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治疗及预防
2023-11-01牛祎初
牛祎初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这与不良饮食习惯、生活压力增加等因素息息相关。然而,我国居民当前整体医学素养有待提高,有相當一部分冠心病患者不重视健康管理,致使病情反复。那么,怎样才能有效防治冠心病呢?本文将以“治未病”的角度,为大家普及冠心病的相关知识。
冠心病的主要诱因
从病理学角度分析,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管腔狭窄导致的心肌缺血、缺氧。所以,诱发冠心病的原因与冠状动脉血管收缩、心肌缺氧密切相关。
“三高”也是诱发冠心病的重要因素。血压持续波动会对血管内膜造成巨大的损伤,血管会因血糖水平波动较常人更加脆弱。现代医学研究结果表明,血脂代谢异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关系非常密切。临床上多数冠心病患者会出现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明显升高,而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被认为对冠心病的影响最大。若患者同时合并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慢性基础疾病,在血管已经有损伤的情况下,机体低密度脂蛋白显著升高时,LDL-C会进入血管壁,而糖基化的低密度脂蛋白增高使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途径的降解代谢受抑制,加重内皮细胞的损伤,并随着血液循环在损伤部位堆积,进一步加重动脉狭窄,导致血液供给受阻,引起心肌缺血损伤,进而诱发冠心病。所以,改善血脂、血压、血糖水平对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常常与患者长期的不良饮食、生活习惯相关。且不良作息规律与饮食会产生协同作用,如长期进行高盐、高脂、高糖饮食,暴饮暴食,会影响到正常作息,导致晚上难以入睡,白天更容易犯困。日积月累,会为冠心病发生奠定难以逆转的病理基础。此外,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也会进一步提升冠心病的发病率。因为酒精进入人体后,会通过神经系统刺激肾上腺激素分泌,加快心脏耗氧,加重心脏负担;香烟中的尼古丁会造成机体迷走神经兴奋,导致血小板聚集,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脏血管内皮细胞破损。
冠心病的日常预防措施
预防冠心病,要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开展。应符合自然发展与生命变化规律,如在热时乘凉,冷时添衣;不过饥过饱,饮食有节;日常住所应日晒充足、远离喧嚣。尤其对心血管疾病患者,保持环境适宜的温度非常重要,因为寒冷刺激容易使得血管收缩,这也是冬季易发冠心病的原因。有关研究显示,适度锻炼能减少1/3的心血管事件。建议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步行、快走、慢走、打太极拳等,不仅能显著提升机体免疫力,还能加强心脏功能。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饮食结构也发生了不小的改变,不少人习惯重油、重盐、重糖的“重口味”,显然对健康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冠心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适当控制油、盐、糖的摄入量,增加优质蛋白、维生素以及纤维素的摄入,不但能改善胃肠道功能,还可平衡机体营养状态,提升营养精微物质的转化效率,降低冠心病等各类慢性疾病的发病率。
此外,保持好心情也是有效预防冠心病的措施之一。研究发现,31%的冠心病患者存在焦虑、抑郁。中医认为,精神与情志通过气机与心脉的流通相关联,情志过极、失宜都会损伤心神,引发心脉不畅。建议通过培养下棋、绘画、书法、听音乐等兴趣爱好,调畅情志,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冠心病的常规药物及注意事项
目前,冠心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其中,药物治疗可以增加冠状动脉血供,减少心肌氧耗,使心肌供氧和耗氧达到新的平衡。对于已经确诊为冠心病,存在明确症状,处于服药阶段的患者,长期有效的药物干预是维持心脏功能、改善症状的重要方式。
常用的药物类型包括:(1)减轻症状及改善缺血的药物,主要包括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和钙拮抗剂(CCB)。常用药物为美托洛尔(倍他乐克)、比索洛尔(康忻)、阿替洛尔(氨酰心安)、硝酸甘油、硝苯地平控释片 (拜新同)等。(2)改善代谢性药物,如曲美他嗪(心康宁)。(3)预防心肌梗死、改善预后的药物,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他汀类药物。常用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瑞舒伐他汀钙、卡托普利片等。冠心病患者应谨遵医嘱,长期、有效、规律地服药,切忌突然停药或随意增减药量。如需要和其他药物联合使用,一定要先向医生咨询。
硝酸甘油是冠心病患者常见的急救药物,冠心病患者家中应常备。冠心病一旦发作,患者应立即舌下含服,有起效快、应用效果好的特点。但需要注意的是,硝酸甘油在拆封后的应用有效期为3个月,患者应详细掌握,避免药物过期失效。
阿司匹林是最常使用的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降低患者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在临床应用中,根据给予药物类型的不同,用药方法也存在差异。如常规的阿司匹林片是在餐后服用;若为阿司匹林肠溶片,因具有抗酸不耐碱的特征,应在餐前30 min空腹服用。由于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可能存在上消化道出血等副作用,所以指南推荐的使用剂量为 75~150 mg/d,研究表明,该剂量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了32%;如剂量>100 mg/d,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对危险会提高;而使用剂量过低时,可能导致血小板抑制不足,影响临床疗效。为了及时发现是否存在服药后消化道出血,患者可以自行观察大便的变化,如出现显著异常的颜色变化,应及时就诊,并进行相关化验检查。
氯吡格雷也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冠心病二级预防,血管支架介入治疗的患者术后需要服用12~18个月。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可能对氯吡格雷过敏,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等现象,严重时还可导致皮肤大面积皮疹或皮肤黏膜出血,需要及时停用。肝功能不全、有出血倾向及溃疡病的患者,应禁止使用氯吡格雷,否则会进一步加剧肝损伤及出血的风险。
他汀类药物作为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石,在临床应用也比较广泛。他汀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降低总胆固醇TC 和低密度脂蛋白 LDL-C 水平,有效延缓斑块进展,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同时能抑制炎症反应,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延缓病情进展。患者初次服用或者更换药物前,需要确定肝肾功能是否正常。有肝病史及长期酒精摄入者、哺乳期妇女慎用,孕妇禁用。如用药后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复查相关理化指标,必要时停用相关药物或及时更换。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病,加强健康管理是改善预后,降低患病率、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