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了解心碎综合征
2023-11-01罗艳春
罗艳春
心碎综合征又称为应激性心肌病,是一种以短暂的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为特征的急性可逆性心肌病。患者往往经历了重大的应激事件,如失恋、失去亲人等,因过于哀伤或愤怒,左心室会急剧收缩,表现出呼吸困难、胸口疼痛、晕厥等类似心脏病突发的症状。心碎综合征最初被认为是一种良性疾病,然而最新研究表明,心碎综合征可能与严重的临床并发症(包括死亡)有关。在所有疑似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中,心碎综合征约占1%~3%;而在疑似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女性患者中,心碎综合征可占5%~6%。
心碎综合征的发病原因
心碎综合征并非真的“心碎”了,其确切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临床研究表明,交感神经受刺激在该病的发病机制中占据重要地位。当人遭受严重的精神打击或躯体刺激后,情绪波动较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肾上腺素等儿茶酚胺类激素水平迅速增高,影响心肌收缩功能,亦会造成微血管强烈收缩、微循环障碍,可能直接引起心肌细胞水肿、坏死,甚至诱发室颤。此时,患者会表现出类似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如胸痛剧烈、呼吸困难等,但经过冠脉造影并没有发现冠状动脉急性闭塞的依据。
女性更容易患有心碎综合征
相关统计显示,女性患有心碎综合征的概率显著高于男性,约为男性的7.5倍。其中,55岁以下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9.5倍,55岁以上女性发病率是年轻女性的3倍,原因可能是情绪激动时,雌激素促进了儿茶酚胺和糖皮质激素的释放,诱发心脏和血管剧烈收缩,造成心肌缺血,甚至导致猝死。也有研究发现,男性心脏细胞比女性心脏细胞有更多肾上腺素受体,意味着男性能更好地排解压力。
中医认为,剧烈的精神刺激会引起情绪反应过度,即为七情过度,影响内脏功能,导致气血调节功能紊乱,增加患病率。相对于男性而言,女性更为感性,因此容易受环境或事件影响,当发生自身难以接受的悲痛事件(如亲人离世)情绪波动更为强烈。
心碎综合征预防与治疗
心碎综合征是功能性心脏病,发病过程中大量心肌所受的损伤是可逆的。随着时间的流逝,患者心理情感逐渐趋于平静,不良症状逐渐消退。在治疗方面,以镇痛、镇静等对症治疗为主,监测患者心律、心率、血压、心脏功能,防治心律失常;同时,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及心肌营养治疗。若发生心碎综合征后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血管痉挛,甚至会因心脏骤停、呼吸停止而危及生命。
由于心碎综合征发生在遭受严重精神打擊或躯体刺激所引起的情绪波动较大时,因此需采取恰当的方式尽快宣泄不良情绪,如向亲朋好友倾诉,或痛哭、大喊,调整心态,可预防疾病的发生。此外,相关研究表明,通过痛哭、大喊等方式,机体会分泌更多的有益激素和神经递质,消除因负面情绪而分泌的化学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