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业产业链”金融创新模式
——基于广州市农业龙头企业的双案例研究
2023-11-01李荷雨余泽梁
李荷雨,何 琳,陈 翔,余泽梁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22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金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自2004年起,我国已经连续20年发布了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始终高度重视,在支持农村金融方面持续加大力度。近年来,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是农村地区的金融瓶颈一直制约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造成农村金融供需渠道不畅,“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农村地区征信体系缺失,信息不对称、信用不健全可能给银行发放贷款带来重大风险隐患[1-2];二是农业生产本身具有高风险的特征,银行更倾向于要求农户提供抵押担保以获得贷款,而农村地区缺乏合格的抵押品[3-4]。
农业产业链金融,是一个以农业产业链为基础的金融服务体系。农业产业链的内外部资金提供者向农业产业链注入资金,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服务满足不同融资主体的融资需求,有效缓解农户融资困难以及农村金融抑制加剧的问题[5-6]。然而,传统的龙头企业带动的农业产业链模式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少数农户可以在龙头企业的信用背书和担保下降低融资成本,但大多数普通农户仍处于弱势地位,龙头企业的资源优势和风险控制能力无法让所有农户平等受益[7];龙头企业或中介组织往往只提供少数固定的融资产品,难以满足不同需求;由于缺乏透明的信息流通渠道和强有力的监管机制,农业产业链主体之间容易发生信任危机和信息不对称,而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链条的不稳定和断裂[8]。
自2015年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互联网+”计划以来,将互联网与农业产业链融合已成为解决传统农业产业链弊端的有效途径,目前“互联网+农业产业链”金融创新的主要形式包括农业产业链+“三农”服务机构、农业产业链+电商平台、P2P模式、众筹模式、PPP模式等[9-10]。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快速发展,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通过建立信息服务体系,能够准确评估相关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全面了解资金使用者的财务状况和历史记录,识别出有效的信贷客户,逐步建立和完善整个产业链成员的信用评估体系和信用担保服务体系,并提供相应的资金解决方案[11]。此外,现代金融技术的应用也为农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银行更加精准地评估风险、优化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提高农户的信贷可得性和融资效率,促进农业产业链的稳定发展[12]。同时,农村金融机构也可以利用移动支付、电子银行等工具,提高农民的金融服务便利性和金融知识普及程度,进一步拓宽农村金融服务渠道[13]。
总而言之,已有相关文献广泛涵盖了“互联网+农业产业链”金融主题。然而,对于“互联网+”与农业产业链金融融合程度的研究仍相对缺乏。因此,深入分析“互联网+”与农业产业链金融创新模式的案例,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于推动农业金融发展和优化农业产业链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思路与背景
1.1 研究方法以农业互联网产业链为切入点,选取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广东农垦集团公司作为定性双案例,通过建构主义研究范式,对农业龙头企业的互联网产业链金融创新模式进行归纳式研究。双案例研究关注两个案例之间的比较,更好地挖掘“互联网+农业产业链”金融模式的规律性和一般性,增强了外部有效性,使研究结论的普遍性得到了验证,对其他农业企业乃至金融机构具有较强的借鉴作用。
1.2 案例选择选取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广东农垦集团公司为目标企业,主要基于以下原则:第一,案例的典型性原则。该研究将广州市农业龙头企业作为案例分析对象来研究互联网农业产业链金融模式创新,因此所选择的企业应在农业领域内有较大影响力和一定引领示范作用。作为广州市民营农业龙头企业的代表,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涵盖饲料、种苗、生物制药、智慧养殖、食品流通、金融等全产业链的高新农牧企业集团,位列“2022年中国农业企业500强”第10位。作为广州市国有农业龙头企业的代表,广东农垦集团公司现有1家上市公司、3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7家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定位是建设成为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区、农业对外合作的排头兵。
第二,数据的可获得性原则。广东农垦集团公司和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探索农业产业链金融模式创新的农业龙头企业先锋,在开展互联网农业产业链金融方面有一定经验积累,涉及的各参与主体信息较为详细,可获得的数据也较为完整,有助于案例分析,保障研究的稳定性和完整性。该研究涉及的案例数据主要来源于企业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获得的一手数据及公开披露文件、媒体报道和数据网站等二手资料。更加多样化的数据来源有助于提高案例研究的信度和效度,能更充分地保证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1.3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农村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现代化的推进,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和数字化已成为当务之急。通过整合产业链,缩短流通环节,利用数据采集、分析、挖掘和交叉验证等技术手段,为产业链上下游客户量身定制基于真实交易的在线金融服务,可以有效降低中间环节的成本,提高农业产业链的效益。然而,现实中仍面临着农村数字化程度较低、三产融合程度较低、互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贡献率较低等问题。
1.3.1农村数字化程度较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依然普遍存在数字技术的应用范围较窄,数字化能力和数字素养有限等问题。主要原因之一是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包括电力、网络、通信等设施的不完善和不足。这使得农村地区的数字化基础设施相对欠缺,难以满足数字化应用的需求。此外,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数字技术的普及率也相对较低,这也进一步制约了农村地区数字化的发展。
1.3.2三产融合程度较低。由于农村地区经济结构多以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并存的“三产”经济为主,三产融合的程度相对较低,导致各产业之间信息流通和资源共享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三产融合程度较低的原因主要在于传统的农村经济结构仍然以农业为主,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的融合度较低。另外,农村地区企业家精神和市场化意识相对不足,缺乏与外部市场接轨的意识和能力。这使得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和服务业发展相对独立,难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1.3.3互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贡献率较低。在农业生产领域,互联网技术应用的贡献率也相对较低。一方面,农村地区互联网覆盖率较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导致信息孤岛现象较为突出,阻碍了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共享。另一方面,农业生产环节涉及面广、复杂度高,技术要求相对较高,农民互联网意识和能力相对较弱,导致农民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接受度不高。互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贡献率较低的原因主要在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质,例如农产品的生长过程需要长时间观察和照料,无法实现完全的自动化;农产品的生长环境受天气、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难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来完全控制和预测。
因此,如何加快农村数字化进程,推进农业产业链的三产融合,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是当前“互联网+农业产业链”金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 双案例研究
2.1 海大集团的“互联网+农业产业链”金融创新模式
2.1.1发展背景。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2311)是一家高新农牧企业集团,业务涵盖饲料、种苗、生物制药、智慧养殖、食品流通和金融等全产业链(图1)。目前,公司市值超1 000亿元,其饲料销量在全国排名前二,全球排名前五,其中水产饲料销量更是位居全球第一。海大集团
图1 海大集团全产业链Fig.1 The entire industrial chain of Haida Group
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也是农业产业链金融模式创新的先行者。
2.1.2运行机制。随着农牧业的升级换代,金融服务成为产业发展的新需求,海大集团一直在探索金融服务支持产业链的创新模式。海大集团金融事业部从最初的农业合作社到如今已发展为集齐商业保理、小额贷款、融资担保金融牌照并逐步向互联网金融过渡的事业部。海大集团互联网金融平台概况见表1。互联网金融既是平台资源的最好变现渠道,又要依托于养殖户基础和实时数据的支撑。海大集团已经在互联网金融上进行小规模的有益探索,如类P2P模式、类担保模式、小额贷款模式等。海大集团多元化信贷产品见图2。海大集团互联网布局的基础雄厚,其农业互联网战略的雏形已经逐渐明晰。
表1 海大集团互联网金融平台概况
图2 海大集团多元化信贷产品Fig.2 Haida Group’s diversified credit products
广州海圆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圆小贷”)成立于2018年7月,是由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独资设立的小额贷款公司,已累计服务“三农”客户1 300户,累计发放贷款10亿元。在广东省(不含深圳)2020年度小额贷款公司“楷模”监管评级中,海圆小贷在全省共357家开业1年以上小贷公司中脱颖而出,以总分第四荣获AAA+的监管评级,是全省5家AAA+公司之一。
海圆小贷致力于为公司的上下游经销商和养殖户提供小额贷款产品,旨在解决这些客户的融资问题,改善其生产经营状况,优化产业链,并进一步促进公司核心业务的发展。海圆小贷以公司的核心业务为依托,开展小额贷款业务,并延伸增值服务,拓宽公司的多元化布局,创造利润增长点,实现多方共赢。此外,在充分积累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目标客户,将整个农业及相关产业链纳入其中,深入挖掘农业领域的金融机会,创新农业和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图3)。
图3 海大集团“互联网+农业产业链”金融创新模式Fig.3 The financial innovation model of “Internet plus agricultural industry chain” of Haida Group
2.1.3风险控制模式。农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竞争风险、资产质量风险和资金管理风险等。针对上述主要风险,海圆小贷实现了专业化的团队管理,按照金融企业的模式运作,建立了严格的资信评估和风险控制体系(表2),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走势及行业发展方向,了解和掌握上下游经销商及养殖户的资产及经营情况,充分发挥大数据分析和风险控制作用,加强风险管理,建立资金防火墙,提高信贷质量,控制信贷风险。
表2 海大集团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模式
2.1.4运行效果。海大集团金融事业部顺应互联网技术和金融科技发展的东风,积极推出个性化线上+线下产品,致力于凭借数字化技术,更好地服务海大集团的下游经销商和养殖客户,为最一线的农户提供资金支持,有效帮助农民解决农户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截至2021年6月,海大金融线上+线下渠道累计放款50亿元,累计服务客户2 000余户。
2.2 广垦集团的“互联网+农业产业链”金融创新模式
2.2.1发展背景。广垦集团是中央直属垦区之一,实行农业农村部、广东省“部省共管、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国内外市场同步开拓的跨国现代农业企业集团。旗下有天然橡胶、剑麻、糖业、乳业、畜牧、粮油、旅游、置业、金融、农产品物流营销产业,并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酒店旅游、地产物业、小贷金融、教育卫生等服务。
2.2.2运行机制。广东粤垦农业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12月,是由农业农村部直属的中央企业广东省农垦集团公司、中国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横琴金融投资有限公司等实力雄厚的股东出资设立的省级国有小贷公司,是广东省第一家为农场农户提供金融贷款的小额贷款公司。在广东省(不含深圳)2020年度小额贷款公司“楷模”监管评级中,粤垦小贷,获得AA+评级,在上榜74家“楷模”小贷公司中名列前茅。
粤垦小贷立足广垦集团,专注于为农业领域提供小微金融服务,以构建健康的农业产融生态。其核心板块包括农业产业供应链金融、垦区金融、农垦员工消费金融、农批交易市场金融以及其他市场化小额贷款等具有农业特色的业务。广垦集团多元化信贷产品见表3。公司全力推动农村金融服务站建设,目前在广东地区已经挂牌并正式运营的金融服务站达到39个,服务广东垦区农户和中小微企业并积极辐射周边村镇。为满足垦区企业和农户在实际生产经营中的需求,粤垦小贷覆盖了甘蔗、菠萝、香蕉、红江橙、蔬菜、养猪、养鸡、养鱼、养虾等多个农业领域。粤垦小贷通过灵活多样的担保方式,包括信用、保证、抵押和质押等,提供随用随借、随借随还的服务,并主动设计符合农业生产周期的多样化信贷产品,以满足农户多样化的融资需求[14]。
表3 广垦集团多元化信贷产品
2.2.3风险控制模式。大数据风控系统是结合大数据规则决策引擎,充分整合产业链内外的数据源优势,构建独立的大数据信用风险控制体系,能够自主灵活建立风险控制场景及产品风控模型,满足当前市场的最新需求。粤垦小贷采用的小额信贷业务管理综合平台,整合了技术优势和风险控制体系,为每个客户建立和完善了纸质信贷档案、电子信贷档案及余额、形态、期限等信贷管理表。每个客户的信息都可以在电脑中随时查询,对每笔贷款形成良好有效的担保,并不定期地对客户以及担保人进行走访和检查,为贷款的安全提供第二还款保障。具体过程为:首先,在贷款发放前需要进行资质审核,这有助于降低贷款违约的风险;其次,需要确认借款人借款的真实用途,并对每笔贷款的回收可能性和项目经营的安全性进行评估,以控制贷款发放后和收回前的风险;最后,贷后风险管理也很重要,即在出现贷款违约或其他风险事件时采取及时的补救措施,以防止风险扩大和恶化[15]。粤垦小贷从贷前、贷中、贷后实施全流程监管,凭借可靠、有效的数据源,建立对客户的信用评估体系,有助于顺利开展信贷工作(图4)。
图4 广垦集团“互联网+农业产业链”金融创新模式Fig.4 Guangken Group’s financial innovation model of “Internet plus agricultural industry chain”
2.2.4运行效果。在经营业务上,粤垦小贷积极推广“合作养猪贷”“合作养鸡贷”“养鹅贷”“甘蔗贷”等标准化信贷产品。粤垦小贷自成立以来累计投放贷款逾11亿元,服务5 000多户农户和中小微企业,90%的贷款为10万元以下的农业贷款或小额经营性贷款。
3 研究结论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产业链金融必将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农业龙头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其上下游供应商、经销商、农户等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支持,可以加强农业产业链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解决传统农业产业链稳定性不足的弊端,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链融资的稳定性和效率。“互联网+农业产业链”金融创新模式的基础是龙头企业的数字化,关键在于产融结合,可持续发展取决于风险控制水平。
3.1 基础是龙头企业的数字化数字化水平的提升为开展农业互联网产业链金融奠定了数据和技术基础。作为行业内数字化转型的先行者,以饲料起家的海大集团已经构建完成了集团级跨系统的业务流程集成总线,建立了以SAP系统、共享系统、OA系统、BPM系统、资金GS系统和实时代收系统等诸多先进系统为支撑的大数据平台。多年的全国客户群体各类业务合作数据和多维度的大数据风险识别系统,与公司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无缝对接,是公司整合互联网技术为农业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前提。同时,公司的金融业务可以共享公司的技术服务团队对宏观市场趋势变化和微观客户经营变化的实时反馈,使贷前的风险评估和贷后的风险管理得到更有效的实施。
广垦集团的粤垦小贷已上线小贷业务核心系统和微信终端。小贷业务系统包含系统后台和PC端,帮助粤垦小贷在广东省各地市的分公司在线管理贷款业务:客户资料管理、业务申请、审批、贷后监管、报表统计、数据分析等。微信终端包括营销终端和内部业务终端,贷款客户可以在营销终端上直接提交贷款申请,并及时获知审批结果。微信终端是为粤垦小额贷款公司内部员工移动办公,提高办公效率而设计的。为进一步拉近普惠金融与农户的距离,提供准入门槛更低、渠道更畅通、流程更高效的普惠金融,粤垦集团正在加紧研发,在原有系统上升级完善移动办公、应用管理、绩效管理、风控体系、个性化定制等功能,提升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3.2 关键在于产融结合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开展产业链金融的优势在于其对整个产业链的整合与塑造能力。近年来,海大集团通过实施“五元赋能”产业扶贫模式,将产业链、产业园、基地、互联网和金融五大元素应用于贫困户扶贫,形成“一大链条、两大抓手、两大支撑”的产业扶贫体系,从而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改善农业。在“互联网+农户”的方面,海大集团利用大数据系统、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优势,打造了产销对接平台和服务支撑平台,为扶贫农户提供专业养殖服务,拓展农产品营销渠道。在“金融+农户”的方面,海大集团积极发展农业金融,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小额贷款、保理、融资担保等各类金融服务产品,解决了贫困户资金短缺问题。
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利用其广泛的客户资源和创新的服务模式,在农业企业、农户和广垦集团之间建立了 “三方渠道”,推出“金融+产业扶贫”为精准扶贫开辟新思路。一方面,该行与农业企业家协会合作,通过筛选有“三农”业务合作的企业,推荐这些企业与当地贫困户签订购销协议,解决了贫困户农产品销路问题。另一方面,该行还与广垦集团合作,将参与精准扶贫的企业优先推荐给广垦集团,成为其供应合作单位;协调广垦集团向农企收购农产品,并在“佳鲜农庄”门店和电商平台销售,解决了农企销路窄、运输难的问题。与此同时,农行通过协调广垦公司对接农企收购农产品,也间接关联了广垦公司与贫困户,打通了广垦收购生鲜农产品的渠道。除此之外,广东农行还推出了“农垦e贷”产品,通过利用广垦集团的产业链客户数据和互联网手段,为其上游供应商提供信贷支持,满足农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融资需求,从而促进农业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加速发展。
3.3 可持续发展取决于风险控制水平在互联网金融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风险控制的水平。通过产业链上的真实交易数据,海大集团补充完善了产业链上的客户信息,减少了信息不对称。随着金融业务的发展,其对合作客户的了解更加深入,信息维度更加丰富,能够开发出更符合需求的具有互联网精神的信贷产品,进一步扩大信贷客户群,在降低信贷风险的同时有效提高运营效率,形成业务的良性循环。同时,大数据技术可以为贷前、贷中、贷后的整个贷款流程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贷前,基于海量的大数据信息进行核查,建立信用评分,过滤潜在风险客户;贷中,利用信贷决策引擎,实时在线决策审批和额度授信;贷后,坚持对借款人的行为监控,提高贷后催收水平。
广垦集团的主要金融服务对象是农户、种植户、养殖户以及中小微企业等。这些群体有技术经验、有融资需求、额度小微,但无抵押、无担保、无信用数据。因此,广垦集团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控制:贷前,采取借款人贷款资格认定制度及保证措施,严格执行贷款操作规程;贷中,加强贷款管理制度建设,定期对贷款管理进行检查,防范和控制借款人方面的风险;贷后,通过各种资金回收、风险补偿手段管理风险。
4 政策建议
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业链的运行效率,促进三产融合发展,解决农民和涉农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1 推进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大数据、信息通信与物联网技术是农业产业链金融数字化转型的硬件基础。因此,应利用当前新一轮乡村振兴和5G通信网络建设的历史机遇,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加大对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继续推进网络进村入户进程,鼓励电信运营商加大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采取激励措施帮助其降费提速,缩小城乡、区域间的 “数字鸿沟”。
4.2 提升农业产业现代化水平在农业产业链优化过程中,通过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来增强农业发展附加值,强化涉农资本、技术、资源等要素的聚集和融合。从农业经济环境和农业政策入手,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完善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互联网农业产业链模式,确保龙头企业、农户和合作社之间利益和风险的良性分配及农业产业链的有序运行。同时,推动农业龙头企业与互联网行业和金融领域的深度融合,扩大资金来源和业务范围,为农户提供更精准的金融服务。
4.3 聚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前进方向和必由之路。发展高质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发挥好金融的支持作用。农业互联网产业链金融要求农户具备基本的金融知识、数字技术知识和智能设备操作能力,然而农村居民在这些方面都极为欠缺,这严重阻碍了农业产业链金融的互联网转型。因此,应积极帮助农户转变发展思路,以成为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目标,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实现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此外,为顺应数字时代发展要求,应定期组织开展以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为主题的金融知识科普活动,全方位提升农户金融数字素养与互联网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