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创新型高技能机电类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2023-11-01余晓新

科技风 2023年30期
关键词:机电类实训室创新型

余晓新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 广东清远 511510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背景下,我国正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为了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以装备制造产业为核心的传统制造业正在升级转型,并以新一轮科技革命为契机,加快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化制造方向转变[1-2]。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否到位与成功,人才是关键,因此可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内装备制造企业亟须大量的具有创新型高技能机电类人才。高职机电类专业作为创新型高技能机电类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主动迎合时代背景和国家发展需要,动态地调整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开展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3]。

1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机电类人才需求

装备制造由密集粗放型向无人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对机电类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不断提高,社会对创新型高技能机电类人才的需求日益凸显。为了了解区域产业发展对机电类人才需求,笔者走访并调查广东家美陶瓷有限公司、清远忠信世纪玻纤有限公司、新玛基(清远)实业有限公司、广东聚石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和广州超远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等清远周边企业,深入了解企业的生产状况及对机电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通过整理相关调研数据,主要结论如下。

1.1 社会对机电类人才质量要求大幅度提高

一方面,由于现代化专业化生产的开展,企业急需“高专尖”专业人才操作、控制和维修专用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由于“机器换人”的推进,智能化生产的开展,企业需要精通工艺、工人智能控制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创新型复合人才。以笔者走访的广东家美陶瓷有限公司为例,由于采用了新型瓷砖生产线后,在瓷砖的生产过程中从原材料的供给,到瓷砖的压制、上釉、打磨、质量检测和包装全部自动化、智能化完成。由于生产线的升级,生产设备多学科高度集成融合,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有了新的需求,对一线操作工的需求锐减,对设备研发、设备维修维护、设备检测和现场管理等创新型专业人员的需求大幅增加。

1.2 地区产业改革发展需要大量的机电类专业人才

从调查数据发现,以清远为代表的粵北地区承接了广州、佛山、东莞等珠三角地区大量的产业转移,制造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也为当地的经济高速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为了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地方政府出台了针对地方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规划和目标纲要。比如清远地区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深入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推动制造业集群化高质量发展,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夯实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4]。未来十几年,粵北地区将大力发展制造业,并着重推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制造业将融入区域产业链,成为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清远及周边地区对创新型高技能机电类人才将保持旺盛的需求态势。

2 机电类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了解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基本上是对口的,其中选择对口或相近、相关的就占了87%;大分部同学初次就业岗位为见习技术员,主要为操作工、维修工和设备安装及调试工,比例分别为30%、25%和15%,设计员、管理岗位较少;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跳槽现象比较频繁,有85%的毕业生有过跳槽经历。从毕业生调研数据分析,学生就业质量一般,存在基础知识不扎实、专业和创新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当前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但通过梳理调研和访谈数据发现,高职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2.1 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转型升级需求脱节

在人才定位方面,当前大多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虽然也结合产业发展调整了人才培养规格,但由于缺乏充分的市场调研,以及师资水平和实践条件的限制,在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安排上仍然以老旧的成熟的技术为主,学生对新的前沿的科学技术不明白、不熟悉。因此,很多学生毕业后就业岗位普遍还是劳动密集型岗位,其能力不能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后新的岗位要求。同时,在专业建设和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工匠精神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缺乏统一规划和系统引导,导致学生毕业后技术不精、不能吃苦,自我学习能力不足,因而导致在工作中创新能力缺失,也不能满足当前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

2.2 师资队伍与实训室建设跟不上时代发展

在师资建设方面,目前高职院校大部分教师来自高校应届毕业生,虽然理论水平丰富,但缺乏企业项目开发和实际工作管理经验,同时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较少,且又缺乏教学论理,整体的教学水平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在实训室建设方面,由于资金限制且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技术更新换代加快,导致要么因资金不足买不到想要的设备,要么实训室刚建完就已落后,跟不上产业转型升级的节奏。

2.3 校企协同育人没有形成合力

校企合作办学是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当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办学的典范,经过多年的探索发展也取得一些成果,但目前校企合作仍然是以学校育人为主体,校企协同育人没有形成合力,导致人才的培养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其一,大部分学校服务企业解决生产问题,开展生产线升级改造的能力不足,因此,校企合作办学大多停留在企业用工、学校解决就业问题的层次上,产教未能深度融合;其二,“政行校企”协同育人多停留在书面规划,缺乏实际的工作机制,因此在合作中,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行业对校企合作引导的热情不够,学校有热情但执行困难,企业常因“重招工、轻培养”理念而育人合作的内动力不足。

3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创新型高技能机电类人才培养改善策略

现结合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对人才需求及当前机电类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下面就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特色课程教学平台、打造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建设生产性实训室等方面提出人才培养改善策略。

3.1 明确专业定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当前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代表的机电类专业多为传统专业,在人才培养定位上多面向传统的装备制造行业岗位,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多为成熟工程技术,且在教学过程中多年不变,因此,人才定位及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的变化[5]。基于以上原因,首先,在专业定位方面,需深入调研本地区产业链的上下游的用工需求,掌握本地区产业链的发展情况,同时必须着眼于自动化、智能化产业转型升级岗位,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定位好专业人才培养在产业链上的位置以及对应的典型岗位;其次,结合产业发展及人才需求调研数据,开展岗位能力分析,确定专业的知识、能力和思政目标,在目标确定过程中需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最后,根据专业目标要求和终身学习需要,开展课程置换,修订并形成新的课程体系,总结并撰写人才培养方案。

3.2 融入先进技术,开发特色课程教学平台

特色课程应是专业核心课,课程能串联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课,是专业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课,其就业岗位应是专业面向的典型岗位。结合产业的转型升级背景,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和考虑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开发特色课程教学平台必须着眼于未来,融入前沿技术,课程的项目来源于企业工作项目,同时课程平台必须是学习型的,而不是简单的资源的堆集。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打造了“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教学平台,该平台以数控机床的装调与故障诊断为主线,在内容开发过程融入数字孪生技术。例如,在数控机床的装调与控制项目中,借助西门子MCD平台开发了理虚实一体的教学平台,项目编写基本操作和拓展操作任务书,并录有视频资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先通过西门子PLC与数控系统通信,开展基于Fanuc系统在环的虚拟安装调试学习,当熟悉后,学生可切换到基于实际工作台的安装与调试学习。下表为“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教学平台中电动方刀架的PMC控制学习任务流程及资源清单。

电动方刀架PMC控制学习任务流程及资源清单

3.3 增强师资力量,打造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要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必须组建一支能教学、科研、指导学生竞赛和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教学团队[6]。为增强师资力量,打造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职院校可采用下面的两个措施。一是建设教师成长平台:教师在平台上预设年度的成长目标,然后根据平台目标,在发展期限内开展教学改革实践、科学研究、下企业挂职锻炼、指导学生竞赛和职称晋升等工作;学生和督导能在平台上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并实时反馈整改意见;根据平台成长记录(目标积分)及评价结果,学校应建立可行的绩效制度,对教师进行预警与奖励,也可与教师职称晋升关联。二是由学校就业办统筹,系部实施建立企业服务工作站:一方面,让专业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有更多的选择和更确切目的,有利于教师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案例开展教学改革,同时积累企业实践工作经验;另一方面,企业服务工作站为学校专职教师服务企业生产、参与技术攻关和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媒介,也有利于学校聘用专业对口的高水平企业导师,打造组建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师队伍。

3.4 引入企业项目,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室

在机电类专业中,建设生产性实训室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和积累企业经验,培养创新意识,让学生毕业后可以马上适应工作岗位。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室必须满足以下几个要点:一是在定位方面,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典型工作岗位,以校企合作方式建设实训室,建设的过程要突出工学结合的理念,同时兼顾“1+X”证书培训、学生技能竞赛和教师科研需要。二是在内容方面,实训项目必须来源于企业,且高于企业要求,在硬件的建设过程中为了教学的安全性、实用性和学生拓展能力培养,须对项目所对应的生产线或设备进行改造。三是制度建设方面,首先,引入企业真实的管理理念和文化建设内容,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不断地完善实训室设备管理、教学组织、教学指导教师岗位职责和学生安全操作流程等制度建设;其次,参照企业生产资料,编写实训操作指导书、设备安全操作规范以及项目考核标准,同时录制相关操作视频,建设实训室资源平台。四是在实训室运行方面,可聘请企业师傅指导学生实训,同时解决好教学与生产存在的矛盾,为企业生产服务。

结语

当前,我国正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过渡的关键时期,制造业转型升级进入深水区,企业亟须大量的具有创新型高技能机电类人才。高职院校作为创新型高技能机电类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积极配合国家战略发展需求,主动开展教学改革,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校企合作等措施,培养符合地方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

猜你喜欢

机电类实训室创新型
基于Spring Boot的机电类特种设备风险防控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更正启事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机电类特种设备检验工作中的沟通探讨
接地技术在机电类特种设备中的应用及检验
实训室安全管理规范可操作性的探索与实践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虚拟实训室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