比38.00;剩余患儿皮疹累及部位有面部、躯干、肛周与外阴。二是关节表现:21例患儿表现出关节症状,以关节疼痛、肿胀、关节积液为典型症状,单侧16例、双侧5例,累及关节中以膝关节占比最高,为42.85%(9/21),其次是踝关节、腕关节、肘关节与掌指关节。三是消化道表现:30例患儿表现出消化道症状,以腹痛症状表现占比最高,占比53.33%(16/30),其他症状分别为中下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呕血与肠梗阻等。四是肾脏表现:50例患儿在治疗期间出现肾脏功能损害,其中有46例患儿在发病后8周内出现肾脏损害,以蛋白尿、血尿、水肿等为肾脏损害表现。
2.2 肾脏损害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8岁、皮疹反复≥4周、FIB增高、PLT、胆固的水平为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
2.3 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肾脏损害多因素分析
经过多因素Logistic分析,皮疹反复≥4周、FIB增高是导致患儿肾脏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3。
3讨论
过敏性紫癜在临床中也被称作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以3~10岁儿童为高发群体。当前过敏性紫癜具体发病机制还没有完全明确,研究普遍认为可能与IgA介导反应存在联系。过敏性紫癜以变态性血管炎为主要表现,患儿血管通透性会显著增高,渗出液变多,且邻近组织会出现水肿与出血,并引发紫癜。过敏性紫癫的发生与感染、药物过敏、食物过敏、寄生虫感染等因素有关[4]。引起儿童过敏的因素以感染为主,食物过敏次之,其他因素包括药物过敏、食物过敏、疫苗接种等。下肢皮疹是该病最为常见的症状,以对称分布为主要特点,表现出紫红色斑丘疹,受压后不会出现褪色,所以可以当作一种诊断判断依据[5]。在本研究结果中,患儿均出现紫癜症状,同时表现出两侧不褪色紫色斑点特征。皮疹发病部位以双下肢为主,双上肢次之,其他部位依次为面部、躯干、肛周和外阴。一般情况下,皮疹会在2~42 d逐渐消退。皮疹病灶周围的微细血管受到侵犯,微细血管壁上有大量的红血球渗出,并有大量的血管内膜增生。同时还能看到大量的炎症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
关节与消化道症状也较为常见,患儿以关节痛疼、肿胀与关节积液为主要症状,在累及关节中以膝关节占比最高,其次为踝关节、腕关节、肘关节及掌指关节[6~7]。病理切片中可发现大量的颗粒和巨噬细胞在软骨组织中活跃,并有微血管的炎症变化。本研究中有30例患儿表现出消化道症状,以腹痛症状表现占比最高,为53.33%(16/30),其次分别为中下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呕血与肠梗阻等。该病的病理基础类似于皮肤和关节病变,表现为肠黏膜的肿大和出血[8~9]。
本研究中,50例患儿治疗期间出现肾脏功能损害,其中有46例患兒是在发病后8周内出现肾脏损害,以蛋白尿、血尿、水肿等为主要表现。过敏性紫癫患儿身体中的各种免疫物质含量都会增加,它们会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达到肾小球和肾小管位置,并在肾脏丰富的毛细血管网中积累,从而引发一系列免疫反应,对肾脏实质或间质造成损害,最终导致肾脏功能不全,出现蛋白尿、血尿等症状[10~12]。多因素分析显示,平均年龄≥8岁,皮疹反复≥4周、FIB增高均为导致患儿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多种免疫复合物、炎性介质、炎症细胞及补体物质在肾脏组织中积累会对肾脏组织产生损害,进而对肾脏功能产生影响。多次皮疹与肾损伤相关,表明病因重复或持久,很可能会导致过敏性脉管炎,从而引起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及补体活化[13~15]。对有反复皮疹或消化道症状的患儿,一定要定期进行尿液常规检查,了解肾脏损伤情况,更好地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常常会表现出皮疹、关节症状、消化道症等临床特征状,且皮疹反复发生、血FIB增高是影响肾脏损伤的主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赵子年,张颖,刘力铭,等.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伤与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39(2):205-208.
[2] 吴盈盈,叶欢欢,周海燕.小儿过敏性紫癜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和风险预测模型构建[J].中国妇幼保健,2022,37
(22):4214-4218.
[3] 张慧,李娜,谭璐,等.血清学指标联合临床特征预测儿童过敏性紫癜肾脏损伤的价值[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22,33(1):38-43.
[4] 朱源,章圣泽,张一帆.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伤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22,37(18):3410-3413.
[5] 张希萌,崔丽霞,彭戈,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伴系统损害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22,21(2):132-136.
[6] 李亚丽,张洁,曹广海.过敏性紫癜累及胃肠道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策略[J].社区医学杂志,2020,18(20):1416-1418.
[7] 应琴,周素雅,章幽芳,等.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叉头样转录因子3信使核糖核酸表达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2,32(2):196-200.
[8] 崔玲.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特征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1):127-128.
[9] 罗文春.儿童过敏性紫癜近5年临床特点变化及影响预后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1):110-111.
[10] 吴云刚,何方.过敏性紫癜患儿发生肾脏损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9,18(5):397-400.
[11] 王今朝,陆洪光,蒋燕萍,等.393例过敏性紫癜患者临床及肾脏损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7,33(6):332-336.
[12] 梁妍琰,于少飞.过敏性紫癜患儿并发肾脏损害高危因素的Meta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
(39):7699,7701.
[13] 刘玲珍,王永清,蒋敬庭,等.过敏性紫癜患儿发生肾损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
(6):3-6.
[14] 刘红霞,李小玲,刘仁红,等.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及其肾损害的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24):4683-4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