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战士的多彩人生
2023-10-31王慧
王慧
一
“当年我只有15岁,在朝鲜战场上,那时零下40(摄氏)度,我们没有棉衣,没有被子,就在山洞里用雪和炒面吃,用大白片(维生素)维持生命……”
9月18日,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大杨小学,志愿军老战士刘万一深情并茂地给孩子们讲述抗美援朝故事。
一堂革命传统教育课上完,孩子们围在刘万一身边,争先恐后地提问。很多孩子还拿出自己的作业本,请刘爷爷签名。
1936年12月,刘万一出生于安徽亳县(现亳州市)。1951年5月, 15岁的刘万一报名参军,随部队入朝作战。
1952年6月,在一次战斗中,刘万一和战友们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参加战斗的22人最后只有5人生还。当时,一颗手雷在离刘万一不到一米远处爆炸,他身负重伤,造成三级甲等伤残,荣立二等功,至今还有几块弹片留在体内无法取出。
“几十年来,那次战斗在我脑海里一直都没断,战友们牺牲的一幕幕一直挥之不去,但我们打出了军威。”每次提起这段往事,刘万一都激動不已。
二
1954年,刘万一复员回到家乡,在一所农村小学任教。1958年,又到当时的亳县教师进修学校进修。
进修2年后归来,刘万一进入大杨中学任教。在完成本职教学任务外,他还多次进行公开教学、组建宣传队,年年被评为优秀教师。
刘万一参军前就有文艺特长,会拉洋琴、拉二胡、唱坠子、唱梆子戏、敲边鼓等。1974年,大杨公社筹备成立文化站,亳县县委宣传部看中了能写会讲、多才多艺的刘万一。经过组织协调,刘万一被任命为该文化站站长,转行成为一名文化工作者。
因为没钱盖房,文化站根本没有场地,刘万一只能干一些宣传工作。
“我不甘心呀,就想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刘万一说。他推进建了一座简易的文化站,后来又设法买来放映设备,给群众播放露天电影,还相继成立了礼炮、曲艺、武术等方面的协会。文化站还给有资质的演出团体颁发演出许可证(按规定每张许可证收取7.5元手续费,用于文化站日常支出),让演出团体的演出合法化,演出内容也得到了规范。
2020年10月,刘万一参加“爱心献功臣”活动时留影。
文化站组织演出团体,逢年过节在群众聚集的地方演出。除按照上级安排部署,宣传政策性的文艺节目外,刘万一还组织人手,发掘、表演一些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剧目。那时,文化站的每次演出都人头攒动,座无虚席,观众喝彩声、掌声连连。
就这样,刘万一不靠不等,秉承“白手起家、自力更生、以文养文”的原则,硬是盘活了文化站“这盘棋”,年底还上缴盈余5000元。
刘万一与妻子赵俊英,相识于教师进修期间。1980年,赵俊英也转行调到文化站,担任副站长。从此,夫妻俩起早贪黑,搭舞台、搞展览,将大杨区(1979年,撤社建区,现为大杨镇)的文化表演队发展得远近闻名,还时常受邀去外地演出。
1982年,刘万一牵头创办戏校。戏校开办4年间,共培训学员100余名,目前,仍有部分学员活跃在为群众演出中。刘万一还曾率团参加亳县剧场的文艺汇演,一次就获得创作、组织、设计、演艺等22个奖项,并代表亳县到阜阳地区参加巡演。他成为最受当地群众欢迎的文化站站长,大杨区文化站也连续多年获评亳县“先进文化站”。
由于文化站在服务群众、繁荣文化方面表现突出,1986年,安徽省文化工作现场观摩会选在大杨区召开,刘万一专门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刘万一夫妇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大杨区文化站因此被省厅领导誉为文化战线上的“夫妻站”。
三
1994年4月,刘万一光荣退休。之后,他发挥个人特长,积极参加镇、村组织的志愿服务,以及社会公益组织举办的公益课堂活动。他走进当地的中小学校、机关、社区等,讲述当年的战斗故事,通过一堂堂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课,勉励大家刻苦学习、珍惜当下,争当国家、社会的有用之才。
2020年10月,在谯城区举行的“爱心献功臣”活动上,刘万一动情地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现在国家强大了,我们感到当年的付出非常值得。”
新冠疫情期间,年事已高的刘万一不能参加抗疫志愿服务,向所在党支部缴纳了1000元特殊党费,又主动捐献了1000元爱心款。
“我这一辈子过得舒心,归根结底就是心里从来没有一个‘私字” 如今已87岁高龄的刘万一说。
(作者单位: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文明办)
编辑/李颖