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2023-11-01
工信部发布《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应用实施意见》
8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应用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按照谋划三年、展望五年的时间表,提出两个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到2025年,形成一套科学适用、标准规范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构建方法,基本建立涵盖制造业各门类重点产业典型产品的技术体系,分类分级建立短板技术攻关库、长板技术储备库及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库,通过有效应用,技术体系在产业科技攻关、科技成果产业化、新技术推广应用、产业基础能力建设、产业链强链补链、产业集群发展、企业供应链管理等方面效能初步显现。
第二阶段到2027年,建成先进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全面形成横向协同、纵向联通的技术体系网络。技术体系全面应用于产业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和新技术推广,有效指导地方制造业技术创新和产业集聚发展,有效引导企业建立先进的研发体系和科学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为制造业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的主要框架可以用“1295”来概括,即:按照产品生产流程或产品构成划分环节,构建1套环环相扣的技术体系分析框架,围绕产业技术供给和支撑2条主线,形成关键技术、物料、企业、研发设计工具、生产制造装备、质量、标准、管理服务、关键软件9张清单,依据技术成熟度和制造成熟度模型,对比国内外差距,形成5个评价等级。
根据《实施意见》规划,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了以建设、评估、更新和拓展为主要模式的全过程闭环管理机制。
《实施意见》中还提出了六个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应用,一是支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二是支撑科技成果产业化,三是支撑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四是支撑产业技术基础能力建设,五是支撑区域产业发展,六是支撑企业技术研发和供应链管理。
工信部、国资委联合印发第一批前沿材料产业化重点发展指导目录
8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印发前沿材料产业化重点发展指导目录(第一批)的通知》显示,为加快前沿材料产业化创新发展,引导形成发展合力,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聚焦已有相应研究成果,具备工程化产业化基础,有望率先批量产业化的前沿材料,组织编制《前沿材料产业化重点发展指导目录(第一批)》〔以下简称《目录(第一批)》〕,后续将根据技术发展情况,适时分批发布。
据悉,《目录(第一批)》涉及超材料、超导材料、单/双壁碳纳米管等15种前沿材料。其中,超导材料包括稀土钡铜氧超导材料、“铜系”超导材料、“钇系”铜基超导材料、“铋系”超导材料、MgB2超导材料、Nb3Sn超导线材、超导同轴缆材等,钙钛矿材包括有机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光伏材料、全无机卤化物钙钛矿量子点、卤化物钙钛矿单晶等,石墨烯包括高导电石墨烯铜基复合材料、石墨烯电极材料等,液态金属包括镓基液态金属、铋基/铟基/锡基低熔点合金、功能性液态金属复合材料等。
《目录(第一批)》还对各个材料的性能特点和潜在应用领域进行说明。
《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印发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发布关于印发《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指出,到2025年,支撑新兴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引领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标准加快形成。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类科技计划项目形成标准成果的比例达到60%以上,标准与产业科技创新的联动更加高效。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 000项以上,培育先进团体标准300项以上,以标准指导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更加有力。开展标准宣贯和实施推广的企业10 000家以上,以标准服务企业转型升级的成效更加凸显。参与制定国际标准300项以上,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超过90%,支撑和引领新产业国际化发展。
到2030年,满足新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标准体系持续完善、标准化工作体系更加健全。新产业标准的技术水平和国际化程度持续提升,以标准引领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效能更加显著。
到2035年,满足新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标准供给更加充分,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开放融合的新产业标准化工作体系全面形成。新产业标准化发展基础更加巩固,以标准引领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效能全面显现,为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