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跨文化叙事与传播
——评《大众传媒与民族文化变迁(基于湘西南侗族地区的调查研究)》

2023-11-01王娟

科技管理研究 2023年17期
关键词:侗族华侨变迁

书名:《大众传媒与民族文化变迁(基于湘西南侗族地区的调查研究)》

作者:龙运荣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03-6841-4

出版时间:2020 年9 月

定价:128 元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个民族和文化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中华民族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和形象也愈发受到关注。在这一背景下,由龙运荣撰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20 年出版的《大众传媒与民族文化变迁(基于湘西南侗族地区的调查研究)》一书对大众传媒与民族文化变迁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对于促进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加强民族文化传承、传播与保护具有重要价值。全书共分为九个章节:首先从地理环境、人口分布、行政区划等方面全面概述了湘西南侗族的概貌;其次探讨了现代化进程中湘西南侗族地区的社会文化变迁及其特点与原因;最后论述了湘西南侗族地区大众传媒的发展以及在大众传媒影响下的社会变迁方式、机制、特点与策略。笔者基于云南大学第十四届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资助(KC-22222878)的研究,结合该书内容,围绕跨文化传播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涵以及跨文化传播的影响与实践策略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中华民族共同体跨文化叙事与传播提供参考借鉴。

第一,跨文化传播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涵。全球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交通运输的便捷,极大地缩短了地理距离,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全球化既带来了文化冲击,又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华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的命运共同体。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流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与其他文化相互联系的重要桥梁。1959 年,爱德华·霍尔首次提出“跨文化传播”这一概念,其内涵是来自不同文化的个体或群体之间进行的文化交流活动。通过跨文化交流,中华民族共同体可以更好地了解其他文化的价值观、传统和观念,同时也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文化魅力。

第二,跨文化传播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影响。在多元文化共存的环境之中,各种文化的冲突可能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凝聚力造成危机。首先,跨文化传播对政治认同产生负面影响。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共同体面临来自外部政治观念与制度的冲击。尤其是在社交媒体等平台上存在的意识形态的斗争和文化对抗,如大肆宣传“中国威胁论”并将中国形象“妖魔化”等行为,严重侵害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政治认同。其次,跨文化传播对民族认同产生负面影响。近几年,一些西方反动势力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的旗号,煽动少数民族地区分裂,这必然会对民族认同带来严重挑战。最后,跨文化传播会对文化认同产生负面影响。一些本土文化元素在全球化的冲击下被严重“稀释”,特别是流行文化和消费文化的广泛传播,使其他文化元素渗入中华民族共同体中,极易误导人们对西方文化产生盲目崇拜。

第三,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共同体跨文化传播的实践策略。当前,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在海外传播面临着传播主体单一、传播内容零散、传播媒介传统以及文化异质性等挑战。因此我国不得不采取有效的跨文化叙事与传播策略,以应对全球化带来的严峻挑战。其一,强化文化自信与自主传播。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元素、精心制作具有吸引力的传播内容,并借助新媒体技术和国际社交媒体平台主动推广本土文化,让更多的国家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同时,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活动,加强与其他文化的对话,让中华民族的声音在国际舞台上得到更多的关注。其二,充分发挥海外华侨华人的作用。海外华侨华人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因此,应与海外华侨华人联合举办海外华侨华人文化节、中华文化研讨会等活动,增进海外华侨华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并借助他们的网络和社交圈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其三,加强文化教育和交流项目。通过吸引国际学生来中国学习中华文化,举办文化交流营、夏令营等活动,让其以亲身体验的方式增进了解与认同。这些学生将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传播者,为全球化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树立积极的形象。

有学者指出,当前我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面临着衰退形势。因此,应保护好传统民族文化这一瑰宝,强化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通过多种跨文化叙事与传播途径,进一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综上所述,《大众传媒与民族文化变迁(基于湘西南侗族地区的调查研究)》一书对于利用大众传媒保护与传播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侗族华侨变迁
我的华侨老师
华侨华人贺祖国70华诞: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40年变迁(三)
40年变迁(一)
40年变迁(二)
快乐童年——榕江侗族儿童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清潩河的变迁
侗族建筑博物馆——大利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