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惊厥的预防与护理
2023-11-01李嘉怡
李嘉怡
高热惊厥是临床常见急症,多见于6个月~3岁小儿,尤以3岁以内多见,一般在体温超过39 ℃时出现。导致患儿高热的主要疾病有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肺炎、脑膜炎等。高热惊厥具有一定的复发性,可引起脑积水、癫痫等严重并发症,因此要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减少对脑部的损伤。但是,大多数患儿家长对高热惊厥认知不足,往往延误最佳治疗时机,使病情加重,增加治疗及康复难度。
小儿高热惊厥的家庭急救护理
(1)高热惊厥患儿一旦出现抽搐,家长应及时控制其肢体活动,避免坠床或碰伤。
(2)将患儿衣领解开,置平卧位,不要放枕头,将其头偏向一侧。如口腔有分泌物,需及时清除;若出现牙关紧闭的情况,用纱布包裹筷子或压舌板放置于患儿上下齿之间,主要为了防止咬伤唇舌。
(3)可采取措施刺激患儿,使其清醒。如用手指按压患儿内关穴、人中穴、合谷穴,每个穴位2~3 min,应注意力度,以免损伤皮肤及骨骼。
(4)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家长应保持理智、沉着应对,切忌惊慌叫喊,以免惊吓患儿,导致其加重病情。通常情况下,小儿高热惊厥3~5 min就能缓解,所以不必急于将患儿送医,避免因搬动而发生意外。可待患儿意识恢复后,再送医查明原因。
(5)及时控制患儿体温,如使用贴退热贴,或将湿毛巾冷敷患儿前额、腘窝,并及时更换;将沾有温水的毛巾拧至不滴水,反复擦拭患儿颈部、腋下、腹股沟、腘窝、肘窝等部位,至皮肤微微发红即可,以达到散热效果;让患儿躺于32~36 ℃的温水中,将其头肩部托起,盆浴8 min左右,期间多擦拭皮肤;口服退热药物,如美林、泰诺林,或使用退热栓塞肛门。此外,还可采取中药足浴的方式。取柴胡15 g、葛根10 g、艾叶10 g、干姜3 g、羌活6 g、青蒿10 g、苏叶12 g、徐长卿6 g,煎汤先泡后洗,可有效改善患儿足部的血液循环,具有解毒退热、调和营卫的效果。小儿惊厥发生时禁灌药或喂食,以免发生呛咳或引起吸入性肺炎。
小儿高热惊厥的预防
(1)家中常备应急药品以及医用物品,包括退烧药(布洛芬、退热栓等)、体温计、压舌板、纱布等。(2)家长需学习疾病救护知识,做好日常预防保健工作。(3)患儿发热38.2 ℃以下,首选物理降温,如湿毛巾冷敷、冰袋敷、温水擦拭等。当物理降温无效,且体温在38.2 ℃以上時,应及时使用药物降温,并定时监测体温变化。(4)当患儿发热时,要补充足够的水分及营养,有利于毒素通过发汗、排尿的方式排出体外。应注意饮食清淡,宜食富含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可适量增加水果或其他含维生素的饮料。由于高热惊厥患儿一般会出现食欲不振,因此要以高能量、高纤维素、高蛋白质、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燕麦、蛋羹、牛奶等。(5)平时要让小儿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当气温差较大时,应及时为小儿增减衣物。保证小儿充足的睡眠时间(刚出生到3个月婴儿,睡眠时间一般在每天14~17 h;4~11个月的婴儿,睡眠时间在12~15 h;2岁时,睡眠时间在11~14 h;3~5岁时,睡眠时间在10~13 h;6~13岁时,睡眠时间在9~11 h)。(6)保持环境干净、整洁,能使人身心愉悦。(7)一旦患儿在家中发生高热惊厥,家属要立即给予其有效的降温处理,待控制惊厥后,立即送往就近的医院,期间要保证患儿生命体征的平稳。将患儿送达医院后,家长要积极配合医生完善患儿的各项检查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