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反”运动中党的纪律建设及其经验启示

2023-11-01孙兴昌

关键词:党的纪律纪律群众

孙兴昌

(天津商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134)

“三反”运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党政机关中开展的一次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运动。此次运动把反对贪污作为重点,号召全国人民同贪污、浪费、官僚主义进行了不懈斗争,有效遏制了贪污腐败现象的蔓延。对于“三反”运动,学界多是以运动的进展为线索,从反对腐败的角度切入,如从发动阶段的大张旗鼓、雷厉风行,到斗争阶段的团结多数、打击少数,从处理阶段的实事求是、留有余地,到建设阶段的建章立制、巩固成果(1)。还有的学者以特定地区或运动的特定阶段作为研究重点,研究某一地区或特定阶段的典型做法与经验启示(2)。由于党的纪律建设这一概念是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三反”运动的相关研究成果虽然有关于纪律建设的论说,但还不够系统和全面,仍然有较大的研究空间。事实上,“三反”运动也是一次严明党的纪律的运动,在运动中,中国共产党从纪律监督、纪律执行、纪律教育、纪律规章制定等各环节入手,推动党的纪律建设得到系统展开。本文试图以此为研究视角对“三反”运动进行研究,深入阐释“三反”运动中党加强纪律建设的有效做法,并为新时代把纪律挺在前面、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提供经验启示。

一、“三反”运动中党的纪律建设的伟大实践

“三反”运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加强纪律建设的一次伟大实践,在运动中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措施,使党的纪律建设得到系统展开和不断加强,为抵制资产阶级思想对党的侵蚀、纯洁党的队伍、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以群众参与营造浓厚氛围

广泛发动群众是“三反”运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只有把群众动员起来,才不会让犯有贪污、浪费等错误的人员逃脱。在“三反”运动中,中国共产党采取多种方式宣传动员群众,通过民主监督增强纪律监督的效果,使违反党纪国法的贪污腐败分子无处藏身。

第一,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纪律监督。在“三反”运动中,党运用多种形式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纪律监督,教育人民认清贪污、浪费等违纪违法现象的危害。一是通过各级会议和报刊,列举贪污、浪费、官僚主义等违反党的纪律问题的危害,并及时报道“三反”运动的进展,号召广大群众积极检举揭发违犯党纪国法的贪污浪费分子。其中,《人民日报》以内容多样、形式丰富的报道,动员群众检举腐败行为,达到了预期的宣传效果[1]。二是利用漫画、电影等艺术形式,调动群众检举贪污现象的积极性。著名漫画家华君武的作品《秘密的偷窃和公开的破坏》,生动地反映了贪污和浪费问题对于国家造成的严重危害[2]。在影片中,《列宁在一九一八》这部苏联影片较为典型,影片中惩治违犯党纪国法的贪污分子、巩固苏维埃政权的剧情使群众受到深刻的教育。列宁在影片中教导我们:对所有的贪污分子必须执行铁的纪律,毫无例外地加以惩处。三是举办反贪污展览会,揭露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进攻的事实。反贪污展览会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展示了贪污现象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危害,不仅使贪污分子感到巨大压力,而且也教育了干部和群众,对广泛发动群众检举贪污分子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利用特色宣传员队伍增强纪律监督时效。在运动中,不少地方培养了专业的宣传员,他们通过灵活多样、适合群众口味的方式,宣传党在运动中的方针政策,启发群众的觉悟,激发了群众反贪污斗争的热情。同时,在运动中涌现出的一支支各具特色的宣传队伍对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促进反贪污斗争的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特色宣传队伍主要包括:一是群众读报组。他们向群众及时解释运动的政策和各地反贪污的进展并组织讨论,成为进行时事宣传的重要阵地。二是生产宣传队。他们将宣传和生产相结合,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动员群众进行反贪污斗争。三是流动宣传队。他们机动灵活,不仅能在本单位进行宣传,还可以去其他单位以及向职工家属进行宣传动员。此外,还有“群众号”列车包车组等宣传队伍。通过这些宣传工作,广大群众切实动员起来,同党和国家机关内违反党纪的贪污、浪费、官僚主义现象进行不懈斗争,民主监督的威力得到切实发挥,增强了纪律监督的时效。

(二)以揭批审判筑牢廉洁防线

在广泛发动群众、强化纪律监督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以廉洁纪律为抓手,抓住大案要案,举行公审大会,揭露腐败分子的违纪违法行为并进行审判,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推动党的纪律建设进一步深入。通过揭批腐败分子,涤荡了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泥浊水,达到了遏制腐败、改造思想、教育群众、正风肃纪的预期效果[3],是“三反”运动中党加强纪律建设的重要步骤。

在大多数中小贪污分子被揭露后,便开始集中火力追击大贪污犯,“三反”运动随即进入揭露、批判贪污分子的“打虎”阶段。在运动中,毛泽东充分认识到“大老虎”对党和国家事业的严重危害,展现出“有虎必打、打虎务尽”的决心[4]。在这一阶段,党严明廉洁纪律,抓住大贪污犯或在群众中具有较大影响的贪污分子等典型,举行公审大会,揭露和批判他们的违纪行为,有力打击了贪污分子的嚣张气焰,维护了纪律的权威,使人民群众增强了在党的领导下深入推进纪律建设、反对贪污腐败的信心。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河北省举行的大贪污犯刘青山和张子善的公审大会。1952年2月10日,河北省人民法院组织临时法庭对二人进行公审,河北省节约检查委员会委员张庆春在公审大会上指出:“刘青山、张子善今天所以被人民公审,是因为他们不是什么普通的大贪污犯,而是在资产阶级腐化堕落思想侵蚀之下,叛党、叛国、叛人民的大罪犯。人民久已盼望政府给予这两个大罪犯以应得的处分,今天的大会就要回答人民的正义要求。”[5]对刘、张二人的公审大会是运动中加强纪律建设的生动案例,体现了党纪国法面前人人平等,挽回了国家经济损失,有力打击了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更好维护了纪律的权威,在全社会形成了廉洁朴素光荣、贪污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为新中国成立初期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以惩治腐败严肃党纪国法

在“三反”运动中,定案处理阶段是纪律的执行阶段,是检验运动成效的关键环节。只有对犯贪污浪费错误的人员依纪依法进行惩治才能体现纪律的威力,形成有效的震慑,才能使纪律建设取得成效。在定案处理阶段,中国共产党明确了处理贪污分子等的方针,制定了相关的规章条例,同时发动群众进行追赃,使得定案处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第一,制定规章条例,明确处理方针。在运动中,党大力发动群众,加强纪律监督,发现了不少犯贪污浪费等错误的违纪人员,如何对犯贪污浪费等错误的违纪人员进行定案处理并追偿国家损失成为纪律建设的重点。在1952年2月至4月的两个月内,党坚持惩治与改造相结合、严肃与宽大相统一,相继发出《关于中小贪污分子分别处分问题的补充指示》《中央节约检查委员会关于贪污、浪费及克服官僚主义错误的若干规定》等多个文件,明确了对违反党纪国法的贪污分子等的处理方针,成为在运动中加强纪律建设的重要遵循。1952年4月1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14次会议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惩治贪污的法律,使运动的追赃定案工作有法可依,是推动运动取得胜利的法律保障。

第二,对贪污分子等进行追赃定案。追赃定案阶段实质上是纪律执行阶段,在纪律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决定着纪律建设的成败。党根据规章条例,明确处理方针,对犯错误的党员干部进行相应的处分,体现了纪律的严肃性,推动纪律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一是开展追赃工作。追回赃款赃物以减少国家损失是运动定案阶段的重要工作,也是纪律执行的重要环节。在这一阶段,党在制定规章条例的基础上,广泛发动群众进行追赃,推动纪律建设取得明显效果。与此同时,党还发动群众协助开展退赃工作,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不少贪污分子家属在工作人员的启发教育下,提高政治觉悟,认识到贪污是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对国家和人民事业具有严重危害,纷纷加入退赃工作中来,推动追缴赃款赃物工作取得良好效果。二是进行定案处理。运动中,党依据规章条例,根据贪污分子的贪污数额以及从轻和加重处罚的情形,对其进行定案处理和相应的纪律处分,推动党的纪律建设顺利展开。1952年6月15日,中共中央下发《关于争取胜利结束“三反”运动中若干问题的指示》,指出定案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不枉不纵的原则[6],各地按照中央的要求和工作方针,按照党纪国法严格纪律执行,顺利完成了定案处理阶段的各项工作。安子文在《关于结束“三反”运动和处理遗留问题的报告》中指出,已处理部分中免予处分的占75.7%,给予行政处分的占20.7%,判处刑事处分的3.6%,符合中央规定的比例[7]。

(四)以机制建设巩固运动成果

建设阶段是“三反”运动的总结提升阶段,也是巩固纪律建设成果、形成纪律建设长效机制的阶段。在建设阶段,要系统批判资产阶级思想,同时进行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以此进一步完善纪律保障机制,巩固纪律建设的成果。

第一,划清界限,完善思想保障机制。交代与资产阶级的关系,并分别进行处理,是建设阶段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划清界限、防止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的前提。“三反”运动实质上是党对资产阶级思想猖狂进攻的一次正面还击,以此保持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在运动中,党开展肃清资产阶级思想教育活动,增强了遵规守纪的思想自觉。河北省委将思想教育的目标细化为“弄清三年来资产阶级猖狂进攻的性质,领会党对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的基本政策和斗争策略,批判党内在对待资产阶级关系和执行相关政策上的右倾思想”[8],以此巩固运动思想成果。在系统批判资产阶级思想的同时,党重视加强理论学习,促使他们从理论高度思考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界限问题,增强对党规党纪的认同。在运动中,许多党员干部在群众面前进行了严肃的自我批评,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下定决心改正自身的错误;同时,还主动接受群众的批评,从群众揭发的严重事实中得到沉痛的教训。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开展,不仅发扬了党内民主,改善了党群关系,提高了工作积极性,而且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明确了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增强了克服资产阶级思想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第二,吐故纳新,完善组织保障机制。“三反”运动是一次深刻的整党建党运动,只有在运动中加强组织建设,吐故纳新,才能更好纯洁党的组织,做到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步调一致。结合运动进行整党可以有效发现党的组织和党员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清除腐化堕落分子,并吸收优秀分子入党,以增强党组织的活力,巩固运动成果和纪律建设的效果。在“打虎”阶段和追赃定案阶段,中共中央就开始清除党内包括腐化堕落分子在内的严重违纪分子,并发出文件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建设阶段,为稳定党的队伍,除情节严重的敌对分子以外,纯洁党的组织的工作由严肃斗争转入宽大处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投身党和国家建设事业。在清理严重违纪的腐化堕落分子的同时,党还重视发展新党员,吸收优秀分子入党。与此同时,党加大对新干部的选拔使用力度,使得一大批经过实践检验的优秀分子进入党和各级国家机关,不仅缓解了人才资源匮乏局面,而且纯洁了党的组织。

第三,建章立制,完善制度保障机制。这是建设阶段的重要任务,也是完善纪律保障机制不可或缺的环节。“三反”运动促进了党内民主制度、国家监察制度等的建立和完善,从制度上保证了“三反”运动的成果[9]。一是完善机关民主制度。由于“三反”运动进展较快,不少地方对领导的检查与批评未能深入展开,因此,在建设阶段,对群众有意见、检讨不深刻、问题较多的干部,通过进行民主补课,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时,各个地区发扬民主,结合实际完善各项民主制度,提高机关治理水平。二是完善财政监察制度。财政监察制度的完善有助于克服随意开支等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从而有效堵塞贪污浪费之门。1952年7月8日,中财委党组作出请示报告,指出“接受‘三反’运动的经验教训,加强财政监察工作”[10],并从人员、编制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使各级财政机构逐步健全。三是建立宣传网制度。各级宣传网是组织群众、动员群众的纽带,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也是加强纪律教育的平台。在“三反”运动中,很多地方的党组织没有将宣传网工作形成必要的制度[11]。为更好履行随时向群众进行宣传、提高群众觉悟的使命,党建立了党的宣传网制度,并通过巩固现有宣传网络并发展新的宣传网络,不断充实党的宣传员和报告员队伍。四是健全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人民监察通讯员是加强纪律监督的重要形式。虽然人民监察通讯员在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与实际需要仍然相差较远,需要进一步完善组织,加强领导。为此,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人民监察委员会积极发展人民监察通讯员[12],并注重选拔和后续培养工作,为克服包括贪污、浪费、官僚主义在内的各种违纪现象、提高组织纪律性提供了坚强保障。

二、“三反”运动中党的纪律建设淬炼的宝贵经验

“三反”运动中,中国共产党通过加强纪律建设,维护了党的团结统一,防止了贪污腐败和官僚主义的蔓延,营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良好的社会风气,对规范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行为、密切同群众的联系、增强党的威信、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要深入总结运动中加强纪律建设的宝贵经验,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把党的纪律建设继续引向深入。

(一)抓好思想教育这个根本

只有在思想上认同党的纪律才能在行动中自觉遵守,而纪律教育在增强纪律意识、提高思想认同中发挥关键作用。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高度重视,建立了以党校为中心的干部培训体系,再加上通过各类干部理论学校、马列主义夜校以及在职自修等方式,广大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高度认同,这就促使广大党员干部提高思想认识,在行动中自觉遵规守纪。与此同时,在“三反”运动中,通过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积极进行共产党员标准教育;加强廉政教育,增强廉洁意识和为群众服务的观念;加强作风教育,反对官僚主义,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此外,党还抓住正反典型,用鲜活的人和事开展典型教育,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让广大党员干部时刻绷紧纪律这根弦,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正是由于在运动中紧紧抓住思想教育这个关键,注重从思想上解决问题,才能推动党的纪律建设不断加强,党和国家事业才能出现的新气象、开创新局面。

(二)突出以上率下这个重点

“三反”运动中党的纪律建设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党和国家事业能够呈现新气象,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高级干部的亲力亲为和模范作用是密不可分的。作为关键少数,领导干部的行为对全社会具有风向标作用。在“三反”运动中,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接受共产党员八项标准教育、廉政教育和遵规守纪教育,带头在群众面前检讨自身的不足,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同时注重发掘身边的典型,通过发挥正反典型的作用加强对自身和广大党员干部的纪律教育,推动党的纪律建设取得重要成就。在各项纪律的贯彻执行中,各级领导干部亲自参与、亲自推动,保证了纪律建设的顺利进行。“三反”运动是在毛泽东同志的指示下发起的,运动过程中他始终高度关注并亲自指导[13]。据薄一波回忆:毛泽东同志下决心要抓的事情,就一抓到底。他不仅提出方针和任务,而且亲自督办[14]。各级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发现了党和国家纪律建设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推动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并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偏差,保障了纪律建设的效果。没有群众,共产党就没有力量。在运动中,党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检举贪污现象的积极性,不仅使违反党纪国法的贪污腐败分子无处藏身,而且在强大的群众声势下,不少贪污分子主动坦白,为运动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正是由于做到了以上率下,广泛发动群众,党才能及时解决纪律建设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下打开新局面,取得新成就。

(三)把握党纪平等这个关键

党的纪律不是约束个别党员和组织,而是约束所有党的组织和党员。在“三反”运动中,党坚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敢于碰硬,无论涉及谁,都一视同仁[15],严肃处理了一批违纪违法的党员干部,为净化党内风气和巩固执政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海内外各界的高度赞誉。特别是对刘青山和张子善案件的处理,是党反对腐败的重大案件,也是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事件,在国内、外具有深远影响。刘青山和张子善曾经是党的优秀干部,在不同的领导岗位上出生入死,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做出了贡献。但革命胜利后,面对地位和环境的变化,他们没有经受住敌人糖衣炮弹的进攻,贪污腐化,激起了干部群众的强烈不满,由革命的功臣堕落为人民的罪人。毛泽东对此高度重视并作出批示,指出了干部有被资产阶级腐蚀的危险并要求严加惩处。一些人提出是否可以根据他们的贡献将功折罪,但由于他们的行为严重触犯了党纪国法,最终被判处死刑。毛泽东将其作为反面教材,向全党宣示了不管职位有多高,功劳有多大,只有触犯了党纪国法,就一定会受到严厉惩处的强烈信号。

(四)做好建章立制这个保障

有纪可依、有规可循是纪律建设的前提,只有制定并完善纪律规章,才能为党的纪律建设提供坚实保障。“三反”运动中党的纪律建设的顺利推进,与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密不可分。在“三反”运动中,党的领导制度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直面党在纪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党强有力的领导下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推动党的纪律建设不断加强。特别是毛泽东在“三反”运动中多次作出指示、批示,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加强纪律建设、惩治贪污腐败的坚定决心和巨大魄力。同时,党结合“三反”运动中纪律建设的实践,不断完善法规制度体系,使得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得以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促进了纪律保障机制完善,切实巩固了运动成果。如在组织生活制度中,通过健全机关支部工作制度,进一步严明组织纪律,使机关支部的组织更加严密,任务更加明确,机关支部的严肃性进一步彰显。在工作制度中,严格机关财务制度,明确了机关干部妥善保管爱护公共物品的制度等。这些规定有效堵塞了制度漏洞,为党员干部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严守纪律提供了制度保证。虽然由于时代条件的限制和经验缺乏等因素,制度建设仍然不成熟、不完善;再加上当时党习惯于用疾风骤雨的群众运动方式解决党的纪律中的问题,很多成果不能制度化、长期化。但总体来讲,党的纪律规章的贯彻还是比较健康的,保障了运动的顺利开展,为运动中党加强纪律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三反”运动中党的纪律建设的当代启示

历史是一面镜子,给人以智慧和启迪。“三反”运动中党对纪律建设探索的成功经验蕴含着未来继续成功之道。新时代新征程上,要用好历史经验,同时结合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使党永葆生机活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一)加强纪律教育,筑牢思想之堤

纪律教育是纪律建设的基础。纪律教育搞得好,党员干部能够提高思想认识、自觉遵纪守法,纪律建设就容易推进,损害群众利益的事件就会大大减少,党的执政基础就会更加巩固;反之,如果纪律教育搞得不好,党员干部纪律意识淡薄,违犯纪律的事件频繁发生,就会严重损害群众利益和党的执政基础,甚至有亡党亡国的危险。因此,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纪律教育的重要作用,通过经常抓、反复抓,逐步提高党员干部的纪律观念,推动纪律建设切实取得实效。新的征程上,一方面,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16]要把握学习时间碎片化的特点,创新学习方式方法,探索新载体,积极运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开展学习教育,并通过经典诵读、“VR”体验等方式,增强代入感,真正使理论学习内容“实起来”、形式“活起来”,使枯燥的理论切实走入党员干部心中。另一方面,要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采用“线上+线下”方式开展全方位、立体化学习。各级党委要积极开设并不断更新线上学习专栏,组织开展线上答题,提高对党员干部的吸引力;同时,要创新理论宣讲方式,探索开展快板、“三句半”等宣讲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此外,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学以致用,把学习成果体现在对主观世界的改造之中,体现在办实事、解难题实际行动之中。总之,只有强化理论武装,才能在行动中规范自身的一言一行,做守纪律、讲规矩的模范。

(二)抓好关键群体,打通堵点难点

领导干部是纪律建设的关键,要切实发挥关键作用。人民群众是纪律建设的主体,必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在“三反”运动中,党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的作用,既抓住了“关键少数”,又动员了绝大多数,推动党的纪律建设不断加强。新的征程上,一方面,要发挥“关键少数”的带动作用。领导干部是在不同岗位上经过培养锻炼和实践磨炼逐步成长起来的,是党和国家的执政骨干,必须成为让党信任、让人民信赖的坚强领导骨干。扭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就抓住了纪律建设的“牛鼻子”。要创新方式方法,通过构建述责述廉工作体系、动态更新电子廉政档案、廉政谈话、精准问责等方式,增强震慑力和说服力,推动监督常态化、制度化,从而使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觉醒党章意识[17],自觉用党规党纪规范自身的言行,严格按照规则和程序办事,以“关键少数”的带动作用推动党的纪律建设全面加强。另一方面,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纪律建设的顺利进行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推动,同时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也是衡量纪律建设的效果的标准。“三反”运动中的纪律建设主要采取了群众运动的方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群众运动的方式达到了纪律建设的效果,推动纪律建设取得重要成就。由于群众运动的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已经不适合和平建设时期的需要,因此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便不再提倡群众运动的方式。在纪律建设中,放弃群众运动的方式并不意味着放弃群众路线,放弃群众的参与。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参与热情不断提高。要加大宣传力度,培养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建立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办法,调动群众参与热情;畅通群众参与渠道,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及时将案件查处、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等情况向群众通报,引导群众积极举报;健全群众监督保护机制,对举报群众提供经济保障,对举报有功人员实行跟踪保护,切实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纪律建设的积极性,推动党的纪律建设向纵深推进。

(三)严明纪律规矩,把握执纪重点

党的纪律是平等的纪律。不管什么人,不论级别有多高、权力有多大,都平等地适用党的纪律,任何违反纪律的行为都要进行追究。党的纪律的平等性是纪律能够坚决执行的重要保证,是赢得群众信任和支持的重要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遵守党的纪律是无条件的,不能把纪律作为束之高阁的一纸空文。”[18]新时代,党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严肃查处了一批高级干部的违纪违法案件、“小官巨贪”的违纪违法案件和纪检部门的腐败案件等,向全党全社会释放了执纪必严、违纪必究的强烈信号,推动政治生态不断净化,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海内外各界的高度赞誉。一系列纪律建设举措的推进,有效解决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执纪宽松软的现象,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为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坚强纪律保证。新的征程上,全体党员干部都要平等地遵守党的纪律,带头以身作则,正确行使权利,不断增强党的观念和纪律意识;纪检检察机关要用好纪律戒尺,敢于动真碰硬,把领导干部作为监督执纪审查的重点,严惩违犯党纪的党员干部[19],放大问责的震慑效应,切实解决少数党员干部凌驾于组织之上、游离于纪律之外的问题;同时要织密监督之网,做到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切实巩固全面从严治党成果,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

(四)完善纪律规章,释放制度效能

党内法规是党的纪律的主要来源和依据,也是其最直接的表现形式[20]。充分发挥法规制度在纪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不仅可以有效巩固纪律建设的效果,而且是确保纪律建设稳定、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在“三反”运动中,党在纪律建设中采取了群众运动的方式,群众运动虽然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效果,但由于没有将纪律建设的成果制度化、法制化,往往运动一过去,一些旧的风气还会死灰复燃。另外,群众运动的无序进行还会带来“左”的错误。因此,要充分认识走群众路线、发动群众和群众运动的关系,坚持在制度和法制的轨道上推进党的纪律建设、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进入新时代,针对纪律建设中存在的新问题新挑战,党不断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做好党内法规的“立、改、废、释”工作,制定和修订了多部党内法规,实现纪律建设有规可依。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要根据社会发展实际和纪律建设实践与时俱进,同时要把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及时固定下来,转化为法规制度。新的征程上,一方面,要健全党对纪律建设领导的体制机制。党的领导制度是在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不断健全党对纪律建设的领导体制,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推动“两个维护”深入人心,为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根本保证。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保障党的纪律建设向纵深发展的法规制度。充分发挥党内法规在纪律建设中的基础作用,紧跟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创新和完善纪律规章,用制度治党、管权,推动纪律建设在平稳有序的轨道上进行,防止“一阵风”。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不断提高法规制度的执行力,使党员干部明底线、知敬畏,从而更好约束自己的言行。

四、结语

外有糖衣炮弹腐蚀,内有骄傲情绪滋长,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就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以刀刃向内的决心发动“三反”运动,坚决肃贪整纪,整顿党的队伍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加强纪律建设的成功实践,“三反”运动推动党的纪律建设得到系统展开和不断加强,通过组建专职反腐败机构抓党风、抓纪律,把严的要求贯彻到党规制定、党纪教育、执纪监督全过程。种种探索有效遏制了腐败滋生蔓延,纯洁了党的组织,净化了社会风气,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得到继承和发扬,并带动了社会风气焕然一新,也为从严管党治党积累了丰富经验。党的纪律建设永远在路上,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要善于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继承党在“三反”运动中加强纪律建设的宝贵经验,勇于自我革命,一刻不停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反对腐败,使党在伟大自我革命中赢得历史主动。

注释:

(1)张富文的《“三反”运动中的“打虎”实践及其影响》、胡奇的《建国初期的“三反”运动及其历史反思》以及谢忠强的《“三反”运动中毛泽东指导全国“打虎”工作思想考略》等均从“三反”运动中反对腐败的角度切入,主要按照“打虎”的阶段次第展开,将“三反”运动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治理腐败的一次重要尝试。

(2)曹立行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军队“三反”运动研究》、曹佐燕的《“三反”运动的基层运作及其逻辑——以湖北日报社印刷厂厂长张某为中心的考察》以及刘德军的《政治与现实:江苏农村“三反”运动研究》等立足于运动的特定地区,更有助于从微观层面了解“三反”运动的全貌。冯兵的《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日报〉对“三反”运动的宣传动员》、江满情的《“三反”运动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制度建设》以及方闻昊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巩固反腐斗争胜利成果的系统性方略——以“三反”运动建设阶段为中心的考察》等侧重考察运动的特定阶段,有助于深入了解“三反”运动在特定阶段的进展。

猜你喜欢

党的纪律纪律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严明党的纪律,克服自由主义——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导读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宝鸡“十严禁”严明村“两委”换届纪律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如何坚持纪律面前一律平等
纪律
新时期党的纪律体系建设探究
浅谈新时期加强党的纪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