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 检查前导入式健康教育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3-11-01徐冰冰李素兰岳松伟
徐冰冰,李素兰,岳松伟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郑州 450000
肺癌是起源于肺部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恶性肿瘤,根据组织病理学特点可分为小细胞癌和非小细胞癌,常伴有咳嗽、痰中带血、胸痛等症状[1]。在全球范围内,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极高且呈上升趋势,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威胁,早发现、早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2]。增强CT 是指CT 检查时在血管内注射造影剂,含造影剂的血管在CT 扫描下显影,而肿瘤部位会在增强CT 下被强化,该方法的诊断准确度较高,对疾病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3]。但由于多数患者对CT 检查的了解不足,担心造影剂的危害,存在过度焦虑情绪,导致对检查的配合度较差,进而影响检查结果。为提升影像学检查质量,需要对CT 检查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保障检查顺利进行[4]。本研究探讨CT检查前导入式健康教育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9 年9 月至2021 年9 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18版)》[5]中肺癌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①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肺癌;②接受CT 检查;③生存期>6 个月;④配合随访研究。排除标准:①严重痴呆;②对造影剂过敏;③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④合并血液疾病、免疫系统疾病;⑤合并交流障碍或智力障碍。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150 例患者,根据CT 检查前干预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健康教育组,每组75 例,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指导和口头教育,健康教育组患者进行导入式健康教育。常规组中,男40 例,女35 例;年龄15~80 岁,平均(42.22±6.12)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56 例,高中以上19 例;体重指数17~26 kg/m2,平均(22.21±2.20)kg/m2。健康教育组中,男42 例,女33 例;年龄17~82 岁,平均(42.56±6.19)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58 例,高中以上17 例;体重指数17~25 kg/m2,平均(22.05±2.22)kg/m2。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体重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干预方法
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指导和口头教育,根据医嘱进行CT 检查,向患者口头讲解检查流程及注意事项,检查前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向患者讲解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检查过程中去除检查部位的金属饰品,检查后嘱患者多喝水排出造影剂,嘱患者不进行剧烈运动。
健康教育组患者进行导入式健康教育:①成立健康教育小组,组员包括护士长和主管护师,组织小组成员加强CT 检查中检查防护、注意事项、急救方法等内容的学习。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等进行分组,采用书面宣传页、微信短视频、口头宣教等方式向患者介绍CT 检查的目的及相关适应证等,为患者解答疑惑,帮助患者调整心态。通过呼吸训练使患者放松心态,提高图像质量。②检查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CT 检查室的环境、检查流程,适当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使其感受到安全感;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告知呼吸配合的重要性;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敏史、是否服用过二甲双胍、是否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评估结束后告知患者药物过敏风险。③检查时,去除检查部位的金属饰品,摆好检查体位,由穿刺经验丰富的护士注射造影剂,预防外渗,若患者有呼吸困难、恶心、胸闷情况及时报告;告知患者不要有多余的肢体运动,保持正确体位,帮助患者系好束带,放好衬垫。④检查后,协助患者下床活动,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头晕、心慌症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检查结束后静坐30 min,加强自我观察;告知患者多饮水,促使造影剂排出。同时向患者讲解检查后注意事项,增加医患之间的信任。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①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6]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7]评价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SAS 总分为100 分,<50 分为无焦虑,50~59 分为轻度焦虑,60~69 分为中度焦虑,≥70 分为重度焦虑,评分越高表明焦虑情绪越严重;SDS总分为100 分,<53 分为无抑郁,53~62 分为中度抑郁,63~72 分为中度抑郁,≥73 分为重度抑郁,评分越高表明抑郁情绪越严重。②配合度。采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制配合度调查表评估两组患者的配合度,总分为100 分,≥90 分为非常配合,60~89 分为一般配合,≤59 分为不配合,配合度=(非常配合+一般配合)例数/总例数×100%。③CT知识掌握度及CT 扫描图像质量。向患者发放CT相关知识调查表,患者自行填写,总分为100 分。CT 扫描图像质量分级[8]:Ⅰ级,影像清晰,界限明显;Ⅱ级,影像清晰但有虚影,不影响评估;Ⅲ级,影像模糊,需重新扫描。④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9]评价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选取该量表中生理机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一般健康状况5 个维度,每个维度总分均为100 分,评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状态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 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健康教育组患者SAS、SDS 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AS 和SDS 评分的比较
2.2 配合度的比较
健康教育组患者的配合度为94.67%(71/75),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的80.00%(6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92,P=0.007)。(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配合情况[n(%)]
2.3 CT 知识掌握度及CT 扫描图像质量的比较
健康教育组患者的CT 知识掌握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CT 扫描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3)
表3 两组患者CT 知识掌握度及CT 扫描图像质量的比较
2.4 生活质量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SF-36 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F-36 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健康教育组患者SF-36 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F-36 评分的比较
3 讨论
肺癌的发病主要与吸烟、石棉、铀、砷、空气污染、基因突变等因素有关,目前肺癌已成为中国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0]。肺癌作为高发的恶性肿瘤,早期具有隐匿性,不易被察觉,多数患者确诊时肿瘤已扩散至其他器官,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非常重要。增强CT 可清晰地显示病灶,有助于对病灶进行定性诊断,但由于多数患者对增强CT 检查的认识不足,同时担心被诊断出肿瘤而出现恐惧等情绪,容易引发护患矛盾,不利于检查工作的顺利开展[11]。由此可见,寻求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多数患者对CT检查及肺癌的认知不足,检查时容易出现抵触情绪,通常出现不配合情况[12]。此时需要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的宣教,使患者认识到早诊断和早治疗的重要性,提高配合度[13]。导入式健康教育是一种人性化、多层次和全面化的综合教育模式,其对CT 检查患者的健康教育贯穿整个护理过程中,同时采用健康宣教、公众号宣传等多样化的教育模式,遵循个体化原则,达到更好的健康教育效果[14]。随着医疗技术和护理模式的不断发展,导入式健康教育逐渐受到临床关注,其可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动态评估患者的生理、心理需求,具有指导性和理论性,为肺癌患者的治疗奠定了基础[15]。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 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健康教育组患者SAS、SDS 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组患者的配合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1)。表明CT 检查前导入式健康教育有利于改善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配合度,与黄志云[16]的研究结果相符。分析原因如下:护理人员针对不同年龄和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采用个性化沟通方式,以相关理论为指导,有计划地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增强其面对CT 检查和疾病治疗的信心,进而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其配合度[17-18]。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健康教育组患者的CT知识掌握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CT 扫描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SF-36 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健康教育组患者SF-36 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CT 检查前导入式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肺癌患者的CT知识掌握度和生活质量,改善CT 扫描图像质量。分析原因如下:常规健康教育无法做到因人而异,仅局限于对患者进行大量的知识灌溉,而导入式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理解力,以患者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理论知识讲解,使患者熟知CT 检查内容,提高其对护理人员的信任,进而提高CT 知识掌握评分[19-20]。导入式健康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优质服务理念,其在帮助患者熟悉CT 检查事项的同时,消除患者的顾虑,进而避免影响CT 扫描图像质量的因素。但本研究存在以下不足:①样本量较小;②研究时间间隔较短,未进行多时间段的研究。因此需要后续学者进行多中心、大样本量及较长时间跨度或多时间段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CT 检查前导入式健康教育有利于改善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高配合度和CT 扫描图像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