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你防感冒
2023-11-01甘超男
甘超男
感冒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祖国医学认为,感冒是感受风邪或时行疫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病证,俗称伤风、冒风。病情较重者称为重伤风;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传播迅速,称为“时行感冒”。本文主要讨论普通感冒。
为什么会感冒
现代医学认为,感冒的发生主要有三个原因:
(1)病毒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70%~80%都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主要包括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和风疹病毒等。
(2)细菌感染。以溶血性链球菌为最多见,其次是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主要表现是鼻炎、咽喉炎和扁桃体炎。
(3)外界诱发因素。如受凉、感冒、淋雨、过度疲劳等,可使全身或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减弱,使得病毒和细菌更容易入侵而发病。尤其是年老体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更需要避免外界诱发因素。
中医认为,感冒是由于六淫、时行病毒侵袭人体而致病。感冒以感受风邪为主,常兼夹杂寒、热、暑、湿、燥等邪气,表现为不同证候。气候变化、冷热失常或沐浴着凉,加之调护不当,人体正气不足,外邪易乘虚侵入而发病。
感冒的分类及主要症状
西医将感冒通常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两大类。普通感冒通常由病毒引起,临床症状主要是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鼻塞、咽干,以及咽痒、咽痛、咳嗽、鼻后滴漏感,可伴有发热、头痛、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音嘶哑等症状。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为主,可出现高热、头痛、周身无力、肌肉酸痛、眼部结膜炎,而鼻塞、流鼻涕等呼吸道卡他症状通常比较轻微。
中医主要将感冒分为外感风寒、外感风热、外感暑濕三种。外感风寒症状表现为怕冷、发低热、无汗、头痛、痰稀、时流清涕、咽痒、咳嗽痰为稀白痰、四肢酸痛、舌苔薄白而润。外感风热表现为高热、怕风、咳嗽痰为黄稠脓性痰、头胀痛、咽喉痛、鼻塞、流黄浊涕、口干欲饮水,舌苔微黄。外感暑湿多发生在夏天,由湿邪侵袭引起,表现为高热、头晕脑涨、心中燥热、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容易感到疲倦、舌苔薄黄而腻,可伴有呕吐、恶心。此外,还有虚体感冒。即体虚之人免疫力低下,感受外邪常缠绵难愈,或反复不已,通常表现为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反复易感、咳嗽、咳痰无力等。
感冒了怎么办
感冒期间一定要注意休息,保持环境安静、整洁,通风良好;多饮水,忌食油炸、油煎、辛辣、生冷食物;注意营养均衡,保证维生素、蛋白质和热量的摄入。如果没有其他合并症,只要护理周到,1周左右就可自愈。
还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根据血常规等辅助检查确定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再选择相应的抗生素或者抗病毒药物。另外,中药在感冒的治疗中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可辨证给予祛风散寒、清热解毒或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有助于改善症状,如感冒清热颗粒、荆防颗粒、双黄连口服液、连花清瘟颗粒、藿香正气口服液、小柴胡颗粒、蓝芩口服液等。需要注意的是,感冒有时需要根据临床症状对症治疗,当体温较高时,可用物理降温如冷敷,或口服对乙酰胺基酚、布洛芬等;咽喉肿痛较明显时,可口服或含服咽喉含片,如清咽滴丸等,或局部外用金喉健喷雾剂;咳嗽较重时,可给予右美沙芬、喷托维林、阿斯美等止咳药,也可根据咳嗽及咳痰的性质选用止咳化痰的中成药,如苏黄止咳胶囊、强力枇杷露、橘红痰咳液、复方鲜竹沥液等。
常用的感冒药
临床感冒以对症治疗为主,常用的药物有维C银翘片、氨酚黄那敏胶囊、氨咖愈敏口服液等,还包括抗病毒药物、解热镇痛药物、抗细菌感染等药物。抗病毒药物可以选择利巴韦林、奥司他韦等;抗细菌感染可以选择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呋辛、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等;抗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可选择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中药治疗感冒需根据临床症状辨证分型。风寒型感冒常选用祛风散寒作用的中成药,如感冒清热颗粒、荆防颗粒等;风热型感冒常选用疏风清热作用的中成药,如银翘解毒丸、双黄连口服液、清开灵颗粒等;暑湿型感冒常用的中成药是藿香正气口服液,以祛暑化湿。
感冒的预防调护
中医预防感冒主要做到两点:一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二是“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通俗来讲,是提高正气、避免邪气。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多喝水,保持鼻腔清洁,避免用脏手去接触口、鼻、眼。
(2)均衡膳食,补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3)保证充足睡眠,不熬夜,不要有过多的精神压力。
(4)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5)如果存在大风降温天气,尽量减少外出。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风邪是感冒发生极为重要的致病因素,因为寒、湿、暑、热、燥等邪气均可依附于风邪侵犯人体,从而形成风寒、风湿、风热、风燥等证。
(6)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和人员密集地方,特别是老人、小孩或体弱者,减少感染的机会。
(7)常易感冒者,可坚持每天按摩迎香穴,还可服用调理防治汤药。如冬春风寒当令季节,可服贯众汤(贯众、紫苏、荆芥各10 g,甘草5 g);夏令暑湿当令季节,可服藿佩汤(藿香、佩兰各5 g,薄荷1.5 g);如时行邪毒盛,流行广泛,可用贯众、板蓝根、生甘草煎服。需要注意中药的煎服方法,汤剂煮沸5~10 min即可,过煮则会降低药效。趁热温服,服后避风覆被取汗,可喝热水或者热粥以助药力。出汗后尤应避风,以防复感。
如何调养正气
调养正气即提高免疫力,需做到如下几点:
(1)注意休息,不要过度劳累。中医讲“劳则气耗”,过度劳累可消耗人体正气,而正气不足,邪气容易侵袭机体而致病。
(2)饮食要均衡,不可吃过多肥厚、辛辣刺激之品。中医认为,脾胃为 “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脾胃功能正常,是人体健康的重要保证。
(3)保持适量的运动。中医讲“动则阳气生”,适当运动能激发人体阳气。平时可以经常练习一些养生功法,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
(4)保持良好的心情,可以使气血流通、生机旺盛。
结束语
感冒属于清浅之疾,只要能进行及时、恰当的治疗,可以较快痊愈。但对于老人、婴幼儿及孕产妇等特殊群体,必须加以重视,防止发生传变,或夹杂其他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